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

清朝的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第1张

 (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死,年74岁(1835年生)。也就是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点到3点之间)慈禧死于中海仪鸾殿,其时年已经七十四岁。

慈禧太后,一个能力非凡但却使中国蒙受了耻辱的女人。她的逝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据说慈禧太后临死前不久,神志仍然十分清醒。曾接受军机大臣张之洞的建议,连发几道上谕。立摄政王载沣之子傅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封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当天,慈禧太后便开始发病。第二天,光绪皇帝便于酉刻崩于瀛台之涵元殿。慈禧太后便又下谕:“溥仪承继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祧”,由于“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 谕旨发出去不久慈禧太后便归天了。

有人说慈禧的病,基本上是属于慢性疾病,得病的初期没有什么征兆,甚至在临死前的日子里,也没有出现必死的现象。

这在《内起居注》中就有记载。

这一时期,她充其量除了慢性腹泻外,只是有些咳嗽、肋疼、口渴、舌干及肢体软倦等毛病而已,所以慈禧照常处理政务,每日发出的上谕及批出的奏折,数量仍然非常多。

以十月十五日以后为例:十五日批出庞鸿书、王士珍等人折片十四件;十六日批出陈夔龙等人折片十件;十七日批出杨士骧等人折片二十五件;十八日批出端方等人折片十五件,发谕旨两道;十九日批出锡良等人折片十九件,发懿旨五道;二十日批出外务部折片四件,发谕旨两道。只是到了十九日这天,她的饮食开始变得不正常。到了二十一日这天,已经不再想吃东西。

到二十二日,终于病情恶化。其实,众多清宫脉案披露:

慈禧是死于老和病。她先患腹泻,这和许多演义小说及传记里面的记载一样,以后得并发症,兼及肝肺等脏腑,以至胃纳减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带病坚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后心力交瘁,衰竭而死。

慈安!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之妻。她姓钮祜禄氏,原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咸丰在未做皇帝前就与她结成夫妻。咸丰二年(1852年),钮祜禄氏被封为贞嫔,又进为贞贵妃,不久立为皇手。他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口木讷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很得咸丰皇帝的尊重。1861年11月咸丰死后,她进封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诉定计,发动祺祥政变,处死了肃顺等人,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对慈发太后突然死亡,在当进与以后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成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在疑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 在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在载有慈安的遗诏,说她在“(1881年农历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但是这种“因病致死”是那样的快速而又突然,连当时的当事者也大为怀疑。据《清稗类钞》载,在慈安初感身体不适时,御医薛神速辰为她诊脉,认为“微疾不须服药”,没想到当晚就听说“东后上宾,已传吉祥板(棺木)”,大为诧异,还以外间论传。后来噩耗证实,他大戚曰:“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是不信慈安是因病致死。另一位当事人左宗棠,当时任军机大臣,突然听说慈安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第二种说示是因慈禧与慈安交恶,慈安被迫自杀说。 据《清稗类钞》另一种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处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但到了1881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第三种说法是慈禧进药毒死说。 据《慈禧外纪》载:当年咸丰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了一个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将此事告诉慈禧。阴险毒辣的慈禧听了,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饵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另文廷工《闻尘偶记》却认为慈禧是因与人私通怀孕,事为慈安察觉,准备废掉慈禧太后称号,慈禧闻之,先下手为强,设计毒死了慈安。 宫廷内幕,千古之谜。上述后几种说法都出自传闻与野史笔记,没有可靠的史实依据。究竟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分析研究。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中南海仪鸾殿内,刚吃完午饭的慈禧太后突然感觉全身乏力,呼吸逐渐困难,这一刻慈禧似乎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她立马召集军机诸大臣和摄政王准备安排后事。

下午四点左右,遗诏起草完之后,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强打着精神坐了起来,对诸大臣和摄政王说了这样一段肺腑之言:“垂帘听政实乃无奈之举,此后,女人不可与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言毕,慈禧太后便昏睡了过去,半个时辰之后,这位掌控中国命运半个世纪的女人停止了呼吸,享年七十四岁,紫禁城内外顿时一片哭声震天,一个时代正式宣告结束!

关于慈禧的死因,当时御医给出的说法是因为上了年纪而正常病逝,毕竟古代活到七十多岁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在这个年龄病逝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因为类似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认为慈禧是正常病逝的。

然而,等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时,有一个宫女在回忆录中却揭露了慈禧死亡的真实原因。这位宫女,据说是大太监李莲英的表姐。众所周知,李莲英是慈禧最信赖的人,所以李莲英的这位表姐,由此得以成为贴身伺候慈禧的宫女,并深得慈禧的信任。

据说,这个宫女在清朝灭亡之后,就回到了家乡生活,几乎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直到后来几个历史学家找到她,说是想了解慈禧的一些事迹,由此便引出了慈禧死亡的真实原因。

当时这位宫女回忆说,慈禧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慢性中毒,因为太医们在给慈禧检查身体时,发现其体内存在一些毒性物质,只不过为避免不必要的是非,所以太医们并没有说出来,而是把这件事隐藏起来,并对外宣称慈禧是正常病逝。

那么,这位宫女的说法是真的吗?

后来,专家们对慈禧的尸骨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体内确实存在一些毒性物质,不过这些有毒物质不能算是毒药;再后来专家们通过查阅清朝留下来的各种记载文献,发现慈禧七十三岁的时候,患上了比较严重的痢疾,也就是拉肚子。

虽然拉肚子这个事情不算什么特别严重的病,问题是,一方面古代的医疗条件有限,另一方面当时是慈禧的年龄又太大,身体不是很好,所以这个病情一直靠喝药维持,并没有彻底治愈,慈禧也一直受到这个病痛的折磨,身体越来越虚弱。

后来,慈禧拉肚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其大便次数每天达几十次,并带有脓血,虽然太医给她开了各种药,但病情并无好转,没多久慈禧也因此命归黄泉。

从这层意义上说,慈禧病逝的直接诱因,是患了痢疾这个病。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慈禧年龄太大,导致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变弱,最终因此而病逝。

换句话说,慈禧其实还是算正常病逝。

至于慈禧尸骨中为何存在一些毒性物质,专家认为主要是因为慈禧晚年因为痢疾而服用了太多药物,导致慈禧的身体内残留了许多药物,正所谓是药三分毒,部分药物单独拧出来,其实就是有毒的物资,这也是为何后人会在慈禧尸骨中检测出有毒物资的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清朝的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全部的内容,包括:清朝的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清朝与慈禧太后同为太后的叫慈什么太后,她是怎么死的、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353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