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故事简介

负荆请罪的故事简介,第1张

蔺相如被封高官,胜过战功赫赫的廉颇,廉颇不服欲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千方百计躲开,手下人不懂,请教相如,相如说是为国家,只有将相团结,才能国泰民安,廉颇知错,赤膊负荆条以请罪,双方误解顿失。

负荆请罪的故事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

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

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蔺相如简介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廉颇简介

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负荆请罪》的启发

1、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像廉颇一样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道歉。

2、不能居功自傲,像廉颇一样,自以为天下的事都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功劳。

3、要以大局为重,像蔺相如一样,不计较个人的恩怨,从国家利益出发,舍小我全大我。

廉颇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

扩展资料

负荆请罪近义词:肉袒面缚

拼音:[ ròu tǎn miàn fù ]

解释: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出自:《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译文:周武王讨伐纣王,战胜殷朝,微子便手持自己的祭器来到军门。他露出右臂,两手绑在背后,左边让人牵着羊,右边让人拿着茅,跪在地上前行求告武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顺从投降。

历史典故《负荆请罪》1

“负荆请罪”这则成语的荆是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作杖。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着,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已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当时,秦国的国君便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母亲就是宣太后(芈八子)。

历史典故《负荆请罪》2

释义 负:背着;荆: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做杖。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认错道歉,自请责罚。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文一武两个得力的大臣。武的叫廉颇,他英勇善战,多次领兵战胜齐、魏等国,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文的'叫蔺相如,他有勇有谋,面对强悍的秦王临危不惧。他两次出使秦国,第一次使国宝和氏璧得以完璧归赵,第二次是陪同赵王去赴秦王的“渑池之会”,两次都给赵国争回了不少面子,秦王也因此而不敢再小看赵国了。于是,赵王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对蔺相如很不服气。他想:蔺相如有什么能耐,无非是会耍几下嘴皮子,我廉颇才是真正的功臣呢!他对手下的人说:“我要是见到了蔺相如,一定要让他尝尝我的厉害,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他干脆装病不去上朝,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他还吩咐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的手下,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可是冤家路窄,一次,蔺相如出门办事,正碰见廉颇远远地从对面过来,蔺相如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蔺相如的手下气坏了,纷纷责怪蔺相如胆小,害怕廉颇。蔺相如笑了笑,说:“廉颇和秦王哪个厉害呢?”手下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接着说:“我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难免有一只要受伤,这就给秦国制造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所以,我宁可忍让一点儿。”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他感到非常惭愧。一日,他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蔺相如连忙把廉颇扶起。从此,两人成了最要好的知心朋友,一文一武,共同保卫赵国。

成长心语

廉颇不仅是一员猛将,还是一个勇士,一个勇于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士。知错能改,这是我们从小便接受到的教育,但因为面子的问题,很多时候,即使明知自己犯了错,还是很难主动去认错。一味地回避自己所犯的错,是需要花费很大力气的,与其浪费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不如直接为自己的错埋单,并将它看做一次深刻的教训。人总是在一次次的磕磕碰碰中长大的,错误只是一个小水坑,许多人都是被水溅湿过,才知道以后要小心地避开。所以,前进的路上不要害怕犯错,只要在犯错之后,坦诚地接受并注意改正,之后的小水坑便会越来越少,前进的道路便会越来越顺畅。

历史典故《负荆请罪》3

获得了在「渑池会」上的外交胜利之后,赵王占了很大便宜,很有面子、很风光的回到赵国,还带了一个人质回来,所以他觉得蔺相如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于是就命令蔺相如为上卿,就是一国最高的爵位,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所以廉颇就很不高兴。

廉颇说我这样一个将军,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出去打仗的时候风餐露宿,冒那么大的危险九死一生为赵国开疆拓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吾上。蔺相如就这么说说话就爬到我的上面去了。他说将来如果有天见到蔺相如的话,我一定要侮辱他一下,蔺相如听到这话之后就不上朝,为了避免跟廉颇相见。

有次蔺相如出去的时候,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驶过来,蔺相如马上命令自己赶车的人把车赶到旁边胡同里边去,等到廉颇的车子过去以后他才出来,所以廉颇在外边更加趾高气昂,蔺相如不敢惹我是吧!他觉得自己牛得不得了,那么蔺相如手下的那些门客们就面子上挂不住了,他们跑到蔺相如面前跟蔺相如说,说我们抛弃自己的家庭,抛弃自己的土地,来跟你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你是一个大丈夫啊!那你怎么现在这么窝囊?你的爵位比廉颇高,你不但不敢跟廉颇争,哪怕是在大街上见到他都跟耗子见了猫一样,我们实在是太没面子了,如果你这样懦弱的话,我们就不跟着你了,我们都走了。

蔺相如说你们先别走,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还用说吗?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啊,他说以秦王如此的威势,我蔺相如都可以在朝堂上喝斥他,而且辱其群臣,像我这么一个人虽然说不怎么争气,但是我难道会怕廉将军吗?我只是想这么一个问题,这在《史记》里边是很有名的一句话,他说「顾吾念之」,我就想这么一件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强秦之所以不敢打我们,「徒以吾二人在也」就是因为害怕我和廉颇,我之所以不跟他争「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我是把国家大事放在前面,把我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

底下门客听完之后很感动,后来这件事情就传出去了,传到了廉颇那里,廉颇听到之后惭愧得不得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上衣都脱了,光了脊梁在身上绑了一个藤条,然后到蔺相如的家门口,跪在门口,这就是「负荆请罪」,荆就是藤条,意思就是我犯了罪,打我一顿吧。蔺相如一看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也很感动,出了门把廉颇扶起来。廉颇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像我这样一个见识浅陋的人,没有想到你是如此的大度!于是两人握着手就相持泣下,结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这里要说一下,其实蔺相如不是仅仅是有口舌之劳,他也是领军打过仗的,按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他曾经派兵攻打过齐国,一直打到齐国一个叫平邑的地方。其实如果没有蔺相如「将相和」这段故事的话,蔺相如他只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去骗秦王把和氏璧骗回来,完璧归赵,非常勇敢。但是有了他「将相和」故事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是一个非常宽容大度的人。

蔺相如靠自己的谦下去赢得别人的人心,谦下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美德,蔺相如可以说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在敌人面前的话刚烈;在自己同僚面前他谦下。老子讲过一句话:「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就是说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河流汇聚的地方,是因为他把自己摆得比所有河流都要低。那么蔺相如就是以谦下赢得同僚真正的尊敬。司马迁对蔺相如有一个评价:「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节录自《笑谈风云》第一季《东周列国》第十九集《完璧归赵》

以上就是关于负荆请罪的故事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负荆请罪的故事简介、负荆请罪廉颇请罪时的场景、历史典故《负荆请罪》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362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