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白族 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布郎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布依族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朝鲜族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火把节 农历六月
京族 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侗族 芦笙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独龙族 卡崔哇 农历十月中下旬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族 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仡佬族 灯杆节 农历正月初一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拉祜族 库扎节 傣历三月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傈僳族 收获节 农历九月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隆德节 藏历四月
满族 颁金节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庙会 农历四月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柯尔克孜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达斡尔族 春节(阿涅) 农历正月初一
傣族 泼水节 傣历六月六日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苗族 龙船节 农历五月二十四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初六
赶秋节 农历九月
仫佬族 依饭节 农历十月
后生节 农历正月或七月
纳西族 正月农具会 农历正月二十日
三月龙王庙会 农历三月十五日
七月骡马会 农历七月十五日
怒族 鲜花节 农历三月十五日
普米族 大过年 农历正月初七
大十五节 农历十二月十五日
尝新节 农历九月
转山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
土家族 过赶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
祈禳节 农历正月初三
牛王会 农历八月初八
擂台会 农历二月初二
土族 火神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日
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
佤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播种节 农历三月十五日
新米节 农历七、八月
维吾尔族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努鲁斯节 伊斯兰教历八月十四日
乌孜别克族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锡伯族 春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次年正月初二
毛南族 庙节 农历五月
南瓜节 农历九月初九
蒙古族 蒙古族新年 农历正月初一
那达慕大会 农历七~八月
苗族 苗年节 农历十月初五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门巴族 藏历年 藏历正月初一
望果节 藏历八月间
羌族 羌族大年 农历正月初一
青苗会 农历三月十二日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
撒拉族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畲族 分龙节 农历五月十五日
水族 借额节 农历九月
卯节 农历五、六月
塔吉克族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迄脱迄迪尔爱脱节 农历三月间
塔塔尔族 肉孜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瑶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盘王节 农历十月十六日
尝新节 农历八、九月
彝族 歌节 农历三月初三
二月八 农历二月初八
裕固族 送年节 农历三月初七
春节 农历正月初五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藏族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藏历年 藏历正月初一
望果节 藏历八月间
雪顿节 藏历七月一日
壮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四日
灶神的起源与传说
从宗教学来说,有灶才有灶神,但是灶是较晚出现的,在灶之前应有火神,因此,文献记载最早的灶神是火神。我国古代奉祝融为火神,民间多建有火神庙。其实,还有一种火塘,它比灶更原始,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比比皆是,当地专供火塘神。此神介于火神与灶神之间。随着灶的出现,才出现灶神,起初是视灶为神,后为人格化的灶神。传说后汉阴子方在腊日做早饭时,见灶神现形,他家贫,只有黄羊,便用来祭祀。后来他富裕起来,就改夏天祭灶为冬天祭灶,仍用黄羊做祭品。
祭灶
祭灶,又称送灶、辞灶、小年、小年节等。祭灶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以地区划分,北方在腊月二十三日,南方在腊月二十四日;另一种说法是"官三、民四、蛋家五"。即官府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灶,沿海蛋民(渔民)在腊月二十五日。主祭人为男性家长。
祭灶前夕,要把旧年的灶神像取下来,晒干,以利焚烧。同时要准备祭品和俗称"送灶柴"的用松、柏、冬青、石榴等树枝扎成的小把,供祭灶使用。还购买灶神像,并以秫秸编马、狗诸物。供品有猪头、鱼、豆沙、瓜、果、水饺、麦芽糖和关东糖等。其中以甜食为主,以便封住灶神的嘴,请他上天言好事。祭灶时必请灶神坐轿子升天,所以祭灶前夕,大街小巷内常有卖纸糊灶轿子、灶元宝的小贩,并且唱祭灶歌。
祭灶的目的,是通过灶神上天述职,祈求家庭平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待除夕或初一再将新购买的灶神像贴上,谓之"迎灶"。南方民谚说:"二十四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 今天,中国大多数人家已不再祭灶,但是灶神节的许多习俗却依然盛行。
惊蛰的习俗文化:祭白虎、祭龙灯、祭虫、吃梨、打小人。
1、祭白虎:在民间,惊蛰的节俗与农业生产及相应的农谚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惊蛰这天,民间流行“打白虎”的习俗,这一天人们会将“白虎”神像贴在墙上,同时把玉米、黄豆等农作物放在“白虎”像下祭祀,以祈求保佑来年庄稼丰收.还有惊蛰这天要祭白虎,主要是为了驱邪避害的。
2、祭龙灯:也叫“烧龙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旧时人们在惊蛰日杀猪、宰羊,祭祀天神和各路诸神,并将其摆在庭院中,祭祀之后便可开席。后来因为“杀猪”与“杀牛”之声相冲,所以后来人们将祭祀天神和各路诸神改为了今日的“烧龙灯”。
3、祭虫:在《周礼》中对此有这样的记载:“以梅核击蛰虫”,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打蛰虫”。而惊蛰这天,也是“惊蛰节”,人们会拿出自己准备的梨或者枣出来祭祀虫兽。人们在祭品中放入了一枚铜钱,这是因为传说惊蛰当天地下昆虫都会被惊醒。
4、吃梨:惊蛰这一天,古人会吃梨,以应节。关于惊蛰吃梨,民间也有很多传说,据说是张仲景将其作为药引了,而且在《本草纲目》上还有说到,梨可以用来煮粥或蒸食,这就是惊蛰吃梨的来历了。
5、打小人:惊蛰这一天有一个习俗叫做“打小人”,在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有很多的人来到学校,用竹竿敲打着学生,寓意是赶走霉运。
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五月端午:家家户户包粽子,古城各单位大赛龙舟,倾城而出,龙争虎斗,胜者,锣鼓震天,鞭炮不绝,败者,自是不服,相约明年再来。龙舟赛后,自是抢鸭子,大家一齐下水,各显本领,不逞相让。
八月中秋合家团聚吃月饼,银色月光遍撒小城,合家团聚共叙天伦,抬头望月,月园人也园。
九月重阳登高,秋搞气爽,此时紫姜上市,吃鸭子最香。
过年舞狮、烧龙灯、放鞭炮。过年时,午夜一过,家家户户鞭炮轰鸣,要有足足一个小时之久。年初一,各乡镇的狮子、龙灯,皆要来县城拜年、献艺,各乡镇统一一决高下,各自使出看家本领,精彩万分。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的节日 要比较稀有的,少数民族的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的节日 要比较稀有的,少数民族的、所有关于灶神节的资料都告诉下,在线=、惊蛰的习俗文化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