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三国时期各种将军称号和职权

汉和三国时期各种将军称号和职权,第1张

三国将军名号

魏国将军名号:

1)第一品

大将军: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曾先后为之。

2)第二品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司马望、石苞、甄阳。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黄权、王凌、郭淮、孙壹、胡遵、陈骞。

卫将军:曹洪、曹瑜、曹肇、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息。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

南中大将军:吕兴。

辅国大将军:甄温。

二品将军还有四征(征南、征东、征西、征北)、四镇(镇南、镇东、镇西、镇北)将军。

3)第三品

领军将军、四安将军(安南、安东、安西、安北)、四平将军(平南、平东、平西、平北);前、后、左、右将军;

诸三品杂号将军(征虏、征蜀、镇军、镇护、安众、安夷、安远、平寇、平虏、龙骧、辅国、都护、轻车、虎牙、冠军、度辽、平狄、平难等)。

4)第四品

护军将军、武卫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诸四品杂号将军(中坚、骁骑、游击、左卫、右卫、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

5)第五品

鹰扬、虎烈、宣威、折冲、凌江、昭烈、宣德、威虏、捕虏、殄虏、扬烈、威远、伏波、虎威、宁远、荡寇、昭武、昭德、讨逆、讨寇、破虏、殄吴、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翼卫、讨夷、怀远、横海、忠义、建节、绥边、偏、裨等杂号将军

蜀国将军名号:

大将军(蒋琬、费褘、姜维)

右大将军(阎宇)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班)

右骠骑将军(胡济)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

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镇军大将军(宗预)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资深者为大将军)

四镇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安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辅国将军、辅汉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安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文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讨寇将军、讨虏将军、秉忠将军、忠节将军、建信将军、安汉将军、军师将军、镇远将军、执慎将军、抚戎将军、绥武将军、翊武将军、兴业将军、副军将军、翊军将军、辅军将军、绥军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吴国将军名号: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孙震)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施绩、张布、孙韶、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篡)

卫将军(全琮、士燮、滕胤、全尚、孙恩、濮阳兴、滕牧)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

四镇将军、四安将军(缺安西)

四平将军(缺平东)

前后左右将军、讨虏将军、镇军将军、安远将军、平戎将军、平虏将军、辅国将军、辅吴将军、虎牙将军、冠军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奋武将军、折冲将军、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绥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荡魏将军、平魏将军、辅义将军、扶义将军、横江将军、绥南将军、安国将军、抚边将军、抚夷将军、抚越将军、威南将军、威北将军、威武将军、威烈将军、厉武将军、灭寇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

蜀汉篇

蜀汉武将(219年后)

大司马:蒋琬

丞相(大将军):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左)、阎宇(右)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济(右)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懿、邓芝、夏侯霸、张翼(左)、廖化(右)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辅国大将军:董厥

镇西大将军:姜维、胡济

镇北大将军:王平

镇南大将军:马忠、张翼

征西大将军:魏延、张翼、宗预

前将军:关羽、李严、袁琳、邓芝、胡济

左将军:马超、吴懿、向朗、句扶、郭循

右将军:张飞、诸葛亮、高翔、辅匡、阎宇

后将军:黄忠、刘琰、吴班、刘邕、宗预、姜维、张表

辅汉将军:李严、张裔、姜维

镇东将军:赵云

镇南将军:辅匡

镇北将军:魏延

镇军将军:赵云

征西将军:陈到、姜维

征南将军:赵云、刘巴

征北将军:申耽、黄权

曹魏篇

曹魏武将(221年后)

大司马:曹仁、曹休、公孙渊

大将军:夏侯敦、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赵俨、刘放、孙资、王昶、赵酆、司马望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公孙恭、黄权、郭淮、孙懿

卫将军:曹洪、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德

辅国大将军:甄温

抚军大将军:司马师、司马炎

征东大将军:曹休、诸葛诞、石苞

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王昶

镇东大将军:诸葛诞

征东将军:曹休、满宠、胡质、胡遵、州太

征西将军:夏侯渊、张郃、赵俨、夏侯玄、郭淮、陈泰、司马望

征南将军:曹仁、夏侯尚、王昶

征北将军:程喜、何曾

镇东将军:臧霸、诸葛诞、母丘俭、王基、石苞

镇西将军:曹真、邓艾

镇南将军:张鲁、黄权、母丘俭、诸葛诞、王基、王沈

镇北将军:吕昭、刘靖

前将军:张辽、满宠、郭淮、文钦、李辅

左将军:于禁、张郃、郭淮、母丘俭、司马亮

右将军:乐进、徐晃、夏侯霸、司马由

后将军:朱灵、文聘、曹洪、牛金、钟毓

东吴篇

东吴武将(222年后)

