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5)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5),第1张

逢文词俊拔,论议激切,自负经画之略,久之不达。应进士时,与彭城刘瑑尤相善,而瑑词艺不迨逢,逢每侮之。至大中末,瑑扬历禁署,逢愈不得意,自是相怨。俄而瑑知政事,或荐逢知制诰,瑑奏曰:"先朝立制,两省官给事中、舍人除拜,须先历州县。逢未尝治郡,宜先试之。"乃出为巴州刺史。既而沈询、杨收、王铎由学士相继为将相,皆逢同年进士,而逢文艺最优。杨收作相后,逢有诗云:"须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威凤偶时皆瑞圣,潜龙无水谩通神。"收闻,大衔之,又出为蓬州刺史。收罢相,入为太常少卿。给事中王铎作相,逢又有诗云:"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尘轻。"铎又怨之。以恃才褊忿,人士鄙之。迁秘书监,卒。

子廷珪。中和中登进士第。大顺初,累迁司勋员外郎,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乾宁三年,奉使太原复命,昭宗幸华州,改左散骑常侍。移疾免,客游成都。光化中,复为中书舍人。迁刑部、吏部二侍郎,权知礼部贡举,拜尚书左丞。入梁,至礼部尚书。

李拯,字昌时,陇西人。咸通十二年登进士第。乾符中,累佐府幕。黄巢之乱,避地平阳。僖宗还京,召拜尚书郎,转考功郎中,知制诰。僖宗再幸宝鸡,拯扈从不及,在凤翔。襄王僣号,逼为翰林学士。拯既污伪署,心不自安。后朱玫秉政,百揆无叙,典章浊乱,拯尝朝退,驻马国门,望南山而吟曰:"紫宸朝罢缀鸳鸾,丹凤楼前驻马看。唯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长安。"吟已涕下。及王行瑜杀朱玫,襄王出奔,京城乱,拯为乱兵所杀。

妻卢氏,知书能文,有姿色。拯既死,伏其尸恸哭。贼逼之,坚哭不动;又临之以兵,至于断一臂,终不顾,为贼所害,人皆伤之。

李巨川,字下己,陇右人。国初十八学士道玄之后,故相逢吉之侄曾孙。父循,大中八年登进士第。

巨川乾符中应进士,属天下大乱,流离奔播,切于禄位,乃以刀笔从诸侯府。王重荣镇河中,辟为掌书记。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重荣收复功,巨川之助也。及重荣为部下所害,朝议罪参佐,贬为汉中掾。时杨守亮帅兴元,素知之,闻巨川至,喜谓客曰:"天以李书记遗我也!"即命管记室,累迁幕职。

景福中,守亮为李茂贞所攻,城陷,以部下数百人欲投太原。入秦,为华军所擒。巨川时从守亮,亦被械系。在途,巨川题诗于树叶以遗华帅韩建,词情哀鸣,建欣然解缚。守亮诛,即命为掌书记。俄而李茂贞犯京师,天子驻跸于华。韩建以一州之力,供亿万乘,虑其不济,遣巨川传檄天下,请助转饷,同匡王室,完葺京城。四方书檄,酬报辐凑,巨川洒翰陈叙,文理俱惬,昭宗深重之,即时巨川之名闻于天下。昭宗还京,特授谏议大夫,仍留佐建。

光化初,朱全忠陷河中,进兵入潼关。建惧,令巨川见全忠送款,至河中,从容言事。巨川指陈利害,全忠方图问鼎,闻巨川所陈,心恶之。判官敬翔,亦以文笔见知于全忠,虑得巨川减落名价,谓全忠曰:"李谏议文章信美,但不利主人。"是日为全忠所害。

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淄人。曾祖遂,密令。祖彖,水部郎中。父舆,精吏术。大中初,户部侍郎卢弘正领盐铁,奏舆为安邑两池榷盐使、检校司封郎中。先是,盐法条例疏阔,吏多犯禁;舆乃特定新法十条奏之,至今以为便。入朝为司门员外郎,迁户部郎中,卒。

图,咸通十年登进士第,主司王凝于进士中尤奇之。凝左授商州刺史,图请从之。凝加器重,洎廉问宣歙,辟为上客。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

乾符六年,宰相卢携罢免,以宾客分司,图与之游,携嘉其高节,厚礼之。尝过图舍,手题于壁曰:"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明年,携复入朝,路由陕虢,谓陕帅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公其厚之。"渥即日奏为宾佐。其年,携复知政事,召图为礼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迁本司郎中。

其年冬,巢贼犯京师,天子出幸,图从之不及,乃退还河中。时故相王徽亦在蒲,待图颇厚。数年,徽受诏镇潞,乃表图为副使,徽不赴镇而止。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正拜中书舍人。其年僖宗出幸宝鸡,复从之不及,退还河中。

龙纪初,复召拜舍人,未几又以疾辞。河北乱,乃寓居华阴。景福中,又以谏议大夫征。时朝廷微弱,纪纲大坏,图自深惟出不如处,移疾不起。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一至阙廷致谢,数日乞还山,许之。昭宗在华,征拜兵部侍郎,称足疾不任趋拜,致章谢之而已。昭宗迁洛,鼎欲归梁,柳璨希贼旨,陷害旧族,诏图入朝。图惧见诛,力疾至洛阳,谒见之日,堕笏失仪,旨趣极野。璨知不可屈,诏曰:"司空图俊造登科,朱紫升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以钓名,心惟乐于漱流,任非专于禄食。匪夷匪惠,难居公正之朝;载省载思,当徇栖衡之志。可放还山。"

