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老年社会工作者如何做好自我调适

【项目动态】老年社会工作者如何做好自我调适,第1张

老年社会工作者如何做好自我调适文/徐晓玲在从事老年社会工作中,会面临很多艰难的人生问题,如疾病、伤残、死亡等,社会工作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年老的情景,心情黯淡,对处理这些问题感到焦虑、沉重、力不从心。老年社会工作者面对的老年人,有的患有抑郁症、痴呆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有的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身上散发异味,在从事这些老人的工作过程中,往往让人感到透支了精力和情感,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一些老年人面对疾病、衰老、死亡时的悲观情绪也会传递给社会工作者,让人产生沮丧感。在长期服务老人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人生阅历、工作技巧的缺乏和老年人自我设防、老人家属的不积极配合而毫无进展,取不到明显的效果,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有深深的挫折感,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有可能会表现为对老年人缺乏耐心和关怀,也有可能把它转化为对老年人的愤怒和敌意。如何做好自我调适,提升服务的品质和效率,是老年社会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敏锐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投入过深。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是不要在情绪上过深卷入案主的生活(如果你发现你经常把案主的问题带回家,以便细想他们的问题而干扰你的个人生活的话,这说明你已经卷入过深了)。尤其是长期服务于痴呆、病残、临终等老人的社会工作者,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缺乏成就感,更要意识到这是老年案主的问题而不是你的,社会工作者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社会工作者由于与家中的老年人交往而对老年服务对象抱有特殊的感情,对所服务的老年人出现反移情,就可能心烦意乱。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最好尽可能策略地迅速结束话题。也许经过情绪的冷静之后,这个话题会被重新提及,或者应把这个老年案主介绍给其他人,要始终铭记帮助老年案主客观地考察问题和解决方法需要平静和超然的眼光。对老年案主,社会工作者要做到移情而非同情。移情的发生是工作者与案主一起感觉而不是赞成案主的感觉。赞成案主的感觉是同情而不是移情的反应。移情促进问题的解决,而同情常常拖延问题,造成工作者与案主共同沉浸在其情绪中而不采取行动改善处境。如一位老年案主向工作者哭诉自己再婚的要求被儿女否决,同情的反应:“您的孩子太不理解您了,您可能要痛苦好长时间了。”移情的反应:“我理解您儿女的做法深深地伤害了您,您情感伤痛的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您为什么再婚。就这个问题,您同他们深入地交谈过吗?”老年社会工者要始终注意区分移情与同情,避免陷入同情的境地而被老年案主一些消极、悲观、抱怨的情绪所影响。始终抱有希望,做一个“鼓励的人”。许多老年案主由于年老体弱,可能唠叨抱怨、心灰意冷,没有改善的动机或不能坚持在服务期间为了改善他们的处境所做的承诺。一些老年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发现教科书上所讨论的案例总是成功的,然而在自己的案例中却很少看到改善的地方。其实缺乏改善是非常正常的,教科书上的案例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通常思考成功的案例,而不是典型的案例,为的是证明理论。对一些困难的个案,老年社会工作者大不可不必失望,可以争取建立工作小组来解决。老年人并不都是残弱、孤寂、固执的,有些老年人健康、乐观、健谈且风趣幽默。通过建立工作小组,引导性格不同的老人互动,在小组工作中注意鼓励一些微小和积极的进步。通过接触不同的老年人,工作者可以避免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老年人。通过找同事和其他专业人员咨询和督导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健康促进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与治疗、康复、预防疾病有关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推广活动、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协助进行压力管理、锻炼身体方案、设计防范老年人在家中的受伤的措施、提供精神健康服务、推广预防性服务、提供跟年龄有关的疾病的信息、提供有关社会服务和后续性健康服务的咨询等。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健康照顾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送餐、家庭病床、家务、探访、电话慰问等个人协助服务;

②出行和行动服务,包括提供手杖、轮椅和住所改造等辅助手段的提供:

③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

④信息咨询、转介、代际互助、日托、营养配餐、房屋修缮、照顾者的休息安排、人住老人院舍等服务。

2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年人的一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年人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年人的认知,帮助老年人适应他无法改变的情形。

做这方面的工作要注意老年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老年人可能对认知和情绪问题有偏见,抵触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因而,帮助老年人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各种情感状态也是介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处理精神问题

珍惜当下;找到往事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接受生活中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

(1)正式支持。

正式支持体系主要是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如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颐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社区老年中心等。

主要支持内容: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年益保障。

(2)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构成。

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构成通常分成3类:第一类是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对父母的养老支持。第二类是亲属(兄弟姐妹及远亲、姻亲等)对老年人的支持。第三类是非亲属(邻居、朋友、同事、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等)对老年人的支持。

主要支持内容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3)用家庭思维建立家庭支持。

家庭体系工作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帮助家庭“解除羁绊”;二是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三是帮助老人及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顺序;四是为老人制订行动方案。

(4)促进老人的社会融合。

促进社会接触,设计活动方案,开展社区活动项目,促进融合。

5处理老年特殊问题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措施: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提供救助性服务、发展支持性服务、改变和调整环境。

社区老年工作理念

社区老年工作强调以社区为介入点,比较重视老年人与社区的关系,强调发掘老年人的潜能,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事务,改善社区生活。社区工作手法通过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接触,加强老年人的社区参与,体现老年人的价值,使社会对老年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老年人更可在参与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减低孤独感和丧失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社区工作手法有助于把老年人的参与带到社区层面,而通过组织老年人的集体参与,让他们发挥能力去贡献社区,去建立和完善积极的晚年形象。

