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和理性有什么区别

pu材质2023-04-30  31

理智和理性的区别为:

一、指代不同

1、理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理性:指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

二、侧重点不同

1、理智:侧重于智商高,用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

2、理性:侧重于情商高,用巧妙的方法避开问题。

三、引证用法不同

1、理智: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三章:“但是我希望你明智的心中,还能保存一点冷静的明辨是非的理智。”

2、理性:丁玲 《母亲》:“她一想起这些就忍不住要大哭,要失去了理性,失去了知觉的大哭一场。”

理性的解释

[intellect;reason]

同 理智 详细解释 (1) 涵养 性情 。 汉 徐干 《中论·治学》 :“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 之上 务也。” (2)本性。 《后汉书·党锢传序》 :“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辨惠洪论东坡》 :“僧 惠洪 觉范 尝言, 东坡 言语 文字,理性通晓,盖从般若中来。” (3) 道理 。 《官场现形记》 第六回:“这算甚么话!要人走,钱不还人家,这箇理性倒少有。” 叶紫 《丰收》 八:“他 始终 不 明白 , 为什 么自己辛辛苦苦种下来的谷子,都一担一担地送给人家挑走,这些人又都那样地不讲理性。” (4)理智;从理智上 控制 行为的 能力 。 茅盾 《宿莽·色盲》 :“她是 静默 的,她是理性的,她是属于旧时代的 蕴藏 深情而不肯轻易流露的那一类人物。” 丁玲 《母亲》 :“她一想起这些就忍 不住 要大哭,要失去了理性,失去了知觉的大哭一场。” (5)指属于 判断 、推理的 思想 活动,与感性 相对 。 毛 《实践论》 :“理性的 东西 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 王西彦 《古屋》 第二部四:“‘凭什么知道我 一定 会 回来 ?’‘凭我理性的推测!’他笑着说。”

词语分解

理的解释 理 ǐ 物质 本身的纹路、层次, 客观 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事物的 规律 ,是非得失的 标准 ,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 理想 。道理。理直气壮。 自然 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性的解释 性 ì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 性质 。性格。性命( 生命 )。性能。个性。属性。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 典型 性。 开放 性。指令性。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性别。男性。女性。 有关生物生殖的:

“理性”是什么意思?

理性的意思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

词语:理性 拼音:lǐ xìng 一、理性的基本释义: 通过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 二、理性的引证解释: 1、涵养性情。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白话释义:学习,可以用来疏通精神思想上的障碍,舒畅心绪,调理性情,这是那些品德高尚的人的首要事务。

2、道理。 叶紫 《丰收》八:“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种下来的谷子,都一担一担地送给人家挑走,这些人又都那样地不讲理性。”

3、理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茅盾 《宿莽·色盲》:“她是静默的,她是理性的,她是属于旧时代的蕴藏深情而不肯轻易流露的那一类人物。”

4、指属于判断、推理的思想活动,与感性相对。 《实践论》:“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

三、理性的用法示例: 1、这部话剧,人物的对白很富于哲理性。 2、既自出心裁,又契合本原,既高度理性,又无限感性。

扩展资料 一、理性的近义词:理智 词语:理智 拼音:lǐ zhì 释义:意思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 示例: 1、闹情绪,不理智,更容易把事办坏。

2、这个突发事件简直让他失去了理智。 二、理性的反义词:感性 词语:感性 拼音:gǎn xìng 释义:指人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能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感受力很强,能体会到任何事物情感的变化。

示例: 1、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2、用感性感受生活,用理性思考人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性。

感性和理性分别是什么意思?

感性的人,通常比较重感情,凡事比较情绪化,喜怒无常,容易被情绪左右自己。而且比较容易失控、冲动,情感比较脆弱,比一般人需要更多的爱护。但是这样的人,心肠比较热,但不一定热情,有人是外冷内热的。

理性的人,通常习惯于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事情,容易掌控情绪。有主见、有心,和人相处很懂得把握分寸,能很好地照顾好自己。通常这类人不多言,不多事,明哲保身。生活中感性和理性都需要,但要把握好这个分寸不容易。具体人具体事情,具体掌握理性和感性的尺度!

谢谢,请采纳

什么是理性?