大司马:朱然(左)、全琮(右)、吕岱、滕胤、丁奉(右)、施绩(左)、陆抗、诸葛靓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谨、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诸葛诞、张布、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纂

卫将军:士燮、全琮、滕胤、全尚、孙思、濮阳兴、滕牧

武卫大将军:孙楷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镇北大将军:文钦

镇西大将军:陆逊

前将军:吕范、朱桓、唐咨、钟离牧、孙秀

左将军:诸葛谨、朱据、留赞、华融、丁奉、张布

右将军:步骘、潘璋、孙宪孙越、诸葛靓

后将军:贺齐

镇军将军:孙懿、陆抗

抚军将军:步协

征西将军:留平

征北将军:朱然、陆抗、陆凯

镇东将军:施绩、朱琬

镇南将军:吕岱、孙懿、朱异、滕循

镇北将军:孙韶、全绪

安东将军:徐盛

平北将军:潘璋

安南将军:吕岱

威北将军:诸葛恪

★★三国武将官阶

大将军 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 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 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 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 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 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 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 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 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 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 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 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 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 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 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 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 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征虏将军 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 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 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 魏置,为第五品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折冲将军 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 置。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 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 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 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 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 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

让祖逊担任奋武将军。为:担任。

祖逊:东晋将领,晋室南渡之后上言北伐,意图收复失地。结果被司马睿敷衍的给了个将军号,些许钱帛,打发他自行募兵。后祖逊招募义士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击楫,立誓明志。渡江后数次击败胡虏,收复大片失地,然而英年早逝,北伐夭折。

奋武将军:杂号将军,属于中高级将军,职权类似监军,依汉制当位于前后左右四将军号后。三国以前并无此号,后因有军功者颇多,故而才使得杂号将军从中等/临时的地位变成了常务高等级将领。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译文: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睡一处,半夜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与刘琨一起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的时候,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事顾问。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

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让戎狄趁虚而入,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人人想着奋起反抗,大王您如果能够任命将领,派出军队,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人!”

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驱赶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4世纪初,匈奴等种族铁骑南下,占领了整个黄河流域。那时晋朝内部一些官僚们仍旧过着荒*腐朽的生活,只有祖逖坚持北伐,主张收复失地。朝廷虽同意他北伐,但只给他千人用粮和三千匹布做军需,军士要他自己招募。但祖逖没有灰心。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士族出身,任西晋司州主簿。值大乱前夕,怀抱报国之志,对每况愈下的政局十分关切。半夜里听见鸡鸣,即起身至户外,拔剑起舞,留下了“闻鸡起舞”的佳话。西晋末年洛阳沦没后,祖逖率领亲族乡党数百家避乱南下,“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

时司马睿与南北门阀士族正热衷于建立东晋新朝廷,进行权力再分配,根本无意于北伐。祖逖不甘故国倾覆,恒存振复之心,主动请缨,要求领兵北伐。司马睿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除了千人粮饷和3千匹布外,未给一兵一卒和兵器铠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祖逖北伐

1 《祖逖》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以上答复希望能够帮到你,

2 祖逖文言文翻译

使这个被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3 祖逖避难文言文翻译要全文的

祖 逖① 避 难诗曰:祖逖避乱, 亲党共之, 车载老疾, 躬自奔驰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天性无拘无束,度量很大,把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侠义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假称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京师里发生了战乱,祖逖就带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自己家所有的车子马匹,都乘载那些老年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祖逖因为国家山河破碎,前途很危险,心中一直存有振兴恢复的志向,后来终于打过长江,恢复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注释①逖:tì。