图有先人别墅在中条山之王官谷,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自考槃高卧,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晚年为文,尤事放达,尝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亭记》曰:

司空氏祯贻溪之休休亭,本名濯缨亭,为陕军所焚。天复癸亥岁,复葺于坏垣之中,乃更名曰休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盖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聩三宜休。又少而惰,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济时之用,又宜休也。尚虑多难不能自信,既而昼寝,遇二僧谓予曰:"吾尝为汝师。汝昔矫于道,锐而不固,为利欲之所拘,幸悟而悔,将复从我于是溪耳!且汝虽退,亦尝为匪人之所嫉,宜耐辱自警,庶保其终始,与靖节、醉吟第其品级于千载之下,复何求哉!"因为《耐辱居士歌》,题于东北楹曰:"咄咄,休休休,莫莫莫,伎俩虽多性灵恶,赖是长教闲处着。休休休,莫莫莫,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若曰:'尔何能'答云:'耐辱莫。'"其诡激啸傲,多此类也。

图既脱柳璨之祸还山,乃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图布衣鸠杖,出则以女家人鸾台自随。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伏腊馈遗,不绝于途。

唐祚亡之明年,闻辉王遇弑于济阴,不怿而疾,数日卒,时年七十二。有文集三十卷。

图无子,以其甥荷为嗣。荷官至永州刺史。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弹,昭宗不之责。

赞曰:国之华彩,人文化成。间代杰出,奋藻摛英。骐骥逸步,《咸》、《韶》正声。粲流缃素,下视姬、嬴。

《旧唐书》 後晋·刘昫等史籍选要

简体笔画:17画    

第十三画是竖

拼 音 cáng   zàng

部 首 艹

笔 画 17

基本释义

[ cáng ]

1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

2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 zàng ]

1储放东西的地方:~府。宝~。

2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大~经。三~(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3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族。

4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5古同“脏”。

组词:

1、冷藏

造句:同时,作者没有忽视技术作为贸易的原动力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蒸汽原理的发现和可靠冷藏技术的问世。

解释:把食物、药品等贮存在低温设备里,以免变质、腐烂:~库。

2、珍藏

造句:我,举例来说,相信从她的一生中可以有所借鉴,从对她去世的这些非同寻常,感人至深的反应当中,我与你们一样决心珍藏对她的记忆。

解释: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

3、埋藏

造句:自从1881年斯迪文森开始创作并第一次描绘了金银岛的地图以来,埋藏的宝藏几乎是所有关于海盗的书籍和**的最普遍和永恒的主题。

解释:(1)藏在土中:山下~着丰富的煤和铁◇他是个直爽人,从来不把自己想说的话~在心里。(2)把某种制剂放在人或动物的皮下组织内。对于人是为了医疗,对于家畜大多是为催肥。

4、窝藏

造句:巴基斯坦总理优素福拉扎吉拉尼(YusufRazaGilani)否认了巴基斯坦政府同谋窝藏本拉登和政府未能找到拉登而失职等的指控。

解释:私藏(罪犯、违禁品或脏物)。

5、掩藏

造句:地球上没有任何一处地表可以安于一隅,伟大的自然之力不停的以鬼斧神工塑造山河,而时间的长流却将这一切静悄悄的掩藏起来,它制造了静止的假象。

解释:隐藏。

6、捉迷藏

造句:据中国央视报道,在中国西南部的江西省,一名女孩儿在玩捉迷藏游戏时被困在了两堵墙的狭窄缝隙中,一对救援队员全力以赴,将该女孩儿救出。

解释:(1)儿童游戏,一人蒙住眼睛,摸索着去捉在他身边来回躲避的人。(2)比喻言语、行为故意迷离恍惚,使人难以捉摸:你直截了当地说吧,不要跟我~了。

7、宝藏

造句:自从1881年斯迪文森开始创作并第一次描绘了金银岛的地图以来,埋藏的宝藏几乎是所有关于海盗的书籍和**的最普遍和永恒的主题。

解释: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发掘地下的~◇民间艺术的~真是无穷无尽。

8、保藏

造句:用其他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其他品目未列名水果、坚果及植物的其他食用部分,不论是否加酒、加糖或其他甜物质。

解释:把东西藏起来以免遗失或损坏:把选好的种子好好~起来。

9、雅鲁藏布江

造句: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山脉,从世界屋脊顺势而下,进入下游的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冲击平原,在她的大拐弯处修建水电站是世界水利工程师们长久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

解释:是西藏自治区最大河流,发源于冈底斯山,横贯本区南部,向东流到波密附近,折向南流,下游名布拉马普特拉河,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880公里(我国境内长约1,787公里)。坡陡流急,水力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谷地是西藏的重要农业区。

10、青藏高原

造句:从青藏高原由冰川产生的河流源头起,在进入缅甸、老挝和泰国组成的金三角地区之前,澜沧江在中国整个西南部绵延2160公里之远。

解释: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甘肃省西南部和云南省西北部。一般海拔3,000~5,000米,面积约22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峰终年积雪,低地多湖泊。东亚、南亚的大河多发源于此。

11、隐藏

造句:到目前为止,关于分析API的大多数方面,都最大限度的对您进行了隐藏,但是如果您正在阅读本篇文章,那么您必须向工作台,集成一些新形式的分析工具。

解释:藏起来不让发现。

12、贮藏

造句:相比之下,化石燃料源于古代的光合作用,因此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的碳此前已经贮藏了很长时间,带来的是大气碳含量的净增加。

