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这个姓的起源和故事!


田姓的源头可追至河南周口的淮阳,但田姓得姓之地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因此田姓最初的播迁应该是由山东开始。自“田氏代齐”之后,田姓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壮大时期,田氏齐国共传八王,子孙繁衍不可胜数。自秦统一全国后,齐国田姓王族星散各地,这是田姓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秦朝末年,田氏王族后裔趁农民起义之势而起,狄(今天的山东省临沂)人田儋自立为齐王参与了秦朝末年的战争。汉朝初年,汉高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强行将关东豪族迁至关中的阳陵(今陕西省境内),此事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山东地区的田姓豪族因之迁入此地。之后有一些田姓人迁至北平(今天的河北省满城北)。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田何是淄川(今属山东省淄博市)人,后来迁至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田姓人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地域在北方。在南方的少数民族的田姓在西汉时已开始见诸史籍,《后汉书》、《晋书》、《华阳国志》等史书都记载有田姓的少数民族首领。北魏时,田姓已在新疆出现,现有出土于吐鲁番的北魏时期的两通“田氏墓表”为证,一通是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上有铭文“交河郡镇西府兵曹参军,但旻天不吊,享年六十有四。字元初,田氏之墓表。”另一通是建昌五年(公元516年),上有铭文“镇西府兵曹参军绍贤,但旻天不吊,春秋刑有九,寝疾卒。田氏之墓表。”唐朝时,田姓人生活的范围更广,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的“南海郡番禺县主薄樊君夫人田氏墓志铭并序”说明,在唐朝时,广东省已经有田姓人在那里生活。宋朝时,田姓人在南方繁衍的范围就更大了,据有关资料所载,原来居住在浙江杭州的田希圣是闽、粤的田姓始祖,这支田姓的后裔后来分别迁徙到福建宁化、长汀,广东兴宁、海阳和达埔等地。

田姓的祖籍在山东。但田姓得姓之地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因此田姓最初的播迁应该是由山东开始。自“田氏代齐”之后,田姓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壮大时期,田氏齐国共传八王,子孙繁衍不可胜数。自秦统一全国后,齐国田姓王族星散各地,这是田姓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之后有一些田姓人迁至北平。

田姓的由来

出自妫姓,妫满之后,为陈氏所改。相传帝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汭河边居住,他们的祖孙有留在妫汭河一带的,就是妫姓。周武王灭周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孙)。武王封妫满为陈侯。

刘姓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著名大姓之一。刘姓人群占了54%。总人口约6500万。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3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4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主要的改姓记载有:

一 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 匈奴在汉武帝时交战败北,分为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于汉,从此被赐汉姓为刘,这就是我同学知道的那个典例了,汉武大帝看多的缘故吧~。

三 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

四 又刘邦为了感谢项伯曾多次救助他,赐他刘姓,并对项伯的遗族多人封侯,皆赐姓刘氏。

五 还有东汉的王常,曾起兵反对王莽,在昆阳之战中立大功,后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

六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补充:这些大多是我查到的情况了,不过就自己多知道还要补充的一点是,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而姬姓也是,甚至是黄帝本人的姓氏。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为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称之公孙轩辕。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族主要有两大分支:一为颛顼族,二为帝喾族。而上面所提到祁姓和姬姓都为帝喾族,所谓同宗。但好玩的是我以前曾看到过记载说,匈奴族和鲜卑族同黄帝也有血缘关系,所以,凡出自匈奴族或鲜卑族的姓氏,均列入黄帝族系。所以说来说去,匈奴和刘邦本来就是一家人,老祖宗都是黄帝。哈哈~黄帝是传说中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百家大姓中有七十多个姓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姬姓。据说他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14人,共12姓(有同姓的,故14人有12姓),姬姓居首。

关于刘姓的寻根,也是一个生动的事例。史籍有两种说法:一说刘姓起源于黄帝之子12姓中的祁姓,因帝喾及其子尧为祁姓,故刘姓是尧的后代;二说刘姓出自周朝的姬姓。而《新唐书·宰相世系》在认为“刘氏出自祁姓”的同时,又说刘氏子孙中那位养龙的刘累的后代到了周朝被封为杜伯,称唐杜氏,后来杜氏的后人中有位士会由秦归晋,其子留居于秦,称刘氏。不同的说法关涉到刘氏的起源地。若说被成王封于刘邑的刘氏,则其地在今河南偃师;若说留居于秦国的刘氏,则其地在今陕西凤翔。对于这样的问题,河南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考察,最后认定刘姓的始祖为夏朝第13位皇帝孔甲的“御龙氏”刘累。刘累所居的邱公古城,在今河南省鲁山县的昭平湖风景名胜区内。这里尚存有邱公古城址、刘累墓等遗迹。这一研究结果很快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认可。现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申办2003年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第四届大会的承办权,已获成功,正在进行有关的筹备工作。

