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也称太阴,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 /400。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背面地图]
月球的背面地图
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其原因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地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地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 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 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月球相对于地球来说是一颗绕地行星,也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月亮出现在夜晚的天空之中。而且对于我们来说,对月球的熟悉度远远的超过其他的行星。不仅仅是因为月球靠近我们地球,还有就是月球是我们人类目前为止,唯一登陆过的星球。我们对其探索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经验。因此,相比于其他的行星,我们更熟悉月球。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自从我们1972年最后一次登陆月球之后,我们对于这颗熟悉的星球探索的热度,并没有了曾经那么的狂热,以至于人们甚至开始怀疑,我们是否真的有登陆过这一颗星球的痕迹。当然,这些怀疑是立不住脚的,因为我们是真的登陆过月球,之所有长达50年的时间,我们不在探索这颗熟悉的星球是有原因的。
而这些原因,我们还需要从我们最开始登陆月球的时间说起,也就是1961年。在1961年时,人们确实想要看看地球之外的风景,并想要了解经常出现在夜晚的月亮的真实模样,于是阿波罗的登月计划就应运而生。当然,我们最开始的登月,是需要经过了无数次的计算之后,人们才得以成功的登上月球。
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记载,我们会发现美国的航天飞船阿波罗号,一共进行了7次的登陆月球的计划,虽然13号出现了一些意外,但是总体上面我们还是成功了6次。不过在阿波罗17号登陆完月球之后,并没有其他的载人航天飞船登陆过月球。因此,在1972年至今的时间里,大约有50年的时间,我们没有登陆过月球。
探索月球的热潮,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熄灭了。而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面,人们也曾想过这一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原因。有人认为,美国之所以在1961年到1972年的时间里,对探索月球如此的积极,恐怕和苏联脱不了关系。因为,在这一段时间里,两者都在竞争着世界霸主的地位。所以才会出现如此现象。
不过,随着苏联渐渐的瓦解,美国丧失了竞争对手,对于月球的探索也因此没有了太多的热情。虽然,这一原因有一定的依据,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之所以不再对月球进行探索,是因为月球,并不值得探索。探索月球虽然可以带来丰富的经验和科技,但是已经探索成功了6次,相应的技术都已经掌握了。
而月球上面那种有用资源“氦三”气体,虽然是清洁能源,但是我们现在的技术却无法开发这一种资源。因此,即使我们投入的大量财力和物力,也只是在做亏本的生意。所以再继续登陆月球,就显得很不理智了。因此我们放弃了,对月球这个行星的探索。因为阿波罗11到阿波罗17已经探索过了,再来个阿波罗18得到的数据也只是对原有的数据稍加改善。
月球的秘密
月球从地球偷能量
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多数是由月亮引起的(太阳的作用稍小一点),潮汐的秘密是这样的:由于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地球上的海洋受到月球的引力牵引作用,面对月亮的那一面就出现高潮,这恐怕人人都知道。而与此同时,地球上远离月球的另一面也出现另一个高潮,这是因为月球对地球本身的引力牵引作用大于对其水体的作用,从而使另一面的海水向外“鼓”而造成的。
在满月和新月时,太阳、月亮和地球都在一条线上,这时形成的潮异乎寻常的大,我们称之为朔望大潮。而当月亮在最初的和最后的1/4月牙时,较小的小潮就形成了。月球以295天的周期环绕地球的轨道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圆形,当月亮到达离地球最近处时,朔望大潮就比平时还要大,这时的大潮被称为近地点朔望大潮。
所有这些牵引现象还产生了另外一个有趣的作用:通过牵引,地球的自转能量被月球一点点地“偷”走了,因此每一百年我们的星球自转周期就要减慢15毫秒。
你知道吗?月亮每年逃离38厘米
