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又叫什么它靠什么发声

蝈蝈又叫什么它靠什么发声,第1张

学名螽斯,短翅鸣螽。

蝈蝈后背长有透明膜状发生薄片。

发声时靠翅膀高速震动摩擦发生片产生声音。

能够发声的昆虫身上都有特殊的发音部位和发音器。蝈蝈是依靠翅膀摩擦发出声音的,它的右翅一般都叠在左翅上面,右翅基部下有一个音锉,左翅的表现刚好在音锉下面,形成尖的摩擦缘。当两翅升起或分开就引起音锉和摩擦缘摩擦而发出声音。那些善鸣的昆虫只有雄虫才有发音器,它们的发声主要是为吸引雌虫向其接近,以便交配。多数善鸣的昆虫都在秋天繁殖交配,所以,秋天虫声特别多。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卵:当年所产之卵全部在表土层越冬,翌年4月天气湿润,卵迅速膨大,长度增加44-58%,宽增加93-126%。孵化时卵壳破裂后,虫体在另一层膜内蠕动,最后膜破裂出土,历时约2小时。如天气干旱,卵期延长或隔年孵化。卵期244-669天。

若虫:若虫共蜕4次皮,蜕皮时头向下,足抓住附着物,头胸蜕裂线先开裂,依次前足、中足、后足、触角及腹部蜕出,历时约65分钟。后将蜕下的皮吃掉。

1、外形不一样,蝈蝈形似于蚂蚱,蛐蛐是蟋蟀的一种。蛐蛐和蟋蟀是一种动物,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油葫芦触角细长易断。

扩展资料:

一、蝈蝈: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二、蟋蟀: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蝈蝈

百度百科蟋蟀

蝈蝈属杂食性。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黄豆、白菜、油菜、胡萝卜等为植物类。蝗虫、蝉、黄粉虫等为昆虫类。玉米粉、黄豆粉、南瓜花等为杂食类。

蝈蝈属于螽斯科。螽斯科鸣虫一般共同的特征一般有:身体呈扁圆柱状。头部较小,颜面倾斜或垂直。头部有复眼1对。在复眼内侧有丝状触角一对,细长,一般明显长于体躯。单眼2-3个。口器为咀嚼式,由上唇、上下颚各1对、下唇及舌等部分组成。上颚即大牙特别发达,粗壮坚硬,内缘常呈锯齿状。牙尖黑色,牙的前半部多为红色或紫红色,牙根色淡。

胸部背面有发达的前胸背板,形状多变。侧片发达,有些种类在侧片和前胸背板后缘相交处形成肩凹陷。前胸腹板平坦或具有刺状突起。有些种类前翅和后翅较为发达,但也有些是前后翅强烈缩短或完全无翅。足3足,跗节由4节组成,在最后一节的顶端有爪1对。后足股节十分发达;前足胫节基部有开口式或闭口式听器。腹部通常有背板10块、腹板8(雌性)或9(雄性)块,在最后一节背板构成下生殖板,形状多变,有时还有附属突出的部分。

蝈蝈的解释

一种像蝗虫的昆虫。俗称叫哥哥。身体 绿色 或褐色,腹大,翅短,善跳跃,吃植物的嫩叶和花。雄的借前翅基部摩擦发声。 清 顾禄 《 清嘉 录·养叫哥哥》 :“秋深,笼养蝈蝈,俗呼为‘叫哥哥’,听鸣声为玩。藏怀中,或饲以丹砂,则过冬不僵。笼刳乾葫芦为之,金镶玉盖,雕刻精致。” 《儿女 英雄 传》 第二三回:“等开了春儿,满地的高粱谷子,蝈蝈儿,蚂蚱,坐在那树阴儿底下看个青儿,纔是怪好儿的呢!” 杨沫 《 青春 之歌》 第二部第十四章:“多么 美丽 的夏夜呵, 晶莹 的星星在无际的灰蒙蒙的天宇上 闪烁 着 动人 的光芒;蝈蝈、蟋蟀和没有睡觉的青蛙、 知了 ,在草丛中、 池塘 边、树隙上轻轻唱出抒情的歌曲。”

词语分解

蝈的解释 蝈 (蝈) ō 〔蝈蝈儿( (蝈) )〕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翅短,腹大,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根部有发声器,能振翅发声。对植物有害。 部首 :虫; 蝈的解释 蝈 (蝈) ō 〔蝈蝈儿( (蝈) )〕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翅短,腹大,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根部有发声器,能振翅发声。对植物有害。 部首:虫。

蛐蛐、蝈蝈、蟋蟀有什么区别?

