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相齐文言文答案

千岛湖在哪里2023-05-01  19

1 田子为相的阅读和答案

田子为相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④。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⑤。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⑥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致诚:做到十分诚实。致:表达,诚,真心。⑤馆:房舍,这里指"家"。⑥造朝:上朝。造,去。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子安得此金( ▲ ) (2)子其去之( ▲ )

(3)即舍田子罪( ▲ ) (4)王贤其母(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 ▲ ▲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3分)

▲ ▲ ▲

2 晏子相齐的阅读答案

1晏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先后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手下工作,(他)因勤俭节约而得到齐国的重用。担任齐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就是只吃一个荤菜),他的妻妾也 丝质的衣裳。他在朝廷上,国君问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意见,国君没有问道他,他就正直地做事。国君(的指示)有道理,就服从命令去做,国君(的指示)没有道理,就根据命令斟酌情况去做。凭借这些,他历经三世齐君,都能扬名诸侯。

2晏子出任齐国丞相,过了三年,政治清平百姓高兴。梁丘据见到晏子吃午饭,肉却不够,便告诉了齐景公。第二天,齐景公割了一块地将要分封给晏子,晏子却推辞而不接受,他说道:“富贵了而不骄横的人,我没听说过;虽然贫困但不怨恨的人,我晏婴就是这样的。之所以贫困却不怨恨的原因,是用善良来作为老师。现在如果封地了晏子,是给我变换了老师,那样就是老师为轻,封地为重了啊,所以请不要分封。”

注释

莱:即莱洲,治所即今山东莱州市。

夷维:莱的邑名,今山东高密。

君语及之:国君问到他。

即危言:就正直地陈述意见。危,高耸,引申为正直。

顺命:顺着命令去做。

衡命:根据命令斟酌情况去做。衡,权衡,斟酌。

三世:指灵公、主公、景公三世。

相:到。担任丞相

说:同“悦” 愉快

易:变换,更换

3 田子为相的阅读答案和启示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③。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④。”

田子愧惭,走出,造⑤朝还金,退请就狱⑥。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⑧金赐其母。

《诗》⑨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归休:休假回家。②镒:二十两。

③馆:这里指“家”。④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

⑤造:往,到。⑥就狱:接受处分。

就,(本意:靠近)进入。⑦舍:舍弃。

这里指“赦免”。⑧以:把,拿。

⑨《诗》:此指《诗经》。《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⑩为:担任。

译文田子担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

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

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

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子,然后请求君王让自己接受处分。

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诗经》说:“教育你的子孙时要谨慎小心啊。”

说的是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通假字说 “说”通“悦”,欣赏,为……而高兴;如“王贤其母,说其义”。

古今异义馆 今通用义:饭店,旅馆;文中古义:房舍,如“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馆”。事 今通用义:事情;文中古义:侍奉,如“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

安 今通用义:安定;文中古义:何,怎么,如“子安得此金?”是 今通用义:判断词,是;文中古义:指示代词,这,如“是为人子不孝也”。亲 今通用义:亲人;文中古义:父母,如“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

治 今通用义:治理;文中古义:处理,对待,如“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造 今通用义:制造;文中古义:到……去,如“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

就 今通用义:副词,就;文中古义:接受,如“造朝还金同,退请就狱”。舍 今通用义:房舍;文中古义:免除,如“舍田子罪,令复为相”。

一词多义子 (1)名词,子女,儿子;如“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2)代词,对人的尊称;如“田子造朝还金”。

(3)名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候伯子男”。(4)名词,地支的第一位,如“子丑寅卯”。

其 (1)代词,他的,它的;如“王贤其母,说其义”。(2)语气副词,还是;“子其去之”。

词类活用1动词的用法 “子其去之”的“去”,活用为使动动词,意思是“使……离开”。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王贤其母”的“贤”,活用为意动动词,意思是“以……为贤”“认为……贤”。

文言句式1判断句式 “是为人子不孝也”是判断句式;“是”为判断主语,译为“这”,“为人子不孝”为判断谓 语,“也”表示判断,相当于“是”;该分句可译为“这就是作为子女的不孝了”。2省略主语 “所受俸禄也”之中的“所”之前,省略主语“此金”;可补充为“(此金)所受俸禄也”,可翻译为“(这些黄金)是我得到的俸禄”。

