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墓在哪阿


第一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墓在清福陵,清福陵在现在的沈阳,因为努尔哈赤当大汗时的都城在沈阳(努尔哈赤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是他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当了皇帝后追封他为皇帝),他的陵墓没有被盗过

清太宗皇太极的墓在清昭陵,因为他皇帝时的都城也是在沈阳(他当皇帝时把沈阳名字改成盛京,)清着陵在现在的沈阳

顺治皇帝(顺治是年号,一下我数的皇帝都是说他们的年号),顺治皇帝的墓是清孝陵,清孝陵在现在的河北省遵市,顺治皇帝的墓没有被盗过

康熙皇帝的墓是清景陵,清景陵在河北省遵市,他的墓被盗了

雍正皇帝的墓是清泰陵,清泰陵在河北省遵市,他的墓没有被盗

乾隆皇帝的墓是清裕陵,清裕陵在河北省遵市,被盗了

嘉庆皇帝的墓是清昌陵,清昌陵在河北省遵市,没有被盗

道光皇帝的墓是清慕陵,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没有被盗

咸丰皇帝的墓是清定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被盗了

同治皇帝的墓是清惠陵,被盗了

光绪皇帝的墓是清崇陵,被盗了

宣统皇帝的墓在华龙皇家陵园

清陵

清 代帝后的陵墓。依其分布状况可分四区。(1) 永陵 ,在今辽宁省 新宾满族自治县 ,为 清太祖 以前的 肇 、 兴 、 景 、 显 四陵。(2) 清太祖 福陵 (俗称 东陵 )与 太宗 昭陵 (俗称北陵 ),在今 辽宁省 沉阳市 附近。(3) 东陵 ,在今 河北省遵化市 ,有 顺治 孝陵 、 康熙 景陵 、 乾隆 裕陵 、 咸丰 定陵、 同治 惠陵 及 太宗 后 昭西陵 及诸后妃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4) 西陵 ,在 河北省 易县 ,有 雍正 泰陵 、 嘉庆昌陵 、 道光 慕陵 、 光绪 崇陵 及诸后妃之陵。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尸骨肯定早没了,都几百年了

明朝和清朝作为中国 历史 上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这两个王朝的皇陵也成为了现代的热门 旅游 景点,但是如果去过清东陵和清西陵以及明十三陵的人都会发现那就清东陵和清西陵景区开放很多,而明十三陵景区开放的却很少。

到目前为止清东陵开放了9处景区,这其中还包括了乾隆的裕陵地宫和 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地宫,清西陵中除了嘉庆的昌陵之外,其他皇帝陵寝的地面建筑几乎全部开放为景区,其中光绪的清崇陵更是连地宫都开放了。

而明十三陵中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但到目前为止却只开放了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 明穆宗朱载坖的昭陵、明武宗朱厚照的康陵四座帝陵的地面建筑景区,外加长陵神路景区,总共开放了五个景区,而地宫只开放了一个明神宗的定陵地宫,这其中明武宗的康陵景区还是在2021年4月份刚刚开放,也就是说如果不算康陵景区,明十三陵此前只开放了三座帝陵景区,相比清朝皇陵可就少太多了,为何明十三陵景区开放的要比清西陵和清东陵都少得多呢?

其实明十三陵和清东陵以及清西陵都不算是完整地明清全部皇陵,明朝皇陵除了明十三陵之外还包括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江苏省 盱眙县的朱元璋祖先陵寝明祖陵、安徽凤阳的朱元璋父母、兄嫂的明皇陵、北京海淀玉泉山的景泰帝朱祁钰的景泰帝陵、湖北钟祥的明世宗朱厚熜给老爹朱祐杬追谥为皇帝之后修建的明显陵。

南京明孝陵早已对外开放为5A级 旅游 景区,江苏省 盱眙县的明祖陵和安徽凤阳的明皇陵以及湖北钟祥的明显陵也早已被开放为4A级 旅游 景区,景泰帝陵由于太过寒酸并没有被开放为景区,但是也已经免费对外开放。 整体来说明朝皇陵其实主要就是明十三陵开放的景区比较少。

同样清朝皇陵也是如此,清朝皇陵除了清西陵和清东陵之外,还有关外三陵,分别是位于沈阳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清福陵和清太宗皇太极的清昭陵以及辽宁省新宾县的清永陵。当然,关外三陵也早已经都开放为4A级 旅游 景区。