解释:储藏。

13、躲藏

造句:尽管现在有了更好的蚊帐、药物、杀虫剂和候选疫苗,但是彻底消灭疟原虫非常困难。众所周知,这种寄生虫可以改变形状,躲藏在体内各个部位。

解释:把身体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

14、包藏

造句: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个别中蕴含的普遍性,细微事物反映出的大问题,一目了然之处包藏的玄机,以及红尘俗事中诗的意境。

解释:包含;隐藏:~祸心(怀着做坏事的念头)。

15、藏红花

造句:由精致的香槟粉红、淡黄绿色、藏红花、淡**、深红色和洋红色组成了闹哄哄的水上巡回舞台,在这些地区的植物会用大量的不同风格为过冬作准备。

解释:(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在鳞茎。花淡紫色,可以入药,有通经、健胃等作用。原产欧洲。由西藏传入内地,所以叫藏红花。(2)这种植物的花。

16、储藏

造句:世界银行的新项目,其形式是向该国政府提供一笔贷款,用于改造郊区道路,帮农民们降低高昂的运输成本,并为其提供更优良的储藏设施。

解释:(1)保藏:~室|把不用的器具~起来。(2)蕴藏:~量|铁矿~丰富。

17、蕴藏

造句:位于英国西北部的一个地区,被发现可能蕴藏有高达200万亿立方英尺的页岩天然气。它将成为美国实现能源产业转型的主要页岩天然气产地之一。

解释:蓄积而未显露或发掘:我国各地~的铁矿很丰富|群众中~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18、收藏

造句:这座博物馆是属于这样一类,它是美国唯一的个人收藏艺术品的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由一个人设计的,艺术品是由一个人收集的,这些艺术品都是以悬挂的方式陈列的。

解释:收集保藏:~文物。

19、藏书

造句:削减你的藏书:把你的书架清理干净,把所有的书放进一个箱子里。现在就有了一个空的书架继续工作了。

解释:图书馆或私人收藏的图书。

20、藏身

造句:在赫尼家中的搜寻也毫无结果,人们开始担心男孩在飞行途中掉了下来。直到法尔科内自己从藏身的车库阁楼的椽子上爬下来,人们才松了一口气。

解释:躲藏;安身:~之所。

21、库藏

造句: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也可以将回购的股份作为“库藏股”保留,但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收益分配。

解释:库房里储藏:清点~物资|~图书三十万册。另见库藏(zàng)。

22、库藏

造句: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也可以将回购的股份作为“库藏股”保留,但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收益分配。

解释:库房里储藏:清点~物资|~图书三十万册。另见库藏(zàng)。

23、暗藏

造句:但当我们在受试者们学习完这些假设对子20分钟后,用这些新奇的结对方法测试受试者,发现他们还没有发现其中暗藏的关系。

解释:隐藏或隐蔽:把~的阶级敌人挖出来。

24、潜藏

造句:一项新研究说:如果今晚你仰望星空,那么仔细想想,不管它们多么的数不尽数,仍然会有比它们多得多的行星潜藏在黑暗中的某个角落。

解释:隐藏。

25、藏族

造句:英国剑桥大学数字喜马拉雅项目的马克都灵说,“但这也有可能是,这些发现物与有意隐藏宗教信仰教义的某种藏族传统有紧密联系。”

解释:我国少数民族之一。387万人(1982年)。分布在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有本民族语言文字。从事农牧业。多信喇嘛教。

26、三藏

造句:第四章从主人公佛罗多和唐三藏,故事情节,主题,写作风格等方面分析了这两部作品,探讨了二者由于不同的文化而形成的不同写作特点。

解释: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总称三藏。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述说戎律;论,阐发教义。

27、藏戏

造句:文章从其名称、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出程式、舞台艺术以及音乐等方面对热贡藏戏艺术进行了介绍,旨在使更多的人对热贡藏戏艺术进行深入研究。

解释:藏族的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地区。

28、藏青

造句:我想了很多穿什么跟免洗布搭配的方法,基本上就是下面这些:牛仔裤、黑色的、条纹的、藏青色的、还有看起来有点简陋的,显得有点褪色的衣服。

解释:蓝中带黑的颜色。

29、藏匿

造句:在厄瓜多尔舒舒分地61区的热带丛林中,一排排的树木和生锈的带刺铁丝围栏之后,藏匿着一处石油废料倾倒坑,周围肮脏的地上尚留有车辙。

解释: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30、藏历

造句:不过,藏历把天体分为十二宫,即:白羊、双鱼、金牛、摩羯、双子、狮子、巨蟹、宝瓶、人马、室女、天蝎、天秤。

解释:藏族习用的历法,是在唐代从内地传过去的。基本上跟农历相同,但为了使十五那天一定是月圆以及宗教上的理由,往往把某一天重复一次,或把某一天减掉,例如有时有两个初五而没有初六等。藏历用五行和十二生肖纪年,如火鸡年、土狗年。

31、矿藏

造句:在挪威北部,萨米人在2005法律的保护下拥有了一些对当地资源的法律权利,他们正在努力的和那些开采矿藏石油和天然气的公司争取补偿。

解释:地下埋藏的各种矿物的总称:我国的~很丰富。

32、收藏家

造句:尽管洞窟位于河谷上方的高地,但其中的宝藏还是会遭受来自抢劫者、纪念收藏家的损坏,以及侵蚀、地震和罕见的暴雨的威胁。

解释:收藏文物较多的人。

33、青藏公路

造句:本文在充分分析了青藏公路多年科研成果信息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开发青藏公路科研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基本思路。

解释:从青海省西宁到西藏自治区拉萨,长2,100余公里。工程艰巨,是内地通向西藏的重要交通线之一。

34、川藏公路

造句:通过将这种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应用于评价川藏公路然乌东久段的地质灾害,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解释: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长2,400余公里。跨越横断山脉,工程异常艰巨,是川藏间的交通干线。

