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与“墓”是什么

“坟”与“墓”是什么,第1张

坟、墓,古代有别。坟,本指高地或堤岸,引申指墓上堆高起来的积土;墓,取孝子思慕之意,只指埋人的处所。据考证,中国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墓葬后,直到殷商时期,在这两万年的时间里,墓葬顶上均不见人工堆筑的坟丘。《说文·土部》:“坟,墓也”。段玉裁注:“此浑言之。析言之,则墓为平处,坟为高处。”《集韵·文韵》:“坟,《说文》:‘墓也。’”

坟,本义即为土堆。屈原在其《九章·哀郢》中有“登大坟以远望兮”之句,此处“坟”即为土堆成山岗之类较高的地方。后来,坟与墓连称,即为死者墓地。《墨子·七患》中有“生时冶台榭,死又修坟墓”一句,《周礼·大司徒》中说:“一曰微宫室,二曰族坟墓。”说明时人已把建台榭和修坟墓看作是同等重要的大事,因为宫室跟坟墓是并列的,当说明修坟治墓为个人甚至是国家大事了。后来用“坟”来指代“坟墓”。《史记·文帝本纪》中说:“不治坟,欲为省。”说明治坟是当时很费时费力和糜财的事情。可见有没有坟已成为墓葬的标志了。而坟的高低、大小则是墓主人地位等级的高低、身份的贵贱、财富多寡的具体体现了。

墓的出现远远早于坟。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墓地发掘是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的“居室葬”。山顶洞是18000年前原始人的一处居室,洞穴自然天成,分为上下两个单元室,上室是生者所居,下室是死者葬地。就是在这一原始人活动的遗迹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其下室中有一男两女的墓葬,死者骨架上散放着赤铁矿粉粒,并随葬有穿孔贝壳、钻孔砾石等物品,显然是旧石器时代人类一处“标准”的墓葬了。因此可以说有葬即有墓。在上古,墓是王者葬地的通称。

坟,墓,冢,陵都是指一个人去世之后所要下葬用场所,只是从规格和面积,身份使用上来区别。

坟就是民间老百姓最常使用,就是一个人下葬后土地凸出来一个鼓包地形。而坟一般都是一个人或者最多两个人,多是夫妻合葬。

墓一般都是一个人为中心或者为开头,然后后世子孙也在旁边范围开始下葬,形成一个小规模合葬墓穴,一般不会超过十个人。

墓比坟要大很多,可以说坟墓,不能说墓坟,因为墓面积都很大,身份一般都会比坟高,家族使用墓多一些。

冢就不同了,有人去世了,可是尸体怎么也找不到,这个时候家里人又希望能让逝去人拥有安息,所以多会把这个人生前所用物品放进一个棺材里,代替这个人来下葬。

古人常说衣冠冢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人也有使用衣冠冢,规模上个坟是一样大小,或者有些可能比坟还要小。

而我们说到陵,这个就很重要了,陵和墓一般会一起出现,意思就是它们是同一个墓穴,陵就是墓穴扩大版。

陵只能是皇家使用,一个皇帝在位时就会派专人去寻找一个风水十分好地方,开始在这个地方建造一个大型类似宫殿一个墓穴。

里面会有主墓室,很多陪葬墓室,陪葬品房间,甬道等,里面会由着皇帝奢侈来建造,会有很多机关。

例如我们最著名秦始皇陪葬墓兵马俑,这个墓被开发后发现大量陶土制作人形,马形,车形等作为陪葬。

里面只是秦始皇陪葬品一部分,所以这个陵墓可以有多大,只有皇帝自己清楚,而一般陵墓在古代都有雄兵把守。

陵墓是最大规模下葬场所,它可以有多个墓穴来组成,而墓比坟大,坟有时会比冢大。这个就是看面积来判断,没有什么难分辨。

坟,墓,冢,陵都是埋死人的地方,因为死人家境、等级、地位不同,故而称呼有别。

中国最早的汉字字典、东汉著名史学家、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明确解释说“坟,墓也”,这说明在中国古代大多数时期,坟和墓的字意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代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比如“坟墓”。