当你读着这篇文章时,月亮正在悄悄地从地球身边溜走。每一年,月球都从地球上吸取一点自转能量,并利用这能量来使自己在轨道上向外偏离38厘米。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月亮形成的时候,它与地球的距离仅仅是22530公里,而现在的距离已经拉大到了45万公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会走得越来越远。
月亮是鸡蛋形的
月亮并不是圆的(或说球形的)。它的形状更像是个鸡蛋。当你在夜空中举头望月时,它那鸡蛋形的两个尖端之一就正对着你。另外,月球的质量中心并不在其几何中心,它偏离中心大约有两公里。
另外的月亮叫“克鲁特尼”
月亮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对吗?或许不是这样的。1999年,科学家们发现民处在地球引力控制范围内的另外一颗小行星,其宽度约8公里,它成了地球的另一颗卫星。
这颗小行星被称为克鲁特尼,它沿着一条马蹄形的轨道行进,绕地球一周大约花770年的时间。科学家们认为,它像这样在地球的上方悬吊的状态还能够保持至少5000年。
环形山未受侵蚀
月亮上坑坑洼洼的表面是在距今38到41亿年前受到宇宙岩石的强烈撞击而形成的。
这一通强烈的岩石冲击远远胜过拳击沙袋所承受的频频打击,留给月亮的是遍体的坑洞,我们称之为环形山。但是这些环形山并没有受到多大的侵蚀,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月亮的地质活动不太活跃,因此这里无法像地球上那样由地震、火山爆发和造山运动而形成千变万化的地形地貌;其二,由于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也就没有风和雨,因此表面侵蚀作用就很少发生。
地球400棵树来自月球
在地球上,有超过400棵树是从月亮上来的。更准确地说,它们来自月球轨道。1971年,阿波罗14号的宇航员斯图尔特·鲁萨在出发时随身带上了一包种子,当他的同伴阿兰·谢帕德和埃德加·米切尔忙着在月亮表面漫步行走时,鲁萨却小心看护着他的种子。
后来,这些种子在地球上发了芽,它们被种在美国国内许多不同的地点,并被人们称为月亮树。它们中大多数都长得很好。
为何总是一张“月脸”
也许最有趣的,是月亮总以相同的一面对着地球。既然地球和月亮都在自转并且沿各自的轨道行进,这又怎么可能呢?
很久以前,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月亮的自转逐渐减慢。当月亮的自转周期慢到和它的轨道周期(也就是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相吻合时,这种引力作用达到了平衡,月亮从此就以一面朝着地球了。太阳系其他行星周围的月亮也有着相似的特点。
月相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当月亮绕地球旋转时,它部分的时间处于我们和太阳之间,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远离我们,这时我们称之为新月。由此说来,根本就没有什么月亮的暗面一说,只是我们看不到它而已。
当月亮转到轨道的另外一侧时,从地球上看去,它所反射的一小条太阳光从地球上看去就成了弯弯的月牙。而当月亮来到正对太阳之处时,它在我们眼里就完全被照亮了,这就是满月。
月亮形成之迷
目前,关于月亮形成的最重要的学说认为,月亮是在大约45亿年前,由于一颗大小近似火星的星体强烈碰撞并划过地球形成的。当时的碰撞形成的大量熔化的岩石碎片和尘埃被甩到地球周围轨道之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碰撞和聚集而形成了今天的月亮。
对这种学说的有力支持,来自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发现。宇航员们从月球上采集的土壤标本表明,月亮上的矿物质和地球上的是相似的,这使得科学家们确信,地球和月亮有着共同的起源。
有些学者对碰撞学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月亮和地球是在同一时期,由同一团岩石和尘埃分别独立形成的。但是我们已经从“月球勘探者”的发现知道,月球的核心只占其质量的2%到4%,远远小于地球核心所占的30%,如果它们不自同一起源,至少两者核心所占的比例应当相近。所以这种说法并不太成立。
更合理的解释是,由于45亿年前的那次碰撞发生在地球外层,地球的铁核并没有被触及,而外层含铁较少、密度较小的岩石部分脱离出去形成了月亮。这样,月亮所形成的核心所占质量当然比不上地球的核心了。
自古以来关于月球传说从来没有停止过,人类的科技发展,在1969年初次进入月球科技进步让人类看到月球背面,关于月球的秘密逐渐被大家揭开,揭开了很多古代人遗留下来疑问,人类对于宇宙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好奇心的驱使下,各个国家都加快对宇宙的探索,月球作为人类的主要探索重点之一,在这颗普通的星球上发现了很多神秘的事物。
人们一直觉得月球是一个神秘事物,因为在很多古老的传说中,神仙是居住在月球上,自从人类首次登月成功后,我们才初次认识到月球的真实面貌竟然长这样。根据嫦娥号传回的新数据,在月球内部很有可能存在大型结构,甚至有很多传言声称,月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前不久我国卫星传回了月球背面图像。
