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姓的来历

港口镇2023-04-30  24

尤氏来历]

《梁溪漫录》记载,尤姓出自福建的沈家。五代时,为了避讳当时僭立为闽王的王审知的“审”字,世居福建的沈姓人唯有去掉沈字的水旁,而改姓尤,也就是说,尤与沈本是一家人。

[尤氏名望]

尤氏得姓后,曾往四处迁居,后成为江苏吴兴的重要姓氏。尤氏得姓时间不算长,但名人却出了不少。例如,宋代进士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知识渊博,曾被宋高宗称赞“才识近世罕有”,且能诗,其诗与同时代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为“南宋四家”。尤袤曾官至礼部尚书,颇受器重。尤袤之孙尤焴,也是宋朝的著名儒将,屡立战功。清朝文学家尤侗,诗词文剧均有所长,曾参与《明史》的修纂。清时名医尤怡,对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颇有见地,著有《金匮要略心典》等,与尤侗同为江苏吴县人。

尤氏始自后唐。始祖尤宗号思礼原名沈诚,唐朝末年(885年)随福建闽王王审知自光州固始入闽。他早年生活在现在的尤溪山区,成人后参军在闽王麾下为捉生将。他在闽王于大哥去世(898年)掌管福建五州后,进入幕僚掌管海路营,把守闽江口。他巩固海防,疏通闽江出海口,开肇甘棠港。他宾作王家娶王郡主。他镇守海防几十年平安无事,在后唐同光二年护送闽王到京进万寿节,唐皇以避闽王讳审知沈去水为尤,赐名尤宗封驸马都尉。他在闽王去世后告老到泉州封地。他的长子、次子继续效力王氏,季子留在身边。王氏闽国末年,王氏部将在福州造反屠杀皇族,他的子孙逃离福州。他的次子战死,长子带领四个子侄到达南平投靠建州王氏政权。在建州王氏兵败于南唐时,他的五个孙子分居三处。长房独子居于南平,北宋时一门四进士,为官迁居四川或浙江。二房长子随王氏皇族迁居金陵,后裔在北宋攻打北汉时去了山西。二房次子自南平回到泉州,后裔北宋时迁入永春。二房三子自南平回到泉州。三房独子居于泉州,后裔在北宋时迁居无锡,世代书香,宋朝一门九进士三尚书,为无锡名门望族,《梁溪漫录》和《梁溪漫志》为此记载尤氏出处是福建沈氏避讳王审知沈去水为尤。

尤氏元朝开始广为迁徙,繁衍至今有80万,遍布世界各地。明朝时尤氏仅此一支,近代才有少数民族用尤做汉姓。

尤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一百六十三位姓氏,河南地区一带是尤姓比较集中的地区。当今尤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64%, 总人口大约有80万多

尤的名义和图腾:

尤,本义是特异、突出。是一形声字,乙为形符,又为声符。乙显示事物的发展,越想超出公众的理念越会受到阻碍,虽受阻碍仍然超出,这就显出它的尤异。甲骨文的尤字,在又上加一斜划,表示异。可见,最初选择尤作为氏族名时,已经显示了该氏族的与众不同。

尤姓的起源和演变:

尤姓的起源主要有两种:山越族和沈氏。

第一支出自山越族。三国吴时,鄱阳尤氏,出身山越族。鄱阳为今江西南昌地区,山越族是秦汉时期东南地区的土著后裔一支,进入晋朝以后都被同化,融入到汉人之中。

第二支出自沈氏。季聃之后为沈氏,子孙为避仇,沈姓去水为尤氏。一说,五代时王审知之子僭号于闽,闽人姓沈者,为避审音,沈姓去水改为尤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尤姓一开始比较复杂,与众不同,先有少数民族的尤姓,后有汉人的尤姓。进入晋朝以后尤姓的发展比较平稳,到清朝之前,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清初满洲八旗姓的改汉姓潮流中,满洲人中,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的赫哲人一支改姓尤。西北地区的回回人中,以伊斯兰教经名尤素夫为名的,选择汉姓往往用首音字尤。

历史上尤姓的分布和迁移:

三国时期,尤姓活动在江苏、江西、浙江一带。唐宋时期,尤姓已经发展到南方、中原地区。明朝时,尤姓进入陕西成为望族。

宋朝时期,尤姓约有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以后。全国尤姓主要集中于江苏、福建、浙江三省,江苏为尤姓第一大省。

明朝时期,尤姓约有6万1干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后。陕西为尤姓第一大省,约占尤姓总人口的53%。全国尤姓主要集中于陕西、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山东等。

当代尤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尤姓的人口约有80万多,为全国第一百六十三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尤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目前尤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北京、江苏,这三省市约占全国尤姓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福建、浙江、河北、湖北、台湾,这五省市又集中了19%。尤姓的第一大省为河南,大约占全国尤姓人口的32%。全国形成了东南苏浙闽台、北部豫冀为中心的两块尤姓分布区。