清西陵和清东陵对比明十三陵来说开放程度远比它高得多,就在于清西陵和清东陵都在民国时期被盗,尤其是清东陵被盗得最厉害。

清东陵被盗始于1928年夏天,当时的民国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义率军队入驻清东陵所在地河北遵化马兰峪,便准备盗挖清东陵。

清东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清东陵范围内共埋葬有五位帝王陵寝,分别是顺治的清孝陵、康熙的清景陵、乾隆的清裕陵、咸丰的清定陵以及同治的清惠陵。

孙殿英在盗墓时最初是打算盗挖康熙的清景陵,结果由于当时景陵地宫积水很深,因此孙殿英放弃了盗挖景陵,改为盗挖乾隆的裕陵。

由于在民间一直都知道乾隆和慈禧是非常奢侈之人,因此孙殿英认定二人陵寝中陪葬宝物肯定非常丰厚,于是决定盗挖二人的陵寝。

孙殿英的盗墓军团对裕陵和定东陵进行了破坏性盗挖,由于孙殿英等盗墓军团进入地宫后打不开金刚门,于是孙殿英下令用炸药炸毁了地宫大门金刚门。

裕陵和定东陵内的陪葬物品都极其丰富,孙殿英光运送墓中宝物就用了30多辆骡马车拉运,后来由于这两座陵寝中宝物足够丰富,孙殿英怕夜长梦多,于是只盗了裕陵和定东陵之后孙殿英就收手了。

正是由于孙殿英对清东陵进行了破坏性盗挖,开启了清东陵此后各种被盗的悲剧。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之后,虽然引起了当时 社会 舆论的谴责, 社会 各界和前清皇室强烈要求民国政府严惩孙殿英,但由于孙殿英用盗墓得来的宝物贿赂民国政府要员,因此得以逍遥法外。

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遵化马兰峪当地的土匪王绍义联合原华北日伪情报队长张尽忠外加清东陵守陵人后裔穆树轩组成了土匪盗墓团伙,他们利用当时日本刚刚投降河北地区统治处于真空阶段时对清东陵进行了二次盗挖。

这一次盗挖清东陵这些盗墓贼把除了顺治的清孝陵之外的清东陵所有帝王、妃嫔陵寝全部盗挖一空,顺治是由于生前遵循了满洲旧制实行了火化,他的墓内几乎没有陪葬品只有他和两位皇后的骨灰盒,因此才免遭被盗。

清东陵二次被盗之后几乎所有陵寝地宫都被打开,陪葬品被盗一空,最惨的就是康熙的清景陵,由于第一次孙殿英盗墓时积水太深,康熙的景陵得以幸免,但是第二次盗墓时积水下去了,康熙的景陵就惨了,由于乾隆和慈禧的陵寝被盗的很干净,因此王绍义等盗墓团伙主要就是把康熙的景陵搜刮的很干净。

康熙和陪葬其中的四位皇后以及一位皇贵妃遗骸被随意丢弃,而盗墓者走后景陵地宫再度出现大面积积水,康熙和后妃的六具遗骸就一直被泡在积水里好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重新整理景陵地宫,才将康熙和后妃的遗骸重新归位。

清东陵被盗得惨,全靠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它进行了保护修葺,相比之下清西陵就比它好多了,清西陵始建于 雍正八年(1730年),在清西陵范围内共埋葬有雍正的清泰陵、嘉庆的清昌陵、道光的清慕陵、光绪的清崇陵四座帝陵。

四座帝陵中只有1938年光绪的崇陵惨遭盗挖,其余三座帝陵保存得都还比较好,其他三陵虽然偶有小偷小盗,但这些大多是偷盗地面建筑,整体来说地宫都没有被打开,这就算是陵寝保存完好了。

相比之下明十三陵则要比清西陵和清东陵都保存完好得多,明十三陵只有明武宗朱厚照的康陵和明末帝朱由检的思陵惨遭盗毁。

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军攻进北京,焚毁了明武宗朱厚照的康陵地面建筑,不过万幸的是农民起义军没有打开地宫,只是焚毁了地面建筑,因此明武宗的康陵地宫保存的还十分完好。

