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蠹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动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欀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面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五蠹对照翻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动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这样说来,那末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古时男子不须耕种,野生的果实就足够食用;妇女不须纺织,禽兽的毛皮就足够穿着。不需要做费力的事,给养就很充足,人民少但财物有多余,所以人民之间不争斗。因此不需实行厚赏,不用采取重罚,人民的生活自然安定。现在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这样祖父没死就有了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民多而财物缺少,干体力活干得很劳累,可是给养还是很少,所以人民发生争斗。即使加倍奖赏和加重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欀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住房简陋,茅草盖的屋顶都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都不加砍削;吃粗糙的粮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现在的看门人,穿的吃的都不会比这更差了。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了农具干活,给百姓带头,累得大腿上没有肌肉,小腿上不长毛;即使现在奴隶的劳动都不会比这更苦了。按这样的情况推论,古代让出天子地位的`人,好比是脱离看门人的生活,摆脱奴隶的劳苦,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并不值得称赞。今天的县官,一朝死了,子孙世世代代还可乘车,所以人们看重官职。因此人们对于让位的事,可以轻易辞去古代天子的地位,却难以丢掉现在县令的地位,其原因是利益大小的实际情况不相同。在山上居住却要下到溪谷打水的人,在节日都把水作礼物相互赠送,在沼泽低洼地区居住苦于水患的人,却要雇工开挖渠道排水。所以荒年的春天,自己的小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这不是疏远骨肉兄弟而爱护过路客人,而是由于粮食多少的实际情况不相同。因此古人轻视财物,不是什么仁爱,只是因为财物多;现在人们的争夺,也不是小气,只因财物太少。古人轻易辞掉天子,不是品德高尚,是因为权势微薄;今人看重并争取做官和依附权势,不是品格卑下,是因为权势太重。所以圣人要研究财物多少、考虑权势大小来制定他的政策。所以说古代刑罚轻不算仁慈,现在责罚严也不算残暴,要适应社会习俗而行事。因此情况随着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构木为巢》文言文停顿划分为: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构木为巢常指在树上筑室居祝古代有巢氏。
意思是: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下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
出自《易经》。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扩展资料: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是巢氏发明的。
传说,“构木为巢”是有巢氏发明的。不过,因为那个年代离我们太过遥远,所以我们无法得知这个有巢氏的具体信息,甚至有巢这个姓氏也是由于他发明了巢居这个方式而的名的。我们只能知道是“有巢氏”这个人发明了“构木为巢”。
汉族人民想象中的始祖,原始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昊英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为防御野兽侵害,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
有巢氏,简称“有巢”,号“大巢氏”。是中国远古时期传说人物、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之一。居住在古黄河下游一带,有巢氏生活在距今约5500~5300年新石器时代。史传为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由于年代久远,没有文字记录有巢氏是何方人氏。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即有记载。
顾名思义,“有巢”就是人们要有地方住。这个神祇的任务是是教人们不再住在地面上,在树上用树枝树叶建造出简陋的蓬盖,作为示范,这就是原始的房屋了,至少可以躲避野兽和洪水。
史书记载:
《庄子.盗跖》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记载:“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韩非子·五矗》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太平御览》卷一七二引《林邑记》中提到:“苍梧已南,有文郎野人,居无屋宅,依树上住宿,食生肉,采香以为业,与人交易,若上皇之人。”
我国古代传说中构木为巢的祖先是有巢氏。
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有巢氏开创巢居文明的伟大功绩,对中华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和深远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建造理念来自有巢氏巢居文明内涵。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即效仿有巢氏“巢居”的古老智慧修建而成。《鉴略三皇纪》记载:“构木为巢室 袭叶为衣裳”等,都是从人类文明启蒙的角度来概括的,意味着有巢氏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
名号由来
号大巢氏
《始学篇》记载:“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通志·三皇纪》记载:“厥初,先民穴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
《中国远古和原始社会的传说及近代考古学的发现》说:“有巢氏,又名‘大巢氏’,因教民巢居而得号。”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的祖先是“有巢氏”。
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有巢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创了巢居文明。有巢氏在《史记·三皇本纪》、《庄子·盗跖》、《韩非子·五蠹》、《先秦史》、《太平御览》、《康熙字典》《中国通史简编》、《辞海》等古今众多史学、文学、学术专著中均有记载。
构木为巢传说
由于原始人生活的环境非常的恶劣。周围有许多的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他们的伤害。后来有一个人,他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
他就带着身边的人,学着鸟儿,也爬到树上用树枝,做了一个窝。也就是最早的房屋。虽然简陋,但是这样,野兽就不能攻击到他们,也就安全多了。后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发明这种房屋的人叫“有巢氏”。
传说他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曾经游过仙山,得仙人指点而有了超人的智慧。他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最先发明了“巢居”。
构木成巢:用木头作成居处(房子)。意思常指在树上筑室居祝古代有有巢氏,说的就是这种居住方式的部族、部落。
后来,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
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扩展资料:
而根据现代的考古发现,上古时期的原始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也只有石块,不像后来有弓有箭,更不像现在有枪有弹。
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原始人与野兽猛禽搏斗的招数也只有扔石块了。所以他们根本打不过数量远超过他们的野兽猛禽,反而常常成为禽兽们的口中之餐和裹腹之食。
以上就是关于《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全部的内容,包括:《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构木为巢文言文停顿划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此句如何解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