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第1张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 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纍计高达15万之多,无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 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了。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汉王朝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开辟了道路。汉武帝在反击匈奴的同时,移民垦边,加强了北部的边防。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汉朝为了争取与国,曾派遣张骞等人通西域,扩大了中外交流。而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则帮助解除了东北、西北各少数民族所受匈奴的威胁,送去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文化成就,促进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融合, 也使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通畅地开展起来。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在军事领域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推动了骑兵队伍的建设,积纍了大规模骑兵作战的经验,促进了战术的革新。对于古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均具有深远的影响。当然,战争也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如严重损耗了军队的实力;财力、物力 损失惨重:“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阶级矛盾尖锐,即所谓“盗贼滋起”等等。但所有这些与这次战争的正面意义相比较,无

汉军在几次重大战役中都充分发挥了骑兵快速机动的特点,实施远距离迂回、包抄、突 袭,连续进攻,不给敌手以喘息的机会,既能出其不意,又能威加于敌,给匈奴军以大创聚歼,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大败匈奴,又修建防御工事长城 。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几次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四十四年之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体。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也有人称之为五大战役),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这三次战略反击,分别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一、汉武帝对匈奴主动出击

话说大汉王朝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国力日渐强大起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定对匈奴出手。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大幕徐徐拉开,六月,汉武帝听取了王恢的建议,命雁门商人聂壹以走私犯的身份“亡入”匈奴(间谍呀)。

此时的匈奴首领是军臣单于,聂壹对军臣单于说:“吾能斩马邑令丞,以城降,财物可尽得。”

同时派出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护军将军韩安国等将领率三十万大军事先埋伏在附近山谷之中,想给军臣单于来个“包饺子”。

军臣单于听了聂壹的鼓动,亲率十万铁骑进入武州塞,但军臣单于放眼一望,看到满山遍野的牲畜,任其自由啃食,却没有见到放牧的人,不由心生疑惑,这怎么可能呢?

军臣单于很精明,命令军队停止前进,派出游骑抓回了一个汉朝雁门尉史,得知这是汉朝的诱敌之计,大军早就埋伏好了,静等匈奴入瓮。

军臣单于惊出一身冷汗,立刻命令军队撒退,这汉朝精心策划的一次伏击落空。

军臣单于认为这是有天神相助,于是,封这个尉史为“天王”,很慷慨大方呀。

汉武帝看到诱敌不成,决定主动出击。

公元前129年,以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兵分四路出塞,合击匈奴,但计划又一次落空,公孙敖等人的两路兵马根本没有找到敌人,李广部却遭到匈奴伏击,损失惨重,李广本人也成了俘虏(匈奴把李广置于两马之间,李广诈死,半途趁其不备,突然跃起,抢了一匹快马与弓箭,驰骋逃了回来。李广,我心目中的英雄!)。

四路人马,只有卫青(卫青,汉武帝的小舅子,战神一般存在的人)直捣匈奴老巢龙城,斩杀无数,俘获七百余人凯旋归来,也让汉武帝第一次出击匈奴挽回一点面子。

二、收复“河南地”

军臣单于没想到被卫青率领的汉军掏了老巢,损失颇大,不由大怒,集结兵马报复,兵分三路入冦,从雁门到辽西一线展开攻势,一路占领了造阳等地,深入汉境九百余里,这块土地本来就是匈奴的,是战国时期被燕国占领,如今又回到匈奴手里;一路杀入辽西,斩杀辽西太守,掠走两千余人;一路杀奔渔阳,击伤汉大将韩安国,迫使汉军坚壁不出。

汉武帝面对匈奴入侵作出回应,派卫青、李息率军北出榆林、云中,沿外长城一路向西北行进,直扑匈奴右贤王的驻地高阙,切断右贤王与河套地区的联系,随后突然向南挥师,沿黄河、贺兰山南下,直袭没有任何准备的匈奴楼烦王与白羊王驻牧的河套平原,一击致胜,俘虏五千余众、牲畜百万,也抓获了一些匈奴的探子,“全甲兵而还”,也就是没有损失兵马。