由于清朝入关之后为了收买人心,对明朝皇陵全部采取了保护政策,并派兵守护明朝皇陵,还不定期对明朝皇陵进行翻修,因此在乾隆时期明武宗的康陵被乾隆重新修复。

朱由检是明朝末代皇帝,李自成起义军攻进北京后,朱由检在景山自缢殉国。其实朱由检生前没有建造陵寝,李自成找到他的尸体后,为他收尸,将他和嫡妻周皇后一同葬进了他生前宠爱的田贵妃墓中。

清朝入关之后,顺治亲政后十分钦佩朱由检殉国精神,因此下旨拨款重新修建了朱由检的陵寝,并亲自给朱由检的陵寝定名为思陵。

由于清朝对明朝皇陵的保护政策,因此明思陵在清朝时期保存得非常完好。但是清朝灭亡之后就惨了,由于军阀混战,当地土匪先后两次盗挖明思陵,一生刚烈殉国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死后却不得安宁惨遭盗墓。

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物资紧缺,于是又拆掉了明思陵的地表建筑用于修建炮楼。可以说到了民国时期之后,明思陵被盗得很彻底,不止地宫被打开,连地标建筑都被拆了。

除了康陵和思陵之外,在1956年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也被打开,不过这一次却是为了考古。

当时 历史 学家吴晗先生和郭沫若先生向国家申请打开明成祖朱棣的明长陵,想在其中寻找出全套的《永乐大典》。吴晗先生和郭沫若先生都是著名的 历史 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们十分想 一睹《永乐大典》的真容,因此想到了发掘永乐大帝朱棣的明长陵来寻找。

但是由于明长陵地宫入口十分隐蔽,考古队寻找了好多时日没找到,正好赶上当时明神宗的明定陵出现了坍塌现象,因此专家们决定先对明定陵进行抢救式发掘,想的是拿定明陵练练手,将来好用于发掘明长陵。

就这样明神宗朱翊钧替老祖宗明成祖朱棣百年之后挡了一回枪,明定陵被发掘之后,由于当时考古技术落后,还缺乏科学性的保护措施,以及当时人们对文物保护意识并不强, 因此明定陵被打开后很多出土文物当即风化而“见光死”,让人十分惋惜,也造成了新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出悲剧。

国家在经历了发掘明定陵的惨痛教训之后,叫停了继续发掘明成祖朱棣的明长陵,也否决了郭沫若先生建议发掘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唐乾陵,国家出台文物保护政策,按照政策规定不再主动发掘古墓,只对已被盗挖的古墓进行抢救式发掘,这项政策也一直持续至今。

因此来说明十三陵只有明武宗的明康陵、明神宗的明定陵和朱由检的明思陵被盗,其中还只有思陵和定陵地宫被打开了,其余的十一座帝陵由于清朝的保护政策,加上整体地理位置处于北京昌平天寿山,距离天安门大约一百里地,也就是说距离城区比较近,这也使得在民国时期没有遭到大规模的盗挖破坏,所以明十三陵才能绝大部分完好的保存下来。

因为明十三陵整体都保存完好,所以国家为了继续妥善保护好明十三陵,才只开放了极少数的景区供人游览。而清东陵遭到了严重的盗挖,因此国家修缮后,对外开放的景区也就比较多,而清西陵则是只开放了大部分的地面建筑。

其实不管是明十三陵还是清西陵和清东陵,它们开放的大多是地面建筑,真正开放地宫的只有明定陵、清裕陵、清定东陵、清崇陵四处。

虽然清东陵中地宫被打开的很多,但也并没有都进行开放,尤其是康熙的景陵地宫更几乎是不可能会开放了,景陵地宫被盗毁的最惨,还经常发生积水,也不适合供游人参观。

而明十三陵的地宫基本都没有被打开,都被保存得很完整,根据现在的文物保护政策是更不可能会开放地宫的,至于连地面建筑都不开放游览,还得说明十三陵的建筑年代太久远了。

要知道明十三陵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到清朝 顺治二年(1645年)将朱由检的思陵改造完成,前后共计236年,最初建的明长陵至今已经六百余年,即便是最晚的明思陵至今都已经三百余年,因此明十三陵中这些地面建筑 历史 久远,久经风雨,如果在大范围对游人开放的话,那势必会更加剧它们的损耗。

