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容易入里化热,因此风寒感冒后,化热很快,一般数小时至数天就会出现咽痛、痰黄等热象,医生查体也会发现咽喉充血明显,甚至是扁桃体化脓肿大。但风寒初起时,患者有怕冷、出汗少或流清涕的症状,这其实就是风寒引起。
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闵存云副主任医师认为,在风寒感冒初起时,应尽早用生姜、葱白、红糖水发汗,所谓“在卫汗之可也”,邪在卫表时,用达到“汗之”的目的,微汗病解。如果不能缓解,出现了咽痛、痰黄等症状,再用清热消炎、抗病毒类药物,会取得一定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过早使用寒凉的药物,会导致风寒内陷,出现咽痛、咳嗽不愈。
扩展资料
对于风寒感冒,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应选用药性偏温、具有疏散风寒的药物,如风寒感冒冲剂、荆防冲剂、五积散、感冒软胶囊、伤风感冒冲剂、杏苏感冒冲剂,或者选用六味汤、桂枝颗粒等祛风散寒类的药物。
此时不能用药性寒凉的中成药,如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用错了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以中药板蓝根为例,其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宜于身体壮实之人,但身体虚弱者却要慎用。
同时,如果症状是风寒感冒,那么服用板蓝根就等于是“雪上加霜”,过于苦寒的用药,不仅易伤脾胃,且让病情加重而缠绵难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医看“外感”先辨寒热湿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猝痖的病因病机 41 风寒外袭 42 风热侵袭 5 猝痖的症状 6 诊断 7 需要与猝痖相鉴别的疾病 8 猝痖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风寒外袭 8111 症状 8112 证候分析 8113 方药治疗 81131 治法 81132 方药 81133 中成药 8114 针灸治疗 8115 外治法 812 风热侵袭 8121 症状 8122 证候分析 8123 方药治疗 81231 风热邪毒在肺卫 81232 邪热壅盛,胃腑热盛 8124 草药 8125 中成药 8126 外治法 81261 吹药 81262 含法 81263 含漱 81264 蒸气吸入 8127 针灸治疗 81271 针刺 81272 耳针 82 饮食疗法 83 导引法 831 喉症失音的 法 832 咽喉疼痛的 833 咽喉保健导引法 84 医案 9 猝痖患者日常保健 10 关于喉瘖 11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猝痖的穴位 2 治疗猝痖的方剂 3 治疗猝痖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猝痖 1 拼音
cù yǎ
2 英文参考acute hoarseness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猝痖为病证名[1]。见《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即暴瘖[1]。
《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暴瘖,猝痖也。”
急喉瘖(acute 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2]。又称暴瘖(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猝痖(见《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是指以突然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3]。属喉瘖一种[4]。因其证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而得名[4]。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2]。本病以冬春两季的发病率较高,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从事使用嗓音较多职业的人发病率较高,可并发咳喘等症。小儿急喉瘖易致急喉风。
《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并宜辛凉和解,稍兼辛温散之,消风散用姜汁调服,缓缓进之,或只一味生姜汁亦可,冷热嗽后失音尤宜。若咽破声嘶而痛,是火邪遏闭伤肺,昔人所谓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也。古法用清咽宁肺汤,今改用生脉散合六味丸作汤。”
