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时,大权在握的叶利钦为何要辞去总统一职他在害怕什么

1999年时,大权在握的叶利钦为何要辞去总统一职他在害怕什么,第1张

1999年时,大权在握的叶利钦为何要辞去总统一职?他在害怕什么?近一个世纪以来,前苏联相继出现了三个”狂人”,除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外,就属叶利钦了。斯大林的“狂”,带给全世界以惊艳、集权与辉煌。赫鲁晓夫的“狂”,是他敢于在联合国用皮鞋敲击讲台时的狂妄与自大。而叶利钦的“狂”,则是他敢于逆天而行,不仅肢解了苏维埃联邦的大好山河,还将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彻底打回原形。

但大权在握的叶利钦为何要着急下台,一是他的身体已经垮了,二是为了保护家庭与子女,三是怕死无葬身之地。从叶利钦1991年末上台,到1999年最后一天卸甲归田,短短8年时间,他就成功地将曾经的世界“超级明星”,变成了入不敷出的“过气演员”。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的原因,一是他盲目的崇洋媚外,二是他全然不懂经济运行规律,三是他刚愎自用的暴烈性情,四是不得人心的高压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叶利钦的集权,远胜于当年的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为此,他消耗了太多太多的精力和气力。又因为天天都有烦心事,他不得不天天以酒浇愁来麻醉自己,久而久之,堪比北极熊体格的他,就此患上了严重心脏病,并做了几次大手术。而他的年龄仅仅六十出头而已。叶利钦虽然仅当政8年,但他树敌太多,没被推翻就实属万幸。但为了保住子女以及自保,他必须提前找好接班人,好在自己死后,他们不至于锒铛入狱,并能让他们能够四平八稳地生活下去。

叶利钦大病初愈后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他知道自己搞的“休克疗法”彻底地把国家经济给弄崩溃了,全体人民恨死他了。他本想解决车臣问题,结果却被打败,就此引发了诸多国内的反抗行动,包括军方都不再相信他了。他本想与西方诸国“称兄道弟”,没想到却被西方给耍了……总而言之,他上台后,不仅没给国家带来任何好处,反而把俄罗斯推向了深渊,倘若再继续干下去的话,极有可能会被推翻,并落下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步。这期间他不停地更换总理,目的就是想选拔一个既对自己忠心耿耿,又能扛起俄罗斯大旗之人,好让自己平稳着陆并安度晚年。恰在此时,普京进入了他的法眼,恐怕这也是叶利钦这辈子做的唯一正确的一件事了。

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与普通人的本质区别在于,着想更多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叶利钦之所以会选择普京,这与当时苏联解体,新的俄罗斯的具体形势是分不开的。

苏联刚刚解体,而新的俄罗斯形势很严峻,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冷战制裁思维还没有结束,再加以国家体制的混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俄罗斯想要稳定的立足,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来主导俄罗斯。如果叶利钦只为自己着想,没有选择普京,而选择一条忠诚的狗,那俄罗斯局势也不会稳定,而那时,狗被人吃了,叶利钦自身也会遭殃。

而普京这个人,对于叶利钦也是非常敬佩的,而叶利钦的政治眼光,以及对于俄罗斯未来发展角度的了解,明白俄罗斯更需要普京这种性格的强人,如果换做别人,恐怕俄罗斯的局势将会更糟。可见,叶利钦不只是一个政治家,而且是一个长远的战略家。经过时间的考验,说明叶利钦的选拔没有错,俄罗斯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在长达十几年的制裁下竟然可以稳定不倒,依然在世界保持较大影响力,这完全是普京的功劳。

从俄罗斯国家利益考虑而言,一直狼比一直狗更为可靠,在以后的国家发展中,更为有利。如果自己选对了,人民不会对叶利钦怀有抱怨之情,反而会感激他,相比于前几任***,叶利钦更注重于自身影响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所以,他的个人选项,也决定了俄罗斯的未来走向与发展方向。所以,他选择了提前辞职,让普京上位,其实,是把一块烫手的山芋给了普京,而也只有普京敢于并且化解这块山芋,别人都是不可信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俄罗斯的经济都掌握在几个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商业大鳄手中,而这些大鳄利用经济利益可以随意干涉俄罗斯政府的政治,而这也是叶利钦最为头疼的事,所以强硬的普京完全可以化解危机,带动俄罗斯经济的复苏。普京强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普京还是一个会笼络人心,极富智慧的人。