我们经常对别人说“你不理性”或者“你很理性”之类的话,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不理性“理性”是一个非常宏观的词语理性是用来描述人类认知世界的整体状态当然,这种状态是复杂的,它永远处于各种要素的变化过程中,因此“理性”这个词不是用来判断某个具体事物的结果所以说,人的大部分日常行为都是理性的,按照某种规则正在行为过程中的状态都是理性的或者说,社会就等于理性那么什么是不理性呢?如果我们把社会(理性)比喻成一个面,不理性就是这个面中的无数个点面的单位是一,但点是无穷多的,也就是说理性是由无数个不理性组合而成的点总是看得见的、听得见的,或者说以某种具体经验能够感知得到的,是在具体的理论系统中确认的概念也就是说,点是正确的或者类似于正确的,由此看来,所谓正确的判断往往就是不理性的那么,理性就需要对一切正确定义进行否定就好比一个平面是将大大小小的千奇百怪的点抹平后的结果如果我们总是对这些细枝末叶的点念念不忘,那就永远看不到这个面越是急于寻找正确答案的人越是不理性为什么呢?因为正确是对它的对立面的否定的结果,这是按照某种具体的逻辑(例如特定时期的社会经验、道德、规范)推论的结果可是我们从来都很迷恋这个结果,获得正确答案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和阴险的政治家都是这样的因为他们拼命维护这个正确的答案,你要的自由和民主(如果真的存在的话)是不可能实现的,历史的伟大也只局限于时间的变化而并没有内容的发展只要我们承认世界的无限性,我们就不得不接受社会是由无数个点构成的事实,理性是由无数个正确答案交织成的因而,这无数个正确答案就不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连接的整体也就是说,世界本身就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们的一切判断只能得出某个具体过程是否合乎逻辑,然而,逻辑是变化的,是不断推论中的过程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原始主义都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性只存在于某一阶段具体逻辑的推论中,一旦某种主义被人类的认知经验证明是不合理的,它必然会被具体的行为修正或代替但是,在一个专制的、集权的社会里,每个地区都散布出无数个正确答案,并且以暴力胁迫人们必须信仰这是一种集体的不理性,而且这种习惯极易遗传,这也导致很多看似民主的地区却仍然因为精英主义的自大导致了反对逻辑变化的固定的认知态度,异域风情、猎奇、尊重差异都成了掩盖观看他者的不理性如此种种,不理性反而是一种常态,它成了专制和集权的后遗症在今天,理性是对各种正确答案的放弃,并以合理性作为不间断地辨析标准甚至既定的逻辑也成了试图放弃的可能,因为理性的前提是无限性,也就注定逻辑除了经验中的推论肯定还有其他的通道,至少我们不必用看似正确实则目光短浅的实证主义去对别人不讲礼貌地指指点点后记写到这里,也许这个辨析的过程是自相矛盾的也许理性本身是不可言说的,它永远都在路上,但我们又只能相信唯有辨析才是通向理性的途径或许这正是大脑式的思维本身的困境或局限。

什么是理性的人

虽然我并不否认人家对我的评判,但是其实我并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理性的人。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感性的人,和超级感性的人。

在动物世界的节目里面,我们经常看到年幼的动物从父母那里学习谋生的技巧;其实人也一样,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和生活环境关系很大,基本可以说是来源于童年的训练。于是人们平常说的“随意而为”其实并不是随自己的意,而是随自己长期受到的训练的意;所谓的“跟着感觉走”也不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而是跟着身边的人的感觉,外加一点自己的情绪。人的情绪往往是非主流的,对思维,做事都没有什么好处,经常被人称为是一时冲动,其实也就是对事务的第一反应,这种反应一般都是简单粗暴的,所以人们在真正做事的时候,会有一个和自己的情绪对抗的过程。人们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描述为:外部 -->;情绪化的第一反应-->;情绪平静-->;用训练过的思维方式来判断-->;对外部 做出回应。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就是那些感性的人,他们的情绪其实不是特别的激烈,不是特别的非主流,所以不用特别的和自己的情绪进行对抗,甚至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判断和做事情。他们的通过第一反应作出的判断和通过训练过的思维方式进行判断的结果差不多,所以他们的解决问题过程就简化为:外部 -->;情绪化的第一反应-->;对外部 做出回应。而对于那些超级感性的人,他们的情绪相当激烈,相当非主流,所以他们必须经过一个艰苦的和自己的情绪对抗的过程才能按照自己从小受到的训练来进行判断;如果时间不允许,他们往往会一时冲动的做出错事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判断,但是人一旦陷入情绪的漩涡,想要摆脱出来是很困难的,对于那些情绪相当非主流的人来说,过程非常痛苦,所以就有一些比较聪明的人训练自己不要陷入情绪的漩涡中,也就是说跳过自己对事务的第一反应,直接用自己长期训练的成果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于是他们的处理问题的过程就简化为:外部 -->;用训练过的思维方式来判断-->;对外部 做出回应。这些人通常被别人认为是理性的人,其实这是一个误会,根本就没有什么天生理性的人;不过也不能算是错误的认识,因为他们确实不是依据自己的第一反应来进行判断和处理问题的。