因此明十三陵至今也没有完全开放,而国家现在也是在逐步修缮明十三陵,未来也会争取将明十三陵的地面建筑全部对外开放。

2021年4月28日明十三陵新开放的明武宗的康陵就是由国家逐渐修缮好之后才开放的 旅游 景区,上面说过康陵的地面建筑曾经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损毁的很厉害,乾隆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但是乾隆之后一直到现代康陵都没有再被修葺过,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康陵就再度出现风化损毁,因此国家在2003年的时候投入了3800万元对康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紧急修复,也是这一次修复完成后,才对游人开放了康陵地面建筑的游览。

因此未来国家还会陆续对明十三陵其他的陵寝进行修缮,所以未来明十三陵可能会陆续开放供人游览。

相比之下清东陵和清西陵以建筑年代来说都要比明十三陵年轻得多,建造最早的顺治的清孝陵至今不过三百多年,建造最晚的光绪的清崇陵至今仅一百零几年。

虽然清朝统治者对明十三陵采取了保护政策,还会不定期对明十三陵进行修葺,但清朝统治者对于自家皇陵的维护和修葺肯定要比对明十三陵更加认真负责,所以清东陵和清西陵的日常保养也要比明十三陵好得多。

因此清东陵和清西陵建造年代都比明十三陵晚很多,再加上日常保养也要比明十三陵好得多,所以清东陵和清西陵的景区开放也要比明十三陵多得多。

由于清东陵被盗挖得很厉害,加上清东陵和清西陵都要比明十三陵年轻得多,以及清朝对自家皇陵的维护保养要比对明十三陵到位得多,所以清东陵和清西陵的开放程度也要比明十三陵高得多。

不过未来就算是国家陆续开放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其他景区,也只是开放地面建筑,而没有被打开的地宫肯定是不会被开放了。

努尔哈赤,清福陵,位于沈阳的东陵,至沈阳旧城东五公里处;皇太极,清昭陵 , 位于沈阳皇姑区泰山路;顺治,清孝陵,今河北遵化昌瑞山的主峰下;康熙,清景陵, 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雍正,清泰陵,距易县15公里的温州市永宁山下;乾隆,清裕陵,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孝陵以西就是乾隆的裕陵;嘉庆,清昌陵,位于泰陵以西2里;道光,清慕陵,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咸丰,清定陵,位于裕陵以西;同治,清惠陵,位于景陵的东南;光绪,清崇陵,泰陵东5公里;宣统, 无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宝山。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盘古氏 上古时期 盘古 南海 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

伏羲氏 原始社会 太昊陵 河南淮阳 湖北襄阳等 传说之陵

女娲氏 原始社会 女娲陵 山东济宁 山西赵城等地 传说之陵

炎帝神农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32世纪) 炎帝陵 湖南酃县 传说之陵

黄帝有熊氏或轩辕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6世纪) 黄帝陵 陕西黄陵县,山东 甘肃 河南 河北等地 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准

少昊金天氏 原始社会 少昊陵 山东曲阜 传说之陵

颛顼高阳氏 原始社会 颛顼陵 河北高阳 传说之陵

帝喾高辛氏 原始社会 帝喾陵 河南滑县 陕西 阳等地 传说之陵

帝尧陶唐氏 原始社会 尧陵 山西临汾,山东东平等地 传说之陵

帝舜有虞氏 原始社会 舜陵 湖南宁远县 传说之陵

大禹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2世纪) 禹陵 浙江绍兴 传说之陵

夏代王陵

夏代自后启杀益自立,天下为私,进入了奴隶社会。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至公元前十七世纪,共传了十六帝。仅有个别帝陵有一些传说的记载,大都不可考。由于夏代的历史情况目前尚未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仅将各帝名称列表于手,以供参考。

帝号及

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后启 (约前2095--前2086年) 无考

太康 (约前2085--前2057年) 太康陵 河南太康县 传说之陵

仲康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相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少康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杼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槐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芒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泄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不降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扃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廑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孔甲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孔皋 奴隶社会 孔皋陵 河南洛宁县 传说之陵

后发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履癸(桀)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商代王陵

公元前十七世纪初,商汤(成汤)推翻了夏末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约自公元前一七一一年至公元前一0六六年,共历时约六四五年,传位三十帝,殷代情况已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也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其后期帝王陵墓已在河南安阳殷墟等地有所发现