35、道藏

造句: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藏》里许多道士的著作中找到不少资料。

解释:道教书籍的总汇,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六朝以来道教经典。

36、藏蓝

造句:这位第42届美国总统穿戴整齐,身着一套剪裁讲究的藏蓝色西服、洁净的白衬衣并配以明亮的蓝色条纹领带。

解释:(zànglán)蓝中略带红的颜色。

37、行藏

造句:本文试图结合文体特征、时代背景、家学传统以及颜之推的身世行藏,对《家训》思想的渊源、成因进行考辩。

解释:<书>(1)旧指对于出仕和退隐的处世态度。(2)形迹:露~|看破~。

38、藏躲

造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针对那些晚上游荡的家伙,他们想找地方藏躲,但不能躲在光线中,对吧?

解释:躲藏。

39、卧虎藏龙

造句:林德主要谈了他在《卧虎藏龙》(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一片中的工作经历。导演李安(AngLee)这部获奥斯卡奖的功夫片由索尼经典影业(SonyPicturesClassics)在美国发行。

典故: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40、藏污纳垢

造句:长指甲最容易藏污纳垢,隐蔽的指甲缝里会隐藏着大量的真菌,稍不注意,抓痒或碰触内裤,都可能会使真菌进入阴道。

典故: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41、藏龙卧虎

造句:他可真是藏龙卧虎:赚大钱,可谁都不知道。

典故: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42、金屋藏娇

造句:去年,爱尔兰议会成员,北爱尔兰政府高级官员的妻子,艾瑞丝-罗宾逊被解职了,理由是她被人发现金屋藏娇,拥有一名年仅19岁的情人。

典故: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43、包藏祸心

造句:他们的建议不仅一钱不值,而且包藏祸心。

典故: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所有组词列表:密藏、潜藏、乞藏、起藏、三藏、屏藏、留藏、瞒藏、冥藏、窖藏、家藏、洁藏、寄藏、慧藏、晦藏、缄藏、火藏、华藏、积藏、厚藏、含藏、函藏、里藏、丽藏、匮藏、矿藏、掘藏、九藏、酒藏、禁藏、龙藏、谩藏、敛藏、鳞藏、藏往、藏戏、藏剧、藏蓄、窜藏、覆藏、抚藏、伏藏、遁藏、佛藏、弓藏、海藏、馆藏、锢藏、二藏、藏钩、藏府、藏袍、藏幸、藏去、藏昂、藏族、藏身、藏娇、藏光、藏名、藏蓝、藏锋、保藏、藏怒、同藏、苞藏、避藏、庇藏、闭藏、贝藏、淹藏、穴藏、腌藏、胸藏、行藏、蓄藏、窨藏、盈藏、油藏、掩藏、眼藏、韫藏、珍藏、主藏、中藏、赀藏、隐藏、周藏、左藏、安藏、衷藏、贮藏、暗藏、食藏、受藏、锁藏、包藏、辟藏、备藏、宝藏、帑藏、韬藏、天藏、卫藏、宛藏、隈藏、形藏、无藏、儒藏、迁藏、寝藏、窍藏、迷藏、秘藏、论藏、埋藏、匿藏、内藏、廪藏、慢藏、六藏、轮藏、霾藏、律藏、库藏、窟藏、冷藏、亢藏、卷藏、口藏、经藏、戢藏、后藏、怀藏、集藏、府藏、孤藏、鬼藏、庋藏、归藏、藏识、藏机、藏掖、藏书、藏奸、藏行、藏青、藏舟、藏躲、藏匿、藏历、藏埋、藏庋、藏摧、藏用、藏香、别藏、藏修、收藏、藏否、大藏、封藏、法藏、富藏、盖藏、摧藏、冬藏、椟藏、地藏、道藏、藏伏、藏户、藏畜、藏拙、藏盖、藏收、漕藏、藏命、储藏、遮藏、遗藏、赢藏、一藏、翳藏、瘗藏、掖藏、雪藏、盐藏、消藏、小藏、畜藏、挟藏、酉藏、余藏、猿藏、右藏、正藏、蕴藏、掌藏、蛰藏、冢藏、转藏、治藏、自藏、走藏、资藏、逃藏、退藏、停藏、土藏、生藏、神藏、沈藏、壁藏、白藏、奥藏、舍藏、袭藏、肴藏、冶藏、窝藏、委藏、五藏、寿藏、守藏、私藏、水藏、释藏、宿藏、唐三藏、收藏家、捉藏猫、左藏库、征藏史、藏猫猫、藏历年、藏红花、归藏氏、光明藏、甲藏用、金刚藏、冷藏车、内藏库、乌斯藏、五藏神、无尽藏、转轮藏、窝藏罪、无底藏、中藏府、捉迷藏、雉尾藏、豹藏雾、藏猫儿、地藏王、地藏节、大藏经、藏头诗、冷藏库、冷藏船、金藏云、龙藏寺、秘密藏、漫藏诲盗、绵里藏针、稔恶藏奸、秋收东藏、青藏高原、鞘里藏刀、剖腹藏珠、鸟得弓藏、匿影藏形、纳污藏疾、纳污藏垢、露尾藏头、含垢藏疾、汉藏语系、积箧盈藏、家藏户有、拉捭摧藏、金屋藏娇、慢藏诲盗、良贾深藏、藏头露尾、藏传佛教、藏诸名山、藏头伉脑、避迹藏时、藏头亢脑、藏踪蹑迹、藏巧守拙、呆里藏乖、多藏厚亡、东躲西藏、东藏西躲、地藏菩萨、躲躲藏藏、宫崎寅藏、藏南谷地、藏弓烹狗、藏锋敛颖、藏垢纳污、藏怒宿怨、藏奸卖俏、苞藏祸心、不藏不掖、保纳舍藏、包藏奸心、包藏祸心、正法眼藏、知来藏往、中岛健藏、驻藏大臣、隐鳞藏彩、隐介藏形、用舍行藏、用行舍藏、暗藏杀机、宿蠹藏奸、神枢鬼藏、深藏简出、山薮藏疾、十袭珍藏、设彀藏阄、神藏鬼伏、什袭珍藏、退藏于密、尾巴难藏、袖里藏刀、行藏用舍、笑处藏刀、秋收冬藏、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烹狗藏弓、烹犬藏弓、鸟尽弓藏、纳污藏秽、蹑影藏形、蜜里藏刀、露影藏形、龙藏寺碑、纳垢藏污、谩藏诲盗、冷藏汽车、华藏世界、话里藏阄、含垢藏瑕、藏锋敛锷、藏形匿影、藏头漏影、藏贼引盗、藏污纳垢、善刀而藏、藏器待时、藏龙卧虎、藏之名山、被褐藏辉、闭口藏舌、藏锋敛锐、藏巧于拙、藏头护尾、藏修游息、待价藏珠、镫里藏身、川藏公路、高举深藏、遁迹藏名、新藏公路、掩瑕藏疾、遗形藏志、韫椟而藏、韫椟藏珠、中黄藏府、贮藏手段、百骸六藏、昂藏七尺、深藏远遁、深藏若虚、闪闪藏藏、什袭以藏、什袭而藏、笑里藏刀、五藏六府、卧虎藏龙、邺架之藏、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笑里暗藏刀、漏眼不藏丝、金粟山藏经纸、高鸟尽良弓藏、一山不藏二虎、西藏和平解放、丹之所藏者赤