猝痖与西医的急性喉炎相类似[4]。可见于西医的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2]。
4 猝痖的病因病机猝痖多属实证,卒然而起[5]。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2]。
猝痖是由于外感风寒、风热之邪,致肺气壅塞,气机阻滞,声户肿胀,开合不利而致。
《景岳全书》卷二十八日:“瘖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痦也……窍闭者有风寒之闭,外感证也,有火邪之闭,热乘肺也。”
41 风寒外袭《备急千金要方》卷八:“风寒之气客于中,滞而不能发,故瘖不能言及瘖哑失声,皆风所为也。”
《证治准绳·幼科》卷九:“此亦为风冷所客,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无音也。”
风寒外袭,客于肺系,肺气壅遏,气机不利,风寒之邪凝聚于喉,也致声门开合不利而为本病[4][5]。
风寒之邪侵袭,先伤皮毛,肺卫失宣,肺气壅遏,气道不清,气机不利,致使脉络壅阻,气血滞留,声户开合不利,则声音嘶哑或失音。
42 风热侵袭风热邪毒由口鼻而入,内伤于肺,肺气不宣,邪热上蒸结于喉咙,气血壅滞,脉络痹阻,以致喉部肌膜红肿,声门开合不利,而为喉瘖[4]。若邪热较盛,灼津为痰或素有痰热,痰热邪毒结聚于喉咙,气道壅塞,更可发展为急喉风[4]。小儿因脏腑娇嫩,喉腔较窄,患有急喉瘖,尤易引致急喉风[4]。
若风热之邪侵袭,或寒邪化热,侵犯咽喉,内犯肺胃,引动肺胃积热循经上蒸,风火热毒结于喉窍,与气血搏结,以致脉络壅阻,声户开合不全,声出不利而声音嘶哑。
5 猝痖的症状突然失音或语音嘶哑[2]。
猝痖的主要症状为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一般发病较急,兼有其他感邪症状,局部检查见声带红肿[4]。
6 诊断急喉瘖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症状。起病较急,咽喉干燥灼热微痛,自觉讲话困难而乏力,咯痰不爽。全身可有发热,恶寒,纳差,便结等症状。
检查可见喉部粘膜呈弥漫性对称性充血,声带充血肿胀,有时可见声带有粘膜下出血,发声时声带闭合不全。
7 需要与猝痖相鉴别的疾病猝痖须注意与肝郁失音、喉白喉相鉴别:
肝郁失音,失音骤然发生,但声带检查无红肿变化,全身尚有肝气郁结的其他症状表现,可资鉴别[4]。
喉白喉,患者多为小儿,声嘶显著,咳嗽呈犬吠样,神情萎糜,脸色苍白,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易发生喉梗阻,咽喉部检查发现有不易剥落的白膜,白膜处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查出白喉杆菌。
8 猝痖的治疗治疗上,邪毒在肺卫者,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喉,若邪热盛,胃腑积热者,则宜泄热解毒。
《杂病广要·瘖》:若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弦紧,或数痰无伦,此大寒犯肾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含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
81 辨证治疗 811 风寒外袭喉瘖·风寒袭肺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windcold assaulting lung)是指风寒袭肺,以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咳嗽声重,声带淡红肿胀,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3]。
8111 症状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或兼有咽喉微痛,吞咽不利,咽喉痒,咳嗽声重,声带淡红肿胀,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3][4]。
检查见喉关及关外可无红肿,喉部微红肿,声带色淡白或淡红,闭合不全[4]。
8112 证候分析风寒邪毒,壅遏于肺,肺气失宣,寒邪凝聚于喉,致其声门开合不利,故卒然声音不扬,甚则音哑;气血遇寒则凝滞,故见喉部微红肿,声带色淡;寒邪波及于咽,则咽喉微痛,吞咽不利;肺气不利而上逆,故见咳嗽不爽;鼻为肺窍,风寒犯肺,故鼻窍不利而鼻塞流清涕。肺合皮毛,寒束肌表,卫阳被郁,不得宣泄,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不渴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为风寒在表之象[4]。