注:商代的贴不上~后期王陵基本在河南安阳

西周王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周文王姬昌 五十七年 文王墓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武王发 七年 武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成王诵 三十七年 成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康王钊 二十六年 康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昭王瑕 十九年 昭王陵 河南登封 待考

周穆王满 四十一年 穆王陵 陕西西安 待考

周恭王翳扈 十九年 恭王陵 陕西咸阳 待考

周懿王 二十四年 懿王陵

周孝王辟方 十三年 孝王陵

周夷王燮 二十九年 夷王陵

周厉王胡 三十七年 厉王陵

周宣王静 前827--前782年

周幽王宫涅 前781--前771年 幽王陵 河南洛阳

东周王陵(春秋)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周平王姬宜臼 前770--前720年 河南洛阳

周桓王林 前719--前697年 河南洛阳

周庄王佗 前696--前682年 河南洛阳

周厘王胡齐 前681--前677年 河南洛阳

周惠王阆 前676--前652年 河南洛阳

周襄王郑 前651--前619年 河南洛阳

周顷王壬臣 前618--前613年 河南洛阳

周匡王班 前612--前607年 河南洛阳

周定王瑜 前606--前586年 河南洛阳

周简王夷 前585--前572年 河南洛阳

周灵王泄心 前571--前545年 河南洛阳

周景王贵 前544--前520年 河南洛阳 王后穆氏

周悼王猛 前520

周敬王 前519--前476年 河南洛阳

东周王陵(战国)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周元王姬仁 前475--前469年 河南洛阳

周贞定王介 前468--前441年 河南洛阳

周哀王去疾 前441 河南洛阳

周思王叔 前441 河南洛阳

周考王嵬 前440--前426年 河南洛阳

周威烈王午 前425--前402年 河南洛阳

周安王骄 前401--前376年 河南洛阳

周烈王喜 前375--前369年 河南洛阳

周显王扁 前368--前321年 河南洛阳

周慎靓王定 前320--前315年 河南洛阳

周赧王延 前314--前256年 陕西凤翔

秦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秦始皇蠃政 前221--前210年 始皇陵 陕西临潼 发现兵马俑

秦二世胡亥 前209--前207年 陕西临潼北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西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汉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年 长陵 陕西咸阳市窑店

汉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年 安陵 咸阳市韩家湾 惠孝张皇后

汉高后吕雉 前187--前180 吕后陵 咸阳长陵东

汉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年 霸陵 西安市东郊 孝文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年 阳陵 咸阳市张家湾 孝景王皇后

汉武帝刘彻 前140--前87年 茂陵 兴平县南位 李夫人

汉昭帝刘弗陵 前86--前74年 平陵 咸阳市大王 孝昭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 前73--前49年 杜陵 长安县东少陵原上 孝宣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 前48--前33年 渭陵 咸阳市周陵南 孝元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 前32--前7年 延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孝成班婕妤

汉哀帝刘欣 前6--前1年 义陵 咸阳市周陵东

汉平帝刘 公元1--5年 康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孺子婴 6--8年

[新]王 莽 8--23年

淮阳王刘玄 23--25年

东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光武帝刘秀 25--57年 原陵 河南孟津 阴皇后

明帝刘庄 58--75年 显节陵 河南洛阳 马皇后

章帝刘炟 76--88年 敬陵 河南洛阳 窦皇后

和帝刘肇 89--105年 慎(顺)陵 河南洛阳 熹皇后

殇帝刘隆 106年 康陵 河南洛阳

安帝刘祜 107--125年 恭陵 河南洛阳 阎皇后

顺帝刘保 126--144年 宪陵 河南洛阳 梁皇后

冲帝刘炳 145年 怀陵 河南洛阳

质帝刘缵 146年 静陵 河南洛阳

桓帝刘志 147--167年 宣陵 河南洛阳 郑皇后

灵帝刘宏 168--189年 文陵 河南洛阳 何皇后 王皇后

少帝刘辩 189年

献帝刘协 190--220年 禅陵 河南修武 曹皇

三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蜀昭烈帝刘备 221--223年 惠陵 四川成都 照烈皇后甘氏 穆皇后吴氏

蜀后主刘禅 223--264年 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 后追封 高陵 河北临漳 武宣卞皇后