经过时间的证明,叶利钦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叶利钦在普京执政时期,也得以终老。普京对于俄罗斯的种种做法和政策,也没有让俄罗斯民众失望。而这,也正是叶利钦所希望看到的结局。

叶利钦是因病去世。

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总统机关事务管理局医疗中心称,莫斯科时间23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同日晚上20时45分),叶利钦因心脏病加重,在中央临床医院突然去世,享年76岁。

由于叶利钦对俄罗斯的奉献,他的葬礼以国葬的形式在2007年4月25日进行,而且定为全国哀悼日。当日早上,仪式在东正教的救世主大教堂进行后,随即走到莫斯科三里外的新圣女公墓下葬。

扩展资料:

叶利钦的早年生活:

1931年2月1日,叶利钦出生于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南乌拉尔)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是这个家庭的长子。

叶利钦出生后不久,在当地一处东正教堂受洗礼时,一名牧师在醉酒状态下为他施洗,将他浸入水中却忘记让他脱身,几乎将他溺死。为纪念儿子在出生后受洗时所经历的生死考验,父亲给他取名鲍里斯(俄语意为斗志)。

他在家乡完成中学学业,1951年考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大学毕业后,作为一名建筑工程专家,在家乡附近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工作三十年,曾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筑部门、南方城市建筑托拉斯建筑管理局任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逝世

叶利钦:功过待评说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宣布辞去俄罗斯总统职务,委托普京总理代行国家元首职责,并确定三个月内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一个对苏联剧变和俄罗斯转轨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重量级人物的引退,标志着俄罗斯政治舞台一个时代——“叶利钦时代”的结束。

从“改革派”到“民主派”

——苏联解体的重要推动者

在苏联时期,叶利钦完成了从苏共高级领导干部、“改革派”代表人物到“民主派”首领的转变,并成为苏共和苏维埃联盟国家的主要“掘墓人”。

在戈尔巴乔夫发动“改革”之前,叶利钦曾长期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州委书记、第一书记。“改革”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连升四次,1985年12月出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6年2月当选苏共政治局候补委员。在此期间,他努力推动改革,赢得了“果断干练”的好名声,但也招致了一些批评。

1987年苏共中央十月全会是叶利钦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在这次全会上,他“不合时宜地”批评了苏共第二号人物利加乔夫等***,对改革进程缓慢表示不满,由此致祸,先后被免去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和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调任苏联国家建委第一副主席。叶利钦的被解职,造成对改革寄予厚望的民众的逆反心理,叶利钦的政治态度也由此发生了转变。在思想观念上,他与苏共离得更远,并很快成为激进民主派的首领和旗帜。1988年,他辞去政府职务,竞选苏联人民代表,同苏共“保守派”展开“议会斗争”。

此后,叶利钦领导民主派开展了自下而上与苏共争夺权力的斗争,并逐渐夺得了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的领导权。叶利钦逐渐认识到,依靠苏共既不能“改革”苏联社会,也不能振兴国家。在1990年的苏共二十八大上,叶利钦正式宣布退出苏共。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当选俄罗斯首任总统。

在1991年“八一九事件”中,叶利钦领导俄罗斯民主派同发动政变的“紧急状态委员会”展开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此后,他发布命令“停止俄罗斯***活动”,收缴苏共和俄共全部财产(戈尔巴乔夫随即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并亲自参与了1991年12月8日《别洛韦日协定》的签署、12月21日解散苏联的阿拉木图会晤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议定书的签署,对苏联的解体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西方式的民主与私有制

——“激进改革”的推行者

掌管俄罗斯期间,叶利钦坚定地推行着自己的“改革战略”,其目标是:政治上建立以自由、民主、人权为基础的民主的公民社会,以西方式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法制国家;经济上将私有制、自由经济活动原则置于优先地位。而所有的一切政府人事变动,不过是他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战术”手段而已。

