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代词有哪些

疑问代词有哪些,第1张

一、现代汉语疑问代词主要有16个:

1、问事物、时间、处所和数量的主要有8个:谁、何、什么,哪儿、哪里,几时、几、多少。

2、问方式、性状和原因的主要有8个:怎、怎么、怎的、怎样、怎么样、怎么着、如何、为什么。

3、疑问语气词主要有4个:吗、呢、吧、啊。

4、疑问副词主要有10个:难道、岂、居然、竟然、究竟、简直、难怪、反倒、何尝、何必。

二、古代疑问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疑问代词,第二类是疑问语气词。

(一)疑问代词

(1)谁,孰,何

(2)安,恶,焉,胡,奚,曷

(二)疑问语气词

(1)乎,诸

(2)与(欤),邪(耶)

(3)哉

疑问句的分类方式:

是非问句

是非问句是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是”或“否”的疑问句。是非问句与一般陈述句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但语调要变为疑问调,或者句末加上疑问语气词。是非问句中经常使用的疑问语气词有“吗、吧、啊”等,但不能使用“呢”。

特指问句

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的部分进行提问,要求对方针对未知的部分做出回答的疑问句。特指问句既可以使用疑问调,也可以使用感叹调。特指问句只能使用“呢、啊”等语气词,不能使用“吗、吧”。

选择问句

选择问句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让对方从中进行选择的疑问句。选择问句经常使用“A还是B”、“是A还是B”等固有格式,选择疑问句全句用or连接。朗读时or前的部分升调or后的部分用降调。使用疑问词时,选择问句常用“呢”,一般不用“吗、啊、吧”。

正反问句

正反问句使用肯定和否定叠和的方式进行提问,希望对方从肯定和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的疑问句。正反问句一般不使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需要时可用“呢、啊”,一般不用“吗、吧”。

楼主你好。

一般疑问词:

isarewaswerebeen

dodoesdiddone

havehashad

willwouldshallshouldcancouldmaymight

帮你把特殊疑问词也找来了。

特殊疑问词:

whatwhowhichwhenwherehow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汉语中,疑问词包括①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②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③疑问副词(岂、独、其等)

具体运用如下:

在古代汉语里,句子一般须有疑问词的帮助,方能发出疑问有时候用疑问代词,有时候用疑问语气词,有时候是二者都用例如:

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

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在上古汉语里,疑问句里的疑问代词宾语也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乡人长於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孟子·告子上)

(比较“谁欺”和“欺天”、“谁敬”和“敬兄”这些动宾结构的宾语的位置)

於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既富矣,又何加焉(论语·子路)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梁客辛垣衍安在(战国策·赵策)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又谁敢德(同上)第一第二两个例子最富有启发性,疑问代词作宾语就在动词前面,不是疑问代词就在后面有时候,动词前面有助动词,疑问代词宾语就放在助动词前面,上面所举的最后两个例子就是这样

疑问代词用作介词的宾语时,也受这个规律的制约,它们也必须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战国策·齐策)

上古汉语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词序,一直为后代古文家所遵守例如:

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将何适而非快(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比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更为严格,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例外只有“何如”又说成“如何”,好像是例外,其实这两种词序都出现在上古汉语里在先秦时代,它们已经是一个凝固形式,意思是“怎么样”、“怎样”或“怎么办”例如:

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乡人皆好之,何如(论语·子路)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楚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古书上还有“若何”、“何若”、“奈何”的说法(含义与“何如”、“如何”相同),但没有说成“何奈”的例如: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老子·二十章)

事将奈何矣(战国策·赵策)

秦称帝之害将奈何(同上)

先生助之奈何(同上)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战国策·齐策)

古代又有“如何”“若何”“奈何”的说法,当中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论语·颜渊)

如受吾币而不假吾道,则如之何(谷梁传僖公二年)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力拔山兮气葢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奈若何”就是“奈汝何”)

陈文子见崔武子曰:“将如君何”(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在古代汉语里,“如之何”“若之何”又是一个凝固形式,有时候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反问,译成“怎么”;有时候用在询问句的末尾,译成“怎么样”例如:

