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全球化、国际化的区别

区域化、全球化、国际化的区别,第1张

1、概念:经济区域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相邻的国家建立经贸合作组织,通过契约或协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是国家间在经济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合或合作,在特定领域内实现跨国性的统一过程。

2、形成原因:①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为经济区域化奠定了基础。②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③ 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加剧。各个地区的经济大国为了加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④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3、发展阶段:区域经济集团化在50年代是初创时期,60年代至70年代是发展时期,80年代是较高层次时期,90年代出现北美、欧盟、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

4、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

5、本质: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6、影响:正面影响:① 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② 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以各个区域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③ 从整体上看,也促进着世界经济中的依赖关系。负面影响:① 具有排他性,不利于商品、资金、技术和服务在区域集团间的流动。② 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③ 世界经济生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④ 国家主权概念受到冲击。

二、经济全球化

1、概念: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形成和发展的原因:① 新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②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层出不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③ 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联系,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④ 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⑤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⑤ 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和其作用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织和法律框架。⑥ 从主观因素上看,西方自由化经济思想及其政策选择,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基础和政策条件。

3、表现:① 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② 国际金融的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③ 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④ 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⑤ 国际组织的建立。⑥ 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等。

4、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实质:特点: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因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即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① 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 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③ 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④ 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⑤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⑥ 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⑦ 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⑧ 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负面影响:① 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特别是扩大了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② 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③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三、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①从矛盾的一面看:经济区域化具有排他性,区域内外存在着差别待遇,虽然有利于经济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但就整个世界而言,仍是带有浓厚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它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地割裂了。因此,经济区域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②从促进的一面看:经济区域化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任何经济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但从整体上来看,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并没有因为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而有所削弱,反而加强了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从长远来看,区域经济化不可能阻止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阶梯或者中间环节。因此,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步骤和组成部分,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归宿和最后结果。

参考资料:

>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企业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对企业面对的不同区域市场的分析,确定开发方式,明确重点开发区域,确定重点开发区域和非重点开发区域的开发策略与开发措施,提出区域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地区安排。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实际上是根据区域发展条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和发展的目标所作的高层次、全局性宏观谋划。是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国际化就是全球化,全球的所有国家都可以加入,在游戏规则下,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也都会得到一定的益处,如世贸组织、联合国、奥运会等等。

区域化是某一个特定的地区组成的政治、经济、军事集团,主要为该地区服务,具有排它性。如东盟就只能由东南亚小国组成,APEC由太平洋沿岸国家组成,北约由北大西洋两岸国家组成、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周边国家组成。

一般来说,区域组织是某个地区大国划分势力范围、排挤其他大国势力的工具。

以上就是关于区域化、全球化、国际化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区域化、全球化、国际化的区别、什么是手工业生产区域化、什么是区域化发展战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467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