“改革”之初,叶利钦曾兼任政府总理,直接领导经济改革。随后,他启用“年轻的改革家”盖达尔领导政府工作(1992年7月任命盖为代总理),其“战术”任务是加速推进私有化运动,彻底摆脱社会主义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摧毁***人赖以东山再起的经济基础。

激进改革部分地完成了政治方面的任务,但却未能创造出经济奇迹。“休克疗法”开始不久,国家经济便陷入全面危机。1992年12月,叶利钦解散了盖达尔政府,任命切尔诺梅尔金为政府总理。

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战术”任务具有“纠偏”性质:修复遭到破坏的经济、恢复企业活力。切氏任总理五年多,恢复了一些“旧”的经济管理方式,扶持企业的政策略见成效,企业情况有所好转。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金融寡头通过私有化控制了国家大量财富,偷税、漏税现象十分突出,国家财政情况恶化。1997年3月,叶利钦下令对政府进行大改组,在保留切氏总理职务的同时,任命“年轻改革家”丘拜斯、涅姆佐夫为政府第一副总理,意在推行激进改革,但这一轮激进改革浪潮很快便以失败告终。温和改革政策不能令叶利钦满意,而更重要的是在叶利钦身体状况不佳、威信日益下降的同时,切尔诺梅尔金的威信和权力却与日俱增,叶利钦对他的戒心日渐加重,并最终将他解职。

1998年3月,35岁的基里延科接替切尔诺梅尔金。他的“战术”任务重点仍是解决偷税漏税问题,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然而,当年8月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使叶利钦不得不再次换马。

各派均能接受的普里马科夫主政后的“战术”任务是维持社会政治稳定。普里马科夫政府明显具有左派色彩,主张结束激进经济改革,重新评价私有化进程,加强国家对国有资产控制,这些显然与叶利钦一贯支持的经济政策不合拍。政府大力整顿经济秩序、肃贪反腐,隐隐约约戳到了叶利钦周围一些人的痛处,触及了金融工业集团和金融寡头们的利益。显然,这个政府不是叶利钦“自己的”政府。当该政府完成了结束政府危机、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帮助叶利钦渡过难关的“战术”任务后,便于1999年5月被解散了。

继任的斯捷帕申政府的“战术”任务是使俄罗斯重新回到叶利钦坚持的改革轨道上来。随着杜马选举日益临近,叶利钦开始感到反对派联合、壮大的威胁,他需要一位强有力的“自己人”来担当总理职务,并使其以后接自己的班。在叶利钦看来,斯捷帕申对反对派手太软,只能临阵换将。

1999年8月,叶利钦启用普京任总理,并明确表示希望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下一任总统。现在看来,叶利钦当初启用基里延科和斯捷帕申,是有深远政治考虑的,这两任总理在一定程度上为普京未来成为总统“接班人”发挥了“探路”、“趟雷”的重要作用。

权力与道路

——驾驭局势的高手和未能成功的改革者

叶利钦当政以来,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他不怕反对派,而且往往利用反对派的存在来加强自己的权力。他驾驭局势的能力堪称一绝。在1993年政府与议会这两大权力机关严重对立时期,叶利钦采取灵活的策略与反对派占据多数的议会周旋,利用4月25日的全民公决,取得了“民众的再次授权”,最终在1993年10月以“炮击白宫”的武力方式解散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彻底摧毁了苏维埃制度,打垮了反对派,并于同年12月通过了新宪法,确立了以总统制为核心的三权分立的政权体制,确保了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1996年总统选举期间,面对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俄共推举的总统候选人久加诺夫,叶利钦再次打起反共、反“倒退”的旗号,以“超党派”的民选总统、“民主制度”的捍卫者姿态出现,联合了四分五裂的民主派,在第一轮选举未能取胜之时,又把名列第三的列别德拉了过来,最终赢得了总统选举。

叶还常常利用生病住院之机窥视政局变化和各派动向,出院后立即采取果断决策,迅速夺回主动权。为了赢得1996年总统选举的胜利,他及时结束了在车臣的第一次军事行动;而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事则又被他用来提高普京及其政府的声望。

