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下一句

好雨知时节下一句,第1张

1、好雨知时节一句是当春乃发生。

2、原文

《春夜喜雨》

[作者]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好雨知时节下一句:

当春乃发生。

原文完整句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意思:

字面意思好像那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了。形容春天是万物萌芽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出自原文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好雨知时节下一句:当春乃发生。

2、《春夜喜雨》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赏析

这首诗有着独特的声情之美。诗人押的是庚韵,韵脚为“生”、“声”、“明”、“城”,庚韵部的声情特点是“振厉” (王易《词曲史》),也就是清亮、昂扬向上,诗人藉以表现春雨的勃勃生机,是非常适宜的。

诗中的平声字与仄声字都是20个,长短相间,搭配协调,声调十分和谐。仄声中上声7个,去声6个,入声7个,上去入三声分配均匀,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末句,前七句中每句用了一个入声字:“节”、“发”、“入”、“物”、“黑”、“独”、“湿”。

入声促迫,一发即收,可以用来表达焦急躁动的感情,比如杜甫《登高》中运用了十个入声字传达其渴望归乡的焦灼心情。在这首诗中,入声字的均匀分布,使得语气显出适度的迫切,微妙地表现出惊喜激动的心情,节奏欢快,韵律跳脱,声律十分谐美流畅。

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时节下一句是当春乃发生。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白话文:

好雨来得像是知道适应时节,正当春日万物在萌生。

伴着风在夜间悄悄地下着,滋润万物而轻细无声。

田野小路上笼罩着黑云,只有江上渔船夜火独明。

清晨遥望那湿湿的红花,繁花点缀了美丽的锦官城。

诗词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居住一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以上就是关于好雨知时节下一句全部的内容,包括:好雨知时节下一句、好雨知时节请问后面一句是什么、好雨知时节的下一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360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