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长刺的棘皮动物是什么

浑身长刺的棘皮动物是什么,第1张

棘皮动物,顾名思义是皮上长刺的动物,如体似五角星的海星、圆如球形的海胆、状如花朵的海百合、体如黄瓜的海参等。当然棘有长有短,有软有硬,有的有细微小骨片,有的只是棘状突起。全世界的棘皮动物有6000多种,我国沿海有500多种。在动物系统上单列一个棘皮动物门,全部都是海产。

棘皮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

棘皮动物在形象上较原始,身体呈辐射对称,分不清头在哪里,尾在何处,哪一侧算左,哪一侧是右。除了消化系统以外,其他内部器官如水管系、神经系、血管系、生殖系都是辐射对称的。在胚胎发育期间,它们的口是在原肠的另一端形成的,原肠期的口形成了肛门,这类动物就称作后口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算是较高等的类型。棘皮动物分布很广,从潮间带到万米深海中均有,它们有的匍匐海底,有的穴居在泥沙中,有的钻石而栖,有的固着在岩石上,有些海参还能浮游生活。一般都将棘皮动物分成5个纲,即海百合纲、海参纲、海星纲、海胆纲和蛇尾纲。它们的幼虫有许多特征,和头索动物的柱头幼虫颇相似,加上寒武纪底层中发现的头索动物化石,既有棘皮动物的钙质骨骼,又有头索动物的一些特征,说明二者有某些亲缘关系。

棘皮动物有海星、海胆、海参、海蛇尾等动物。棘皮动物是一类后口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

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结构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类。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生活时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腕腹侧具步带沟,沟内伸出管足。内骨骼的骨板以结缔组织相连,柔韧可曲。体表具棘和叉棘,为骨骼的突起。从骨板间突出的膜质泡状突起,外覆上皮,内衬体腔上皮,其内腔连于次生体腔,称为皮鳃,有呼吸和使代谢产物扩散到外界的作用。水管系发达。个体发育中经羽腕幼虫和短腕幼虫。

因为棘皮动物和毛颚动物都属于后口动物,后口动物进化地位高于原口动物。

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期,其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后口动物包括:脊索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异涡动物门 无腔动物门 毛颚动物门。其中棘皮动物、毛颚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因此称为是无脊椎动物的高等类群。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棘皮动物门特征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世界海洋中现存的棘皮动物约有5千3百种,中国有500种左右。营海底固着生活或移动性生活。多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洋中。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沿海。本门常见的药用种类有海燕、海盘车、海胆、海参等。其中海参是我国有名的传统补药,具有补肾壮阳、养阴润燥的功效。随着现代对海洋药用生物研究的发展,发现了本门动物越来越多的医药用途,具抗菌、抗癌作用的种类日益增多,是今后研制抗癌、抗菌等新药的丰富资源之。棘皮动物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类群,它们的幼体呈两侧对称,成体又呈辐射对称,骨骼不同于其他无脊椎动物,是由中胚层产生,并向体表突出成棘;具有由一部份体腔演交而成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并具后口。所以棘皮动物是一类高等无脊椎的后口动物。

(一)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外形随着棘皮动物在海洋栖息的深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外形差异较大。

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海星型,体呈多角星形或五角星形,扁平,背面稍拱起,有棘、疣、颗粒状突起。如海星、阳遂足等。

②海胆形,体呈半球形、卵形或盘形,表面有由骨板愈合而成的“骨壳”,并具许多小孔和长短粗细不一的棘刺。如马粪海胆,紫海胆等。

③海参型,体呈长圆筒形,无腕无棘,体表有长短大小不等的疣足和肉刺,前端口周围有触手。如刺参、梅花刺等。

④海百合型,体呈树枝状,腕羽状分枝,形似植物,如海齿花、海洋齿等。无论属何种体型。成体多呈辐射对称,一般都可分为体盘和腕两部分。体盘是主体,是水管、循环、消化、神经等器官系统大部分所在的地方。体盘中央有口、筛板和肛门。口所在的一面,称口面;与1面相对的一面称反口面。肛门多位于反口面。筛板多在肛门附近,上有许多小孔,是海水出入体内的门户。腕多细长,突出于体盘作辐射排列。腕的腹面有呈“V”字形的纵沟,称步带沟或管足沟。沟内有2~4行管足,是本门多数种类的运动器官。体表具长短粗细不等的棘状突起,称之为棘。有的棘的上端分叉似钳,称为叉棘或棘钳。体表还有许多薄膜状的颗粒形突起,其内腔与体腔相通,具呼吸、排泄功能,称为皮鳃。