无疑,这次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让位于总理普京,更是“高明”的一招。这种类似“钦定继承人”的做法,尽管还带有苏共选拔接班人的印迹,有悖“公平竞争”的民主原则,但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其他总统候选人几乎丧失了取胜的机会,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

叶利钦控制局势的能力表明他无愧于一个“高明的政治家”,然而他所选择的“改革”道路、“改革”战略却未能将俄罗斯带出困境,“民主政治”也远未实现。

不成功的“改革”使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饱受艰辛,人们对国家前途深感迷惘,对改革政策非议颇多。这影响了叶利钦的威信,也使各种反对派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社会基础。

叶利钦在总揽国家大权、娴熟运用手中权力自如应付复杂局面的同时,越来越显示出“独断专行”、“为所欲为”的特点,并因此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更为严重的是,叶利钦周围的人和一些金融寡头,在私有化过程中巧取豪夺、大肆侵吞国家财产,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社会不满情绪不断蔓延。1999年下半年西方媒体相继揭露出与俄罗斯执政当局及叶利钦的亲属有牵连的“洗钱案”,使当局大失脸面。

不言而喻,在今天的俄罗斯,人民享有从未有过的“民主”和“自由”。然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扩大民主权利、提高社会自由度固然是好事,但只有当民主能够有助于改善生活、加强秩序和法制的时候才有意义。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政治斗争持续不断、国家政权软弱无能、犯罪嚣张、官员腐化、政治家不负责任。所有这些,不能不使人们对俄罗斯的“民主改革”产生种种怀疑。

显然,“叶利钦时代”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只能留待叶利钦的继任者来解决了。

从“倒向西方”到“恢复大国地位”

——俄罗斯利益与统一的维护者

相对于对内政策来说,叶利钦时代在对外政策方面所受到的批评较少,其错误主要发生在俄罗斯独立之初。当时激进自由派奉行的亲西方的“一边倒”政策,不仅未能维护国家利益,反而使西方有恃无恐,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1994年上半年,以“恢复大国地位,确保势力范围”为总目标的外交政策总体构想形成,俄罗斯开始抛弃对西方的“浪漫幻想”,真正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其基本点在于,为摆脱持续多年的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改革创造尽可能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奉行东西方平衡的全方位外交,在对西方关系方面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但尽可能地避免对抗;努力推动建立多极世界,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1999年科索沃战争以后,在叶利钦的领导下,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政策开始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俄罗斯强调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是影响国际安全形势的两大对立趋势,把美国和北约视为对俄罗斯的主要军事威胁,把外部势力支持的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视为现实的威胁。俄对形势的判断更趋严峻,认为爆发大战的危险性增大,由此强调运用军事手段,特别是核遏制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性。

在外交活动中,俄罗斯始终把阻止北约东扩作为重点,并为此努力加强同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针对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俄罗斯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在事关国家主权的车臣问题上表现出了坚定性。

俄罗斯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之时,其社会政治制度已发生巨大变化。然而,中俄两国***都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并不妨碍发展两国正常友好的国家关系。在“叶利钦时代”,中俄关系连上三个台阶:从1992年的“互视为友好国家”,上升到1994年的“建设性的伙伴关系”,随后又上升到1996年的“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此,叶利钦的积极作用是十分突出的。特别是“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提法就是叶利钦本人在1996年4月访华期间提出的,得到了中国***的高度赞赏和积极响应。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体现在建立元首会晤、总理会晤及各种委员会机制、开通了两国最高***电话热线及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等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两国本着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理解和支持对方为处理各自的国内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表现为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协商、合作。近年来,在一系列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特别是在科索沃危机、抵制美国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和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企图方面、在缓和朝鲜半岛局势等方面,叶利钦十分重视寻求中国的支持和协作。他为推动中俄关系所作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1993年3月20日晚,叶利钦向议会投掷了第一把利器。他通过电视台向全国宣布实行总统特别治理。谁知,宪法法院裁决他此举是违反宪法,最高苏维埃则决定举行第九次非常人代会来对付总统实行弹劾。虽然叶利钦在人代会上最终免遭弹劾,但他的总统特别治理却被否决了。在独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叶利钦采取了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他先后出访了美、英、德、法、意、加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的关系上,他与布什签署了《戴维营宣言》,发表了《华盛顿宪章》,制定了《美俄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确定了两国和平伙伴关系双方保证今后不再把对方作为潜在敌人。在俄英关系上,叶利钦在1992年一年内二访不列颠。年初,与梅杰签署了15点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关系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年末,又同梅杰制定了英俄两国自1966年以来第一个友好条约——《英俄关系原则条约》。在德国,发布了《俄罗斯德国政治关系基本原则的共同声明》。在法国用《法兰西与俄罗斯条约》取代了《法苏谅解与合作条约》。在意大利,发表了《俄罗斯意大利关系原则声明l在加拿大,公布了《加拿大和俄罗斯联邦友好与合作宣言》。