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左传成公二年)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诗经·齐风·南山)

疑问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疑问代词,第二类是疑问语气词现在分别加以叙述

(一)疑问代词

(1)谁,孰,何

“谁”字跟现代汉语的“谁”一样,是指人的疑问代词例如: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战国策·齐策)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左传僖公四年)“孰”字经常表示选择它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例如: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论语·先进)

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以上指人)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梁惠王下)

(独自作乐快乐呢,还是与众人共听音乐快乐呢第一第三“乐”字读yuè,其余“乐”字读lè)

礼与食孰重(孟子·告子下)

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尽心下)

(以上指事物)

“孰”字用来指人时,也有不表示选择的;这时,它就和“谁”字没有分别了相反地,“何”字也偶然可以表示选择例如:

孰可以代之(左传襄公三年)

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

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於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前面三个例子都可以换用“谁”字,最后一个例子似乎应该用“孰”字,但是“孰”字一般不用作直接宾语,所以用“何”字了

古书上常常见到“孰与”二字连用,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例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同上)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种“孰与”和《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里的“孰与”不同第一个例子是说“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第二个例子含有“救赵与勿救孰得孰失”的意思第三个例子是说“您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较,谁强谁弱”

“何”字和现代汉语的“什么”相当,是指物的疑问代词例如:

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齐策)

门人问曰:“何谓也”(论语·里仁)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谁”“何”都可以用作定语(“孰”字不能),但是“谁”字后面一般用“之”字,“何”字后面不能用“之”字例如:

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何”字又可用作状语,表示“为什么”“怎么”的意思例如:

夫子何哂由也(论语·先进)

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先生坐,何至於此(战国策·魏策)当它用作状语的时候,被修饰的不一定是及物动词,有时候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例如:

吾何快於是(孟子·梁惠王上)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战国策·齐策)

(2)安,恶,焉,胡,奚,曷

这六个疑问代词只能用作宾语(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和状语,用作状语要比用作宾语常见先看用作宾语的例子:

梁客辛垣衍安在(战国策·赵策)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於一”(同上)

(“恶乎”等於说“於何”)

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

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

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

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战国策·赵策)

“途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荀子·性恶)“安”“恶”是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可以译成“哪里”;“胡”“奚”“曷”和“何”字相当,可以译成“什么”作为宾语,“恶”字只用於“恶在”“恶乎”,而很少用在其他动词和介词前面

再看用作状语的例子:

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战国策·赵策)

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同上)

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同上)

姜氏欲之,焉辟害(左传隐公元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天曷不降威(尚书·商书·西伯戡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作为状语,“安”“恶”“焉”一般表示反问,可以译成“哪里”“怎么”;“胡”“奚”“曷”一般询问原因,可以译成“为什么”;但是最后一个例子里的“曷”字是询问未来的时间的,这种用法是《诗经》语法的特点之一,别的古书上很少见到此外,“曷”字用作状语时,和“盍”字相通,表示“何不”的意思,这里不详细叙述了

(二)疑问语气词

(1)乎,诸

疑问语气词“乎”字,表示纯粹的疑问“乎”字译成现代汉语,有时要译成“吗”,有时要译成“呢”,这要看它用在什么样的疑问句里在是非问句里,发问的人把一件有疑问的事情全部说出来,要求对方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往往用语气词“乎”字,这种“乎”字要译成“吗”例如: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战国策·齐策)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卫灵公)

许子冠乎(孟子·滕文公上)

在选择问句里,“乎”字要译成“呢”例如: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祅祥乎”(战国策·楚策)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孟子·告子上)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先秦时代,句中已经用了疑问代词的所谓特指问句,极少用“乎”字,这可以从本节通论所举的若干特指问句里看到这是因为既然句中用了疑问代词把疑问之点提出来了,不用“乎”字,仍然可以了解为疑问句秦汉以后,特指问句用“乎”字才渐渐多起来例如:

轸不之楚,何归乎(史记·陈轸列传)

