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什么歌

重庆富士康2023-04-30  26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歌名是《送别》。

《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1936年,百代公司发行了北师附小学生龙珣独唱的灌录唱片,该版本后被中国唱片2004年出版的专辑《百年经典1:秋水伊人》收录 。

《送别》曾被选为《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的插曲。2004年9月30日,《送别》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而评选的“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歌曲

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词曲一一对应。歌曲的创作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先有文辞,后据之谱曲;二是先曲后词,依声填词;三是通过已有曲或词,重新谱写词曲,属于改编或翻唱。

而唱法又分为一人独唱,多人齐唱,多人多声部重唱、对唱、联唱、领唱、齐唱或合唱。歌曲带给人们的是全方位的听觉享受,优美的旋律使人能够产生高尚的想法,丰富人类的感情,促进他们理解人类情感的深邃内涵,达到心灵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的契合。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

,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

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

”,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

,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

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

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近代·弘一(即李叔同)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它的作词作曲人正是李叔同,也是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表达李叔同对在上海“天涯五友”“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情感,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可能是编者。

>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歌曲简介:

(约翰·庞德·奥特威、李叔同创作歌曲)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 ,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        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刚刚不是问过了吗

韩愈《祭十二郎文》“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祭十二郎文》选段:韩愈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殓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1、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出自《送别歌》,《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

整个中文歌词与曲调相辅相成,几乎不能发现是谱曲后重填词的歌曲。有论者认为李叔同的作词是浓缩了古典小说《西厢记》中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意境。

2、《送别歌》完整歌词如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草碧色,水绿波,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涯海角,知己零零散散的散布各处,一壶浊酒尝尽剩下的欢乐,今夜别做那种让人心寒的梦了,别让美梦变寒冷。

送别

作曲:约翰·P·奥德威

作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扩展资料: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 《 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 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 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以上就是关于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什么歌全部的内容,包括: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什么歌、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赏析、“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出自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388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