根据图像传来的消息,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恐怖的地方,仅仅发现了陨石坑和各种太空垃圾,在这种情况下,月球背后的垃圾竟然没有溶解,这是月球恐怖的地方,地球无时无刻处于转动的状态,月球的一面永远是背对着我们地球,所以月球的背面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不过我们现在已经逐渐揭开月球背面秘密,可是仍然有很多人觉得,月球是外星文明居住的地方,甚至还有大胆船员声称月球是其他文明的卫星。
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没有依据,之前嫦娥号传回来了一张地球内部的结构,根据这张照片中,我们得知月球内部存在大型不明金属,这些金属又是从何而来呢?所有人的印象中,月球和我们地球一样,属于一个实心结构,可是这些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月球内部似乎是空心的。
霍金曾经警告过人类,科技还没有成熟之前,不要过多探索地球周边星球,因为有可能会威胁人类文明,毕竟我们无法得知外来文明的科技究竟有多强大,即便月球是外星人派来的卫星。我们无法将月球排除在外,因为月球出现后缓解了地球上的潮汐能和自转运动。
目前地球上多个国家正在探索月球的道路,希望能从中揭开关于月球秘密。即便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有很多秘密隐瞒人类,人类还没有科技能够成功登陆月球,从月球返回地球,相信未来科技成熟后,能够揭开月球神秘面纱,
从1958年8月18日,美国人的先锋1号发射开始,人类真正拉开了探月序幕。不幸的是,先锋1号在火箭发射期间爆炸,之后的2、3、4号也都无果而终。
直到1959年1月2日,苏联人的月球1号踏上征程,人类终于能够近距离观察月球。
现在,只要你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月球相关信息,你会得到一大堆关于月球的数据,或者照片。
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月球背面的样子,但它的神秘之处并没有因此消失。
当你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月亮除了阴晴圆缺外,它长得永远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潮汐锁定让月球永远只有一面朝着地球,这也是为什么月球有正面和背面的说法。
简单的说,面对地球的一面受到的引力大于背对地球的一面,这种引力不均匀的长期影响,最终导致月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和公转一圈相同,所以我们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
许多人因此认为月球的背面永远处于黑暗之中,这个说法是错误的(X),太阳光还是有机会照到,毕竟月球还在自转。
所以,我们只要拥有一颗月球卫星,就可以清楚地拍摄到月球背面景象。
直到1959年10月7日,苏联人的月球3号探测器首次飞到月球背面,并传回29张照片,我们才第一次知道月球背面的样子。
但是这些卫星照片,可能因为像素过低,照片过于模糊,总是被人联想出许多建筑来,比如外星飞船残骸,城市遗迹、金字塔等等,这给月球背面添加了更多的神秘感。
虽然人类探月历史已经有70多年了,也已经有不止一人登陆月球,每次登陆地点也不相同,但从未有探测器或宇航员成功登陆到月球的背面。
原因当然不是因为古老的外星基地,很简单,月球背面会阻断信号,探测器无法与地球取得联系,冒然探测风险会很高而已。
直到2019年1月3日,我国的嫦娥4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陆,我们才有机会进一步观测月球背面。
虽然背面和正面一样荒凉,但存在明显差异,比如背面的陨石坑密度极高,几乎没有月海,而正面却布满月海,就是你看到的那个月兔阴影。
很明显,月球背面有着与正面完全不同的遭遇,才会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地貌。这才是月球背面目前最神秘的部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嫦娥4号和玉兔2号会给我们答案。
如果人类想要深空探索,那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月球,因为这里将会是我们的起点。
就目前而言,月球背面也有着极高的探测价值,因为那里氦-3含量非常高,而氦-3是最理想的核聚变清洁能源。
另外,由于背对地球,在那里可以阻断地球的电磁波,如果在这里建一个射电望远镜,可比现在的中国天眼还用的多。
以上就是关于月亮有哪些秘密全部的内容,包括:月亮有哪些秘密、月球上究竟有什么秘密导致人类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再登月、关于月球的秘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