孰为汝多知乎(列子·汤问)特指问句里的“乎”字要译成“呢”

“乎”字跟疑问代词、否定词以及常见的“岂”字、“宁”字相呼应时,往往表示反问例如:

其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

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战国策·赵策)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

先生独未见夫仆乎(战国策·赵策)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庄子·秋水)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战国策·齐策)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反问句是无疑而问,只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并不一定要求回答跟疑问代词相呼应的“乎”字译成现代的“呢”,其余的“乎”字译成现代的“吗”

“乎”字跟“其”(表示委婉语气)、“无乃”(表示恐怕是的意思)、“得无”(表示该不会的意思)等词相呼应的时候,表示一种委婉语气,略等於现代的“吧”字例如:

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子其怨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其恕乎!(论语·卫灵公)

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有时候,“乎”字并不表示疑问,而是表示感叹例如: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

必也正名乎!(论语·子路)

善哉!技盖至此乎!(庄子·养生主)

“诸”字是“之乎”的合音“诸”字用於句尾的时候,可以用“之乎”去解释,但是只表示疑问和反问例如: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论语·先进)

(注意比较“行诸”和“行之”)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2)与(欤),邪(耶)

“与”(欤)字略等於现代汉语的“吗”字或“呢”字“与”和“乎”的分别是:除了有疑问代词或在选择问句而外,“与”字一般不表示纯粹的疑问用“与”的时候,在多数情况下,是说话人猜想大约是这样一件事情,但是还不能深信不疑,要求对话人加以证实因此,纯粹表示疑问的“乎”字不能换成“与”字,例如“伤人乎”不能换成“伤人与”“冯公有亲乎”不能换成“冯公有亲与”下面是一些用“与”字的例子:

管仲非仁者与(论语·宪问)

是鲁孔丘与(论语·微子)

是鲁孔丘之徒与(同上)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然则废衅钟与(孟子·梁惠王上)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孟子·公孙丑上)

上面这种是非问句中,“与”的疑问语气不是很强的但是在有疑问代词的句子里,或者在选择问句里,“与”字的疑问语气强得多例如:

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丘何为是栖栖者与(论语·宪问)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邪”(耶)字和“与”(欤)字的语法作用相同在先秦,有的古书只用“与”不用“邪”,如《论语》《孟子》;《春秋》三传也只有《左传》用了一个“邪”字《老子》《庄子》用“邪”很多,《荀子》也是用“邪”多於“与”“邪”和“与”古音相近,它们的不同大概是方言不同的缘故下面是一些用“邪”字的例子: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老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秋水)

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战国策·齐策)

治乱,天邪(荀子·天论)“与”和“邪”也都能用於反问例如:

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战国策·赵策)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此非以贱为本邪(老子)

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庄子·秋水)

(3)哉

“哉”字的主要用途有二:一是表示反问,一是表示感叹“哉”字表示反问略等於现代的“呢”字(只有和“岂”字相呼应时才等於现代的“吗”字)它永远不表示纯粹的疑问;而且,一般地说,要有疑问代词或“岂”字跟它呼应,才能表示反问例如: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何有於我哉(论语·述而)

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左传僖公五年)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微子)

“乎哉”连用时可以表示纯粹的疑问,那是“乎”字所带有的语法意义,而“哉”字只是加强“乎”字的语气例如: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梁惠王上)

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万章上)但是,有时候是“乎哉”连用表示反问例如:

吾何慊乎哉(孟子·公孙丑下)

(“慊”qiàn,恨)

“哉”字表示感叹时,略等於现代的“啊”字例如:

管仲之器小哉!(论语·八佾)

硜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告子上)

“哉”字和它前面的形容词也可以提到句首,构成倒装句,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例如: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野哉由也!(论语·子路)

上面我们叙述了两类疑问词--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下面我们再来简单讨论一下与疑问句或疑问语气词有关的几种语法现象

(1)几种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

第一,“不亦乎”例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不亦乎”是古代的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说法

