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有哪些句式(比如判断句,被动句之类的),有什么标志,怎么判断。

图兰2023-04-30  31

1、判断句

判断句式最易知,

就看句尾一“也”字。

有的“------者也”有的“也”

最典型的是“者也”

2、状语后置句

状语本在谓动前,古人偏放动词后。

关键记住于和以,名代紧跟在其后。

3、被动句

一种被动句,句中有个“于”,

它与“见”“受”相配合,被动更明确。

有的句中“为”,意思也是“被”

它和“所”字同时用,

“------为------所------”表被动。

4、省略句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5、 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百度来的,希望能帮到你。

一、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和常见格式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判断词(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直接对主语作出判断。

古汉语判断句,常常在主语后加指示代词“者”和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以便加强判断语气。根据“者”“也”的使用情况,古汉语判断句常见格式可分为:

1、“……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也。”如:“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3、“……者,……也。”如:“粟者,民之所种。”

4、“……,……”。如:“农,天下之本。”

二、古汉语判断句的辨识

1、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根本特征。

2、“是”常作判断句的主语(也可作叙述句的主语)。如:

①是炎帝之少女。(水经注•巫山•巫峡)

②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下)

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此句作叙述句的主语]

3、“所”字结构和“者”字结构作谓语是判断句。如: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4、判断句可以同时表示疑问语气。如:

①此谁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5、短的判断句主语、谓语之间可以不用标点。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不用标点也不会产生理解错误。下面一句主、谓间必用标点:“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6、判断句的主语可以省略。如:“射其御者,君子也。”(左传•鞌之战)

判断句的形式比较多,有助词判断句、副词判断句、词序判断句以及动词判断句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形式

1 助词判断句,这类判断句就是所谓的“‘者’‘也’判断句”,实际上它是用词序来表判断的,助词“者”“也”只是用来表停顿和语气的,我们也可以把“者”“也”看作是这类判断句的标志。

2 副词判断句,主要有副词“乃”“即”“则”“诚”“本”“非”等等。实际上这类判断句仍旧用词序来表示判断的,这些副词只是起了强调作用或否定作用。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副词看作是这些判断句的一个标志。

3 动词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分为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古汉语判断句和近代汉语判断句。

”也“是这句话的为判断句的标志。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主语,谓语。(“兵,凶器。”)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扩展资料: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特殊句式

的……,用“者……也”表判断,在古文中常见为助完成判断语气的语气词,可不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白话文:廉颇,赵国大将)

2、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白话文:陈胜,阳城人)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白话文: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者:如果放在陈述句末,可作为语气词,可助终结、比拟等语气 。

也:“也”也为语气词,可助判断、强调、将然等语气。

扩展资料

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

文言判断句,常用"乃"、"为"、"即"、"则"、"是"、"非"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拥立的是公子扶苏。)

2、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功劳。)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就是现在一起埋在坟墓里的人。)

4、翩翩两骑来是谁?(两个骑马的人轻快地前来了,他们是谁?)

5、审谛之,顿非前物。(成名仔细看它,立刻觉得它不象先前那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特殊句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句式

1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事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成“哪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判断句,“xx,者也”,典型的判断句标志

所谓判断句,就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这句里面就是用名词“隐逸者”作谓语的句子

另外“者,也”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一般翻译成“是”

你那句话里的标志是“也”字。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1、 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 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 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 主语,谓语(“兵,凶器”)

其中,逗号,者字,也字都是可以去掉的也可以加上的,比如你那句就可以等价于:三军,可以夺帅也。三军者,可以夺帅也。三军,可以夺帅。三军可以夺帅。

其他的判断标志还有:“皆”“乃” “为”“是”“非”“否”“莫”等字。

以上就是关于文言文中有哪些句式(比如判断句,被动句之类的),有什么标志,怎么判断。全部的内容,包括:文言文中有哪些句式(比如判断句,被动句之类的),有什么标志,怎么判断。、古代汉语 中 判断句 如何辨识、判断句的几种形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415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