叶利钦为何非要肢解苏联呢?除了要当总统,这两点才是关键

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且解散苏联政党,宣告苏联正式解体,一分为十五。而苏联的最终解体,崩溃,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叶利钦,是叶利钦的直接推动,搞垮了苏联。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叶利钦当时非要肢解苏联呢?真实原因有三点。

很多人都将苏联解体的罪责归结为戈尔巴乔夫,但是从当时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叶利钦才是幕后推手。无论是放任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还是平定819事件,掌控俄罗斯军队,还是逼迫戈尔巴乔夫辞职,主动肢解苏联……这些行动都可以说,是叶利钦故意为之的,其目的就是要肢解,搞垮苏联。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做呢?除了要当总统,这两点是关键。

第一,省长到总统。

在苏联体系内,叶利钦也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在苏联当时的政治中,以思想开放激进著称,混了几十年,才做了俄罗斯加盟共和国的总统。但是在苏联内部,顶多就是一个省长,地位并不高,但是如果苏联崩溃,俄罗斯独立,那么叶利钦就是总统,而且是开国总统,国父。

这个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意义了,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因此,如果说叶利钦没有个人的私利这谁也不信,一面是省长,一面是总统。这也跟很多正在闹独立的地区是一样的,如加泰罗尼亚,如苏格兰等,都离不开政治家的野心。

第二,对苏联的绝望。

在叶利钦晚年的回忆中,对于苏联那是深恶痛绝,其不断揭露当时苏联官僚阶层的贪得无厌和贪腐狠毒。使得整个国家乌烟瘴气,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这些从官僚体制上去的叶利钦更是看的清楚。而且,当时的苏联模式已经到了发展不下去的地步,苏联的未来必将是毁灭。

所以其实叶利钦对苏联那是绝望的,他看不到苏联的未来,认为苏联继续下去,只会更加糟糕。而且其在做莫斯科市长,在底层时,就进行过相关的市场化改革,但是在苏联体系下,很难推动。即使当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既得利益者和精英阶层的联合反击下,也是举步维艰。所以,叶利钦其实是已经看透了这个苏联模式,认为不打破苏联,根本无法挽救国家。

第三,被西方骗了。

当时苏联的内部,基本上是俄罗斯在养着其他的14个加盟共和国,而且在西方的长期围堵和冷战下,俄罗斯的经济逐步下滑,发展困难,逐步陷入困境。而此时叶利钦又被西方骗了,认为只要苏联不存在了,那么西方就会放弃围堵俄罗斯。而且俄罗斯也恢复市场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那么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那就是兄弟国家,一个体系内的了,说不定西方还会帮助俄罗斯渡过难关。

因此,对于叶利钦来说,要救俄罗斯,一是要甩包袱,这14个加盟共和国的包袱一定要甩掉,这样轻装上阵。二是要向西方靠拢,用西方的力量来发展自己。所以其极力推动苏联解体,但是让其没有想到的是,西方这纯粹就是空头支票。等苏联一解体,继续围堵俄罗斯,挑唆车臣等俄罗斯分裂势力,还篡夺俄罗斯搞了个休克疗法,差点让俄罗斯再次崩溃。

以上就是关于1999年时,大权在握的叶利钦为何要辞去总统一职他在害怕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1999年时,大权在握的叶利钦为何要辞去总统一职他在害怕什么、叶利钦为什么一心想要苏联解体他最后获得哪些好处、叶利钦怎么死的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99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