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make correction;amend] 校正错误文字 订正版
详细解释
谓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 《宋书·礼志一》:“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宋 刘挚 《谢馆职启》:“小言之则订正国籍文字之异同,大言之则预闻朝廷政事之论议。” 清 周亮工 《又与高康生书》:“文选烦足下订其讹字,即一圈一点,皆烦订正。” 孙犁 《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现将有关我的创作者,略加订正,发表出来,供读者参考。”又如:这两道算术题要订正。
编辑本段订正的英文翻译
词典解释
1[Formal] to amend; to make corrections (in a publication); to correct; to revise; to rectify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订正”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1[Formal] to amend; to make corrections (in a publication); to correct; to revise; to rectify
一、表达意思不同
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2、订正:指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
3、改正:改正错误,改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攀比风”,纠正错误。
4、更正:更正是报刊上刊登的新闻或其它文稿出现政策、事实、思想观点等方面的错误后,在报刊上公开予以订正的形式。
二、出处不同
1、纠正:出自隋唐政治家、思想家魏徵的《隋书·孝义传·李德饶》,“转监察御史,纠正不避贵戚。”
翻译:转告监察御史,纠举的时候不要避开权贵、帝王本姓的亲族。
2、订正:出自南朝梁沈约撰的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宋书·礼志一》,“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翻译:或者是《左氏》、《公羊》上面没有记载的,也足以校订、改正。
3、改正:出自宋朝文学家何薳 《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 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翻译:纠正错误尽量完善,然后才能给别人看。
4、更正:出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奏其有不当,则驳下更正之。”
翻译:特指向帝王进言或上书他的不正当的地方,则驳回然后责令改正其言行不当的地方。
扩展资料:
“更正”的近义词:矫正
1、读音:jiǎo zhèng
2、表达意思:指改正;纠正。“矫正”概念被引入社会领域,成为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意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3、出处:出自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李寻传》,“使陛下奉承天统,欲矫正之也。”
翻译:让陛下侍奉天之正统时,想要去纠正其中的错误之处。
跟着老师的讲授一起订正自己的语文作业。
根据百度百科同步订正的含义,同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随时间变化的量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同步订正即为跟着老师的讲授一起订正自己的语文作业。
订正(dìngzhèng),指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谓《宋书·礼志一》:“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无法回答,修正改正。
释义:
拼音订正(pīn yīn dìng zhèng ):指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
出处:谓《宋书·礼志一》:"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宋 刘挚 《谢馆职启》:"小言之则订正国籍文字之异同,大言之则预闻朝廷政事之论议。" 清 周亮工《又与高康生书》:"文选烦足下订其讹字,即一圈一点,皆烦订正。" 孙犁 《澹定集·序》:"现将有关我的创作者,略加订正,发表出来,供读者参考。"又如:这两道算术题要订正。
以上就是关于订正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订正是什么意思、纠正、订正、改正和更正之间有什么区别吗、语文同步订正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