魏文帝曹丕 220--226年 首阳陵 河南洛阳 文德郭皇后

魏明帝曹睿 227--254年 高平陵 河南孟津 明元郭皇后

高贵乡公曹髦 255--260年 河南洛阳

魏元帝曹奂 261--265年

吴武烈帝孙坚 后追封 吴陵 江苏丹阳 吴夫人

吴大帝孙权 222--252年 蒋 陵 江苏南京 步皇后 潘夫人

吴会稽王孙亮 253--258年

吴景帝孙休 259--264年 定陵 安徽当涂 朱夫人

吴末帝孙皓 265--280年 河南洛阳 滕夫人

西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高祖(晋世祖追崇) 宣帝 司马懿 河南洛阳

晋世宗(晋世祖追崇) 景帝 司马师 河南洛阳

晋太祖(晋世祖追崇) 文帝 司马昭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年 峻阳陵 河南洛阳 武元杨皇后

晋惠帝司马衷 291--306年 太阳陵 河南洛阳

晋怀帝司马炽 307--313年 河南洛阳

晋愍帝司马邺 314--316年 河南洛阳

东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元帝司马睿 317--323年 建平陵 江苏南京 元敬虞皇后

晋明帝司马绍 324--326年 武平陵 江苏南京 明穆庾皇后

晋成帝司马衍 327--342年 兴平陵 江苏南京 成恭杜皇后

晋康帝司马岳 343--344年 崇平陵 江苏南京 康献褚皇后

晋穆帝司马聃 345--361年 永平陵 江苏南京 穆章何皇后

晋哀帝司马丕 362--365年 安平陵 江苏南京 哀靖王皇后

晋废帝司马奕 366--371年 吴陵 江苏吴县 孝庾皇后

晋简文帝司马昱 372年 高平陵 江苏南京 简文顺王皇后

晋孝武帝司马曜 373--396年 隆平陵 江苏南京 孝武定王皇后

晋安帝司马德宗 397--418年 休平陵 江苏南京

晋恭帝司马德文 419--420年 冲平陵 江苏南京 恭思褚皇后

隋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培葬情况

隋文献帝杨坚 581--604年 太陵 陕西武功 文皇后独孤氏

隋炀帝杨广 605--618年 炀帝陵 江苏扬州

唐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唐太祖李虎 后追封 永康陵 三原县陵前

唐世祖李昺 后追封 兴宁陵 咸阳市窑店东

唐高祖李渊 618--626年 献陵 三原县徐木永合村

唐太宗李世民 627--649年 昭陵 礼泉县九 山

唐高宗李治 650--683年 乾陵 乾县梁山

武则天女皇 684--704年 乾陵 乾县梁山 夫妇合葬

唐中宗李显 684(710)--712年 定陵 兴平县龙泉山

唐睿宗李旦 684(710)--712年 挢陵 蒲城县丰山

唐玄宗李隆基 712--756年 泰陵 蒲城县金粟山

唐肃宗李亨 756--761年 建陵 礼泉县武将山

唐代宗李豫 762--779年 元陵 富平县檀山

唐德宗李适 780--805年 崇陵 泾阳县嵯峨山

唐顺宗李诵 805年 丰陵 富平县金瓮山

唐宪宗李纯 806--820年 景陵 蒲城县金炽山

唐穆宗李恒 821--824年 光陵 蒲城县尧山

唐敬宗李湛 825--827年 陵 三原县陵前柴家窑

唐文宗李昂 827--840年 章陵 富平天乳山

唐武宗李炎 841--846年 端陵 三原县徐木桃沟村

唐宣宗李忱 847--859年 贞陵 泾阳县仲山

唐懿宗李凗 860--874年 简陵 富平县紫金山

唐僖宗李儇 874--888年 靖陵 乾县鸡子堆

唐昭宗李晔 889--904年 温陵 河南洛阳

唐哀帝李柷 905--907年 和陵 山东荷泽

让皇帝李宪 惠陵 蒲城县城西北

[附]孝明高皇后杨氏(武则天之母) 顺陵 咸阳市底张韩家村

五代十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后梁太祖朱晃 907--912年 宣陵 河南洛阳 元贞皇后张氏

后梁末帝朱友贞 913--923年 河南洛阳 次妃郭氏

后唐庄宗李存勗 924--926年 伊陵 河南洛阳

后唐明宗李亶 927--933年 徽陵 河南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 935--936年 河南洛阳

