清平乐六盘山主要内容和时代背景

清平乐六盘山主要内容和时代背景,第1张

《清平乐·六盘山》是现代思想家、革命家、诗人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下阕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

创作背景: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此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扩展资料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

释义: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原诗:

《清平乐·六盘山》近现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简介: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扩展资料: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清平乐·六盘山》是红军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胜利在望时写下的词章。这首词既抒发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又表达了他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

上阕表明当时的战斗决心。“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秋高气爽,万里晴空飘浮着几缕淡淡的白云,伫立山顶,极目凝望着南飞的大雁直到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两句词看似写景,实则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情怀,既有登高望远吞吐山河的豪迈,又有追随大雁,遥想战友、亲人的柔情。

因为雁阵飞往的地方,正是诗人刚离开不久的革命摇篮——井冈山,那里有几经战斗开辟出来的广大革命根据地,有和红军心连心的革命人民,有留在那里继续斗争的战友何叔衡、瞿秋白、陈毅等,也有诗人的亲人毛泽覃,他心爱的幼子也寄养在那里,后来不知去向。

所有这一切,足以令人魂牵梦绕,南飞的大雁啊,你能带去诗人的问候与思念吗?你能把长征胜利的喜悦带回南方吗?这两句词可谓触景生情,在对自然景物的白描中,蕴藏着诗人对战友和亲人的款款深情,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它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在手;在***的领导之下。

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计算。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蒋家王朝?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此诗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也是顺其古格;而以古格写今日生活,如此自然俊逸,实属不易。

再说一点个人对“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二句最初的体会。儿时对季节的变化只知冷暖,而不知用字达意,自然更不能以准确的诗意般的语言来形容秋天。

我第一次能够说出秋天之美的文字,恰恰就是《清平乐·六盘山》的这头二句。首先是音韵之美吸引了我,接着才感受到画面之美,逐渐还觉得了气味及光影之美,以及“雁”这个字的美;后来又在古诗词中不断读到类似的感受。如秦少游的“目断征鸿南去。”潘岳的《秋兴赋》中的:“雁飘飘而南飞。”以及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心酣高楼。”甚至王实甫《西湘记》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其中最动我心的是王实甫的句子。但不知怎的,或许是先入为主吧,或许是毛诗在此所写秋景的空阔天空以及所注入的某种神秘悠长的浩然之音,我至今对秋天的感受仍基本是从此出发的。后来读了些西方文学,破了自己的一些汉风之境又当别论,暂此不赘。

一、《清平乐·六盘山》表达了诗人彻底打垮了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作品简介:《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该词最早发表在1957年1月的《诗刊》,1961年9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

该词生动表现了《毛》《泽》《东》及其统率的红军彻底打垮了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3、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 - 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诗人,书法家。

以上就是关于清平乐六盘山主要内容和时代背景全部的内容,包括:清平乐六盘山主要内容和时代背景、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清平乐 六盘山的解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472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