8113 方药治疗 81131 治法辛温散寒,疏风解表,宣肺开音[4]。
81132 方药可用六味汤[备注]六味汤(《喉科秘旨)):桔梗、甘草、薄荷、荆芥穗、防风、僵蚕加苏叶、杏仁、蝉衣等治疗:方中荆芥、防风、苏叶、薄荷祛风解表,辛散风寒,桔梗、甘草、杏仁、僵蚕宣肺化痰利咽喉,蝉衣祛风开音[4]。咳嗽痰多加法夏、白前[4]。
六味汤(屠燮程《喉科秘旨》)加减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苏叶10克,薄荷6克(后下),僵蚕10克,蝉蜕6克。水煎服。若咳嗽痰多者,加北杏10克、法夏12克、白前12克。
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5]。
81133 中成药午时茶,口服,每次1块或1袋。
九味羌活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通宣理肺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8114 针灸治疗取合谷、尺泽、列缺等穴,针用泻法,以散风寒,或用悬灸法[4]。
8115 外治法用苏叶、藿香、佩兰、葱白各适量煎水作蒸气吸入,有芳香通窍、疏风散寒作用[4]。
812 风热侵袭喉瘖·风热犯肺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ssailing lung)是指风热犯肺,以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喉痛不适,干痒而咳,喉黏膜及声带红肿,声门闭合不全,伴发热、微恶寒、头痛,舌边微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3]。
喉瘖·痰热壅肺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是指痰热壅肺,以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咽喉痛甚,喉黏膜及室带、声带深红肿胀,声带上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闭合不全,伴咳嗽痰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3]。
8121 症状病初起,喉内不适,干痒而咳,音低而粗,声出不利,或喉内有灼热疼痛感[4]。喉黏膜及声带红肿,声门闭合不全,伴发热,微恶寒,头痛,肢体怠倦,骨节疼痛等,舌边微红,苔白或兼黄,脉浮数等症状[4][3]。
若邪热传里,胃腑热盛,则症状加重,声嘶,甚则语音难出,喉痛增剧,吞咽困难,身壮热,口渴引饮,口臭,腹胀,痰黄稠,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而数[4]。
痰热壅肺,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咽喉痛甚,喉黏膜及室带、声带深红肿胀,声带上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闭合不全,伴咳嗽痰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3]。
8122 证候分析喉为肺系,声音之门户,风热邪毒壅滞于肺,肺气不降而上逆,故干痒而咳[4]。
邪热蕴结于喉,脉络痹阻,使声门开合不利,则音低而粗,声出不利,甚至声嘶,语音难出[4]。
热灼肌膜,气血瘀阻,不通则痛,故见喉部灼热疼痛而红肿,甚则喉痛增剧,声带由淡红转至鲜红[4]。
喉部有**点状分泌物,乃里热炽盛,煎炼津液而成[4]。
吞咽困难,为喉部红肿波及咽部之故[4]。
由于病在咽喉之深处,故喉关及关外红肿不明显[4]。
病初起,风热之邪在肺卫,以致营卫不调,故见发热恶寒,头痛,肢体怠倦,骨节疼痛[4]。
舌边微红,苔白或兼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象[4]。
邪热传里,胃腑热盛,则身壮热,口臭,腹胀,热伤津液,则口渴引饮,痰稠而黄[4]。
热结于下,则小便黄赤,大便秘结[4]。
舌红苔黄厚,脉洪大而数,为里热炽盛之象[4]。
8123 方药治疗宜辛凉疏散,可选用银翘散[备注]银翘散(《温病条辨》):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加减治疗[5]。
81231 风热邪毒在肺卫治宜疏风清热,利喉开音,可选用疏风清热汤[备注]疏风清热汤(经验方):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金银花、连翘、桑白皮、赤芍、桔梗、黄芩、天花粉、玄参、浙贝母加蝉衣、千层纸治疗:方中荆芥、防风祛风解表,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可清邪热,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清肺化痰,牛蒡子、桔梗、甘草散结解毒,清利咽喉,配用蝉衣、千层纸,而利喉开音[4]。
