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扶并非是后来的投降魏军的句安,因为时期不对,句扶生活发迹于几乎与王平同时代,而且在蜀汉已经官拜左将军(右将军),不是牙门将。蜀汉后期大将,与王平、马忠、张翼和邓芝并称蜀汉后五虎上将,善使开山斧,重达60斤。
句扶具体事迹很少见于历史哪怕演义,在三国志和华阳国志都在王平本传后提及,类似徐晃之后提及朱灵一样,提及如下;
1,蜀左将军(又在华阳国志称右将军)。忠勇宽厚,数有战功,果壮,亚于王平。功名爵位亚镇北大将军王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后为防魏钟会偷袭阳平关,死于乱军之中。
蜀汉灭亡后,蜀国大将姜维投靠魏国,是假降的。他那样做不过是想取得魏国的信任,然后复国。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深受诸葛亮器重,是诸葛亮最得意的徒弟,没有之一。姜维不仅有卓越的军事谋略,而且也写得一手好诗词。
他本是魏国人,再被魏国国主猜疑,被逼走投无路下归顺了蜀国,归顺蜀国后,诸葛亮带着他四次东征西讨。在一次的征途中,诸葛亮去世了。他很从容淡定的安排计划撤退,这让蜀国大军在没有主将的情况下减少了很大的损失。回国后,他的才华,谋略也渐渐的得到国主的赏识,在这之后,他已经可以独自掌握军权,他也继承了诸葛亮的遗愿,率领着蜀国军队,九次讨伐魏国。大小战斗不断,有胜也有负。
在征讨魏国这件事上,蜀国有很多大臣都不同意姜维的做法,没有了诸葛亮,朝中大臣都觉得姜维还是太年轻,这样多次讨伐魏国,会让蜀国的国库负担不起,这时蜀国有个奸臣趁着姜维在外作战,趁机掌握了国中军权。然后找人去刺杀姜维,却没有成功。这时就有了著名的屯田避祸事件。
屯田避祸是因为姜维被奸臣所诬陷,使得国主对姜维起了疑心,道道旨意让姜维回朝,以防兵变,回朝后姜维得知真相后想杀死那个奸臣,但被郤正阻拦,郤正让姜维带着手下的兵去屯田避祸。一开始姜维不想去,在郤正跟他一条一条的分析下,姜维同意了。走之前,对朝中的蜀国军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让蜀国中不会受外来侵犯。
后来蜀国灭国后,逃的逃,归顺的归顺,但只有姜维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复兴蜀国 ,他假意投降与魏国大将钟会,想挑拨离间让钟会反叛,帮他复兴蜀国, 谁知反叛失败,姜维跟钟会都被杀了。可以说姜维是一个传奇的历史人物,他为了自己的职责真的是付出了一生。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姜维,周仓,关平,关兴,张苞,马岱,廖化,马谡,张翼,张嶷,蒋琬,黄权,李严,李丰,杨仪,王平,马忠,吕凯,李恢,费祎,邓芝,向朗,马良,陈到,关彝,关统,吕义,麋芳,夏侯纂,陈震,吴懿,霍弋、陈式、吴班、吴兰、雷铜、刘封、高翔、向宠。。。。。。
《三国演义中》祝融夫人飞刀伤张嶷,马索拌马忠,生擒其二人。
演义描述:
忽然屏风后一人大笑而出曰:“既为男子,何无智也?我虽是一妇人,愿与你出战。”获视之,乃妻祝融夫人也。夫人世居南蛮,乃祝融氏之后;善使飞刀,百发百中。孟获起身称谢
。夫人忻然上马,引宗党猛将数百员、生力洞兵五万,出银坑宫阙,来与蜀兵对敌。方才转过洞口,一彪军拦住:为首蜀将,乃是张嶷。蛮兵见之,却早两路摆开。祝融夫人背插五口飞刀,手挺丈八长标,坐下卷毛赤兔马。张嶷见之,暗暗称奇。二人骤马交锋。战不数合,夫人拨马便走。张嶷赶去,空中一把飞刀落下。嶷急用手隔,正中左臂,翻身落马。蛮兵发一声喊,将张嶷执缚去了。马忠听得张嶷被执,急出救时,早被蛮兵捆住。望见祝融夫人挺标勒马而立,忠忿怒向前去战,坐下马绊倒,亦被擒了。都解入洞中来见孟获。获设席庆贺。夫人叱刀斧手推出张嶷、马忠要斩。获止曰:“诸葛亮放吾五次,今番若杀彼将,是不义也。且囚在洞中,待擒住祝融夫人诸葛亮,杀之未迟。”夫人从其言,笑饮作乐。
历史记载:
祝融夫人是罗贯中的中国古典历史题材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据传说为火神祝融氏后裔,南蛮王孟获之妻。武艺高强,善使飞刀,是《三国演义》中写到的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曾与孟获一起抵抗蜀军,在两军阵前被赵云活捉,在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后,随孟获投降蜀汉。
魏延的武艺,如果放在蜀汉阵营中,应该是在第六或第七的位置上。仅次于五虎将,也应该略低于李严,而比其他将领都要高。
魏延的武艺肯定弱于蜀汉五虎将,这没有什么争议。而他和李严的武艺高低也可以通过黄忠来比较一下。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
在绵竹之战中,当时还在刘璋麾下效力的李严曾经与黄忠有过交锋,双方大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诸葛亮认为“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这说明在场面上,李严并未明显落于下风。魏延也曾经挑衅黄忠,但刘备阻止了二人的较量,随后命二人各领一军,分别去袭击邓贤和泠苞。第六十二回取涪关杨高授首攻雒城黄魏争功
魏延玩了个鬼心眼,他改道去打本由黄忠负责的泠苞,结果在半路上与泠苞不期而遇,打了场遭遇战,双方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而魏延受到敌军左右夹击,败下阵来,被黄忠所救,黄忠射杀邓贤后,随即来战泠苞,“舞刀直取泠苞,泠苞抵敌不住,望后便走”。以此比较,魏延与黄忠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不像李严与黄忠差距微小。
