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杜是指哪两个人

大李杜是指哪两个人,第1张

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

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李白和杜甫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才华横溢,所以在当时被称为大李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世人评价

韩愈对李白杜甫极为推崇;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明确提出"论诗以李杜为准",他认为李杜是达到了盛唐诗歌最高境界的。

喜欢唐诗的小伙伴们一定听说过大李杜,小李杜。很多人就有点好奇了,小李杜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谁?小李杜和大李杜是指哪两个人?其实这都是几个不同诗人在一起的合称。其中的小李杜指的就是李商隐和杜牧,而大李杜指的自然就是李白和杜甫了。

小李杜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谁

李商隐和杜甫合称小李杜。其实一开始是只有李杜这个称呼的,不过后来有了李商隐和杜牧这两位诗人,为了区别李白和杜牧,于是在李杜前面加上了大小之分,李白和杜甫自然就是大李杜了,李商隐和杜牧就是小李杜了。

李商隐,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李商隐的诗讲究的就是美,十分擅长写爱情诗句,例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另外也有很多的无题诗,就是没有名字的诗句。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正是因为李商隐十分擅长写爱情诗,所以历代人们都十分感兴趣李商隐的情感生活。据说李商隐曾和数位女子都有过情感纠葛,其中甚至还有一位是女道士。除此之外,李商隐的血缘身份也一直很让人感兴趣,因为李商隐曾多次说自己也是李家血脉,但是当时的李唐皇族并没有给出任何的反应。

杜牧,也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李商隐是十分佩服的一位诗人,李商隐曾写诗言;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这里的杜司勋指的就是杜牧了,因为杜牧以前当过司勋员外郎。杜牧的诗受到杜甫韩愈的影响比较多,所以描写的一般都是时事,同时也是比较注重抒发自己感情的,这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样的诗句中就可以看出来。

那么大李杜,也就是李白和杜甫就不用介绍了,这大家简直时候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这样说吧,大李杜在盛唐封神,而小李杜在晚唐一时无两。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唐朝诗人就这四人出名,唐朝是我国诗歌集中爆发的时代,出名的诗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01

李商隐和杜牧

晚唐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成为“小李杜”。

文学史上讲“李杜”,指的是大诗人李白、杜甫。“小李杜”则是指晚唐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十七岁时,以文才受到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二十五岁时,靠令狐楚之子令狐綯的推荐,考中进士。不久,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他的才能,将女儿嫁给他。但他不仅没有因此而青云直上,反而受害无穷。当时朝廷中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互相陷害,造成所谓“牛李党争”近四十年。令狐楚父子是牛党重要成员,王茂元属李党。这样,李商隐就陷进了朋党漩涡,一辈子不得脱身。牛党恨他“背恩”,极力排挤他,他在朋党斗争的夹缝中,过着寄人篱下、穷愁潦倒的日子,只活了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诗,尤其是七律,在唐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整个古典诗歌史上也很有特色。它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流派,对诗歌艺术作出了新贡献。但由于“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表现个人苦闷的多,反映的生活面不广。此外,有些诗用典太多,晦涩难懂,所以鲁迅在称赞他的“清词丽句”时,又对他不满。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官宦人家。青年时曾钻研儒家经典,注意研究财政、军事,对国事表示了深切关注。二十六岁中进士后,由于思想和腐朽的当权者格格不入,加上性情刚直,不屑逢迎,所以在官场一直不得意。为此他悲愤消极,常放荡于歌楼妓馆,以纵情声色消磨时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便是这种生活的写照。杜牧博学多才,诗歌、散文、辞赋、书法都很擅长,而以诗歌成就最杰出。他的诗风格豪爽英俊,在晚唐诗坛上自成一家。特别是七言绝句,有特殊成就。

“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大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

1、李商隐(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

李商隐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2、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3、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4、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1、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李商隐特好用典的作风,也正好让他形成了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整理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

2、晚唐文人大多喜作律诗、绝句,不擅长于长篇五言古诗;但这正是杜牧最擅长的,他的长篇五言古诗气骨遒劲。晚唐的张为在《诗人主客图序》中将杜牧的诗归为“高古奥逸”类。

作为古文家的杜牧,深受韩愈的古文影响,笔力健举,但不免强造文句,但是在晚唐时还是相当杰出的。他认为文章应当注重思想内容,文句词藻的华丽是次要的。

3、李白诗风浪漫,包罗万象,继承陈子昂提倡的诗歌革命,反对南齐、萧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把南朝以来柔弱华靡的文风,一扫而空。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唐诗都得到创造性发展。

李白的诗歌在唐朝已被选进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于敦煌石室发现的《唐写本唐人选唐诗》、韦庄编选的《又玄集》和韦縠编选的《才调集》。

4、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现代一般多指李杜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也有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

名人对大李杜(李白和杜甫)的评价:

韩愈对李白杜甫极为推崇;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明确提出"论诗以李杜为准",他认为李杜是达到了盛唐诗歌最高境界的。

常指:李白和杜甫

————————————————————————还有如下:

李杜:李固、杜乔的合称

李杜:李膺、杜密的合称

李杜:李白、杜甫的合称

李杜:李商隐、杜牧的合称

李杜:李辉柱、杜振助的合称

以上就是关于大李杜是指哪两个人全部的内容,包括:大李杜是指哪两个人、小李杜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谁 和大李杜是指哪两个人、小李杜是指哪两个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416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