4 祖逖闻鸡起舞的译文古文的翻译,哪有那么长

祖逖闻鸡起舞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今河北省定兴县)人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十八九岁时,祖逖像是突然开了窍,开始励志读书,四五年内,便已博通今古他常到京城洛阳去,向有学问的人求教凡是见到过他的人,都不由赞叹说:“这个人将来定是个人才!”祖逖24岁时,担任了司州(治洛阳)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簿籍的小官他有一个同事,叫刘琨刘琨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两个人因为意气相投,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谈论时事,谈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于是同床抵足而卧有一天,他们也是谈得很晚,刚刚着枕,刘琨已是鼾声如雷了祖逖正蒙眬入睡,突然听到了荒鸡(古人把三更以前鸣叫的鸡叫荒鸣荒鸡的叫声被看作邪恶之声,是兵起之象)的叫声他猛然惊醒,用脚朝刘琨猛一登,叫醒刘琨说:“你听,你听,这不是荒鸡的叫声吗?恐怕天下要大乱了,我们还能安稳地睡觉吗?”于是取过双剑,就在庭院中舞起来刘琨揉了揉眼,想了想,说:“对!应该居安思危!”也去取了双剑,和祖逖对舞起来不久,果然爆发了八王之乱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汉国刘聪派大将王弥、刘曜攻陷洛阳,纵兵抢掠珍宝,焚烧宫室、庙宇,挖掘陵墓,杀晋太子铨及官吏、百姓3万多人,晋怀帝被俘京师一片混乱这时,祖逖带领亲族、邻里几百家人向南方逃难,几经辗转,来到淮泗(今安徽省境内)一路上,他让老人和病人坐在自家的马车上,他自己则步行所有的粮食、衣服、药物都作为公用遇到散兵游勇搔扰,都是他带人去和他们纠缠,遇到土匪枪劫,是他带人去把他们打退因此,他自然地成了这支逃难队伍的“总领队”,无论老少,都听他指挥公元317年3月,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晋王,第二年称帝,这就是东晋王朝司马睿闻知祖逖流亡到泗口(今江苏铜山县),便派人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命他为军谘祭酒,调他驻守丹徒之京口(今江苏丹徒县内)晋元帝司马睿是个平庸的人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大部已为汉国占领,司马睿只想偏安一隅,图取眼前安乐,不思北伐祖逖向晋元帝进谏,说:“中原大乱,两京颠覆,都是因为藩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遂使戎狄有机可乘现在中原百姓遭受异族掳掠,心怀激愤大王如果能委派战将北上,一定能得到中原百姓的响应,那时不仅失土可复,国耻可雪,大晋朝也能转危为安了请大王考虑”司马睿采纳了祖逖的建议,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支给他1000人的粮食,3000匹布,却不发给他铠甲,要他自己去招募兵士祖逖只带了跟随他逃难而来的一百来个人家,租了几只大船,横渡长江北上船划到中流,祖逖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不禁感慨万千他已年过50,回想起青年时代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没有想到荒鸡的恶声竟然应验,中原地区先是藩王混战,后受匈奴铁骑的蹂躏,山河一片破碎现在虽受命去收拾旧山河,但豫州刺史是一纸空文,3000兵士是一个空诺,所有的就是眼前这三四十个青壮,一百来老少但是,头可断,志不可灭只要有当年的志气在,定能开辟一个新天地祖逖拔出佩剑,敲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廓清中原,决不返渡!”言辞壮烈,同行者都深受感动渡江后,祖逖带人停留在淮阴他在这里铸造兵器,招募壮士很快,招募到2000人祖逖然后带领这支2000多人的队伍北进,首先占领了谯城(今安徽毫县)当时北方主要的军事势力是石勒石勒是羯族人,先依附汉刘曜公元319年,他自称赵王,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县)祖逖连续攻破了石勒军支持的堡、坞等割据势力,击败了石勒的援军,派部将韩潜进驻封丘(今河南封丘),自己则进驻雍丘(今河南杞县)这一来,整个黄河以南土地概都收复,重归晋朝管辖祖逖行兵打仗,除了善于谋略,还严于律己任何人,哪怕只有微功,立即奖赏,不等明天他的生活非常节俭在驻防地区,不仅督促、帮助百姓搞好农业生产,还督促自己的子弟参加生产劳动,自己打柴烧中原久经战乱,到处有无主尸骨祖逖派人收葬,还进行祭奠所有这些,都使百姓深受感动有一次举办酒会,请当地父老参加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流着眼泪说:“我已经老了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国家安宁,百姓安居现在见到了为民父母的祖将军,我死了还有什么遗憾呢!”可是,正当祖逖积谷练兵,准备进军河北的时候,朝廷新任命戴若思为豫州都督戴若思是南方人,力主偏安,不图进取朝廷派这样的人来当都督,不是拿恢复当作玩笑?而且,祖逖又听说朝廷中大将军王敦与镇北将军刘隗矛盾很深,誓不两立,如果内乱又起,那北伐岂不成了泡影?现有的成功也就功亏一篑了祖逖忧心如焚,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祖逖在病中,矢志恢复中原的壮心仍不泯灭他考虑到河南没。