尤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163)表明:在河南东南、皖苏沪、鄂赣闽浙大部、台湾、北京、黑龙江东部、吉林东北,尤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为012%,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97%,居住了大约57%的尤姓人群。在广东东端、江西中段、湖南东北、湖北西部、浙江东北、河南中部、山东大部、甘肃西段、宁夏北端、山西西北、内蒙古中部和东南、河北北部、辽宁大部,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而积的121%,居住了大约183%的尤姓人群。

尤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尤姓的郡望有吴兴。尤姓以遂初为其堂号。遂初堂号典出南宋尤袤。尤袤,号遂初居士,南宋礼部尚书兼侍读。他的诗很有名,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诗坛四大家。

楹联 尤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三副:

艮斋名士;文度清操。

秘书才识;退翁优游。

力崇道学,近世所无;矢志清贞,怡然自若。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尤姓历代名人36名,占总名人数的008%,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八十五位;尤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数的007%,排在并列第一百七十九位;尤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二十二位;尤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7%,排在并列第一百七

十二位。

尤姓历代重要人物有:三国时吴国鄱阳山越族帅尤突;南宋诗人、礼部尚书兼侍读尤袤;元朝大司徒尤尤姓历代重要人物有:三国时吴国鄱阳山越族帅尤突;南宋诗人、礼部尚书兼侍读尤袤;元朝大司徒尤玘;明朝太常少卿尤良;兵部郎中尤安礼,左都督尤世威,宁夏总兵官尤世禄,固原总兵宫尤继先;清朝文学家、戏曲家尤侗,医学家尤怡。

尤姓血型:

尤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38%,A型占292%,B型占282%,AB型占88%。

尤姓是南中国的姓氏,始自10世纪,在百家姓中排第19,在当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多生活在南中国一带。

尤姓来源

沈姓改姓而来。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姓沈姓者为避讳,去水为尤姓。或言尤姓出自仇姓,尤、仇古音同,且皆为怨义。

出自他族改姓而来。清满洲人姓,世居沽河、辽阳等地;赫哲族尤可勒氏,汉姓为尤;今满、台湾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没有与之有世仇的姓氏

尤姓是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9位,在台湾第八十四大姓。[1]主要出自沈姓,五代时沈姓为避讳而改。[2]五代至两宋,尤姓除继续繁衍于福建外,已开始播迁于福建周边省份。宋末,元兵大举南侵,宋赵王朝丧师失地,节节败退。尤姓或仕宦,或逃难,于是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尤姓人落籍。而一些大胆的尤姓人则举家北上。宋末至元,尤姓在北方繁衍兴旺。明初,山西尤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郑和下西洋时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尤姓有渡海赴台,扬帆东南亚者。另外,尤安礼随父由江苏长洲(今苏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长洲移居太仓。清代尤萃由浙江嘉兴徙居平湖。[1]

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中)》,当代尤姓的人口约有80万,为全国第一百六十三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4%。自宋朝1000年中尤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尤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北京、江苏,这三省市约占全国尤姓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福建、浙江、河北、湖北、台湾,这五省市又集中了19%。尤姓的第一大省为河南,大约占全国尤姓人口的32%。全国形成了东南苏浙闽台、北部豫冀为中心的两块尤姓分布区。[3]

中文名

外文名

You

得姓方式

因谥改姓

主要郡望

吴兴[3]

主要堂号

吴兴

尤思礼、尤叔保、尤袤、尤概、尤时泰、尤光被等。

1、尤思礼:尤姓得姓始祖,闽王王审之的女婿,唐熹宗册封为驸马。今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镇南厅有唐都尉驸马尤氏、郡主王氏墓(俗称驸马墓)。

2、尤叔保: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宋代书画家、富翁。为人正直,以书画名世。晚年颇雄于财,其园亭池馆,为一时绝胜。

3、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无锡人,南宋诗人、大臣。绍兴进士。任泰兴令时有政绩。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诗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清尤侗辑有《梁溪遗稿》。

4、尤概:尤袤子,宋代官吏、诗人。孝宗时进士,历任建康府推官、左朝奉郎、太常博士。惜未耆而殁。有《绿云寮诗草》。

5、尤时泰:常州无锡人,宋代名士。曾举博学鸿词,授予国子监主簿,其拒绝赴任。后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寿命长达一百二十余岁。

6、尤光被(生卒年失详),字子辉,号鉴峰,罗源县人。明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万历四年(1576年)进士。任信阳刺史,迁户部尚书郎,出为和阳太守,有善政。和阳为交通要道,往来行旅甚多,光被常自出薪俸接济病、困行旅。有吏献分外收入三百金,光被怒而痛斥。和阳多诉讼,光被明于察访,善于辨析,毫无积案。公余之暇,常到学宫为诸生授课,和阳文风大盛。后卒于任上,《和阳县志》称其“威行惠流”。著有《敝箧存言》。

以上就是关于尤姓的来历全部的内容,包括:尤姓的来历、尤氏起源、尤姓有多少人口_尤姓取名及起源分布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388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