后晋高祖石敬瑭 937--942年 显陵 河南洛阳

后晋出帝石重贵 943--946年

后汉高祖刘知远 947--948年 睿陵 河南登封

后汉隐帝刘承佑 949--950年 颖陵 河南开封

后周太祖郭威 951--954年 嵩陵 河南开封

后周世宗柴荣 955--959年 庆陵 河南郑州

后周恭帝柴宗训 960--961年 顺陵 河南郑州

吴杨渥 907--908年 绍陵

吴杨隆演 909--919年 肃陵

吴杨溥 921--?年 平陵

前蜀王建 907--918年 永陵 四川成都 顺德皇后周氏

前蜀王衍 919--925年

后蜀孟知祥 925--935年 和陵 河南洛阳 太后李氏

南唐李璟 937--942年 永陵 南京牛首山 元敬皇后宋氏

南唐李 943--960年 顺陵 南京牛首山 光穆皇后钟氏

南唐李煜 961--?年 金陵 河南洛阳

南汉刘隐 907--911年 德陵

南汉刘龑 911--942年 康陵

南汉刘玢 942年

南汉刘晟 943--957年 昭陵

北宋帝陵:河南巩义

北宋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北宋帝王陵墓,从宋太祖赵匡胤父亲的永安陵起,至哲宗赵煦的永泰陵止,共计8陵,分布在巩义市(洛阳附近)洛河南岸的台地上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陵区以芝田镇为中心,在相距不过十公里的范围内。

(二)南宋帝陵:浙江绍兴

南宋共有九个皇帝,除后三帝立于危难之中,仓皇间无法在此地建陵安葬外,有六个葬在绍兴,他们是高宗(赵构)永思陵、孝宗(赵眘)永阜陵、光宗(赵敦)永崇陵、宁宗(赵扩)永茂陵、理宗(赵昀)永穆陵、度宗(赵禥)永绍陵。称“宋六陵

明陵分布:

1 祖陵: 朱百六 德祖 玄皇帝 太祖高祖 不祥 胡氏 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乡

朱四九 懿祖 恒皇帝 太祖曾祖 不祥 侯氏

朱初一 熙祖 裕皇帝 太祖祖父 不祥 王氏

2 皇陵: 朱世珍 仁祖 淳皇帝 太祖父亲 64 陈氏 安徽省凤阳县西南

3 孝陵: 朱元璋 洪武 太祖 高皇帝 1368-1398 71 马氏 南京钟山南麓

4 长陵: 朱棣 永乐 成祖 文皇帝 1402-1424 太祖长子 65 徐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

5 献陵: 朱高炽 洪熙 仁宗 昭皇帝 1424-1425 成祖长子 48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黄山寺一岭下

6 景陵: 朱瞻基 宣德 宣宗 章皇帝 1425-1435 仁宗长子 37 孙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黑山下

7 裕陵: 朱祁镇 正统 英宗 睿皇帝 1435-1449 宣宗长子 38 钱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石门山下

天顺 1457-1464 周氏

8 景陵: 朱祁钰 景泰 代宗 景皇帝 1449-1457 宣宗次子 30 汪氏 北京西郊金山下

9 茂陵: 朱见深 成化 宪宗 纯皇帝 1464-1487 英宗长子 41 王氏、纪氏、邵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聚宝山下

10 泰陵: 朱佑樘 弘治 孝宗 敬皇帝 1487-1505 宪宗三子 36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笔架山下

11 显陵: 朱佑元 睿宗 献皇帝 世宗父亲 43 蒋氏 湖北钟祥县松林山(又名纯德山)下

12 康陵: 朱厚照 正德 武宗 毅皇帝 1505-1521 孝宗长子 31 夏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莲花山下

13 永陵: 朱厚囱 嘉靖 世宗 肃皇帝 1521-1566 宪宗孙 60 陈氏、方氏、杜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阳翠岭下

14 昭陵: 朱载垢 隆庆 穆宗 庄皇帝 1566-1572 世宗三字 36 李氏、陈氏、李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大峪山下

15 定陵: 朱钧翊 万历 神宗 显皇帝 1572-1620 穆宗三子 58 王氏、王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大峪山下

16 庆陵: 朱常洛 泰昌 光宗 贞皇帝 1620 神宗长子 39 郭氏、王氏、刘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黄山寺二岭下

