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作品

亚运吉祥物2023-05-01  37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频有哀祸帖》、《上虞帖》、《寒切帖》、《通天帖》、《兰亭序》。

第1幅:《频有哀祸帖》

这幅字乃是将行书跟草书杂糅在一起的作品,线条曲直相生,用笔方圆自然,在书写的时候,欹纵变化,没有极高的技法作为支撑,是写不出了如此优秀的作品的。

第2幅:《上虞帖》

此帖最重开合变化,其次是线条的丰富性,这种体现并非是唐人以后的提按笔法所写出,而是以节奏的变化,行笔的迟涩来控制,想体会晋人用笔的真谛,这本帖是你的不二之选。

第3幅:《寒切帖》

此帖虽为唐代钩摹本,但也难掩“书圣”的功力,用“超凡入圣”这四个字形容也丝毫不为过,其笔锋的变化,墨色的变化,也是后世名家所难及。

第4幅:《通天帖》

此帖被武则天珍藏一生,是所有的王羲之摹本当中最为接近真迹的一件,这并不是传统的“双钩填墨法”,而是“并行线拓”的方法所防止,跟真迹几乎毫无差别。

第5幅:《兰亭序》

这幅字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精妙之处。

注意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父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王羲之14岁时,王氏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与陈郡谢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有描写。

王羲之早在16岁时就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尚无一件真迹存世。我们现在所知的王羲之作品均为摹本

初月帖 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

孔侍中帖 为唐代内府摹本

行穰帖 为初唐时期的双钩填墨摹本

上虞帖 为唐摹本

姨母帖 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

丧乱得示二谢帖 为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 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

真迹已不存于世了,唯一让人期待的是存于唐太宗陵墓中兰亭序真迹。但此亦传说,真假只能等待考古挖掘了

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真真的王羲之的真迹传世。我们这里所说的《丧乱贴》等贴是王的真迹,这也是相比较其它由后代人临摹而成的贴而说的。《丧》等贴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由皇帝等钦命工匠在原作之上描印出来的,最接近原作,可参考启功先生著的相关文章。

拓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蜡墨拓,二是墨拓。蜡墨拓,是先用纸蒙在币上 ,用蜡墨(大型文具店有售,或用黑色蜡笔代替亦可)在纸上磨擦,待整个币面 磨擦周到,便算完成了。这种拓法较简单,但效果不太理想。一是墨色很难擦得 均匀;二是画面及文字不很清晰。所以要想得到一张理想的硬币拓片,最好还是 使用墨拓。下面根据作者的经验作一基本介绍。

一、工具和材料:

1、棕刷:俗名“棕老虎”,系用棕榈皮卷扎而成的圆柱体刷子。这种刷子书 画店有售,买来以后因刷面不平滑,须自己打磨一下才能使用。打磨的方法是,在平坦的水泥地上,用“画圆圈”的方式旋转磨擦,把刷面磨平。第2步要把棕毛 尖端的切面边缘磨得圆钝一些,使拓印时不扎破纸面。第2步磨擦时,宜略加压力 ,使棕毛略有弯曲,让棕毛头部切面的边缘处于被磨擦的地位。如此反复旋转磨 擦,直到刷面平滑,用手抚摸无毛刺感就可以了。

棕刷亦可以自制,用陈棕皮来扎更佳,关键是要捆扎得紧,长度约10厘米左 右,便于用手持握。

如能找到剃须用的肥皂水刷子也可,平整地剪去一半,约留18~2厘米长,然后用一块铁板在火上加热,烧至铁板微红,把原来剪剩参差不齐的须刷部位, 平整地放在烧后的铁板上烫平,此时去掉焦面即可。有人以尼龙牙刷代替棕刷使用,效果也可以,但使用起来总不如棕刷方便。

2拓包:拓包是扑墨用的,需自己制作。拓包的中心是一小块棉花或海绵,用塑料薄膜包裹成算盘珠那样大小,在薄膜之外再裹上一层薄形毛料,最外层再 裹上一层细绢,用细绳扎紧就可。这种拓包使用后可以在清水中洗净晾干,以备 下次再用。还有一种简易拓包,用小块棉花,直接裹上细绢扎成。这种拓包只能 使用一次,因为墨汁渗入棉花,干后便结成硬块,须包上新棉花后重新扎好,才 能再次使用。

3纸:拓片的纸,最好用连史纸或绵连纸(两者均为最薄的宣纸,书画店有 售。)因为这类纸具备薄、纸质细腻、吸水的优点,拓成后效果最佳。在拓币的 过程中还需要一些拷贝纸(半透明、结实,如高级葡萄酒瓶外裹那种纸),以及 少量毛边纸,小学生描红薄那种,可裁成32K那样大小备用。

以上就是关于王羲之书法作品全部的内容,包括:王羲之书法作品、王羲之真迹存世的有吗、什么是蜡墨拓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468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