刘姓是中华民族的著名大姓,历史悠久流长。刘(刘)字形从金从卯,本义是指斧钺一类的兵器。刘又是古邑名。原始社会末期,帝尧第九子源明封于刘邑,建刘国,得刘姓,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刘姓。因帝尧本姓祁,后人又称这支刘姓为祁姓之刘。这支刘姓经四千多年的繁衍发展,自强不息,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逐渐成为天下刘姓的主体,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影响和贡献。

田姓起源

一、来源有二 1、出自妫姓,妫满之后,为陈氏所改。相传帝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汭河边居住,他们的祖孙有留在妫汭河一带的,就是妫姓。周武王灭周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孙)。武王封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据舜重华世系[仅供参考]A[计26代]据池阳《陈氏宗谱》B[计43代]据《永济旅游网-舜裔姓说》,在此之前的传承关系有以下两种说法:

A、1黄帝—2昌意—3颛顼—4虞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矫牛—9瞽叟—10虞舜—11商均—12虞夏—13仲华—14太玄—15叔容—16隐翼—17端明—18景旭定—19勾较—20禹纳—21灵冠—22德懿—23感亨—24余念—25平仲—26越52世虞阏父—27胡公满

B、 1黄帝—2昌意—3颛顼—4虞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矫牛—9瞽叟—10舜(姚重华)—11商均—12夷伯—13强馀—14颉—15思—16友—17龙—18寿胖—19叔仪—20康仲—21祖妫—22发(谥思公)—23妫方—24振—25维—26寿固—27敖—28元捷—29偃—30姑益—31公允—32蔺—33顼叔—34野—35无—36胜—37叔正—38献子—39亚寿—40原寿—41梦延—42瘀遏父—43妫满(胡公满),在B中中又有将“友—龙”作为同一人的。

春秋时,陈桓公的弟弟陈佗在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免,自立为陈侯。太子免的三个弟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佗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三人相继为国君,就是陈厉公跃、陈庄公林和陈宣公杵臼。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杀了。陈厉公跃的儿子叫陈完(为妫满的第?代孙),他同御寇的交情很好,御寇被杀后他怕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就将他封于田地。陈完因为逃到了齐国,不愿用原来的国名为氏,遂以采地为氏,改称田氏。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他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传承关系是:

胡公满—皋羊(申公)—突(孝公)—围戎(慎公)—宁(幽公)—孝(厘公)—灵(武公)—燮(平公)—圉(文公)—鲍(桓公)—跃(厉公)—陈完(后改名田完,即田敬仲)。

田姓在延续过程中,田书之子孙占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其传承关系是:

田敬仲(陈完)——田稚——田昏——田文子——田桓子(无宇)——田书——孙占。

田姓由陈姓分出。值得一提的是,田氏代齐历8君184年后被秦所灭,其子孙纷纷改姓。齐王田建的三子轸,后来在楚国为相,封为颖川侯,复改为陈姓。也有改姓王的

┌田升—田安(济北王)—(王义)(王氏)—王莽

┌齐王(田建)—│

│ └田桓—改王氏

├法氏

│ ┌田嘉建(不食而死)

齐襄王(田法章)—├齐王(田段)—│

│ └田修建(落难后改姓王)

├田间

└田角

2、出自黄姓所改。明朝初年有辅佐惠帝的黄子澄,因废削诸藩之权,而引起了靖难之祸,京师不久便被各诸侯攻破,黄子澄被俘获,不屈而死,他的儿子为避祸而改名换姓为田终。后子孙也以田为姓,称田氏,多在北京附近。

李姓的起源

李姓起源陇西,祖宗利真。

(姓氏来源〕有关李氏的姓源,从史书的记载看,均与李树的果实李子有关。

《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载:“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

《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出自嬴姓, 陶之后,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

《元和姓纂》中也有记载,说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作了尧帝的理官。这位皋陶,也作咎繇,《管子•法法》:“皋陶为李。”尹知章注;“古治狱之官。”理官,即相当于现在的法官,专掌狱讼推断。当时,盛传以法官为姓的风气,“皋陶为李”,自然也就以“理”为姓了。