2.骨骼棘皮动物的骨骼是中胚层的初级间质细胞形成的,故是内骨骼。但与脊推动物由中胚层的次级细胞形成的内骨骼不同。棘皮动物的骨骼是由许多骨板或骨片组成的。骨板或骨片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随种类不同而异,故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如海胆的骨板较小,互相嵌合成“骨壳”;海参的骨片细小,埋在肌肉组织之中;海星的骨板较大,借肌肉或软骨互相连接,因而可以活动。

3.体腔和水营系统

棘皮动物属真体腔,很发达。体腔内壁上有许多纤毛,借纤毛的打动,使体腔液在体内不断流动。

水管系统(步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它是由一部分体腔演化而成。主要由环水管、辐水管、枝水管(侧水管)、管足和罍相互连接而成。管足与枝水管连接处有瓣膜,管足的一端是盲囊状的罍,当罍收缩时,瓣膜关闭,水被压入管足,使之伸长,反之,管足缩短。罍节律性的收缩与扩张,引起管足相应的伸长与缩短,海星等便借此缓慢移动。管足除运动功能外,一般还有呼吸和排泄功能。蛇尾等的管足退化,无运动功能,只司呼吸、排泄和感觉。

环水管上有1条石管与筛板相通,借筛板上的小孔,使水管系统中的水与外界水、体腔液不断循环流动。同时环水管有9~10个帖窦曼氏体。它产生的变形细胞有吸收、吞食或排除外来可溶性物的作用。此外,有些种类的环水管上还具波里氏囊,是储水的结构,有调节体内水压的功能。

4.围血系统和循环系统

棘皮动物的围血系统也由一部分体腔演变而成。它位于水管系统的下方,与水管系统一样,作辐射状排列。围血系统由口面和反口面的环围血窦、辐围血窦以及连通它们的轴窦组成。包围在循环系统的外面。

循环系统(血系统)也是由口面和反口面的环血窦(环血管)、辐血窦(辐血管)以及连通它们的轴器组成,而血窦又是由许多不规则的葡萄状的空隙构成的。空隙中的体液含游离细胞(海参类含的是血红细胞),相当于其他动物的血管。包围在轴器、轴窦和石管外面的称轴体。是连接口面和反口面的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等的桥梁。反口面辐围血窦、辐血窦又通入生殖腺。本门动物都具围血系统和循环系统,但以海胆和海参类的发达,其他种类的常退化而不明显。

5.消化和排泄

棘皮动物的消化系统一般由口、食道和消化管组成。消化管的形状因种类不同而异。海星、蛇尾等的消化管呈囊袋状,有不用的肛门或无肛门。消化后的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海参、海胆的消化管呈长管状,口的附近有捕集食物的触手或咀嚼器(亚里士多德提灯),消化后的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同时海参的直肠壁向内突起呈树枝状,具排泄和呼吸的双重功能。称之为呼吸树。

棘皮动物没有肾等专门排泄器官,排泄作用主要靠体腔内的变形细胞来完成。其排泄物先变成固体颗粒,然后由变形细胞搬运到体外。

6.神经系统棘皮动物的成体有三个神经系统

即外神经系统、下神经系统和内神经系统。外神经系统来源于外胚层,位于围血系统的下方,由围口神经环和5条辐神经干及其分枝组成;下神经系统(深在神经系统)位于围血系统的管壁上,其组成与外神经系统相同;内神经系统位于反口面的体壁上,由辐神经干及其分枝组成。下、内2个神经系统都起源于中胚层。中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系统是本门动物独有的特点。三个神经系统的分布都与水管系统相平行,都与所在地方的上皮细胞相连。相连的上皮细胞有传导刺激的作用。一般是外神经系统较发达,其他两个神经系统因种类而异。如海百合类的内神经系统特别发达,而海参类却全无内神经系统。

7.生殖与发育

棘皮动物中,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生殖腺由体腔上皮形成,位于间步带区。一般有5对或5的倍数的生殖腺,成熟时常充满体腔。卵巢**,精巢白色。成熟的生殖细胞经生殖管由反口面排出体外,在水中受精。受精卵通常进行等裂,经桑椹期到囊胚期。由内陷法形成原肠,再由腔肠法形成中胚层和1对体腔囊;这对体腔囊再分成前、中、后三对体腔囊。原口在后方形成肛门;并在近中央腹面的外胚层内陷和内胚层的外突形成幼虫的口。此时前端的口前叶成了幼虫器,用以附着他物。海百合类的幼虫器永不消失,并长出柄;而其他种类的幼虫器随着进一步发育而消失。这时就成一个左右对称的幼虫。再经变态便发育成辐射对称的幼体。

