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怎么设

鼎盛的意思2023-04-30  27

一中震弹性设计:\x0d\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抗震等级改为4级。\x0d\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x0d\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x0d\2荷载分项系数取1-PKPM中直接修改\x0d\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勾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x0d\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勾选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x0d\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PKPM中混凝土能够自动调整,比如C40的混凝土,其抗压设计值为191N/MM2,当你构选了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其抗压强度就会自动采用标准值268N/MM2,钢筋及钢材需要手动输入如HRB400,钢筋强度应输入400N/MM2。

根据豆丁网显示,小震设计达到中震有两种方法:

1、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设计时可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但应采用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采用材料强度设计值。

2、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最大地震影响系数 a 按中震弹性的表格取值,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按《高规》第 56 节进行,但分项系数均取为 10,计算可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材料的强度取标准值。

SATWE参数定义里地震信息一项中震或大震设计改为不屈服或弹性即可,这里注意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对应中震修改(新版PKPMV22程序已经可以自动修改,但V21以前的还不行)。

抗规3103条中有中震地震影响技术最大值

当前对于地震强度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两类:震级和烈度。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scale)和矩震级(Moment magnitude scale)。目前国家地震局将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判定为78级,美国地质局已将此次地震修订为79级,这里使用的就是里氏震级。

怎样直观判断地震大概震级?

一般来说,我们把地震按强烈程度分为超微震、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和大地震六类。

超微震: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人们察觉不到。

弱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也不易觉察,只有地震监测机构的地震仪上才能记录下来。

有感地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中强震是可造成破坏的地震。

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是可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

大地震:大于、等于7级的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区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越远则烈度越小。这就像是在一枚炮弹爆炸时,离它的距离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地震烈度是如何划分的?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采用罗马数字表示。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力大有区别。

I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II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III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IV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V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VI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VII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VIII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IX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X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XI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XII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 震级能量(单位:尔格)震级能量术语0

1

2

25

3

4 63×10

2×10

63×10

355×10

2×10

63×10 5

6

7

8

85

89 2×10

63×10

2×10

63×10

355×10

14×10 尔格:能量单位。一度电(一千瓦小时)的能量为36×10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即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而且还跟震源深度、地表地质特征等有关。一般而言,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较小,但震中区破坏程度较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较大,而震中区烈度则较轻。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 。

以上就是关于PKPM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怎么设全部的内容,包括:PKPM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怎么设、小震设计如何达到中震、中震不屈服对应抗震性能哪个水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368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