5 祖逖的译文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1 祖逖避难文言文翻译 要全文的

祖 逖① 避 难

诗曰:祖逖避乱, 亲党共之, 车载老疾, 躬自奔驰。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天性无拘无束,度量很大,把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侠义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假称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京师里发生了战乱,祖逖就带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自己家所有的车子马匹,都乘载那些老年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祖逖因为国家山河破碎,前途很危险,心中一直存有振兴恢复的志向,后来终于打过长江,恢复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

注释①逖:tì。

2 祖逖避难文言文翻译要全文的

祖 逖① 避 难诗曰:祖逖避乱, 亲党共之, 车载老疾, 躬自奔驰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天性无拘无束,度量很大,把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侠义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假称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京师里发生了战乱,祖逖就带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自己家所有的车子马匹,都乘载那些老年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祖逖因为国家山河破碎,前途很危险,心中一直存有振兴恢复的志向,后来终于打过长江,恢复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注释①逖:tì。

3 有关祖逖的文言文(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二

《晋书·祖逖传》

原文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揽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谋,是以少长咸宗之。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逖镇雍丘,数遣军要截石勒,勒屯戍渐蹙。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晋书•祖逖传》)

译文

祖逖字士雅,是范阳郡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因此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等到到了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迎接任用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敲击着船桨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一样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脸色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乐善好施,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趁机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4 古文翻译下,祖逖传

后来,他才博览群书,通今涉古他常去京城,看到他的人都说祖逖有辅佐帝王之才他曾搬到阳平去住。二十四岁时,阳平县推荐他为孝廉,司隶又征他为秀才,他都不去应征他和司空刘琨当时都是司州主簿,友情亲密,同床共寝半夜听到乱啼的鸡声,用脚把刘混踢醒说:"这不是不祥之音"接着就起床舞剑

祖逖、刘琨因为意气相投,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谈论时事,谈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相互说,假若天下动荡不安,豪杰之士揭竿而起,我与你一起避难于中原”

5 文言文 祖逖传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

家中代代为官吏,食禄二千石,为北方幽州之地的名门显族。父亲祖武,任过晋王掾、上谷太守。

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兄弟共有六人。其兄祖该、祖纳都性格豪放开朗而有才干。

祖逖性格豪爽倜傥,不注重修饰仪表,不拘细节,十四、五岁时还不知道用心读书,他的兄长都为之担忧。然而祖逖轻视财物好行侠仗义,慷慨大方具有节操风范,每到田庄,则以兄长的名义拿出粮食布帛散给贫困之人以救济他们,乡中父老族中宗亲因此特别看重他。

长大后博览经史群书,通晓古今事理,常到京师活动,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具有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才能。侨居到阳平县,阳平的地方官选拔他为孝廉,有关部门又推举他为秀才,他都没有接受。

祖逖与司空刘琨同时担任司州主簿,两人关系非常亲密,晚上同榻共被而眠。半夜时分听到荒野外鸡鸣之声,祖逖将刘琨推醒后说:“这不是恶声啊。”

于是二人起舞。祖逖、刘琨都有英迈之气度,每谈及天下之事,常半夜披衣起坐,相互勉励说:“要是四海鼎沸天下有事,四方豪杰并起,我们率兵在中原相遇,应该互相退让一步啊。”

祖逖曾被齐王司马礒征辟为大司马掾,被长沙王司马磖任为骠骑祭酒,转为主簿,累迁太子中舍人、豫章王从事中郎。跟随惠帝北伐,朝廷军队在荡阴遭到失败,于是他退还到了洛阳。

惠帝大驾西幸长安后,关东诸侯范阳王司马九虎、高密王司马略、平昌公司马模等竞相召纳,他都没有应允。东海王司马越任命祖逖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因母丧而未能就任。

后来京师大动乱,祖逖带着宗族亲戚数百家逃往淮水、泗水一带避难,以他自己的车马运载同行的老弱病残之人,自己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所带衣服粮食药品和大家分享,又加上能谋划布置,所以不管老少都服从他的安排,推举他为一行人的头领。到达泗口时,元帝迎之而任他为徐州刺史,接着又任为军谘祭酒,停留在丹徒县的京口。

祖逖看到社稷倾覆,山河沦丧,常怀振兴朝廷、恢复故土的壮志。他所收募的宾客义士多是一些刚烈忠勇的猛士,祖逖对他们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兄弟子女一样。

当时扬州地面正闹大饥荒,这些门客时常去打劫富豪之家,祖逖安抚劝慰性地问道:“你们又到南塘外面跑了一趟吗?”若有人被当地差吏抓获,祖逖则想办法把他们救回来。好议论的人就因此说他的坏话,他却像没事一样。