以理为氏,后来为何变成了李呢事情是这样的,相传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使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进谏纣王,劝他改正,结果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了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隐国(今河南淮阳)人,想回娘家,又怕连累家族,于是往西出奔,当逃跑到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几乎饿得奄奄一息。可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上还有一些“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实,也就是树上结的果),于是便采下来吃,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之后,他们逃往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gu)音古)县(治所在的今河南鹿邑县东)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也为摆脱纣王的追辑,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纵观历史,李姓人氏大体出于两大系源,一支在陇西,即今甘肃省境;一支在赵郡,即今河北省境。以这两支为主,形成了中国李姓的源流,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把李姓繁衍到全国的各个角落。据《李氏族谱》记载,在陇西这一源系中,出了李渊一家,他们建立唐王朝 之后,随着王朝的强盛,李姓也日渐兴旺。仅李渊一家,就分出39房之多。源于赵郡的那一源系,繁衍情况更甚,不在几代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人数之多,占地范围之广,压倒了其他各姓,高居张、王、刘、赵诸大姓之上。以后,河北这支李姓家族,先后分成三组,西到山西,东至山东、安徽、南抵河南、湖广,扩迁到更大的范围。

李姓南迁,要早于其他诸姓。据《崇正系谱•李氏篇》考证,在唐高祖以前,尚无李姓南渡过江的记载。李姓南下,似在唐朝末年。《崇正系谱•李氏篇》曰:“其南来之祖,则溯始于唐之末年,有宗室李孟,因避黄巢之乱,由长安迁于汴梁,继入福建宁化石壁乡。”这就是说,李氏大约于公元880年前后举族南迁。当时,唐末爆发规模盛大的黄巢起义。起义军宣告:“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即便如此,那些与唐王室同姓的李氏族人,还是大批南迁,到江南寻求偏安之地。

田氏出自妫氏,跟陈,胡两姓出自一脉。陈国(位于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灭亡后,陈国国君陈胡公后裔陈完逃到齐国,后以田为氏。得姓始祖:陈国公族陈完(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人)。

宋朝时期,田姓大约有5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74%,

历史上主要的田氏名人有:战国齐国将军田忌,哲学家田骈,孟尝君田文;西汉今文易学开创者田何;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田悦;明朝文学家田汝成;清朝大臣田文镜;当代戏剧作家兼诗人田汉等。

早在两千七百年前,东周春秋时期的陈国(现今河南省淮阳县城关一带),陈厉公之子陈完,二十八岁时(公元前690年),陈国发生兵变,父亲和叔父被杀,他从陈国逃往齐国(现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五年后,齐桓公执政,睐于其才能,让其做卿士(古代高官),但陈完不愿再像他父辈那样做官被害,就当了个主管手工业的下级官吏。陈完在齐国定居后,不愿再以陈为姓,遂改为田姓,以此传世后代,才有了田氏家族,田完就是中国田氏祖先的第一人。田完虽是陈国落难公子,在齐国只做了个小官,但到了他的第八世孙田和,却做了齐国的宰相。公元前391年(距今2407年),他废黜齐康公自立为王。原来的姜(太公子牙)氏齐国遂改为田氏齐国——史称田齐。田氏在齐国执政一百八十四年,历经八位国君。其中最短的执政九年,最长的达四十四年。田氏治国有方,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使齐国在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期分别称为五霸之一和七雄之首。后因官场腐败及诸多原因,被秦始皇所灭。齐国是战国七雄中被秦最后灭亡的一个国王。齐国最后一个国王叫田建,国家灭亡后,王公贵族被强迁至现河南省辉县古城一带。田建的孙子田安后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济北(位于现今山东省泰安市)王。西楚灭亡后,田建失去王位,其子孙后代改为王姓。秦国之前在河南居住的王姓都是田氏后裔。秦朝末年,义军起义,田氏家族中有八人裂地称王。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孙武(史称兵圣)、孙膑(齐国军师)都是田氏后裔。田氏祖先田完的四世孙无宇(辅佐齐庄王执政)生了两个儿子,长子田乞、次子田书都做了齐景公的大夫(二品官员)。田书伐莒有功,被封到乐安(今山东省惠民县),赐姓为孙,田书改为孙书,孙书生孙凭。其后,凡是认孙武、孙斌为祖先的孙氏后代及其家族都是田氏后裔。西汉末年的宰相王莽(后做了新朝的皇帝)也是田氏的后代。王莽生于西汉末年的魏郡(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原籍山东章丘龙山镇平陵城)。他年少时跟随叔父田猎生活。田猎后来做了汉朝的大司马,统领军队。王莽的姑母又当了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皇太后。他们家族中先后有九人被封侯,五人出任大司马,是西汉最显贵的家族。在姑母太后的支持下,王莽先后当了大司马和宰相。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平帝死后,王莽代天子摄政,称为摄皇帝。他把自己两岁的外甥刘婴立为太子。公元八年即摄政3年,王莽自立为天子,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新,把原来的皇帝降为定安公。王莽在位15年,活了69岁,他治国有方,国力强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君。田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46位。(在宋代编写的百家姓中有564个姓),所以田姓在我国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640余万,占全国人口总数千分之四左右。如今,田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为多。上述五省田姓约占全国汉族田姓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还有百分之五十七的田姓人群分布在其他省市,以及台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有姓田的。总之,陈姓是舜帝为姓的后代,田姓是陈姓所改,孙姓是田姓所改,王姓也是田姓所改,王姓同宗。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田姓是一个具有四千多年的古老大姓之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巨大功勋卓著。