崇析赀产,令诸子各有定分。治令曰:

比见达宦之裔多贫困,至铢尺是竞,无论曲直,均受絜,诋。田宅水硙既共有 之,至相推倚以顿废。陆贾、石苞,古达者也,亦先有定分,以绝后争。

昔杨震、赵明、卢植、张奂咸以薄葬,知真识去身,贵速朽耳。夫厚葬之家流 于俗,以奢靡为孝,令死者戮尸暴骸,可不痛哉!死者无知,自同粪土,岂烦奢葬; 使其有知,神不在柩,何用破赀徇侈乎吾亡,敛以常服,四时衣各一称。性不喜 冠衣,毋以入墓。紫衣玉带,足便于体。

今之佛经,罗什所译,姚兴与之对翻,而兴命不延,国亦随灭。梁武帝身为寺 奴,齐胡太后以六宫入道,皆亡国殄家。近孝和皇帝发使赎生,太平公主、武三思 等度人造寺,身婴夷戮,为天下笑。五帝之时,父不丧子,兄不哭弟,致仁寿,无 凶短也。下逮三王,国祚延久,其臣则彭祖、老聃皆得长龄,此时无佛,岂抄经铸 像力邪缘死丧造经像,以为追福。夫死者生之常,古所不免,彼经与像何所施为 儿曹慎不得为此!崇尤长吏道,处决无淹思。三为宰相,常兼兵部,故屯戊斥候、 士马储械,无不谙记。玄宗初立,宾礼大臣故老,雅尊遇崇,每见便殿,必为之兴, 去辄临轩以送,它相莫如也。时承权戚干政之后,纲纪大坏,先天末,宰相至十七 人,台省要职不可数。崇常先有司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材,请无广释道, 无数移吏。繇是天子责成于下,而权归于上矣。

然资权谲。始为同州,张说以素憾,讽赵彦昭劾崇。及当国,说惧,潜诣岐王 申款。崇它日朝,众趋出,崇曳踵为有疾状,帝召问之,对曰:“臣损足。”曰: “无甚痛乎”曰:“臣心有忧,痛不在足。”问以故,曰:“岐王陛下爱弟,张 说辅臣,而密乘车出入王家,恐为所误,故忧之。”于是出说相州。魏知古,崇所 引,及同列,稍轻之,出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知古憾焉。时崇二子在洛,通宾 客馈遗,凭旧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 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是必尝以事干魏知古。” 帝始以崇私其子,或为隐,微以言动之。及闻,乃大喜,问:“安从得之”对曰: “知古,臣所荐也,臣子必谓其见德而请之。”帝于是爱崇不私而薄知古,欲斥之。 崇曰:“臣子无状,桡陛下法,而逐知古,外必谓陛下私臣。”乃止,然卒罢为工 部尚书。

崇始名元崇,以与突厥叱剌同名,武后时以字行;至开元世,避帝号,更以今 名。三子:彝、异、弈,皆至卿、刺史。

弈少修谨。始,崇欲使不越官次而习知吏道,故自右千牛进至太子舍人,皆平 迁。开元中,有事五陵,有司以鹰犬从,弈曰:“非礼也。”奏罢之。请治剧,为 睢阳太守,召授太仆卿。后为尚书右丞。子闳,居右相牛仙客幕府。仙客病甚,闳 强使荐弈及卢奂为宰相,仙客妻以闻,闳坐死,弈贬永阳太守,卒。

曾孙合、勖。合,元和中进士及第,调武功尉,善诗,世号姚武功者。迁监察 御史,累转给事中。奉先、冯翊二县民诉牛羊使夺其田,诏美原主簿朱俦覆按,猥 以田归使,合劾发其私,以地还民。历陕虢观察使,终秘书监。