第二,“何以为”例如: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

这种句子,实际上是动词“为”的疑问代词宾语“何”放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了,意思是“用做什么”第一个例句是说“君子朴质就行了,用文采做什么”这是无疑而问,是古代表示反问的一种说法

在“何以为”这个格式里,“何”字可以用别的疑问词如“奚”、“恶”、“安”等来替换;“以”字也可以“用”字来替换例如: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恶用是鶃鶃者为哉(孟子·滕文公下)

古代汉语里介词“以”字是可以省去的,因而“何以为”句中也可以省去“以”,说成“何为”例如: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何厚葬为(汉书·张汤传)“我何渡为”意即“我渡河做什么”,“何厚葬为”意即“厚葬做什么”

第三,“何之有”

“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是“有什么”的意思“何厌之有”就是“有什么满足呢”(“之”字复指“厌”字)例如: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夫晋何厌之有(左传僖公三十年)

(2)语气词的连用

疑问语气词不仅可和疑问语气词连用(像上面所讲的“乎哉”),而且也可以和直陈语气词连用例如: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战国策·赵策)

斯谓之君子已乎(论语·颜渊)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连用的语气词,都分别担负了表达语气的任务;这些例子中,“也”、“矣”、“已”等表直陈语气,“与”、“乎”、“哉”等表疑问或反问语气不过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所以上面这些句子都是疑问句或反问句

常特殊疑问词是特殊疑问句中必有(开头第一个)的单词,回答不同的一般疑问句,答法通常有时间,地点,人名,价格,原因等 常见的疑问词

where:哪里(状语)

what :什么

when:问时间 (回答用At/ On等)

which:哪一个,哪个

who :谁 ( 回答用He isShe is They are等)

whom: 谁(宾格)

whose:谁的 (回答用It is These/Those are等)

why: 为什么 (回答用Because,问原因)

How:怎么样(回答用形容词,问程度)

记法:特殊疑问词的开头一般是wh或h[1]

3常见的疑问短语

what time:问时间点

what colour:什么颜色(表语)

what weather:什么天气

what subject:什么学科

what job:什么职业

How fast:多快(速度)

How many:多少数量

How long:多长(可用于时间,问做多长时间)

How much:多少钱价格

How often:多少次 (问频率)(频率副词)

How far:多远路程

How soon:多久

How old:多少岁

4例句编辑

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

教室里有多少孩子

Where is my blue shirt

我的蓝衬衫在哪

What are your favourite animals

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What is it

这是怎么一回事

How old are you

0

一、由 who/whom/whose 引导的 

注释:who的意思是“谁”,询问人(做主语);whom的意思是“谁”,询问人(作宾语);whose的意思是“谁的”,询问物体的所属。

1、Who are you 你是谁?I am Cara 我是卡拉。

2、Whose book is this 这本书是谁的?It’s mine 它是我的。

二、由 which 引导的

注释:which即“哪一,哪一个”,问一定范围内特指的人或物

1、Which box is yours 哪个盒子是你的?The blue one 蓝色的那个。

2、 Which book do you like best 你最喜欢哪本书?The Little Prince《小王子》。

3、 Which country do you come from 你来自哪个国家?China 中国。

三、由 when 引导的

注释:when即“什么时候/何时”,询问时间。

1、 When shall we meet 我们什么时候见面?Tomorrow 明天。

2、When is her birthday 她什么时候生日?May 1 is her birthday 五月一号是她的生日。

3、 When do you get up every day 你每天什么时候起床?At 6:00 am 早上六点。

四、由 where 引导的

注释:where即“哪里,在哪里”,询问地点。

1、Where will you spend the summer holiday 你会去哪里过暑假?I'm going to Hawaii 我要去夏威夷。

2、Where is your coat 你的外套在哪啊?It’s on the sofa 在沙发上。

五、由 why 引导的

注释:why即“为什么”,询问原因,回答从句一般由because引导。

1、 Why isn’t he at school today 他今天为什么不在学校?Because he is ill 因为他生病了。

2、Why are you so busy 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忙?Because I have to make money 因为我得赚钱。

六、由 how 引导的

注:how即“怎么,怎么样”,询问健康状况、程度以及做事的方式等,可以和形容词一起用构成含有具体含义的特殊疑问句。

1、 日常问候

How do you do 你好吗?(初次见面用语)

How are you 你好吗?(熟人间问候语)

How is your mother 你妈妈好吗?(询问他人情况)

2、 询问看法

How do you like the English teacher 你觉得英语老师怎么样?