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站稳脚跟,顾不上北伐,祖逖向皇帝进言道:“晋王室的动乱,并非是君王无道导致下面的叛乱,而是由于诸藩王争夺权利,自相诛杀,遂使北方的夷狄有了可乘之机,致使他们得以横行中原。现在遗留在中原的百姓备受欺凌,人人都有奋击抗敌之志。

若君王能兴发国威,诏命诸将,让如祖逖我这样的人为统领,则各郡国的豪杰必定风从前往,那些沉溺于悲观失望中的人也会振奋苏醒过来,复国雪耻就有了希望,愿大王勉力图之。”元帝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领豫州刺史,给一千人的粮米,布三千匹,但不发铠甲兵器,让他自己筹集。

于是祖逖带领着当年一起流徙江南的部曲庄户百余家渡江北上,船到江中,以楫击水而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恢复中原而又再次渡江,就如同这江水。”严辞正色,悲壮激昂,大家都为之慨叹。

过江后屯于江阴,开始冶铸兵器,招募到两千人后继续北上。 当初,北中郎将刘演防御石勒,流浪人所聚集的坞寨首领张平、樊雅等都在谯郡一带,刘演任张平为豫州刺史,樊雅为谯郡太守。

又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几支队伍,各自拥有数百士卒,都统属张平率领。祖逖说服谢浮,让他消灭张平。

谢浮谎称要与张平会见,终于杀了张平献给祖逖。元帝为了嘉奖祖逖的功绩,派人运送军粮给他,但由于路途遥远,粮食未到而军中已开始挨饿了。

再进兵占据了太丘。樊雅派部下夜晚偷袭祖逖,攻进了营垒之中,他们手持剑戟大声呼叫,直冲向祖逖的幕帐,士卒们一时大乱。

祖逖命令左右之人抵抗着敌人的冲击,督护董昭与贼苦战,敌人退走了。祖逖又率众乘胜追杀,这时张平的残部赶来帮助樊雅向祖逖进攻。

蓬陂坞寨的头领陈川,自己封号为宁朔将军、陈留太守。祖逖派使者向陈川求救,陈川派部将李头领兵赶到相援,祖逖于是攻克了谯城。

当初,樊雅占据着谯城,祖逖因力量单薄,向南中郎将王含请求支援,王含派遣桓宣领兵前来援助。祖逖攻克了谯城,桓宣这才返回。

石季龙知道了这个情况,就领兵包围了谯城,王含再派桓宣援救祖逖,石季龙听说桓宣赶来了就连忙退走了。桓宣于是就留了下来,帮助祖逖讨伐那些尚未归附的各地坞寨之主。

陈川的部将李头在讨伐樊雅的战斗中,奋力作战立有功勋。祖逖当时缴获了樊雅的骏马,李头非常喜欢这匹骏马,但不敢对祖逖说,祖逖知道了李头的心愿,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

李头很感激祖逖的恩遇,常常感叹地说:“要是能够得这样的人为主,我就是死也无遗恨。”陈川听说了非常愤怒,就把李头给杀了。

李头的亲信党羽冯宠率领自己的部下四百人投奔了祖逖,陈川于是更加气愤,派遣部将魏硕在豫州诸郡大肆抢劫,掠获了大量的子女车马。祖逖派遣将军卫策在谷水伏击魏硕,截获了他们抢掠的人口车马和财物,。

6 文言文 祖逖的正确翻译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7 (18分,每小题3分)

11B

12C

13 C

11B(遇,应解释为“对,对待”。《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12C(节度应解释为“布署,节制调度”)?

13 C(“因起舞”中的“因”:于是;“因河为池”中的“因”:依靠,凭借。A项中的“虽”都解释为“即使”。?B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D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8 《晋书·祖逖传》闻鸡起舞古文典故中“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赞字翻

赞世就是辅佐治理天下 赞 辅佐治理 以下是我复制的 《晋书·祖逖传》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揽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谋,是以少长咸宗之。

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

逖镇雍丘,数遣军要截石勒,勒屯戍渐蹙。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

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

又收葬枯骨,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

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 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

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

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

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

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

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

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

兵马日益强壮。

9 闻鸡起舞的古文(急)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揽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谋,是以少长咸宗之。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逖镇雍丘,数遣军要截石勒,勒屯戍渐蹙。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

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上大将军: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牙门将军(牙门将):

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门下督、帐下督:

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本团招人

以上就是关于汉和三国时期各种将军称号和职权全部的内容,包括:汉和三国时期各种将军称号和职权、以逖为奋威将军 为的意思、祖逖北伐的原文和翻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327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