勖字斯勤。长庆初擢进士第,数为使府表辟,进监察御史,佐盐铁使务。累迁 谏议大夫,更湖、常二州刺史。为宰相李德裕厚善。及德裕为令狐綯等谮逐,擿索 支党,无敢通劳问;既海上,家无资,病无汤剂,勖数馈饷候问,不傅时为厚薄。 终夔王傅。自作寿藏于万安山南原崇茔之旁,署兆曰“寂居穴”,坟曰“复真堂”, 中叕刂土为床曰“化台”,而刻石告后世。

宋璟,邢州南和人。七世祖弁为元魏吏部尚书。璟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 举进士中第。调上党尉,为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居官鲠正,武后高其才。张易 之诬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臣语,引张说为验,将廷辩,说惶遽,璟谓说曰:“名义 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谪,芬香多矣。若不测者,吾且叩阁救,将与 子偕死。”说感其言,以实对,元忠免死。

璟后迁左台御史中丞,会飞书告张昌宗引相工观吉凶者,璟请穷治,后曰: “易之等已自言于朕。”璟曰:“谋反无容以首原,请下吏明国法。易之等贵宠, 臣言之且有祸,然激于义,虽死不悔。”后不怿,姚遽传诏令出,璟曰:“今亲 奉德音,不烦宰相擅宣王命。”后意解,许收易之等就狱。俄诏原之,敕二张诣璟 谢,璟不见,曰:“公事公言之,若私见,法无私也。”顾左右叹曰:“吾悔不先 碎竖子首而令乱国经。”尝宴朝堂,二张列卿三品,璟阶六品,居下坐。易之谄事 璟,虚位揖曰:“公第一人,何下坐”璟曰:“才劣品卑,卿谓第一何邪”是 时朝廷以易之等内宠,不名其官,呼易之“五郎”,昌宗“六郎”。郑善果谓璟曰: “公奈何谓五郎为卿”璟曰:“以官正当为卿。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会有 丧,告满入朝,公卿以次谒,通礼意。易之等后至,促步前,璟举笏却揖唯唯。故 积怨,常欲中伤,后知之,得免。然以数忤旨,诏按狱扬州,璟奏:“按州县,才 监察御史职耳。”又诏按幽州都督屈突仲翔,辞曰:“御史中丞非大事不出使。仲 翔罪止赃,今使臣往,此必有危臣者。”既而诏副李峤使陇、蜀,璟复言:“陇右 无变,臣以中丞副李峤,非朝廷故事。”终辞。易之初冀璟出则劾奏诛之,计不行, 乃伺璟〗家婚礼,将遣客刺杀之。有告璟者,璟乘庳车舍他所,刺不得发。俄二张 死,乃免。

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中宗嘉其直,令兼谏议大夫、内供奉,仗下与言得失。 迁黄门侍郎。武三思怙烝宠,数有请于璟。璟厉答曰:“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 第,安得尚干朝政,独不见产、禄事乎”后韦月将告三思乱宫掖,三思讽有司论 大逆不道,帝诏殊死,璟请付狱按罪,帝怒,岸巾出侧门,谓璟曰:“朕谓已诛矣, 尚何请”璟曰:“人言后私三思,陛下不问即斩之,臣恐有窃议者,请按而后刑。” 帝愈怒。璟曰:“请先诛臣,不然,终不奉诏。”帝乃流月将岭南。会还京师,诏 璟权检校并州长史,未行,又检校贝州刺史。时河北水,岁大饥,三思使敛封租, 璟拒不与,故为所挤。历杭、相二州,政清毅,吏下无敢犯者。迁洛州长史。

睿宗立,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在东宫,兼右庶子。先是崔湜、 郑愔典选,为戚近干夺,至迎用二岁阙,犹不能给,更置比冬选,流品淆并,璟与 侍郎李乂、卢从愿澄革之,铨总平允。

太平公主不利东宫,尝驻辇光范门,伺执政以讽。璟曰:“太子有大功,宗朝 社稷主也,安得异议”乃与姚崇白奏出公主诸王于外,帝不能用。贬楚州刺史, 历兖冀魏三州、河北按察使,进幽州都督,以国子祭酒留守东都,迁雍州长史。

玄宗开元初,以雍州为京兆府,复为尹。进御史大夫,坐小累为睦州刺史,徙 广州都督。广人以竹茅茨屋,多火。璟教之陶瓦筑堵,列邸肆,越俗始知栋宇利而 无患灾。召拜刑部尚书。四年,迁吏部兼侍中。

帝幸东都,次崤谷,驰道隘,稽拥车骑,帝命黜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等 官。璟曰:“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 者。”帝遽命舍之。璟谢曰:“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 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帝善之。累封广平郡公。广人为 璟立遗爱颂,璟上言:“颂所以传德载功也。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 溢辞,徒成谄谀者。欲厘正之,请自臣始。”有诏许停。

帝尝命璟与苏颋制皇子名与公主号,遂差次所封,且诏别择一美称及佳邑封上。 璟奏言:“七子均养,诗人所称。今若同等别封,或母宠子爱,恐伤跂鸠之平。昔 袁盎引却慎夫人席,文帝纳之,夫人亦不为嫌,以其得长久计也。臣不敢别封。” 帝叹重其贤。

1 周君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临兴师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醢壶酱甄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 “不敢欺大国,痰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对下列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省略句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C寡人将寄径于梁 倒装句