疏风清热汤(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喉科学讲义》)加减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牛蒡子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千层纸1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赤芍12克,蝉蜕6克。水煎服。若肺胃热盛者,则去荆芥、防风,加栀子12克、玄参15克、瓜蒌仁15克、大黄10克(后下)。痰多粘稠者,加浙贝母12克、天竹黄12克、前胡10克。
81232 邪热壅盛,胃腑热盛治宜泄热解毒,利喉开音,选用清咽利膈汤[备注]清咽利膈汤(《喉症全科紫珍集》):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牛蒡子、防风、荆芥、玄明粉、玄参、金银花、大黄加蝉衣、千层纸、胖大海,以泻火解毒,助以通便,使热从下泄,达到清利咽喉,消肿止痛开音目的[4]。
若无大便秘结,或服药后大便已通畅,可去大黄、芒硝[4]。
因热已传里无表证者,去荆芥、防风[4]。
若痰涎多,可选加贝母、天竺黄、瓜蒌、前胡、竹茹等清热化痰药物[4]。
若有呼吸困难症状出现者,按急喉风处理[4]。
8124 草药宜解表清热,解毒消肿,可用穿心莲、野菊花、五指柑、金锁匙、苦地胆备15 g,土牛膝根、羊蹄草各30 g,水煎服[4]。
8125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泛丸每次5粒,每日2~3次;片剂每次4片,每日3次。
中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黄连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8126 外治法 81261 吹药用冰硼散、珠黄散等药吹喉,每日5~6次,以清热消肿,化痰利喉[4]。
81262 含法含服六神丸或铁笛丸,每日3~4次,以解毒消肿,止痛利喉[4]。
81263 含漱用漱口方含漱,以清洁咽喉[4]。可用内服药渣再煎,取药液含漱。
81264 蒸气吸入用薄荷、藿香、佩兰、金银花、菊花等各适量,煎水,作蒸气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30 min,以芳香通窍,疏风清热[4]。
或用以上药液、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作超声雾化喷喉。
8127 针灸治疗 81271 针刺针刺合谷、尺泽、天突等穴,用泻法,以泻肺利喉开音[4]。
81272 耳针取神门、咽喉、肺、平喘等穴,每次2~3穴,针刺留针15~20 min[4]。
82 饮食疗法橄榄煲萝卜:萝卜500~1000克,橄榄250克,煎汤代茶,分多次服。
无花果冰糖水: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煲糖水服食,每日1次,连服3~5天。
胖大海冰糖茶:胖大海4~6枚,洗净放人碗内,加冰糖适量调味,冲入沸水,加盖焗半小时左右,慢慢饮用。隔4小时可再泡一次,每口2次。
干冬菜煲粥:干冬菜30~50克,大米50克,加水适量煲粥,用花生油少许调味服食。
83 导引法 831 喉症失音的 法取穴部位重点在人迎穴、天突穴,局部敏感压痛点及咽喉部三条侧线(第一条侧线在喉结旁开一分处直下,第三条侧线在喉结旁开一寸半处直下;第二条侧线在第一、三条侧线中间),操作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于患者咽喉部三条侧线施行一指推法或拿法,往返数次,也可配合揉法。然后在人迎、天突穴及敏感压痛点处采用揉法,手法要求轻快柔和,不可粗暴用力。[6]
832 咽喉疼痛的取穴风池、风府、天突、曲池、合谷、肩井。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先在喉结两旁及天突穴处用推拿或一指推揉手法,上下往返数次。再取坐位,按揉风池、风府、肩井等穴,配合拿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6]
833 咽喉保健导引法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顿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6]。具有防治喉痹,暴哑的作用[6]。
《红炉点雪》卷四:“平时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怠虑,舌舐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之功也。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