汉武帝抗击匈奴是发生在西汉年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成功地抗击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进一步巩固了汉初新兴的封建政权。 匈奴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汉朝初年,已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势强盛。东面打败了东胡,西面赶走了居住在今甘肃境内的大月氏,北面臣服了丁零族,而在南面,则经常侵犯汉朝边境,有时竟深入到离汉朝都城仅350公里的地方,严重地威胁着汉朝封建政权。 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0年曾亲率32万大军打匈奴,却被匈奴40万军队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南)7天7夜。此后,刘邦为了全力对付内部封建割据势力,对匈奴暂时采取了“和亲”政策。把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每年送去一定数量的黄金、绢、絮,米、酒,允许人民往来买卖。以后几代皇帝,虽然一度注意改革边防制度,实行屯田垦荒,但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公元前141年,16岁的汉武帝即位。这时汉朝已建立60多年,封建政权巩固,经济上也有了实力。因而,他有条件和匈奴进行斗争,从根本上解除内地的威胁。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召集群臣商议对匈奴的政策。主战派大行(官名,主管对外联络)王恢说道:“听说战国时的代国,是个小国,还能抗击匈奴。现在陛下神威,国家一统,匈奴却侵盗不止,就是因为不怕我们。我认为对匈奴应该抗击。”御史大夫韩安国连连反对。他说:“高帝当年打匈奴即遭到围困,7天没吃东西,只好‘和亲’,至今已五世平安了。 还是不打为好。”王恢严厉驳斥了韩安国的论调,建议采取诱敌深入,以“伏兵袭击”的作战方法。汉武帝支持王恢的抗战主张。匈汉战争至此开始。 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以两万骑入侵上谷(今河北怀来县)、渔阳。汉武帝派青年将领卫青率3万骑出云中(今内蒙托克托县),西至陇西(今甘肃东部),收复河套地区,扫除匈奴进犯的军事据点。卫青采取迂回进攻的方法,从后路包抄,一举赶走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长安的威胁。 于是,汉武帝在那里设朔方郡、五原郡,移民10万屯垦,又重新修了秦代的旧长城,派兵驻守。卫青升为长平侯。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骑兵赶走了匈奴的右贤王,生擒匈奴王子10余人,凯旋而归。汉武帝破格提升卫青为大将军,成为全军的统帅。 第二年,在和匈奴的战斗中又涌现出一位18岁的将领霍去病。他是卫青的外甥。一次,他一马当先,率领800骑兵突进匈奴营地几百里,取得大胜。汉武帝据此封他为冠军侯,给他造了一座阔气的房子,让他去看。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河西战役是从公元前121年3月开始的。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从陇西出发,在皋兰山脚下和匈奴骑兵交战,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境内)追击500多公里。夏天,霍去病率几万骑兵,行军1000多公里,一直打到祁连山麓,给匈奴贵族以沉重的打击。汉武帝在河西地区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10万定居农垦。河西走廊的收复,解除了汉王朝的西部威胁,打通了汉和西域交往的道路。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规模最大。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10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分别从定襄郡(今内蒙呼和浩特东南)和代郡(今河北蔚县)出发,共击匈奴单于(匈奴首领)于漠北。卫青北进千余里渡过大沙漠(戈壁沙漠),直抵阗颜山(今杭爱山脉),歼敌1.9万余人。霍去病深入1000多公里,追击匈奴左贤王兵到狼居胥山(今肯特山),俘敌7.4万余人。在这次战役中,汉武帝还组织了14万匹战马随行,以备换用,派了10万辎重兵转运粮草,保证了主力军的物资供应。 漠北之战给匈奴以致命打击,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北无王庭”的局面。从此,匈奴北徙漠北。汉北自朔方,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以60万吏卒屯田,加强防守。 汉武帝取得抗击匈奴的战争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汉武帝灭匈奴,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经过文帝景帝两代的积累,汉武帝已经具备了与匈奴对抗的实力,因此北击匈奴就成为了汉武帝功绩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不过,为什么汉武帝对于匈奴如此憎恨,一定要灭掉它呢只是因为匈奴对于汉朝国境的威胁吗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

汉武帝是历史上能与秦始皇相媲美的皇帝,他的一大功绩就是击溃了匈奴,让大汉王朝走向辉煌。汉武帝在位54年,就有44年与匈奴相争,甚至匈奴逃到漠北也不愿放过。为什么汉武帝一心要灭匈奴呢

早在西汉建立之初,匈奴就是中原王朝的重大威胁,数次南下攻城屠邑,掠夺人口财物。汉高祖刘邦曾亲率30万大军北上,也被匈奴击败。随后,大汉忍气吞声,汉文帝和汉景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解匈奴的袭扰,尽管颜面尽失,可是边关依旧时不时受到骚扰。

汉武帝登基之后,向匈奴发动了反击,从公元前129年开始,历时44年。主要有三大战略反击,分别为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共歼灭匈奴15万人,俘虏10万人。汉武帝要灭匈奴,除了解决边关骚扰的问题外,其实还与一封信有关,寄信人是冒顿单于,收件人是吕后。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病去世,冒顿单于见大汉王朝的继任者刘盈是个仁弱的小孩,太后又是女流之辈,便生出轻慢之心,写了一封傲慢霪亵的国书,派使者送给吕后。内容为:孤愤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愤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吕后是母仪天下的太后,是大汉王朝的象征,岂能受此侮辱。奈何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强大的匈奴,吕后只得忍气吞声,不仅写了一封曲意逢迎的回信,还送给冒顿单于许多宫女和财物,以换取修生养息的时间。

经过数十年的沉淀,大汉国力变得强大,到汉武帝即位时,反击匈奴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也知道匈奴带给他们刘氏家族的羞辱,并暗自立誓必灭匈奴。所以,汉武帝在位期间,西汉王朝一直对匈奴采取高压政策,大大消耗了匈奴的实力。

这封信一直被汉朝王室保存,是为了激励大汉皇帝,不要忘记耻辱,这也是汉朝对匈奴持续打击两百多年的真正原因,直到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

以上就是关于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秦皇汉武为了解决匈奴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面对匈奴的袭扰,汉武帝曾派出哪些大将去反击他们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90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