D(齐王)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被动句

选D

2 周君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临兴师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醢壶酱甄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 “不敢欺大国,痰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对下列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省略句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C寡人将寄径于梁 倒装句

D(齐王)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被动句

选D

3 周君墓志铭全文翻译

周进,字季木,安徽至德县(今东至县)人,祖先为吴南亭侯周瑜从唐代荆州刺史周访开始,迁至至德县曾祖周光德,清代官至光禄大夫祖父周馥,清代官至两广总督,谥号“悫慎”父亲周学海,清光绪壬辰(1892)科进士,官至浙江候补道祖父的功勋、德行与功业,载于史册周进的父亲、伯父、叔父,或以文学见长,或以政务突出,享有盛名,他们教下一代各专一门学问,当代人公认周家是名门望族周进自幼喜好古代的事物,尤其精通金石方面的学问清代乾隆、嘉庆以来,金石之学单独列为一门学问,不再是传统史学的附庸,名家连续不断地出现近代潍县的陈介祺(字寿卿,号簋斋),在京城高级官员中,在鉴别、收藏方面,可谓博大精深稍后有黄县的丁斡甫等名家周进刚满二十岁,就在家接待陈、丁两家来访的宾客,相互探讨、请教,深得要领周进收藏的鼎㚟玺印封泥、陶砖之类,碑刻善本、著述手稿,堆积了满满的一桌子,整天没有空闲周进用的濡脱朱墨是从陈介祺那里学来的,修复古陶的方法是从陈氏那里学来的他从齐国故城临淄寻求到很多宝物,一时叹为观止周进将丁斡甫过去收藏的宝物,附以自己新发现的,综合到一起,拓出来出版,流传后世此书一面世,引起轰动,一致认为是金石学领域的巨著周进将过去的石刻按区域划分,不轻易移动,为前人收藏所不及近年以来有收藏金石之风,贩卖的渐渐多起来,流动性较大,藏在私人家里比较保险,以免散失不传有的物件不易发现,相同的难得,收藏的人少,又不能多得只有丰润县曾任陆军部尚书的端方搜集繁多,从汉代到明代,蔚然大观周进于是专收石刻,限汉代、晋代的篆、隶两种书体,不用再费心思,虽与端方方法不同,但能达到同一目的遇到端方的遗物,一旦在市场上出现,周进从不放过,经过各种途径挑选他还用贿赂手段,得到东汉建宁四年的杨叔恭碑志、三国时期的曹真碑等碑,端方的精华,周进全都凑齐了从此搜罗不止,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得碑一百五十馀块,后来渐渐增至三百块尤为难得的是,从黄县丁氏那里获得三国时期用大篆、小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石碑,一面刻《尚书·无勉君奭篇》,另一面刻《春秋·僖公·文公篇》;从西安获得汉代《朝侯小子碑》1920年,洛阳人从地表土壤疏松的地方发现晋石尠、石定墓志父子墓志,可补史志这不足周进听说后,出重金用车运至家中后又得到青州居巢刘君墓中石羊六件,安徽出土的汉石刻,为首次发现周进还有其它方面的学问,不可尽数有知识的人深切盼望一睹石刻,以满足心愿柯昌泗曾为周进的图录引作序,图录引中以唐朝文学家韩愈不曾涉及的内容而著称,多数读者认为言辞恳切然而周进不喜欢巧取豪夺西汉赵国群臣为其王刘遂祝寿时所刻的刻石,在河北省永年县娄山山崖,晋代美男子韩寿所题石刻存于洛阳有位石匠,诈称能将这两处岩石凿下,卖与周进周进严肃地对此人进行斥责,绝不与此人交往周进所购宝物,均出于节省衣食费用,而且不太计较价格为减少投资,周进生活简朴,不谋世事,生活水平下降在天津居住二十年间,往来者均为不谙世事的雅士周进名气不小,当时很少有人认识他,有人甚至怀疑他是有钱人办慈善的事情民国十七年(1928),周进迁居北京,当时名流为他接风洗尘,见他面容憔悴,好象有病进入他的书房,破旧简陋,没有华丽的装饰他对自己文章的气韵或格调不满意,不足以被人推崇至于说到辨别分析的深奥,言语旨意的深远,无不惊奇诧异,称其为辨识了解各种事物的君子在京居住时间久了,周进的名声与日俱增凡登门造访、希望交朋友的人,周进都由衷地欢迎,始终没有倦容,可见周进虽疏远世俗,但热心公益事业他依附幽静的居室,读书不止闲暇之时,写诗自娱,韵味深远澹淡他曾考核订正宋代的儒者的书,经常通宵达旦地写作,可知周进自勉不公公是金石之学可惜呀!中年逝世,没有把他的见解和度量完全发挥出来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月初一日,周进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五岁临终时安然自若,一如既往,泯灭俗念,开朗豁达,不在乎礼教对人的约束,含笑离去,顺其自然,高雅的情致使认识他的人越发伤感遗著《居贞草堂汉晋石影》一卷,《魏石经室古玺印影》八卷,商承祚的《十二家吉全图录》,顾廷龙的《古陶文善录》,均经他亲手编订,都在世上流通周进之妻姓杨,民国二十五年(1936)秋天去世,葬于宛平县西郊的老山周家坟,这是生前买的坟地周进之子周理良等人护送灵柩,将周进安葬在这里周进与柯昌泗交情最深,请他撰写墓志铭周进在金石方面的学问,海内人士必能永远地称扬述说,由此可见其为人至于器量、风度,包含了他美好的素质,这里就略而不述了铭文如下:呜呼周进,为人正直不倚权势,美德贤才碑石瓦当,放置庭院所收宝物,图谱所无才并向产,或卷或舒辨识事物,不被人知搜集碑石,遍于世间纷纶图书,维护扶持流传世间,长久不变铭述奇伟,与金石俱夫人杨氏,安徽省至德县人,去世时四十三岁偏房永氏、左氏子理良、镇良,左氏生琨良,永氏生女琬良、琰良,永氏生琬良嫁给安徽省桐城县孙浔。