84 医案《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张路玉治一西客,触寒来苏,忽然喘逆声瘖,咽喉肿痛。察其形体丰盛,饮啖如常,切其脉象浮软,按之益劲,此必寒包热邪,伤犯肺络也。遂以麻杳甘石汤加半夏、细辛、加大剂藏蕤,二服喘止声出,但呼吸尚有微瘖,更与二陈加枳、桔、藏蕤,二服,调理而安。
《慈溪魏氏验案》:某正月由慈赴泸,舶中感风,鼻塞身倦,自以为虚,欲思进补,适有友人,馈以关东参汁糖,据称其性大补,投其所好,每日食之。不知甜粘滋补,最易恋邪,以致客肺之邪,塞滞不去,因而咽喉哽塞,呼吸不爽,语声不扬,微咳有痰,且睛微黄,脉软舌红,苔薄白。肺痹气塞,遂成失音,所谓金实则不鸣也。恙为伤风误补,治宜轻清开上,若再进滋补,有造成虚劳之虞。冬瓜仁四钱,生苡仁四钱,桃仁三饯,淡竹叶三钱,蝉衣一钱半,薄荷一钱,瓜蒌皮三钱,川贝母一钱半,枇杷叶三片去毛。
次诊;肺痹气塞,声嘶不扬,胸阎,乍寒乍热,脉软,青质淡红,苔薄白,拟清轻开闭,水芦根八钱,冬瓜仁四钱,生苡仁四钱,桃仁三钱,全瓜萎五钱,桑叶三钱,苦桔梗一钱,生甘草一钱。
三诊:音嘶稍扬,肺燥气逆,清肃之令不仁,拟甘寒生液,润燥开音法。生蛤壳四钱,生玉竹三钱,原麦冬三钱,大生地四钱,天冬三钱,生甘草一钱,地骨皮三钱,牛蒡子三钱,粉沙参三钱,知母二钱,天花粉三钱,紫菀三钱。
四诊:咳止声扬,咽咽如常,胃纳甚强,脉滑舌红,拟清补肺胃阴液,轻宣气机,北沙参三钱,生甘草一钱,冬瓜仁三钱,川贝母二钱,桑叶二钱,紫菀三钱,玉蝴蝶七对,挂金灯七只。
服药二荆,语声响亮,病愈。
9 猝痖患者日常保健注意减少发音,尤忌大声呼叫,使声门得以休息,防止加重病情[4]。
禁食辛燥 及苦寒食物[4]。宜食生津润肺,滋水制火,忌苦寒及辛烈动火之品。
坚持体育锻炼,妥善安排作息时间,积极治疗鼻腔及口腔疾病。
10 关于喉瘖喉瘖(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5]。见《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3]。瘖同喑[5]。喉瘖即失音[5]。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5]。”
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5]。
此外舌瘖是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而喉咽声音如故[5]。
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不属于喉瘖[5]。
详见喉瘖条。
11熟地黄在国内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熟地黄泡水喝,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功效哦,除此之外熟地黄也是有禁忌的。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熟地黄泡水喝的功效和禁忌,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熟 地加枸 杞泡 水的功 效” 熟地黄泡水喝的功效
1、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2、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3、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
4、本品能够保护心脑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抑制血栓。
5、常用量:每日12~30克。水煎服。
熟地黄泡水喝的禁忌值得注意的是,熟地虽好,但其性质黏腻,有碍消化。所以,凡是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最好配上砂仁、陈皮来调剂一下。在食用熟地药膳时,同时忌食萝卜、葱白、韭白和各种动物血。感冒的患者也不宜用熟地,有碍于表邪疏散。
1、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2、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3、伤寒家不宜用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4、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黄味甘,性尤滋腻,脾虚痰多气郁者慎用。《本草从新》云:“按熟地黄性滞,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滞,若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当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此用药之权衡也”。