严格来说,坟和墓在字意上是有区别的。古人讲“穴地为墓,筑土为坟”。意思是地下埋葬棺椁的地方叫墓,墓一般是平的。地面上堆起的锥形黄土叫坟。“坟”字,繁体从土从贲,“贲”意为“前冲”,“土”与“贲”联合起来表示“冲天而起的墓”。“墓”字从莫,莫字意为日在草丛之中,意思是,太阳下山了,死者此时下葬,与太阳一起隐没,故墓葬不垒坟包。

小结一下:

(1)形状区别

“坟”表示一个用土堆成的小山包,这种小山包必须高出地面。而墓则是埋人的墓穴,则是在地下,需要通过一条地道才能进入墓地。还有一种说法是坟是实心的。是在一个坑里面放下棺材,棺材的外面并没有其他的东西,就直接是土。

而墓据说是空心的。搭建一般是使用石材,木材,砖等材料。当墓地建成后,再将棺材放进墓地。或者是通过一个通道,将棺材放进去之后盖住封土。就可以让墓地成为一种空心的穴。

(2)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不同

古时候的一些达官显贵才能在死后用墓地埋葬尸体,而一般的穷苦人家在死后直接就是埋入地下,堆起一个小土包,成为坟地。

(3)用的场合不同

坟常用作口语,墓则更书面化。比如坟头、坟地。是典型的口语。墓地、墓碑、墓穴则较书面化。再比如祭奠先祖的习俗,口语说“上坟”,书面语说“扫墓”。

是在远古时代的坟出现后演化的产物,随着统治阶级的出现,为了彰显身份等级,和族人的爱戴崇敬,首领死后,在坟的基础上,雍更多的土,封更大的堆,远远的就能看到坟头,以示对死者敬重之情。本意就是高大的坟墓。

在秦朝以前,墓冢是没有陵一说,最高统治者死后享用的是冢。冢通冢,冢是大、长者的意思。大冢即后来的大墓叫法。

根据冢演化过程,可以知道,统治阶级里,凡是有官职的死后安葬的都可以称之为冢,比如将相显宦之类,甚至安葬的还有少数民族的王后。比如青冢就是四大美女王昭君的墓葬。

此外,仅仅埋有死者的衣冠,或者什么也没埋而立碑的高大墓葬都称呼为冢,前者就是传说中的衣冠冢,后者就是疑冢。

衣冠冢著名的有黄帝、杨贵妃、史可法、袁崇焕、孙中山等。此外,还有一些称呼:丛冢( 乱葬在一片地方的很多坟墓)、义冢(埋葬无主尸骨的坟墓)、冢地(墓地)、荒冢(荒凉的坟墓)也含有冢,也都是坟墓的意思。

本意是大土山,到了战国中期后,秦楚赵等国君王所葬地称之为陵。 后来“陵”也就成为“帝王的坟墓”专用词。

皇陵一般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占地面积广大。如北京的十三陵,那儿埋了明朝十三个皇帝。东陵,西陵是大清皇帝的坟墓。秦始皇陵更是名扬天下。

一些远古时代的帝王被后人祭祀,后人根据传说,在他们死亡的地方盖庙纪念,这种庙也叫陵,如黄帝陵,炎帝陵,那儿不一定真有炎黄二帝的尸体。

后世皇帝不仅统称陵,而且还有不同的具有美好意思的前缀字进行区分。汉朝以后的亲王可能也称为陵,比如梁孝王陵,明朝第一王陵鲁荒王陵。而坚决反对皇帝的孙中山的墓葬也被称为中山陵。应该表达的是国人对他的尊重。

补充与陵相关的人与物称呼:

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等等。

后来,为了纪念烈士,我们也称呼烈士的墓葬为烈士陵园。陵终于从皇帝走向了民间。

陵墓和坟墓的区别如下:

坟墓通常是埋葬死人之地的通称,但也有明显的区别,《礼记·檀弓上》曰:“古也墓而不坟”,意思很明了,就是说墓是平的,死后不堆土、不植树,谓之墓。而坟的本义则是专指高于地面的土堆。