不管是感性的人还是理性的人,基本上都是用自己经过训练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因为感性的人的情绪与训练结果差距不大,所以也可以算是用训练过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而那些超级感性的人,也就是用自己的第一反应来解决问题,而第一反应又相当非主流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他们一般脾气暴躁,行事鲁莽,很容易得罪甚至伤害别人,最后就是他们身边的人都躲开远远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而我非常不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再说对思维方式的训练,在动物界,这种训练完全是经验主义的训练,除去本能的反应不算,基本都是代代相传的。对人来说,很多训练都是吸收父母、老师、或者身边的人传授的处理问题的经验,这些也是经验主义的,而且这种经验主义的东西往往夹杂着每个人自己的主观想法,所以并不都是合理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方法;比如有些家长为了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就教孩子用指甲抓小朋友的脸。还有一些训练是先贤们从日常事务中提炼出来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是一种方法论,是理论化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往往给人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的感觉,但是却肯定是合理的,或者说是正确的方法。对于聪明的超级感性的人来说,既然已经从情绪的岩浆中解脱出来,当然就要用更加合理和高效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他们会选择一种高层次的方法论作为自己生活的指导思想。在别人看来,他们对问题的认识不带情绪化,而是头头是道、井井有条。

归纳起来,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超级感性的鲁莽的家伙,一般的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我并不想贬低一般的感性的人,但是无疑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层次不高,所以往往陷入问题的漩涡无法自拔。我是一个理性的人,其实就像冰岛一样,千年的寒冰下是汹涌的岩浆,不过一般人看不到岩浆,而且我也不希望岩浆出来。我已经把自己训练成为可以顺理成章的用高层次的方法论处理问题的地步,而且我也对自己所遵循的方法论非常得意,喜欢把它应用到别人的问题中,于是我很乐于帮助别人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擦亮他们被狭隘的经验主义所蒙蔽的双眼。

什么是理性,什么是感性

理性和感性 是对待事情 所采取的态度

没有更好 没有更坏

纯理性的人会令人讨厌 纯感性的人会被认为是疯子

人都是理性感性各自参半 只是有的人理性多一点 有的人感性多一点

理性的人考虑事情的时候 会以道理为主

感性的人考虑事情的时候 会以感情为主

用楼上楼上的例子 买衣服

理性的人:这衣服料子不错 做工也好 这个价钱买了不算吃亏

于是买了

感性的人:这衣服我喜欢

于是买了

另外例子 路边的乞丐

理性的人:这个人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1他可以做点什么力所能及

2他之前如果买了保险残疾之后就不至于这趴着了

3他就是以此为职业 那么就无奈了

感性的人:真可怜 真凄惨

有些事情需要人理性一点 比如 投资 对待人与人的关系

有些事情需要人感性一点 比如 艺术 对某物或人的喜好或厌恶

没有理性的人是 白 痴 没有感性的人是木头

别的说不出什么来了。

什么是理性

什么是理性?