熟地黄根据不同制作 方法 可分为蒸熟地黄、酒熟地黄、姜酒制熟地黄、熟地黄炭等。我们市面上常买到的是蒸熟地黄,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内外均是漆黑色,有光泽,外表皱缩不平;断面滋润,中心部可见光亮的油脂状块,黏性大,质柔软,气微,味甜。一般不分等级,以个大,体重,质柔软油润,断面乌黑,味甜者为佳。尤其以河南产品怀庆地黄最佳。
熟地黄的食用方法1、地黄饮: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2、八珍汤: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3、首乌地黄粥: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4、三才炖鸡汤: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5、熟地茶: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6、熟地酒: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气滞痰多、泄泻者忌服。
熟地的功效关于熟地黄和生地黄对血管内血栓形成综合征作用的药效比较表明:中国产的猪胆状的粗熟地能够强烈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
而熟地抗凝血酶的作用较弱,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法通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作用探讨对纤溶系统的活化作用,发现熟地具有活化作用,而生地无此作用。
亦有 报告 认为,地黄炒炭前后均有止血作用,且地黄制炭后止血作用并未增强。
对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的水煎液止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1、熟地黄延缓衰老的作用
熟地黄20%水煎液每日灌胃03ml共45天,处死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
结果熟地可增强GSH-Px活性和降低血清中LP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
2、对甲亢型阴虚大鼠的影响
用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给予大鼠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于熟地黄水煎液3ml(70%浓度),共6天,然后测定各数据。
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相比,用药前后无论是体征、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与尿量以及各相关激素:T3、甲状腺素(T4)和醛固酮(AD)的血浆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造模以后,阴虚组和正常组相比,则有非常显著变化,如兴奋好斗,体重减轻,24小时饮水量及饮量增加,T3浓度升高,T4、AD浓度降低等。
而阴虚大鼠给以熟地黄后上述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趋于正常(和阴虚组相比)。
如阴虚加熟地黄组和阴虚组相比,血浆AD浓度显著升高(P<005),24小时尿量显著减少(P<001),提示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与改善体内AD水平有关。
阴虚给药组血浆中T3、T4浓度明显改善(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
表明熟地黄不仅能通过对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改善阴虚症状,并能对异常的甲状腺素状态起调节作用。
另外阴虚给药组和正常组相比,在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血浆T3、T4浓度等方面,仍显著未达到正常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这表明,虽然阴虚给药组和阴虚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并趋于正常,但未完全恢复到正常。说明熟地黄的作用还是有局限性。
3、熟地黄补血作用的实验观察
生、熟怀地黄制成1:1水煎剂灌胃给于小鼠观察对失血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生成的影响。
结果:生、熟怀地黄对失血性小鼠有明显的作用,给药8天后,特别是熟地黄组恢复较快,已基本恢复,RBC和Hb计数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1和001。