从历史上看,田姓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田氏,是台湾的第七十七个大姓。其源,也在大陆。在台湾,田氏的子孙同样荣耀、旺盛。据台湾省文献会考证,乾隆八年,有来自福建的田,庄二姓,同时入垦现在的苗栗通宵。这是最早到达台湾的田氏开基先祖。目前,台北、台中、屏东、花莲、澎湖等地都有不少田姓,但数在新竹、台南、南投三地最多,嘉义、苗栗次之。

田与陈本一家

田与陈本一家 田横王留大名 《姓纂》说:“妫姓,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或号田氏,至田和篡齐为诸侯,九代至王健为秦所灭,建弟假及田,儋子市,儋从弟荣,弟横,弟子广羽,时并裂地称王,北平。” 《通志氏族略》曰:“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逐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 《姓氏考略》:“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陈相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完,奔齐,以国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为田氏。” 由上面的四项记载,当年田氏之分自陈氏的情形,便已一目了然了。原来,当初从陈国出奔到齐国的公子完,起初还是以陈为氏的,后来,却由食邑于田,以及田、陈二声的相近等因素,才改换了自己家族的姓氏,使得这个著名的姓氏开始出现。这样推算起来,田氏的历史至少也在2500年以上。

田姓与虞舜的关系

田姓人还可以把自己跟上古圣君虞舜的渊源关系,追溯得一清二楚。依照《姓纂》的考证,周朝初年被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是虞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二代孙,春秋时代奔齐的田姓始祖公子完,是胡公满的第十代孙,而头一个以田为姓的,却是公子完的第七代孙。由此可知,田姓的始祖应该是虞舜的第五十四代后裔,真是脉络分明。 不过,后来的田氏却也跟大多数的著名姓氏一样,并非“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根据《列卿录》的记载,明朝初年辅佐惠帝废削诸藩之权,结果却引起靖难之祸的大臣黄子澄,在他被燕王磔死之后,他的儿子为了避祸,曾经改名换姓为田终,使得田氏增加了一支新的血脉,阵容更加的庞大。 历史上,田姓的知名人士不少。田横和他五百壮士的事迹,更是壮烈感人。田横是齐国的公族,是齐王田荣的弟弟。田荣死后,田横代领其众,击项羽,收复齐地,并且迎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任相国。后来,田广被汉将韩信所掳,他就自立为齐王,并于刘邦取得天下之后率领从属五百余人逃亡入海岛,然后,就谱成了下面一段记载于《史记》的可歌可泣壮烈史诗: “高祖召之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不来,且举兵加诛焉!’横乃与二客诣洛阳,未至三十里,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奈何北面事之?’遂自杀。高祖以王礼葬横,拜二客为都尉,二客皆自刎。居海岛中之五百余人,闻横死,亦皆自杀。” 这是何其令人感动的一首史诗,难怪千百年来只要有人提起田横的大名,都会令人肃然起敬。

田完。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圣王后人——舜的后裔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陈完时,陈国宜公杀太子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己,便逃于齐国。

陈完为人谦逊有礼,一向很有贤名,齐桓公很赏识他,就任命其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并封他于田地。其后子孙就以采地为氏,称为田姓。他们尊田完为田姓的得姓始祖。每个地方的家族都会有族谱。

扩展资料

田氏最初发源地是今山东省境。自秦国吞并齐国后,田姓最初是向西、北之地迁播。汉初,田氏贵族,曾先后裂地称王,但不久均被灭掉。为了清除各地反叛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属陕西),田氏贵族也就不得不迁入此地。

再后,田氏族人又有迁徙至北平(相当今河北、天津一带)。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段时间里,田姓的郡望又有信都(今属河北)、范阳(今属河北)、颍川(今属河南)、汝阴(今属安徽)、并州(今属山西)、易州(今属河北)、汾州(今属山西)、兖州(今属山东)等地。

可见,汉至隋唐之际,田姓已基本上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宋时,田氏南迁繁衍于今福建、广东等地。据有关资料所载,田希圣为田氏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4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2传至滋茅,徙居福建长丁;

芝英迁广东兴宁。田滋茅子松岗,于宋末迁广东海阳,后徙达埔,为大埔开基始祖。明清之际,田姓便播及大江南北广大区域。总之,从历史上看,田姓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姓

以上就是关于田 这个姓的起源和故事!全部的内容,包括:田 这个姓的起源和故事!、田姓的祖籍在哪里、刘,李,田姓的起源是什么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285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