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探月工程计划被称为什么工程

我国的探月工程计划被称为什么工程,第1张

我国探月计划被称为嫦娥工程。

以古代嫦娥奔月神话中“嫦娥”命名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探”、“登”、“驻(住)”大三步,其中第一大步“探”即现在正在实施的中国探月工程,并和载人航天工程一道列入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它又分为“绕”、“落”、“回”小三步。

我国的探月计划被称作“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介绍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探月计划为什么被称作为嫦娥工程

符合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科学与神话故事相链接,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民族期望。

是崛起国家为了发扬其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发扬与传承并重具有软文化价值的传输。

嫦娥是美好的人物,也反应了我国探月工程是和平且符合世界人民的福祉的。

嫦娥探月计划反应了中国人的梦想,航天梦想,是对于理想和现实结合的美好愿景。

探月计划的意义

是在提高国家威望和综合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工程的研制和建设,继承了我国业已成熟的航天技术,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为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探月工程的路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是攻克了大量关键技术,掌握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我国航天技术及相关技术整体水平,带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是工程的实施,为年轻科技人才的锻炼成长,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培养了一支深空探测的生力军。

是通过工程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使我国具有了一批水平较高、配套较全的探月工程设施,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工程研制试验需要,而且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是工程实施专项管理,统一组织诸多部门、单位和系统协同配合,提高效益,保证了质量,丰富了我国重大专项工程管理经验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探月工程是利用航天器对月球进行的各种探测。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当然成为空间探测的第一站。

我国的探月计划又被称为“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而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就是要进行其中的第一步——绕月飞行。嫦娥三号卫星进行其中第二步--落在月球软着陆。探月工程是利用航天器对月球进行的各种探测。

探月计划 酝酿10年

“探月计划算到今天,整整酝酿了10年。”欧阳自远院士介绍说,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探月构想是在1994年提出的,此后的10年间主要是在进行论证过程,而且是“那种反反复复的论证”。

“首先一步,我们要论证开展探月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第二步,上月球干什么?做哪几件事情?于是我们制定了探月20年大规划,也就是现在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总结的‘绕、落、回’三个阶段。而科学目标是否符合国际发展潮流,是否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这都需要进行科学且复杂的论证过程。”欧阳自远说。

谈论到这10年的酝酿,中国探月办公室刘建忠研究员告诉记者,包括欧阳自远院士在内的很多专家,除了搞研究,10年中做的最多的工作是四处游说和呼吁。

“这项工作很费心,只要逮住机会,他们就会向决策者、科技界和公众阐述月球探测的重要性,灌输中国开展探月的必要性。”刘直言不讳地说,“毕竟10多亿元的科研投资不是个小数目,大家都很谨慎。不过如果没有热心科学家的这些外围努力和攻关,中国启动探月计划可能还会要推迟。”

就在争论中,科学界的一些行动已在悄然地推动着中国探月计划的前进。上世纪90年代初,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闵桂荣院士提出了中国也要搞月球卫星的建议。1997年4月7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的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三位院士以“863”计划的名义发表了《我国月球探测技术发展的建议》。1998年,总装863航天领域办公室组织了杨嘉墀等航天专家对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国防科大、中国科技大学的“月球车”项目申请报告进行评审,通过了由清华大学牵头的“月球探测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解”的立项研究,揭开了我国月球车研究的序幕。2000年5月,清华大学组织了“月球探测技术研讨会”,反响强烈。

2000年10月5日在京召开的首届“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专题发言,“我国将在无人实验飞船成功飞行的基础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并积极参与国际火星探测活动,使我国的空间探测技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公开表明探月决心。

2000年11月22日,我国政府首次公布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7年的游说和呼吁终于有了结果。2001年,由欧阳自远院士牵头制定的‘发射绕月卫星’第一期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终于通过了国家评审。2001-2002年间,孙家栋院士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对首期目标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综合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科学目标明确、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问题。2003年9月,中央最终同意并批准了这个计划。

中国探月计划科学探测设备进入最后联试

--------------------------------------------------------------------------------

>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的探月工程计划被称为什么工程全部的内容,包括:我国的探月工程计划被称为什么工程、中国探月工程叫什么工程、我国探月计划又被称为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77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