社区老年工作原则

采用社区工作手法开展老年人工作,作为工作者,首先,应该尊重和接纳老年人,要相信老年人是有潜能和价值的;其次,要与老年人建立一种相互支持、信任及平等的关系,应该在不同群体中建立桥梁,使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第三,对老年人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和分析,既要了解老年人的共性,也要了解老年人的个性、兴趣爱好及能力,要有耐心去发展老年人,要有计划地将老年人的参与逐步提升。不要期望即时的效果,因为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第四,要关注、重视每一位老年人,发掘他们的参与潜能,不要只集中资源及注意力在少数比较活跃的老年人身上,而忽略了其他老人的需要;第五,多给予老年人机会去亲身参与,不要过分地保护老年人。因为只有通过更多的参与和实践老年人才能从中得到学习和改变;第六,要建立更多的社区关系,发掘更多社区资源,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社区老年工作技巧运用

加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识,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实现老有所乐。要加强老年人与社区的联系,增进老年人的社区参与,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让老年人对居住地有足够的认识。在社区活动中心、“老年人之家”的活动中,可安排老年人社区探访活动。在老年福利机构中,工作员应经常提醒老年人的家人及亲属经常来探望老年人,借此把社区气氛带进机构内;应多举办各种富有社区气氛的活动,如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各种富有传统气息的活动。可以办一些认识社区及搜集社区资料的比赛活动,让老年人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在社区或服务单位的宣传栏里,最好专门开辟一块“社区新闻栏”或时事栏,将社区发生的新闻张贴起来,让老年人定期阅读。工作员应鼓励老年人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发挥老年人的特长。社区工作人员应该尽量让老年人参与社区的活动。即使有些活动不一定是专门为老年人组织的,也应带动老年人作为轻普通居民去参与,让老年人多与社区人士接触,从而使大家认识到老年人是社区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比如,开展使吸毒远离社区活动,老年人可能在其中起到其他群体起不到的作用。还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不同方式,参加各种机构或团体的活动。

增强老年人的自助及互助能力,提升老年人自信心。社区工作经常推行自助及互助计划,以增强自助能力,并鼓舞居民间的守望相助精神。因此,在社区及老年人服务机构内应多推行一些自助及互助服务。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是一种十分宝贵的人类资源。我们可以鼓励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策划及组织工作,如活动的宣传、制作游戏物品、布置场地、准备节目,甚至活动的主持等。还应鼓励老年人善用闲暇,根据老年人各自的特点,发动老年人的互助服务,如理发、读书信、教唱歌、跳舞或乐器等。如果社区工作者能有意识地去引导和支持老人们活动,老人们的参与意识会更好地发挥出来。

发展、培养老年志愿者,实现老有所为。发展、培养老年志愿者是社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可以协助老年人成立志愿者小组。志愿者可以参与社区内一些义务工作,如协助维护社区的治安、社区内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争取社会资源等。志愿者还可成为老年人与工作者的沟通桥梁。通过志愿者,工作人员能更多地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及对服务的意见,老年人能加深对社区或服务单位的归属感,并产生被尊重和有能力参与的感受。工作人员最好能身体力行,经常与老人们在一起,进行志愿活动,对老年人的贡献和付出及时加以鼓励,使老年人增强老有所为的信心。

成立老年人组织,发动老年人关注社区事务。社区工作者可以引导社区的老年人成立老年人协会或小组,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动员他们去关心一些与老年人有切身利害关系的社区问题。实际上,老年人对与其有切身关系的问题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只是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没有重视他(她)们的意见,甚至有的意见反映到社区以后,社区没有回应,这样就可能挫伤他们关心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向老年人灌输权益的意识,帮助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我们不能只为老年人解决问题,而忽略了老年人对自己权益的认识及觉醒。老人自身权益意识的提高是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关键。很多时候,老年人的权益意识十分低落,不知道自己应该有些什么权益,更不知道怎样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社区工作者要不断地向老年人讲解他们的权利,让他们明白争取更多话语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的重要,帮助他们提升自身权益意识。同时,举办有关老年人权益的宣传,使社会大众了解老年人曾经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使大家明白老年人应该得到社会的照顾,从而使全社会了解老年人的权益,自觉维护老年人权益。

对社区老年人提供训练,培养社区老年领袖。

一个好的社区领袖,通常有以下的特质:

1)热爱人群;

2)广交朋友;

3)善于聆听;

4)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5)勤奋工作;

6)乐于助人;

7)表达能力强;

8)思想开放,不固步自封;

9)勇于面向困难;

10)严以律已;

11)自我认同感强;

12)协助别人建立自信;

13)有广阔视野,具有历史感和前瞻性;

14)善于处理压力等等。

社区中培养的老年人领袖往往更容易与社区中的其他老年人交流。大多数老年人害怕孤独寂寞,有与他人,特别是同辈的老年人交往的意向;老人们大多和蔼可亲,容易让人产生信赖感,易于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老年人辛勤忙碌了一辈子,也接受了各种各样的磨难,有一种坚忍不拨的精神;许多老年比年轻人更热心,对于社区内有困难的人往往报以更大的热情;老年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在社区内度过;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所以,不少老年人具有一个好的社区领袖的很多特质,再经过一定的培训,一些老年人将会成为优秀的社区领袖,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得力助手。在实践中很多社区都比较注重老年人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如,担任楼长、审查低保户等,如果对这些老年人进行专门的培养,可能效果会更好,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以上就是关于【项目动态】老年社会工作者如何做好自我调适全部的内容,包括:【项目动态】老年社会工作者如何做好自我调适、老年社会工作危机干预包括哪些内容、社区老年社会工作新理念分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391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