在变态过程中,左中体腔囊形成环水管,后又分出5条辐水管,再进一步分成侧水管和管足;左后体腔囊分出一部分形成围血系统;左前体腔囊形成了中轴体。最后一对体腔囊形成了后来的体腔,其他的都退化了。与此同时,在左侧环水管中央,外胚层的陷入和消化管壁的外突形成了后口。右侧也以同样的方法形成了幼体的肛门。随着新口、肛门的形成,幼虫的口和肛门都封闭消失。这样幼虫以左侧的口面和右侧的反口面为中轴形成了辐射对称形式。水管系统和其他器官都沿着与中轴垂直的方向形成和发展。回此成虫的口面原是幼虫的左侧,反口面便是幼虫的右侧。故这样形成的辐射对称体型完全是一种次生现象。本门动物的体型由两侧对称变成辐射对称,完全是对固着生活的适应。现在移动生活的种类也是由固着生活的种类演变而来,因而它们的幼虫仍要过短期的固着生活。此外,本门动物为适应海底固着或缓慢移动的生活,具很强的再生能力。身体任何一部分被损伤后,很快就会再生出来,成为一个完好的整体。如海星的腕或体盘受损后,过一段时间,受损的部分就再生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海星。

在海洋里,有颜色艳丽的海星,有仙人球一般的海胆,也有像百合花一样美丽的“海百合”,美丽的它们都属于棘皮动物。棘皮动物是一种身体表面有许多棘状突起的一类海洋动物。它们的身体不分节,形状多样,有星形、球形、圆筒形或树枝状的分支等。

这里首先要讲的是海星。大多数动物的两侧都是对称分布,即身体左右两侧的器官完全相同。而海星却与众不同,它的身体都是呈放射状,像星星一样,海星即因它的外形而得名。绕着海星身体的中心圆盘,伸展着5条或更多的腕,就这样,不同颜色的“五角星”轻伏在海底,看上去格外漂亮。

人们一般都会认为鲨鱼是海洋中凶残的食肉动物。而有谁能想到栖息于海底沙地或礁石上,平时一动不动的海星,却也是食肉动物呢!不过实际上就是这样。由于海星的活动不能像鲨鱼那般灵活、迅猛,故而,它的主要捕食对象是一些行动较迟缓的海洋动物,如贝类、海胆、螃蟹和海葵等。它捕食时常采取缓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猎物,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猎物并将整个身体包住它,将胃袋从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让猎获物在其体外溶解并被其吸收。尽管海星是一种凶残的捕食者,但是它们对自己的后代都温柔备至。海星产卵后常竖立起自己的腕,形成一个保护伞,让卵在内孵化,以免被其他动物捕食。孵化出的幼体随海水四外漂流,以浮游生物为食,最后成长为海星。

海胆,别名刺锅子、海刺猬,体型呈圆球状,就像一个个带刺的紫色仙人球,因而得了个雅号——“海中刺客”。它也是海洋中的棘皮动物,渔民常把它称为“海底树球”“(龙宫刺猬”。世界上现存的海胆约有850多种,我国沿海约有150多种。常见的如马粪海胆、大连紫海胆、心形海胆、刻肋海胆等。

在幽深的海底,生长着这样一种“植物”,形态同百合花那样的美丽,人们叫它“海百合”。不过,它并不像陆地上的百合花一样是植物,它和海葵一样也是十分凶残的动物。因为它的漂亮外表和百合花非常相近,因此人们给它起了个植物的名字。

海参是“海百合”的近亲。它的外表呈圆柱状,一般长达30~40厘米,前端有口,口旁有20只触手,后端有肛门。遇到危急情况时,海参常常把内脏排出体外,自己则趁机溜走。但是经过几个星期的休养生息,一套新的内脏器官又会重新在它的体内形成。海参生活在浅海的海底。全世界约有500多种,我国沿海常见的就有60余种。由于其中大多数种类都能食用,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以一直有“海中人参”的称号。

以上就是关于浑身长刺的棘皮动物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浑身长刺的棘皮动物是什么、棘皮动物有哪些、为什么说棘皮动物 毛萼动物为无脊椎动物的高等类群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363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