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有谁

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有谁,第1张

一、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二、简介(节选):

1、子渊,又作公子渊,本名宋玉,曾用名子渊、司幽、小白脸。是古风纯爱代表作家伊雪枫叶 三生三世系列小说《九州·神女赋》中男主角。

本为太古魔族战神,后转世做了司幽之国大皇子司幽,第三世为春秋战国的宋玉,政治家、军事家、辞赋家、肤白柔嫩,人称小白脸, 秋兰作佩、蘼芜之香 ,清高、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和改革理想,却仕途不顺 。

2、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3、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卫出公姬辄,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渊

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韩非子。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子骞

即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闵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作官的人。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伯牛

即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以德行著称。后来,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意见人。孔子去探望他的时候,站在窗外面握着他的手。叹息着说:“如果没有希望的话,这也是天命啊!这样的好人,竟然会染上这种恶病!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仲弓

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冉雍出身贫贱,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以此作为攻击冉雍的借口。孔子驳斥说,一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冉雍气量宽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冉雍参加做过季氏再,以德行著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战国时期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与孔子并列为大儒。

子有

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人,深受孔子称赞。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他很能带兵打战,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国。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后来由于冉求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的关系,足见师生相知深厚。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唐朝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徐侯”。宋大中祥符两年(1009年)追封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子贡

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见于《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孔子对子贡的利口巧辞,有时也加以劝戒。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和颜回相比,你自认为如何?”子贡谦逊地答道:“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他听到一分,可以了解出十分;我听到义愤,只能领悟到二分。”子贡与子路一文一武,犹如孔子的左右手,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

子路

即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他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仲由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仲由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军政大事。仲由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仲由一生忠于孔子。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

在仲由63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人展开搏斗。混战中缨冠被击断,他想到孔子“君子虽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结缨带时,被敌人砍死。他的死,对时年72岁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子我

即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我,鲁国人。宰予口齿伶俐,能说善辩,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等。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常与孔子讨论问题,很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改“三年之丧”为“一年之丧”,缩短丧期,遭到孔子的指责。宰予任齐国临淄大夫,因参与陈恒杀君事件而被杀。唐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临淄公”(后又改封“齐公”)。

子游

即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岁,吴国人。言偃长于文学。他曾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极力推行礼乐教化。有一天,孔子路过武城,听到琴瑟歌咏的声音,很高兴,就微笑对着他说:“杀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刀?”言偃听了回答说:“从前我常听老师说‘在位的学了礼乐之道,就能爱民,普通人学了礼乐之道,就很容易听从教令,好治理’,我现在就是实行这样的教化啊!”孔子听后,对随行的弟子们说:“你们听听,他讲得很对。我刚才说杀鸡岂用牛刀,只不过是跟他开开玩笑罢了。”言偃被列位孔门四科十哲(文学科)之一。其后学者在战国时形成一个较大的学派。

子夏

即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卫国人。子夏是孔子门高足,擅长文学。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古诗上‘美人轻盈微笑时酒窝多俏丽,黑白分明的眼睛顾盼多动人,在用素粉增加她的美丽啊’。这三句诗是指什么?”孔子说:“这是说,要画画,得先把底子打好,然后再加上色彩。”子夏说:“这不就是说,人先得具有忠信的美德,然后再用礼加以文饰吗?”孔子说:“启发我心志的要算卜商了,像这样,就可以根你谈《诗》了。”子夏被列为孔门四科(文学科)之一。他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的论点。对后世儒生产了很大的影响。孔子去世后,他就在西河教学,当时的魏文侯曾奉他为师,向他请教国政之事。子夏的儿子先他而死,他哀恸过度,把眼睛都哭瞎了。著有《诗序》、《易传》。唐开元27年(739年)追封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谥为“东阿公”,后又改谥“魏公”。

书上说“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也就是说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多,比较出名,有成就的有七十二个左右,如此看来不能武断地说孔子的哪个弟子才是最出名的,只能说有几个比较突出一点,列如:子渊,子贡,子路,子游,伯牛,子骞,子有,仲弓,子我……这几个是孔子的学生当中比较突出的。

在德行方面比较突出的有:仲弓,伯牛,子骞,子渊,子渊即颜回,颜回出身贫寒,英年早逝,是孔子最喜爱的一个学生,孔子都经常夸赞他,深得孔子的欣赏和喜爱;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中唯一一个主张不做官的人,它孝顺父母,与兄弟和睦相处;仲弓气量宽宏以德行著称;伯牛也是以德信著称。