She is so warm-hearted 她很热心。

3、询问感觉

How do you feel = How is your feeling 你感觉如何?

I feel happy 我觉得很开心。

4、询问年龄

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

I'm nine 我9岁了。

5、询问方式

How do your sister go to school 你姐姐是怎么去上学的?

She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ike 她通常骑自行车去上学。

How can I get to the cinema 我怎么去**院?

You can get there by bus 你可以坐公交车去。

6、 询问意见

How about going out for a walk 出去走走怎么样?

That sounds good! 听起来不错。

注:How about句型有时也可切换为What about,区别在于How about后面通常跟动词现在分词,What about后面通常跟名词。如:

What about another cake 再来一块蛋糕怎么样?No, thanks 不用了,谢谢。

7、询问多少

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in the library 图书馆里多少本书?

There are thousands of books 有成千上万的书。

How much money do you have 你有多少钱?

Only 3 dollars 只有3美元。

8、询问价格

How much are the apples 这些苹果多少钱?

Five dollars 5美元。

How much is the car 这辆车多少钱?

About $20, 000 大约两万美元。

9、询问距离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your school 从这儿到你学校有多远?

It's about ten minutes' walk 大约十分钟步行的路程。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the zoo 从这儿到动物园有多远?

It is only a five-minute ride 只要五分钟路程。

10、 询问长度

How long is it 它有多长?

I don’t know 我不知道。

How long is the river 这条河有多长?

About 500 km 大约500千米

11、 询问次数

How many times do you read English everyday 你每天读多少次英语?

Once or twice 一次或两次。

12、询问频率(多久一次)

How often do you have a music class 你每多久上一次音乐课?

Twice a week 一周一次。

13、询问时长(多久或多快)

A 对for+时间段提问,表示多久,疑问词一般用How long。

How long will you stay there 你将在那儿呆多久?About two weeks 大约两个星期。

B 对in+时间段提问,表示多快,疑问词一般用How soon。

How soon will you come back 你过多久回来?

In two hours 2小时以后。

what where whom who whose how why when where

什么 哪里 谁(宾格),谁(主格) 谁的 怎么 为什么 什么时候 哪里

which

谁的

用法:顾名思义,就句中某一部分提出疑问的问句就是特殊疑问句。

一、 特殊的疑问词。

特殊疑问句要由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开头,询问的内容不同, 使用的疑问词也不同。我们学过的疑问词有what(询问事物), how much(询问价格), what time (询问时间,尤其是点钟), what kind of(询问种类), why(询问原因),who(询问人), where(询问地点) 等等。如:

—What is this 这是什么?

—It's a key 这是一把钥匙。

—How much is it 这个多少钱?

—It's twenty dollars 二十美元。

—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你喜欢哪一类型的**?

—I like action movies 我喜欢动作片。

二、特殊的语序。

特殊疑问句由疑问词开头,其构成是“疑问词 + 一般疑问句”。如:

What time is it? 现在几点钟?

Who is your teacher 谁是你的老师?

三、特殊的答语。

特殊疑问句不能用yes, no来回答,而应根据它所询问的内容直接做出回答才行。如:

— What time is it, please 请问几点了?

— It's 7:30 七点半了。

— Where are they 他们在哪儿?

—They're in the playground 他们在操场上。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你最喜爱的科目是什么?

—English 英语。

四、 特殊的语调。

一般情况下,特殊疑问句要用降调(↘)来读。如:

Who's ↘that

How old is↘Jack

以上就是关于疑问代词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疑问代词有哪些、一般疑问词有哪些、古汉语中的疑问词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354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