蛐蛐是蟋蟀的别称,二者是同一物种,没有区别。

蛐蛐即蟋蟀和蝈蝈的区别:

1、外形不一样:蝈蝈形似于蚂蚱,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

2、颜色不一样:蝈蝈一般是草绿色的,不发亮;蛐蛐和蟋蟀身体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油光发亮,丝状油葫芦触角细长易断。

3、所属类别不同:蝈蝈属于螽斯科。蛐蛐属于蟋蟀科,但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尽管蛐蛐通称蟋蟀,但是科学分类上他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

4、称呼不同:蟋蟀和蝈蝈的别称区别蟋蟀:蟋蟀别称促织、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土蜇等;蝈蝈:蝈蝈别称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油子、油葫芦、叫应、土喳子、蚤蚂、乖子等。

5、所吃的食物不同:蟋蟀: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蝈蝈: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拓展展资料:

1、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2、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

蛐蛐和蟋蟀是一种昆虫。蝈蝈与蟋蟀的区别如下:蟋蟀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成虫体色翠绿,少数淡褐。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边。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附式4-4-4,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1、习性

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经7一13天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雄虫排出乳白色直径达1 0mm的粘性精托,并附着在雌性生殖器内外,便结束交配。这时雌虫腹部向前弯曲,并用口咬食精托,将精子挤入贮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则不能产生受精卵。

姻烟一生可进行多次交配。雌虫交配后13-20天开始产卵,产卵期很长,怀卵后体重可增加3倍左右。

产卵时腹部向上提,产卵管垂直插入上内,产卵瓣上下错动,将卵产于土中,散产,产完卵后抽出产卵管,用力向后弹土封闭产卵孔,再继续产卵。

白天产卵多于晚上,7月上旬产卵开始,高峰在8月,9月末结束。每头雌虫产卵200-444粒,每粒卵重14mg,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一般为80-90天。

2、食性

蝈蝈是杂食动物,但以捕食其它昆虫为主。在饥饿时能自相残杀,一般雌虫吃雄虫较多。由于它能捕食一些害虫,所以应合理捕捉利用。柞蚕区视为害虫。植物方面除取食各种绿色植物外,也取食窝头、米饭,豆腐、馒头、炸饼等。

该虫天敌有白僵菌、红色寄生瞒、蝗螂,有时在捕食蚂蜂时有被鳌死的情况。它除做为欣赏昆虫饲养外,还可做为害虫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另外其卵营养成分很高,蛋白质含量达4949%,可食炒其卵或油炸蝈蝈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3、饲养地方

为防止蝈蝈的互相残杀,一般不宜混养,每笼一只。入冬后装入小容器,贴身保暖,还可养过春节。不过由于蝈蝈晚上会很吵,就算自己可以勉强忍受但邻居却不能那么平静了。因此为了降低蝈蝈的噪音还是把它放到一个凉快有封闭点的地方,最好有隔空材料把它围起来。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蝈蝈:

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 "螽斯 ",宋朝人将蝈蝈与纺织娘混为一谈,明朝才有了 "聒聒 "的称呼, "聒聒 "和 "蝈蝈 "都是以声名之,实际上 "聒聒 "和 "蝈蝈 "是一个等同的名称。中国人历来视蝈蝈为宠物,宋代人开始畜养蝈蝈,明代从宫廷到民间养蝈蝈已经较为普遍。

明太监若愚在《宫中记》中说到皇宫内有两道门以蝈蝈的名字命名,一曰 " 百代" ,一曰 " 千婴" ,这当然是延续了远古时代对蝈蝈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蝈蝈热。

从康熙,乾隆直到宣统,许多皇帝都喜欢蝈蝈,乾隆游西山,听到满山蝈鸣,即兴赋诗,末代皇帝宣统与蝈蝈的情缘更是带有浓重的神奇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螽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蝈蝈

以上就是关于蝈蝈又叫什么它靠什么发声全部的内容,包括:蝈蝈又叫什么它靠什么发声、蝈蝈什么意思、蝈蝈和蛐蛐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68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