在政事方面才能比较突出的有:子路,子有,子路家境贫寒,他的性格比较爽快,为人也很耿直,他与孔子互相指出各自的过错,虚心接受,并且改正;子有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善于理财,政事,还能带兵打仗。

在言语方面才能比较突出的有:子贡,子我,子贡的口才非常好,还善于外交活动,子我非常能说会道,口齿非常伶俐。

在文学上才能比较突出的有:子夏,子游,子游擅长文学,他当过官,还担任过邑宰,他主要推行的是礼乐教化;子夏的“学而优则仕”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了很多人,他也属于文学才能比较突出的之一。

如此看来,孔子的学生有很多都比较出名,他们各有各的才华,各有各的长处,我们不能用各自的眼光去武断地认为谁才是最出名的。

七十二弟子、三千贤人。孔子门下的72个徒弟~~~~~~~~~~~~~ 名单如下: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商瞿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弟子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冉季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家语》作侈)字子敛。 颜高字子骄。(《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字子秀 石作蜀(《家语》为石子蜀)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字子选 公良孺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秦冉字开。 公夏首字子乘。 奚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字襄。(《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字子家(《家语》无之)。 句井疆字子疆。 罕父黑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申党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颜之仆字子叔。 荣祈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字子思。 郑国(《家语》作薛邦)字子徒。 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颜哙字子声。 叔步乘字子车。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字子声。 廉洁字子庸。 叔仲会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字子上。 公西点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 琴牢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悬亶字子象。 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至于哪八个是混珠的鱼目,因年代久远,而资料极乏,已难考正。这八十人中,除了极有影响的几个人外,姓名每有差谬,而且看得出差不多都是抄刻之错讹。以儒家要典,尚且如此,遑论其它杂著。上古出版业之不堪恭维,远古所谓"遗迹""真本"之不可轻信可见一斑。这对盲目祟尚古本,并一本正经拿古本来做严肃研究的人,是一个挖苦,一声棒喝。

孔子学生

孔子一生,据史书记载,教导了三千多学生。但有名字记录流传的,大概有七十余位。其中有十位,更是孔子最欣赏的优秀弟子。他们是:

德行: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

政事: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

言语: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

文学:卜商(字子夏)、言偃(字子游)

从学生们的年岁,以及他们的籍贯,我们大致可以推定孔子在不同的时期中,收了三批重要的学生。

第一批是孔子30岁以后到45岁之间收的早年学生,这批学生比孔子大概年轻7、8岁到15岁之间。大都是在鲁国出生的青年。这批学生有:

仲由(子路,少孔子9岁)鲁人,卞之野人,尝食藜霍,负米百里之外。

颜路(颜回之父)鲁人

曾点(曾参之父)鲁人

公冶长(孔子之侄女婿)齐人,曾坐牢

孟懿子(鲁国贵族)

南宫敬叔(鲁国贵族)

冉耕(伯牛,少孔子7岁,冉雍之叔伯辈)鲁人

闵损(子骞、少孔子15岁)鲁人,事父母至孝。

第二批是孔子45岁以后至60岁左右,由出仕鲁国到周游列国期间收的弟子。这批学生年龄大多少孔子30岁左右,以鲁地、和卫国年青人为主,孔子游历外国,停留最长时间在卫国。孔子说:“鲁卫之政,兄弟也。”此段期间,孔子开始在政治上(51岁为鲁中都宰,54 岁为鲁大司寇,摄行相事)和学术上都有成就,有声望,因此得以举荐不少他的生出仕於多国,荐冉求、冉雍为季氏宰,荐子路为季氏宰及卫国大夫孔悝为邑宰,荐子贡代表鲁国出使齐、吴、越、晋等国。这批学生有:

冉求(少孔子29岁)鲁人,助季氏聚敛,孔子叫学生“鸣鼓而攻之”。

端木赐(子贡,少孔子31岁)卫人,利口巧辩,善外交。

冉雍(仲弓,少孔子29岁)鲁人,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

颜回(少孔子30岁)鲁人,《论语》称:“回也屡空”,“贤哉回也”。

高柴(子羔,少孔子30岁)卫人,《史记》载:“柴也愚,长不盈五尺”。

宰我(前522-458),与子贡大抵同年辈,鲁人,利口辩词,与孔子辩三年二丧。孔子斥为不仁。昼寝,孔子斥为“朽木不可雕”。

商瞿(少孔子29岁)鲁人,孔子传《易》於瞿

第三批是孔子晚年在60-70岁之间收的弟子,孔子游历多国,68岁返鲁定居,专心整理六经。所收弟子有来自多国,而以文学、言语见长。大多是学问型弟子,得传孔子诗书六艺之学。这批学生有:

