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什么意思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什么意思,第1张

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地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长期来,三湘学子常常以此联语引为自豪,以为这千年学府人才辈出,足以引以为豪。惟楚有才意指楚地出人才,常用于湖南湖北地区。于斯为盛意指此地更为兴盛的意思。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湖南省长沙市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大门的一副对联,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扩展资料

这是一副典型的集句联。上联“惟楚有材”,同义词有“惟楚有才”,“唯楚有才”,出处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既然说是“楚材”,则当然源自楚国,与楚国人才关系理应很密切。“惟楚有材”是从“虽楚有材”转化过来的,是因其意而引伸之。“虽”、“惟”虽有一字之差,在内容上实际是一致的,都说的是楚国(地)有材,是很符合历史事实和逻辑规律的,故已成定论。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在中国古代传统教学中,强调读儒家经典、经史子集,而岳麓书院恰好有另一种传统,经世致用,重视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实用的知识与技能。近代湖南三湘大地的确是人才辈出,对于中国的革命和中华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惟楚有材

意思是只有楚地人才众多,而在岳麓书院尤为兴盛。长期来,三湘学子常常以此联语引为自豪,以为这千年学府人才辈出,足以睥睨自顾。

这副对联据说是清代嘉庆年间当时岳麓书院的院长,

叫袁名曜,他从《左传》里面集了这个上联,惟楚有材,但《左传》里头是“

虽楚有才,尽晋实时用之”,就是成语“楚才晋用”的出处,改了一个字,改成了惟楚

有才;下联呢,是当时岳麓书院的一个学生,叫做张中阶,他答上来的,它是《论语》

里头的,叫做“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取了后四个字,然后构成了这一幅岳麓书院的

门联,意境非常深远,气势非常豪迈,成为了湖南的标准的广告语。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参考资料:

>

“惟楚有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为: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原句为: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门口的一副对联。

以上就是关于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什么意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详尽解释、“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407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