17 德陵: 朱由校 天启 熹宗 折皇帝 1620-1627 光宗长子 23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潭峪岭下

18 思陵: 朱由检 宗祯 庄烈皇帝 1627-1644 光宗五子 35 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鹿山下

清陵分布:

努尔哈赤在沈阳的东陵 至沈阳旧城东五公里处原来是公园(清福陵)

皇太极在沈阳的北陵 皇姑区泰山路原来也是公园(清昭陵)

顺治的陵墓 孝陵在在今河北遵化昌瑞山的主峰下(清孝陵)

康熙的陵墓 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清景陵)

雍正的陵墓 泰陵距易县15公里的温州市永宁山下(清泰陵)

乾隆的陵墓 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孝陵以西就是乾隆的裕陵(清裕陵)

嘉庆的陵墓 位于泰陵以西2里(清昌陵)

道光的陵墓 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清慕陵)

咸丰的陵墓 位于裕陵之西 (清定陵)

同治的陵墓 在景陵的东南(清惠陵)

光绪的陵墓 泰陵东5公里 (清崇陵)

宣统就是溥仪 没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宝山

备注:

夏:大多不可考,主要在河南省境内。

商:除成汤葬于山西万荣县境内(后于元朝沉入黄河底)以外都集中在河南安阳附近。

西周:大多在今陕西长安户县附近 ,自咸阳至西安周围。

东周:除周赧王外都在今洛阳附近。

秦:陕西临潼附近。

西汉:陕西咸阳西汉王陵群。

东汉:除献帝葬于河南修武外,其余集中在河南洛阳东汉王陵群。

三国:蜀昭烈帝刘备 —— 四川成都 蜀后主刘禅——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河北临漳 魏文帝曹丕——河南洛阳

魏明帝曹睿——河南孟津 高贵乡公曹髦——河南洛阳

吴武烈帝孙坚——江苏丹阳 吴大帝孙权——江苏南京

吴景帝孙休——安徽当涂 吴末帝孙皓——河南洛阳

西晋:河南洛阳

东晋:江苏南京

五胡十六国王陵多不可考

南朝多葬于江苏丹阳,北朝多葬于山西大同和河南洛阳

隋:隋文献帝杨坚——陕西武功 隋炀帝杨广——江苏扬州

唐:分葬于陕西境内。

五代:河南开封洛阳附近

十国:多不可考,在当时各国首都附近。

北宋:河南巩义(洛阳附近)七帝八陵,南宋:浙江绍兴 七陵

辽:因其习俗多不可考。散居在内蒙巴林左旗内。

金:北京房山,后为河南登封

元:因其习俗多不可考。

明:太祖为江苏南京,世祖后为北京市昌平共13陵

清:太祖太宗葬于辽宁沈阳附近,福临后葬于于河北遵化及河北易县清东西陵

帝王陵集中分布在

1河洛地区(包括洛阳 巩义 登封 郑州 开封等地)

2关中地区(包括西安 咸阳 等地)

3江南地区(包括南京 丹阳 绍兴等地)

4燕山地区(包括北京 遵化 易县等地)

5河东地区(包括安阳 临漳等地)

清朝皇帝陵墓在河北遵化市和易县。

在清朝军队打败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以后,清王朝的十个皇帝,除了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市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

由于两个陵园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所以也被称之为清东陵和清西陵,清东陵和清西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

但清朝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而且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清朝皇陵都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

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大小建筑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嫔妃的园寝。

扩展资料:

清朝皇陵介绍:

1、清永陵

清永陵始建于1558年,刚开始叫做兴京陵。到了1659年,改称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

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来永陵谒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大典。

2、清褔陵:

清褔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

此陵面傍浑河,背依天柱山,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布局虽与昭陵如出一辙,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两大特点。

3、清昭陵: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竣工于顺治八年,后经康熙、嘉庆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皇陵

清朝历代皇帝都埋葬在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关外三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在满洲老家赫图阿拉(满语意为“横岗”),还建有埋葬清朝远祖肇、兴、景、显四祖的永陵。

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埋葬的帝王有清世祖(下葬时间:1662年,下同)福临埋于清孝陵;清圣祖(1723年)玄烨埋于清景陵;清高宗(1799年)弘历埋于清裕陵;清文宗(1865年)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440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