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后抑制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生理意义

突触后抑制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生理意义,第1张

突触抑制突触后膜通透性的改变,使膜电位低于阈值突触后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突触后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1)传入侧枝性抑制又称为交互抑制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

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

例子:屈肌反射(同时伸肌舒张)

(2)回返性抑制:多见信息下传路径传出信息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转而抑制原先发放信息的中枢

意义: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的活动协调一致

例子: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之间的联系

终板电位在神经骨骼肌接头那一块(细胞基本功能那一章),超极化突触后电位在神经系统讲,讲的IPSP。

注: 神经骨骼肌接头和突触这两个结构很相似,神经骨骼肌接头顾名思义就是兴奋从神经传到骨骼肌,产生终板电位,这种传递不能产生抑制,也就是不能超极化。

突触是神经之间的互相传递,产生突触后电位,这种传递即刻兴奋又可抑制,也就是可以去极化和超极化。

A、突触后电位大小随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并不是有或者无的,A错误;

B、突触后电位是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没有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快,时间上有延搁,B正确;

C、突触后电位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专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以后产生的,有空间上的总和,C正确;

D、突触后电位大小随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D正确.

故选:BCD.

冲动传到突触前末梢,触发前膜中的二价钙离子(ca2+)通道开放,一定量的ca2+顺浓度差流入突触扣。在ca2+的作用下一定数量的突触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开口,将内含的递质外排到突触间隙。被释放的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与位于后膜中的受体结合。

形成递质受体复合体,触发受体改变构型,开放通道,使某些特定离子得以沿各自浓度梯度流入或流出。这种离子流所携带的净电流,使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变化,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扩展资料:

在前膜的内侧有致密突起和网格形成的囊泡栏栅,其空隙处正好容纳一个突触小泡,它可能有引导突触小泡与前膜接触的作用,促进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当突触前神经元传来的冲动到达突触小体时,小泡内的递质即从前膜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如果这种作用足够大时,即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反应。这类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许多分支,在分支上有大量的结节状曲张体。曲张体内含有大量的小泡,是递质释放的部位。

以上就是关于突触后抑制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生理意义全部的内容,包括:突触后抑制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生理意义、生理书上哪里讲终板电位,超级化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376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