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皮蝽学名Rrthesinafullo,属半翅目蝽科害虫。别名:黄斑蝽、麻蝽象,除为害法国梧桐外,还为害白蜡、榆、柿、合欢、桃、国槐、刺槐、泡桐、樱花、海棠等多种园林植物。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吸食叶片、嫩茎尖、幼果的汁液,呈苍白色斑点,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3mm,宽10mm左右。黑色,密布刻点,并具有细碎的不规则黄斑。触角黑色,末节基部、腹部各节侧接缘中央、胫节中段为**。从头端至小盾片基部有1条**细中纵线。头长,侧叶与中叶末端平齐,侧叶的末端狭尖,使侧缘成一角度。喙细长伸达第3腹节中部。前胸背板前侧缘略呈锯齿状。腹部腹面中央有凹下的纵沟。前足胫节加宽,略扩大成叶状。(见图6)
卵:长圆形,光亮,卵高22mm,粗15mm,假卵盖直径12mm。卵块通常12粒,以2、3、4、3排成4行。卵产在寄主植物叶背面,初产的卵淡玉绿色,近孵化时呈深**。
若虫:初孵化的第1龄若虫围在卵块的周缘。初龄若虫胸、腹部有许多纵黄、黑相问的横纹。幼龄若虫腹背有6个红**斑点。
发生规律
在华北任丘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向阳面的墙缝问、树皮缝中等处越冬,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为害,5月下旬开始产卵,若虫5龄,8月底以后成虫陆续越冬。
防治方法:
(1)成虫越冬期进行人工捕捉,或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可消灭越冬成虫。
(2)摘除卵块销毁。
(3)若虫发生初期,抓紧时间于若虫未分散之前喷施6%吡虫啉乳油3000~4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脂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
; 麻皮蝽是有毒的,能引起皮肤炎症。麻皮蝽的臭屁和尿液中都含有一种叫做“臭虫酸”的成分,含有毒性,所以“臭屁”喷入眼睛会使人的眼睛肿胀,“臭尿”沾到皮肤会导致皮肤刺痛、起泡、蜕皮。还会引起局部痒,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病变等现象。
如果不慎被蜇,千万不能抓,越抓红肿范围越大,皮肤就越痛痒难忍,最好随身带些胶布,贴在创面上然后揭下,粘掉皮肤上的毒毛,以减少伤害,注意保持局部皮肤卫生清洁,用温水冲洗,冲洗后局部涂擦些扑尔敏软膏,可以起到止痒的效果,平时饮食方面清淡些,辛辣、油炸等食物避免,多吃些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一般过几日就会消退。
麻皮蝽也被称作黄斑蝽象、麻蝽象,民间俗称其为臭大姐、臭板虫等,在我国大部分苹果栽培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而且其食性非常杂,可危害的寄主非常多,除了会危害苹果外,还可危害桃、李、梨、樱桃等果树。
麻皮蝽的防治措施:(1)园艺管理:秋冬季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刮除老树皮,以消灭越冬成虫;早春成虫出蛰后在清晨振落捕杀成虫。
(2)药剂防治:若虫为害期及时打药,可用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15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
成虫体长21~25毫米,体背黑褐色,散布有不规则的**斑纹,并有刻点及皱纹。头部突出,仅背面有4条黄白色纵纹从中线顶端向后延伸至小盾片基部。触角黑色。前胸背板及小盾片为黑色,有粗刻点及散生的白斑。卵圆形,灰绿色,顶端有1个圆形卵盖。若虫初孵时近圆形,白色,有红色花纹,常头向内群集在卵块周围,二龄后分散为害。老熟若虫与成虫相似,椭圆形,体红褐色或黑褐色,头端至小盾片具1条**或微现黄红色的细纵线。腹部背面两侧都有黑点,背面有黑斑,随虫龄而变化。每个斑上有横排淡红色臭腺2个。
以上就是关于麻皮蝽怎么治理全部的内容,包括:麻皮蝽怎么治理、麻皮蝽有毒吗、麻皮蝽要怎样防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