卜商(少孔子40岁)卫人,魏文侯师,后世有子夏之儒

曾参(少孔子46岁)卫人,传孝经,后世有子思之儒(子思即孔伋,是曾子弟子,孔子之孙)

有若(少孔子43岁)鲁人,又称有子。

言偃(少孔子45岁)吴人,后世有子游之儒。

颛孙师(少孔子48岁)陈人,孔子曾说过:“师也过、商也不及”,“师也辟”等,后世有子张之儒。

樊迟(少孔子36岁)齐人,问稼,孔子斥为“小人”;问仁,孔子答以“爱人”。

原宪(少孔子36岁)宋人,隐而不仕。谓:“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

孔子教导学生的方法,最为后人乐道的,有以下数端:

有教无类

孔子本身是贵族出身,政治上仍力谋恢复旧制度(复周礼),但在教育方面,他却主张打破一切界限,让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他一手把官学转为私学,把属於贵族的知识材艺传授给一般庶民。他所收的学生,就阶级身份以致资质方面来说,都是相当复杂且多元的。他对自己的学生,不论贫富、不别亲疏贵贱,均一视同仁。有的学生父子两代,或叔侄两代来求学的,如颜路、颜回父子、曾点、曾参父子,冉耕、冉雍叔侄。有的学生终生跟随他,如子路、颜渊、子贡等。好学生,他固然欢喜欣赏,性行顽劣的,他也一样尽心教导。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学生中,真是诸色人等都有。

族子弟如:孟懿子、南宫适、司马牛;卑贱贫穷出身的子弟如:颜回、闵子骞、原宪、曾参、子路、冉耕、冉雍、公冶长等。品格好,资质高的学生如:颜回、子贡、子夏、子游等;资质鲁钝的学生如:高柴、曾参、子路等;品德较差的学生如:宰我、冉求、原壤、子张等。孔子莫不悉心教导,循循善诱。

1、子路

子路比较勇猛好武,事亲至孝。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子路是其字,名字为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是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时期鲁国卞人,也就是今天的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子路早年生活比较清贫,事亲至孝,是《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故事的主人公,比孔子小9岁,是孔子的弟子中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人。

2、冉有

多才多艺,善长理财。

冉有,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3、子夏

子夏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子夏(前507-):姓 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 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 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4、颜回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好学,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

5、宓不齐

擅长从政,孔子称其为“君子”。

宓不齐,宓姓,名不齐,字子贱。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结果是“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相传孔子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有较大成就者72人,其中最主要的有: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 》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仲由(前542-前480) 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虐待,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 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宰予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通称宰我孔子弟子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颜回(子渊) 闵损(子骞) 颜幸(子柳) 冉耕(伯牛)

冉雍(仲弓) 曹血阝子循) 冉求(子有) 颜文(子骄)

狄黑(哲) 颜哙(子声) 冉孺(子鲁) 后处(子里)

琴牢(子开) 孔忠(子蔑) 伯虔(子析) 秦商(子丕)

遽瑗(伯玉) 林放(子立) 县成(子祺) 申枨(子续)

仲由(子路) 宰予(子我) 冉季(子产) 言偃(子游)

卜商(子夏) 曾参(子舆) 燕汲(思) 原宪(子思)

商泽(子秀) 曾点(晰) 秦冉(开) 陈亢(子亢)

申党(周) 商瞿(子木) 高柴(子羔) 荣旗(子祈)

樊须(子迟) 秦非(子之) 有若(子有) 梁鳣(权鱼)

廉絜(庸) 邦巽(子敛) 秦祖(子南) 郑国(子徒)

乐亥欠(子声) 巫马施(子旗) 公西赤(子华) 步叔乘(子车)

漆雕开(子开) 公伯缭(子周) 石人郢(行) 司马耕(子牛)

叔仲会(子期) 颜无繇(路) 公哲哀(季次) 任不齐(送)

南宫括(子容) 公治长(子长) 宓不齐(子贱) 漆雕哆(子敛)

颛孙师(子张) 施之常(子恒) 颜之仆(叔) 奚容点(子晰)

壤驷赤(子徒 端木赐(子贡) 公孙龙(子石) 公祖句兹(子之)

公西点(子上) 石作蜀(子明) 澹台灭明(子羽)漆雕徒文(子文)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有谁全部的内容,包括: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有谁、孔子的最著名的十个弟子分别是谁、孔子有多少弟子哪个弟子最出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76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