生、熟地黄对造血干细胞亦有一定的增殖、分化作用,似可说明地黄补血作用与造血干细胞促进血细胞的产生有关。
对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组细胞的生成:生理盐水组红系集落(个数)为524±1841,生地和熟地组分别为602±1944与125±2045(P<005)。提示地黄补血作用与骨髓造血系统亦有密切相关的作用。
4、地黄炒炭后对止血作用的影响
对生地黄、生地炭、熟地黄、熟地炭,分别制成每100ml煎液含生药100g或含炭药33g制剂。
各样品按08ml/20g剂量灌胃给于小鼠,从左眼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统计凝血时间并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
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地黄用于止血似不需要炮制。
>>>下一页更多精彩“熟地黄泡水喝功效禁忌”
世人皆谓熟地腻膈,唯陈公持不同见解。谁对谁错我定义不了,只能带大家看看陈公高论。
熟地,味甘,性温,沉也,阴中之阳,无毒。入肝肾二经。生血益精,长骨中脑中之髓。真阴之气非此不生,虚火之焰非此不降。真夺命之神品,延龄之妙味也。世人以其腻滞,弃而不用,亦未知其功效耳。夫肾有补而无泻,是肾必宜补矣。然而补肾之药,正苦无多,山茱萸、牛膝、杜仲、北五味之外,舍熟地又用何药哉?况山茱萸、牛膝不可为君,而杜仲又性过于温,可以补肾火之衰,而不可补肾水之乏。此熟地之必宜用也。熟地又系君药,可由一两以用至八两。盖补阴之药与补阳之药,用之实有不同。补阳之药,可以少用以奏功,而补阴之药,必须多用以取效。以阳主升而阴主降。阳升,少用阳药而气易上腾;阴降,少用阴药而味难下达。熟地至阴之药,尤与他阴药有殊,非多用之,奚以取胜。
或谓熟地至阴之药,但其性甚滞,多用之而腻膈生痰,万一助痰以生喘,亦甚可危也。此正不知熟地之功力也。自神农尝草之后,将此味失谈,遂使后世不知其故。虽历代名医多有发明,而亦未尝言其秘奥。夫熟地岂特不生痰,且能消痰,岂特不滞气,且善行气,顾人用之何如耳。[眉批:熟地消痰,前人亦有言之者,但不能如远公之畅谈耳。]
夫痰有五脏之异。痰出于脾肺者,用熟地则助其湿,用之似乎不宜;倘痰出于心、肝、肾者,舍熟地又何以逐之耶?故人有吐痰如清水者,用二陈消痰化痰之药,百无成功,及服八味汤,而痰气之汹涌者顷刻即定,非心、肝、肾之痰用熟地之明验乎?[眉批:心火郁、肝气逆、肾水衰,皆能生痰,非熟地不能化也。]更有一种,朝夕之间,所吐皆白沫,日轻而夜重,甚则卧不能倒。用六味汤,大加熟地、山茱萸,一连数服,而痰即大减,再服数十剂,白沫尽消,而卧亦甚安,又非熟地消痰之明验乎?熟地消痰而不生痰,又何疑哉?
至于气之滞也,服地黄汤而消痰于顷刻,犹谓气之不行也,可乎?[眉批:熟地行气而不滞气,此等论实创开,非得圣人之传,安能道之哉。]人生饮食,脾肾之气行,水谷入腹,不变痰而变精。惟其脾肾之虚也,水谷入腹,不化精而化痰矣。用地黄汤而痰消者,往往多能健饭,是熟地乃开胃之圣品也。其所以能开胃者何也?胃为肾之关,肾水旺而胃中之津液自润,故肾气足而胃气亦足,肾气升而胃气亦升也。然则熟地行气而非滞气,不又可共信哉。气行痰消,乌能作喘,尤所不必疑者矣。[眉批:阴虚之人,胃气不开,用熟地反易饥而嗜食,胃中阴邪散而正气伸,故胃气开也。]
或问熟地既是君药,亦可单用一味以奏功乎?夫熟地虽是君药,不可独用之以取胜。盖阳药可以奇用,而阴药必须偶用也。况熟地乃至阴之品,性又至纯,非佐之偏胜之药,断断不能成功,此四物汤补血所以必益之当归、白芍、川芎也。推之而与人参同用,可以补心肾之既济;与白术同用,可以补脾肾之有亏;与麦冬、五味同用,可以滋肺肾之将枯;与白芍同用,可以益肝肾之将绝;与肉桂同用,可以助命门之火衰;与枣仁同用,可以安膻中之火沸;与地榆同用,可以清大肠之血;与沙参同用,可以凉胃中之炎;与玄参同用,可以泻阳明之焰。然必用熟地至一二两为君,而加所佐之味或五钱或八钱,自易取胜于万全也。倘熟地少用,其力不全,又何以取胜哉?内惟肉桂止可用一二钱,不可用至三钱之外,余则可与熟地多用而无忌者也。[眉批:熟地单用,自然不及同用之妙。]
或问产前必用熟地以补血,不识产后亦可重用乎?曰:产后正宜重用也。产妇大亏其血,不用熟地以生新血,用何药乎?虽佛手散乃产后圣药,然能加入熟地,则生血尤奇。凡产后血晕诸病,同人参、当归并用,必建殊功,不特产后脐腹急痛者始可用之也。夫肾中元气,为后天之祖,熟地禀先天之气而生,产妇亏损血室,元气大耗,后天之血既不能速生,正藉先天之气以生之。用熟地以助后天,实有妙理,非泛论也。
或问熟地腻膈生痰,世人以姜汁、砂仁制之可乎?顾熟地何尝腻膈也。熟地味甘而性温,味甘为脾胃所喜,性温为脾胃所宜,脾胃既不相忤,又何所忌而腻膈哉?况熟地乃阴分之药,不留胃中,即留肾中,胃为肾之关门,胃见肾经之味,岂有不导引而至肾者乎。腻膈之说,起于不知医理之人,而不可惑深知医理之士也。虽姜汁开胃,砂仁甦脾,无碍于熟地,而终不可谓熟地之腻膈生痰耳。[眉批:自腻膈生痰之说出,世人畏熟地而不敢用,今得远公阐发,可以破惑矣。]