3省略兼语 “令复为相”之中的“令”与“为相”之间,省略兼语“之”;可补充为“令(之)复为相”,可翻译为“让(田子)再做齐国的宰相”。4省略介词“于” “以金赐其母”之中“赐”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于“以金赐(于)其母”,可翻译为“把退给朝廷的金子赏赐给他的母亲”。

4 求《晏子相齐》的阅读题及答案(越详细越好)

晏子相齐,三年,政平民说。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以告景公。旦日,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今封,易婴之师,师已轻,封已重矣,请辞。”

9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政平民说 说:

②易婴之师 易:

10解释“相”在下面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①晏子相齐: 相

②鸡犬相闻; 相

11翻译画线句子。(2分)

译文;

12晏子为什么辞赏? 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为人。(2分)

答案参考:

9①同“悦” 愉快 ②改变 10①做丞相 ②互相 11贫穷却不感到遗憾的原因,是把“善”当作老师呀。12以善为师 廉洁奉公

5 文言文翻译鲍子难客

原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注释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食:宴饮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殖:种植,使……繁衍生长以:用来 为:给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和:应和表示同意亦:也坐:通“座”,坐席,座位响:回声徒:只类:种类;物类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昆虫囋:叮咬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一起智力:智慧和力量本:本来,原本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6 英语翻译求文言文翻译从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开始翻译到完

这是来自韩诗外传》[汉] 韩婴 著 卷九 第二章按你的要求,文章翻译如下 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金子?”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By上村月 凯伦帮忙团。

明代连中三元的有三任,分别是:黄观、李骐、商辂。

1、黄观(1364——1402年),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金墩人。莆田黄石清浦下墩校书郎黄远玄孙,儒士黄棣曾孙,贡生黄璋长孙,黄古子。因行贷至池州家贫不能归,其父黄古赘居贵池上清溪许家,遂从许姓。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应会试,中会元。是年,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

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

2、商辂[lù](1414年3月16日-1486年8月17日),字弘载,号素庵,浙江严州府淳安县(今杭州市淳安县)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

商辂自幼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除名。

成化三年(1467年)再度入阁,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等职。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3、李骐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自幼聪慧异常,十岁即能通读《孝经》、《论语》,洞悉其义。永乐十五年(1417)福建乡试第一,解元。次年会试第一,会元,廷试又第一,状元。为明代科举福建省“三元及第”唯一的人。

明成祖认为状元以畜名不吉,遂御笔书写“其”字于“马”字的右边,改名为李骐。三日后胪唱三遍,均无应答者。永乐帝忙解释说:“即李马也”,李骐才出列受诏,赐纱帽、银带朝服。

以后,李骐每写姓名,均将“骐”字墨书“马”旁,朱书“其”字。有记载说,上科状元陈循在李骐榜揭榜之前曾做一梦,梦见新科状元为一木人骑在马上,手执一令字黄旗。等到金殿传胪之时知是李骐。木人为李,黄旗正好应御书“其”字。当然这都是后人牵强附会之说。

扩展资料

一、传统寓意纹样

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辟铜钱或三个元宝米表示。寓意“连中三元”。

清代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会元”、“状元”的头衔,如应试举子在三级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所谓“连中三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

二、分类

(1)文三元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士,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2)武三元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三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翻译为:

心想到高楼上观看美景躲避忧愁,忧愁还是跟着我上了高楼。我走过好几个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许许多多亲戚好友都已白了头。

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退休。难道个个都要到边塞去立功封侯?浮云飘去飘来本来没有固定之处,我能够像浮云那样随心来去,该有多么自由。

南宋辛弃疾《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原文为: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候?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无从得知。从词意上推断,此词可能是作于词人久经官场生涯的中年以后。在仕宦与归隐的得失之间,他思之筹之,不得要领,因而愁绪百结,久不能脱。词人最终思考的结果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绝为一种惬意的选择。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主旨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愁绪,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上片写难以排遣的因江山易改、亲朋老去所致愁苦,寄托的是作者报国无路、知音难诉的悲愤。下片写自己意欲归耕,努力摆脱这种愁苦而不再想功名之事的愿望,并通过“浮云”二句实为自喻,寄托了词人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以上就是关于田子相齐文言文答案全部的内容,包括:田子相齐文言文答案、明朝连中三元的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一生、寻《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的全文翻译,谢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454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