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一般具有廉洁、公正、无私、勤政等品质。
一、形容官员廉洁一般用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等。
1、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比喻做官廉洁。
2、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不贪污腐化,一心为公。
二、形容官员公正一般用大公无私、刚正不阿等。
1、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2、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三、形容官员勤政一般用勤政爱民等。
勤政 [ qín zhèng ài mín ]
指官员为政事勤勉尽责,爱护老百姓。
扩展资料
古代清官典型
一、狄仁杰
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为 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 " 唐室砥柱 " 。
二、包拯
包拯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对贪污深恶痛绝, 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
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
三、海瑞
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
奏疏递上后,海瑞即被入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才得以获赦,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十府巡抚等职。
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 40 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 20 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官
古代“清官”还称:循吏、良吏、廉吏。
自封建社会迄今,民间对好官的称呼,皆为清官。
在正式的典章史籍中,对好官一般不称清官,而叫“循吏”、“良吏”、“廉吏”等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就出现了对官僚的类型化评价。
:
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敢于为民请命,刚正不阿,不惜丢官罢职的直臣廉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被百姓誉之为“阎罗包老”的包拯和敢于责备皇帝的海瑞,以及抗旨斩杀弄臣的袁可立。这些出于公心不惜触怒当朝天子和权贵的行为,是有直接丢官杀头危险的,这远比清代异族统治下一些汉人官员靠吃糠咽菜和穿破旧官服的“豆腐汤”、“南瓜胡”等表面作秀的俭约拘谨更为难能可贵,历来少之又少。
参考资料:
历史上的清官有:
1、魏征。
史书上记载,贞观十三年,由于贞观之治,国家越来越富强,唐太宗开始骄傲自满,放纵自己,全国搜索珍玩,打猎游玩,修建大厦,劳民伤财。魏征及时上书《十渐不克终疏》,历数了唐太宗的一些奢侈行为,提醒他要慎始慎终。
后来李世民看了上书后,非常诚恳的表示要改掉上述问题,可以说着就是“为民请命”,也是提醒皇帝爱民。魏征一生清廉节俭,死后李世民下诏厚葬,但是魏征的妻子说,魏征一生从不奢侈,厚葬应该不是他希望的,所以还是节俭办理。这样一位为民请命,公正廉洁的官员,不亏“清官”的称号。
2、海瑞生于公元1514年,海南人,早年间中举人,在海南当一名教谕也就是老师,后来到淳安县当知县,这段时间他多次明断一些疑难案件,深的老百姓的爱戴。
3、包拯出生在北宋,是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清官了,是清官的典型代表,民间被称为“包青天”,他的事迹主要是他做开封府府尹的时候发生的,估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相传当时的皇帝赐给他三口铡刀,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分别可以惩处放了罪的皇亲国戚、朝廷大臣和普通百姓,最著名的是他用龙头铡惩处了驸马陈世美,陈世美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他成了为了荣华富贵或者荣华富贵后抛妻弃子的代名词。包拯的清明在于不畏强权能够为民主持公道。
要说到我国古代的清官,那真是各路大神各显神通,每个人清的都让你心服口服。榜上有名的有蜀汉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的清可以说是体现在了各个方面,作为当时蜀汉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在用人方面不仅不任人唯亲,而且也不看你的阵营,用人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你有没有才华,只要你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去重用你。
而且在他执政时期,可以说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就连发工资这件事情都要自己去发,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哪个丞相去管发工资这件事情,诸葛亮可以说是第一人,这种过度的劳累也是他后期去世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原因。
不仅生前清,就连死后也是清的明明白白,他家所有的财产加起来也就值几十匹上好丝绸的价值。并且还留了遗书给刘禅,就是说不要把他葬的太过豪华,怎么简单怎么来,差点把刘禅给感动哭了。
除了诸葛亮,明朝时期的海瑞同学可以说也是榜上有名。虽说明朝的官员俸禄跟其它的朝代相比是很低,但是对于海瑞这种大官来说,还是说的过去的,基本上还是可以糊口的。
但是硬是被他做出来了一件轰动的事情,就是每次他家里面吃肉,用现在的说法来说就跟上头条一样,成为了当时的一大稀罕事,这你跟谁说理去?而且比他低几级的官员,家里面的生活水平都比海瑞高,可以说这个官当的一点排面也没有。
四大清官是指:
1赵广汉。
西汉时期的赵广汉,在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都担任重要的官职。赵广汉这个人嫉恶如仇,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尤其注重社会治安管理,百姓们对他赞不绝口。但是赵广汉的作风太过强硬,导致皇帝还有世家大族都不怎么喜欢他,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忌惮厌恶他,导致后来被“雪藏”千年。因为他这个性格,甚至得罪了皇帝,导致皇帝选择处死他。
2海瑞。
海瑞是明朝官员,也是明朝四朝元老,他的资历非常高,虽然官职算不上高,但是他却十分认真,尽心尽力治理好自己的辖地。他的生活十分的节俭,穿粗布衣吃粗粮,就和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3于文龙。
这位明末清初年间的清官是大器晚成的典型,早年间他通过科举入仕。后来因为厌恶当时官场的风气选择辞官归隐,直到44岁才出山重新做官。于文龙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也不急着往上爬,他从一个小小的知县做起,仔细观察民情,为人民做打算,做一个优秀的父母官,而不是鱼肉百姓的贪官。
这一个县在于文龙的手底下慢慢恢复了生机,百姓们安居乐业,而他也不断地往上爬,虽然官职在不断提升,但是他的作风和对待百姓的态度却没有变化。所以后来于文龙逝世的时候,康熙皇帝甚至亲自为这位清官撰写碑文,称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4包拯。
包拯作为一个典型的清官,断案果决正确,并且为人刚正不阿,他断案从不被私情影响,也从不徇私枉法。无论是平民还是皇亲国戚,他都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差异在断案上有什么偏颇,可以说是非常公正。
还有高以永、张伯行、汤斌、宋德宜
张伯行,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去世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谥清恪。光绪初年,从祀文庙。有一子张师载。
高以永,初到内乡便问民疾苦,赈济灾民。清同治《内乡通考》评论说,“高以永,广开垦,除匪盗,其有造于内乡者甚大”。“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楹联,正是他所撰。
汤斌,刚正不阿,不趋权贵。当时明珠为大学士,在朝中当权,前任江苏巡抚余国柱告诉汤斌,说朝廷免除江南赋税,都是大学士明珠尽力促成的,但汤斌认为是自己的坚持,对明珠毫不理睬。考核官员时,外官纷纷向明珠送礼,却没有汤斌的属员。
宋德宜,严毅木讷,然议国家大事,侃侃独摅所见。居官廉谨,未仕时有宅一区,薄田数顷;既贵,无所增益,门巷萧然。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形容古代清官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形容古代清官、古代“清官”还称什么、历史上的清官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