理性释义(汉语词语):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有自信与勇气地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的分析后恰当的使用多种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是预备的或是临时的)中其中的一种方案去操作或处理,达到事件需要的效果。

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

从理性的价值取向类型来划分,理性有如下三种表现类型:

一、道德理性(亦称责任理性):

道德理性(亦称责任理性)的特征是将自身处理事务时的立场涵盖于自身意义与社会责任之上。也就是说当我们处理事务时既考虑自身的利益外同时也坚守着社会的责任和利益。说得直白点就是:选择的结果是“利己不损人或利己又利人”;

二、价值理性(亦称实质理性):

价值理性(亦称实质理性)的特征是:“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就是说,人们只赋予选定的行为以“绝对价值”,而不管它们是为了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者出于责任感、荣誉和忠诚等方面的目的。

因此纯粹的理性选择是一种功能性选择,这种选择行为仅是为了满足某个事件发展所需条件而产生的一种选择行为,其重心是满足事件发展条件的需求。其所注重仅是选择这一特定行为的实用价值,而不管它们是为了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者出于责任感、荣誉和忠诚等方面的目的。

那么什么才是选择的价值理性呢?从选择满足需求的原则出发,体现为物的价值,选择的价值理性应当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量:

1、选择的出发点仅是为了满足某些个人或者集团的需求,而不在乎选择的道德水准与社会责任(例如:发动侵略战争);

2、选择只追求目的的功用性能(绝对价值),而不在乎人们用它做什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例如:选择制造用于发动战争的武器);

三、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是指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在人们的实际决策中作为“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总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期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决方案,而只以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为满足。决策者只能在考虑风险和收益等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自己较为满意的抉策。所以一般认为,人类行为是理性的,但不是完全理性的,一句话:理性是有限的。这是因为:

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活动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

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此外,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受到情境变化的影响,人们总是使用“有限的智力资源”对”无限的情行“进行加工,理性在这里根本就未发挥作用。

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总是不断地面临新的情况与环境,因此必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判断与决策,而正确决策的前提就是在据有充分的“信息”和“情资”的基础上筹措一个最佳解决方案。但是:

1)、随着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频繁进行必然导致对“信息”和“情资”需求增加,但“信息”和“情资”的搜集与整理却要受到时效与环境的制约,从而导致“信息”和“情资”的短缺,致使决策行为与“信息”、“情资”的获取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不对称,由此造成理性决策的理念与客观实际的背离。

2)、同时由于决策者受到知识、经验、阅历与世界观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而导致“信息”、“情资”的充分使用受到限制,使理性在决策过程中根本就未发挥作用,这种情况即是“决策的有限理性”。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简述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

简单地说: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叫感性认识,从理论中得来的认识叫理性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感性认识包括感觉、只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主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第一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什么?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在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发源于实践,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体现了认识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认识的任务,不是认识事物的表面、外部特征,而是达到对事物的质、规律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变革现实,改造世界,这体现了认识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方面,感性认识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感性认识要用概念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并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来进行;另一方面,理性认识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它不仅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而且以语言文字等感性形式来表达所以,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没有的,它们的区分也是相对的,我们不应当把它们截然分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它们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是可靠的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只有感觉经验才是唯一可靠的认识,而理性认识是空洞、不可靠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有唯心和唯物的区别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则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它们都背离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原理,在实际上都是有害的,曾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危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然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因此,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打好基础;在认识中要重视调查研究,注意材料的积累既然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表面、外部特征的认识上,有其局限性,理性认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我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能只相信"眼见为实",要相信科学,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他的见解,主要分四个维度,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个维度是判断力,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理性。具体地讲,判断力就是通过对周围环境、周围人的感知,根据自己的目的,对环境进行评估,对人的行为和想法进行预测,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预判,对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计算和利益的权衡等等。比如人在捕猎的时候,会判断捕猎成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绝不会赤手空拳、贸然攻击一头狮子。然而动物捕食则是出于本能,它们只要饿了就会去捕食,没有能力评估种行为是不是危险,有时它们食物没捕到,反倒成为了人和其他动物的食物。

第二个维度是“价值和信仰导向”,韦伯又把它叫价值理性。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不是指商业价值或者利益,而是“价值观”的那个价值,也就是我们做事的动机归根到底是什么,这些动机通常源于道德、审美、宗教或者其他思想要素。一个人做事找到了价值,才能够为社会所接受,自己也才能心安理得。比如俗话讲“头顶三尺有神明”,这其实也是一种价值,是一种道德约束的理性,它能让我们放弃本能的贪欲和享受,不再放纵自己。如果你读过《曾国藩日记》,就会发现曾国藩年轻时也有很多常人的欲望、贪念和坏习惯,后来他在前辈师友唐鉴和倭仁的帮助下,修身洁行。倭仁曾教给曾国藩自省的方法,其中一个方法叫做“敬”,就是要对自己信奉的理想和思想有所敬畏,这和韦伯所说的价值理性就有相通之处。