或谓熟地既不腻膈,何以六味地黄丸中加茯苓、山药、泽泻,非因其腻膈而用之乎?以茯苓、山药、泽泻为制熟地之品,亦何其轻视茯苓、山药、泽泻哉!肾宜补而不宜泻,既用熟地以补肾,岂可复用利药以泻肾,况又用利药以制补肾之药,使之有泻而无补乎?是熟地之不宜制也明矣。熟地既不宜制,用茯苓、山药、泽泻之三味,非因熟地之腻膈又明矣。然则用三味之意谓何?因熟地但能滋阴而不能去湿,但能补水而不能生阳,用三味以助其成功,非用三味而掣其手足也。[眉批:辨得明,说得出。]
或问熟地既不腻膈,何以生痰,前人言之,岂无见而云然乎?曰:熟地实消痰圣药,而世人反没其功,此余所以坚欲辨之也。凡痰之生也,起于肾气之虚,而痰之成也,因于胃气之弱。肾气不虚,则胃气亦不弱,肾不虚则痰无从生,胃不弱则痰无由成也。然则欲痰之不成,必须补胃,而欲痰之不生,必须补肾。肾气足而胃气亦足,肾无痰而胃亦无痰。熟地虽是补肾之药,实亦补胃之药也。胃中津液原本于肾,补肾以生胃中之津液,是真水升于胃矣。真水升于胃,则胃中邪水自然难存,积滞化而痰涎消,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熟地消痰不信然乎,而可谓其腻膈而生痰乎?[眉批:妙绝之论。]
或问熟地补肾中之水,何必又用山药、山茱萸以相佐?曰:肾水非得酸不能生,山茱萸味酸而性又温,佐熟地实有水乳之合。然而山茱萸味过于酸,非得熟地之甘温,山茱萸亦不能独生肾水也。配合相宜,实如夫妇之好合,以成既济之功也。[眉批:山茱萸味酸,何以得熟地之甘温更能生精?盖过酸必伐肝,有甘温之味,则酸者不酸,即稼穑作甘之义,故熟地必得山茱萸,以助其生水之功也。]
或问熟地入于八味地黄丸中,何独为君?盖八味丸补肾中之火也,而火不可以独补,必须于水中补之。补火既须补水,则补水之药必宜为君矣。方中诸药,惟熟地乃补水之圣药,故以之为君。有君则有臣,而山药、山茱萸佐之,有臣则有佐使,而丹皮、泽泻、茯苓从之。至于桂、附,反似宾客之象。盖桂、附欲补火而无能自主也,借兵以强国,不得不推让熟地为君,补水以补火也。譬如春秋小国,不能自霸,求盟于秦晋,推为盟主,以伐国自强,乌可自王以祛除乎?桂、附逊熟地为君,正此意也。[眉批:譬喻实精。]
或问熟地可独用以治病乎?曰:熟地亦可以独用者也。凡遇心肾不交之病,只消熟地二两,煎汤饥服,而心肾交于眉睫。人以为熟地乃肾经之药,谁知其能上通于心乎。夫心肾不交之病,多是心火太过而肾水大亏也。用熟地以滋其肾中之枯干,肾得水之滋,而肾之津即上济于心,心得肾之济,而心之气即下交于肾,又何黄连、肉桂之多事哉。[眉批:熟地益肾以通心,是熟地不特补肾而兼补心也,阐发精妙。]
或问熟地既可单用以成功,凡遇心肾不交之病,竟用熟地一味为丸,朝夕吞服之,为得乎?曰:此则又不宜也。熟地单用,止可偶尔出奇,必须辅之以茯神、山药,佐之以山茱萸、枣仁,始可久用以成功耳。[眉批:亦论得是。]
或问熟地宜多用以奏功,抑宜少用以取效乎?嗟乎!熟地宜多不宜少也。然而用之得宜,虽重用数两不见其多,用之失宜,虽止用数钱未见其少。用之于肾水大亏之日,多用犹觉其少;用之于脾土大崩之时,少用亦觉其多;用之于肾火沸腾之病,用多而殊欠其多;用之于胃土喘胀之症,用少而殊憎其少。全在用之得宜,而多与不多正不必计也。[眉批:说得透彻。]
或疑熟地腻滞,补阴过多,终有相碍,未可单用一味以取胜,然前人亦有用一味以成功者,何也?曰:熟地单用以出奇,实偶然权宜之法,不若佐之他味,使两味以建功之更胜。如治心肾之亏也,加入龙眼肉;如治肝肾之亏也,加入白芍;如治肺肾之亏也,加入麦冬;如治脾肾之亏也,加入人参,或加白术。既无腻膈之忧,更多取效之捷,要在人之权变耳。[眉批:又开无数法门也。]
或疑肾虚者,宜用熟地以阴补阴也,何以补胃者亦用之,补胆者亦用之耶?曰:此古人权宜之法,然亦至当之法也。夫胃为肾之关门,肾虚则胃亦虚,补肾正所以补胃也。胆虽附于肝,而胆之汁必得肾之液渗入,始无枯涸之忧。肾虚则胆亦虚,补肾正所以补胆也。倘见胃之虚而徒用补胃之药,则香燥之品,愈烁其肾水之干;见胆之虚而止用补胆之味,则酸涩之剂,愈耗其肾水之竭。肾水既虚,而胃胆愈虚矣。惟用熟地以补肾,而胃与胆取给于肾而有余,自然燥者不燥,而枯者不枯,谁谓阳症不宜补阴哉。[眉批:阳症正宜补阴,不止胃与胆之宜补肾也。]
或疑熟地至阴之药,多用之以滋肾宜也。然何以至阳之病,古人亦用以奏效,岂熟地亦阳分之药乎?曰:熟地非阳分之药,非阳分之药而偏用之以治阳病者,盖阳得阴而平也。阳非阴不伏,用熟地以摄至阳之气,则水升火降,阴阳有既济之美矣。[眉批:熟地阴药可以伏阳,虽谓熟地是阳药亦可。]
或疑熟地滋阴而不能开胃。孰知熟地正开胃之神药也。胃为肾之关门,肾中枯槁,全藉胃之关门,搬运水谷以济其困乏,岂有肾中所喜之物,而胃反拒绝之理?[眉批:胃为肾之门,非肾为胃之门,千古讹传,一为正之,快甚。]况肾虚无水,则胃中无非火气,亦望真阴之水以急救其干涸也。然则熟地正胃之所喜,不独肾之所喜也。安有所喜者投之,不亟为开关以延入乎?所以肾虚之人,必用熟地以开胃耳。至于肾水不亏胃中无火,一旦遽用熟地,未免少加胀闷,是不善用熟地也,谁谓熟地尽闭胃之物哉。[眉批:熟地开胃而不闭胃,阐发实精。]
以上就是关于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全部的内容,包括:外感风寒入里化热、猝痖简介、熟地黄泡水喝功效作用和禁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