严格来说,坟、墓没有太大的区分,普通人死了可以叫坟,有身份的人死了,也可以叫坟,如公主坟;同样,普通人张三死了可以叫张三之墓,有身份的人死了,也有如杜甫墓、曹操墓。

后来,这两个字被组成“坟墓”一词,成了埋人之地的通称,因此有“筑土为坟,穴地为墓”的说法。

陵墓这个词,寓意非常奇特,《说文》:“从阜从夌”,阜指大土山;夌是攀越的意思,引申为登临、上升之意,代表着“升天专用通道”,因此陵也是帝王坟墓的专用词。因此陵的规模也是相当宏大的,我们常说陵墓,地上为陵,地下为墓。

除了作为皇帝专属词以外,特殊时期、特殊人物的坟墓,也可以叫做陵,如孙中山先生的坟墓,称为中山陵,因为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湖北当阳的关羽墓相传埋葬了关羽的身躯,这里被称为关陵,因为关二爷在民间的地位,是一个逐渐神话的过程,称为陵,也说明了关羽在中国百姓心中的地位。

坟——土之高者谓之坟

上面有封土称之为坟,一般农村老百姓用这种,而且清明之礼叫做上坟。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土之高者谓之坟。”

出郭门直视,但见近与坟。——《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不治坟,欲为省。——《史记·文帝本纪》

墓——上面没有封土堆叫做墓

墓一般数量极大,使用较多的是有大批量亡者集中之地,因为数量比较多,一般不做封土。比如烈士陵园,墓园……

冢——规模较大的坟

冢的主人多为身份超然之辈,名人将相之流!因为生前影响力比较大,衣冠冢用的较多。

陵——规模浩大,如山似岳即为陵

陵在所有墓葬里面规模是最为浩大的,多坪山而建,直接将山腹挖空,所动用的人力物力也只有帝国皇室才能承担的了!

除了以上还有一种叫做乱葬岗, 乱葬岗,又名 乱坟岗,无人 管理任人埋葬尸首的土岗。战争或瘟疫、天灾时期,因死亡人数过多而草草埋葬,以致后来白骨处处、杂草丛生,俗称乱葬岗。清宫题材电视剧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词汇,但仅用于太监、宫女等身份卑微人物在处死刑后葬于乱葬岗。乱葬岗因长期尸骨满山经常有野狗出没,因此夜间一般不会有人经过。

(网图侵删)

坟和墓都是用来安葬死人的,但是他们也有区别,墓地是一个统一集中的地方,就像公共的一个墓园,坟地一般是那种单独的土堆坟,埋棺材的坟。

现代都是直接说坟墓的,因为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死了以后都会要火化,然后葬在墓地里,就称作是“坟墓”。古时候不一样,在古代的时候是讲究地位的,而且墓葬都有一定的规格,所以就有了坟和墓的两种不同的形式。

坟就是把死人或者是大棺材放在提前挖好的坑里,然后再用土石埋起来垒成一个大土堆。这就是坟地了,而墓则是专门为死了的人修造的房子,它的形状就像堡垒一样,是比较高大,外面还有大门,有的门里面还设了侧门,活人是可以进出的。但是等放进去死人以后,门就会被封死了,不能让活人随意的进出。

除了上面的墓,墓还指的是地下的墓穴,就是地面上没有任何建筑物,墓穴里面是地宫,一些身份高贵的人经常会放很多的陪葬品,而且最开始墓地上一般不会做出高于地面的土堆,经常是有往下走的坑道可以直接通到墓穴里。去墓里祭祀的时候一般为了不让盗墓贼们发现,也都是去地宫的下面去举行的。所以不管是我们看的《盗墓笔记》,还是《鬼吹灯》,他们在里面找到的墓就都是古代的时候所说的“墓”,而不是“坟”。在古代的时候一些诸侯王的墓地也可称为是皇陵。

以上就是关于“坟”与“墓”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坟”与“墓”是什么、坟,墓,冢,陵这四种说法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坟,墓,冢,陵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397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