价值理性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我们常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要培养正确的“三观”,其实主要就是培养价值理性。

还有第三个维度“情感理性”。你可能会觉得,情感和理性不是对立的吗?其实韦伯这里说的情感理性,是指人在被特定情感或者情绪左右时,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做决定。比如说,你和张三相爱,你在思考和权衡之后,愿意放弃一些其他的利益,和他在一起,这就是情感理性。我们也可以把情感理性简单地理解为,情感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如果你读过简·奥斯丁的小说,比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等等,这些故事里的女主角其实都是情感理性的化身。

最后一个维度是传统理性。我们经常讲的“约定俗成”和“入乡随俗”,正好体现了传统理性的两个层面。约定俗成,说的是我们要接受传统的做法,包括遵从一些根深蒂固的习惯,这是传统理性的时间层面。在空间层面上,传统理性体现在我们对于地方风俗习惯的认同。比如,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做生意,如果一定要讲究他自己国家的那一套,即便他有自己的道理,但在一个新环境中,那些做法也很可能会四处碰壁,这反而不理性了。相反,如果他入乡随俗,哪怕有些做法在他的故乡很少见,但在新环境中,这些做法就能为他做事减少很多阻力,这才是理性的做法。当然,如果你把传统理性看成判断力的一个特殊分类,也是可以的。

拆解完这四个维度之后,韦伯还重点提到,只有四个维度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人完整的理性能力。

我认为,韦伯这套理论有可取之处,一个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不是根据思维方式和目的性来定义理性,这就跟韦伯那个时代的很多人想法不一样了。在韦伯的时代,人们更倾向于单纯从经济利益上判断一个决定和想法是否理性,觉得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想法和做法,就是理性的。当然,这种思路现在也依然存在。

但实际上,只看经济利益,其实反而会导向很多不理性的行为。有的人唯利是图,为了一丁点好处就不择手段,很多人因为这种贪念而上当受骗,很多企业因此暴雷,从结果上看,显然已经违背了理性。他们在做决定的时候,算计得很精明,都以为自己很理性。但是,如果他们考虑了价值理性的维度、传统理性的维度,就可能会约束自己的做法。

理性的四个基础

韦伯对理性的论述已经成为了今天西方心理学和社会学界对理性的主流看法。美国当代哲学家罗伯特·奥迪 (Robert Audi)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深入研究了理性这个话题。他把理性定义为一种“具有充分基础”的精神状态,而“非理性”则与此相反。奥迪所说的基础,指的是我们的感知、记忆、内省和理性直觉,他认为,理性的这些基础,就如同大树有大地这个根基。他的观点其实和韦伯相当一致,这四个根基就对应着韦伯所说的判断力、传统理性、价值理性和情感理性。如果你在思考和行动时能从这些基础出发,就会比较理性。

但是,如果你的思考和行为没什么理由,只是身体的冲动,那就是非理性。奥迪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你想买支冰激凌,因为吃过冰激凌以后,知道它好吃,这就是理性的决定,因为这是你依靠经验做的决定。奥迪的这个说法,好像有点反常识,我们通常会觉得,因为冰激凌好吃就去吃,这不是没有自制力、不理性的行为么?

但就像奥迪讲的,理性是由多个维度的基础决定的,知道它好吃,是一个维度的思考,本身是理性的。只不过一个更理性的人,还会考虑到更多的维度。比如冰激凌糖分太高,吃太多不健康;或者接下来我要去图书馆,在图书馆就不应该吃冰激凌了,等等。

也就是说,即使都是理性的思考,也有“非常理性”和“有点理性”之分。真正的高度理性需要多方位的基础,而不是只从一个维度出发。

小结

总结一下,韦伯和奥迪给我们的启发是,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理性的人,我们在做决定时就应该考虑到更多的理性维度,包括感知、记忆、内省和理性直觉等等,做出符合价值观、传统和自己情感的判断。

以上就是关于理智和理性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理智和理性有什么区别、理性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理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391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