所以说,魏延的武艺应低于李严。而魏延和姜维相比,他的武艺应当略高于姜维。虽然两人曾经有过交锋,但魏延那次是属于诈败。姜维曾经有击退赵云的辉煌纪录,但那与战场形势有很大关系。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
意识到作战任务已经失败的赵云首要任务是率领部下安全撤离,想斩将以威吓敌军,却被姜维硬扛。骤遇强手之下,赵云短时间内不能速胜,包围圈又逐渐合拢,赵云只能选择迅速撤退。
在魏延和姜维共同在诸葛亮麾下效力的时期,如遇武艺高强的敌将,诸葛亮总是首选魏延应对。
比如说,街亭之战,需要能够与敌将张郃相抗的猛将,“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诸葛亮首先选择的就是魏延。
在姜维心中,也认为魏延强于自己。五丈原诸葛归神后,魏延领兵作乱,阻截蜀军主力回川,姜维对杨仪说:“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
以此可见,姜维对魏延的武艺十分忌惮,如果是蜀汉五虎将仍健在,绝不可能说这些担忧的话,马上就会冲出去灭掉魏延的威风。所以说,魏延的武艺应略高于姜维。
在蜀汉阵营中,魏延的武艺能排到六七名的位置上,但在整个三分时代,他这两下子就不够看了,在三分武力榜中,魏延恐怕连前十五都进不去。
大概盘点一下,能够排在前十名的:吕布、张飞、关羽、马超、赵云、黄忠、典韦、许禇、颜良、文丑。
再往后排还有:孙策、徐晃、庞德、太史慈、文鸯、李严、张辽、甘宁、夏侯惇、张郃、夏侯渊……
以魏延的武艺,应当低于张郃,否则诸葛亮就不需要对张郃十分忌惮了。而三国时代,在这个层次的战将还是蛮多的。张郃木门道陷伏,中箭身亡后,魏延也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天下无敌。那段时期,确实没有其他战将能与之相抗,直到他作乱被杀。
因为蜀国后期一度面临无人可用的状况,所以说蜀国无大将。
蜀国一开始看起来人才济济,有所谓的五虎上将,但是其实都不是本土的,都是刘备入蜀的时候从中原或者荆州地区带过来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诸葛亮等等都是刘备带来的。
很多在蜀地的官员也都是中原派过来的,曹操出名的谋士都有五个,其他不出名的更多,文臣武将更是数不胜数,就算当时的吴国,也比蜀国多,所以说蜀国一开始人才储备就是落后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丞相,事必躬亲,从农业生产到军事训练,再到出兵北伐,都是诸葛亮亲力亲为,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这样也导致大量的年轻人无法得到锻炼,那就没法成长,习惯听从丞相的指挥,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也导致蜀国人才青黄不接。
扩展资料“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是后人对三国之一的蜀汉政权人才严重缺失的生动形象地描述。蜀汉人才缺乏,而将才更是奇缺。
以致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时,军中将领已经到了捉襟见肘、不得不用武功平平的廖化为前营先锋的地步,而蜀汉的开国之初,那种“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叱咤风云、朝内军中文武人才济济的壮观气象早已不复存在。
这与时任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失败的用人之道不无关系:
一、重用关羽,更吹捧关羽,结果使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惨遭东吴杀害。关羽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其个性高傲,目中无人,但也有通情达理的一面。诸葛亮对他的特点应当说是相当了解的。
然而,终于酿成了“大意失荆州”并遭到东吴杀害的悲剧。虽然荆州失守,关羽败亡受多种因素影响,但诸葛亮的吹捧却是他自我膨胀的催化剂。
二、重视法正,却放纵法正,致使法正一生罪恶累累、黯然病逝。法正原在刘璋手下为官。
于是,暗中投降刘备,为引刘备入川立下大功,后又在攻取汉中的战役中出谋划策,功勋享著,被刘备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然而法正任蜀郡太守后,德行方面并无改观。这种违法乱纪的报复行为,引起同僚的不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国
这位蜀国大将是关羽。
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
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后期蜀国大将句扶是怎么死的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后期蜀国大将句扶是怎么死的、三国时期蜀汉灭亡后,蜀国大将姜维究竟是真降还是假降、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大将有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