4 求周君墓志铭的翻译 原文如下

只有一点背景,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周进,字季木,安徽至德县(今东至县)人,祖先为吴南亭侯周瑜从唐代荆州刺史周访开始,迁至至德县曾祖周光德,清代官至光禄大夫祖父周馥,清代官至两广总督,谥号“悫慎”父亲周学海,清光绪壬辰(1892)科进士,官至浙江候补道祖父的功勋、德行与功业,载于史册周进的父亲、伯父、叔父,或以文学见长,或以政务突出,享有盛名,他们教下一代各专一门学问,当代人公认周家是名门望族周进自幼喜好古代的事物,尤其精通金石方面的学问清代乾隆、嘉庆以来,金石之学单独列为一门学问,不再是传统史学的附庸,名家连续不断地出现近代潍县的陈介祺(字寿卿,号簋斋),在京城高级官员中,在鉴别、收藏方面,可谓博大精深稍后有黄县的丁斡甫等名家周进刚满二十岁,就在家接待陈、丁两家来访的宾客,相互探讨、请教,深得要领周进收藏的鼎㚟玺印封泥、陶砖之类,碑刻善本、著述手稿,堆积了满满的一桌子,整天没有空闲周进用的濡脱朱墨是从陈介祺那里学来的,修复古陶的方法是从陈氏那里学来的他从齐国故城临淄寻求到很多宝物,一时叹为观止周进将丁斡甫过去收藏的宝物,附以自己新发现的,综合到一起,拓出来出版,流传后世此书一面世,引起轰动,一致认为是金石学领域的巨著周进将过去的石刻按区域划分,不轻易移动,为前人收藏所不及近年以来有收藏金石之风,贩卖的渐渐多起来,流动性较大,藏在私人家里比较保险,以免散失不传有的物件不易发现,相同的难得,收藏的人少,又不能多得只有丰润县曾任陆军部尚书的端方搜集繁多,从汉代到明代,蔚然大观周进于是专收石刻,限汉代、晋代的篆、隶两种书体,不用再费心思,虽与端方方法不同,但能达到同一目的遇到端方的遗物,一旦在市场上出现,周进从不放过,经过各种途径挑选他还用贿赂手段,得到东汉建宁四年的杨叔恭碑志、三国时期的曹真碑等碑,端方的精华,周进全都凑齐了从此搜罗不止,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得碑一百五十馀块,后来渐渐增至三百块尤为难得的是,从黄县丁氏那里获得三国时期用大篆、小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石碑,一面刻《尚书·无勉君奭篇》,另一面刻《春秋·僖公·文公篇》;从西安获得汉代《朝侯小子碑》1920年,洛阳人从地表土壤疏松的地方发现晋石尠、石定墓志父子墓志,可补史志这不足周进听说后,出重金用车运至家中后又得到青州居巢刘君墓中石羊六件,安徽出土的汉石刻,为首次发现周进还有其它方面的学问,不可尽数有知识的人深切盼望一睹石刻,以满足心愿柯昌泗曾为周进的图录引作序,图录引中以唐朝文学家韩愈不曾涉及的内容而著称,多数读者认为言辞恳切然而周进不喜欢巧取豪夺西汉赵国群臣为其王刘遂祝寿时所刻的刻石,在河北省永年县娄山山崖,晋代美男子韩寿所题石刻存于洛阳有位石匠,诈称能将这两处岩石凿下,卖与周进周进严肃地对此人进行斥责,绝不与此人交往周进所购宝物,均出于节省衣食费用,而且不太计较价格为减少投资,周进生活简朴,不谋世事,生活水平下降在天津居住二十年间,往来者均为不谙世事的雅士周进名气不小,当时很少有人认识他,有人甚至怀疑他是有钱人办慈善的事情民国十七年(1928),周进迁居北京,当时名流为他接风洗尘,见他面容憔悴,好象有病进入他的书房,破旧简陋,没有华丽的装饰他对自己文章的气韵或格调不满意,不足以被人推崇至于说到辨别分析的深奥,言语旨意的深远,无不惊奇诧异,称其为辨识了解各种事物的君子在京居住时间久了,周进的名声与日俱增凡登门造访、希望交朋友的人,周进都由衷地欢迎,始终没有倦容,可见周进虽疏远世俗,但热心公益事业他依附幽静的居室,读书不止闲暇之时,写诗自娱,韵味深远澹淡他曾考核订正宋代的儒者的书,经常通宵达旦地写作,可知周进自勉不公公是金石之学可惜呀!中年逝世,没有把他的见解和度量完全发挥出来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月初一日,周进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五岁临终时安然自若,一如既往,泯灭俗念,开朗豁达,不在乎礼教对人的约束,含笑离去,顺其自然,高雅的情致使认识他的人越发伤感遗著《居贞草堂汉晋石影》一卷,《魏石经室古玺印影》八卷,商承祚的《十二家吉全图录》,顾廷龙的《古陶文善录》,均经他亲手编订,都在世上流通周进之妻姓杨,民国二十五年(1936)秋天去世,葬于宛平县西郊的老山周家坟,这是生前买的坟地周进之子周理良等人护送灵柩,将周进安葬在这里周进与柯昌泗交情最深,请他撰写墓志铭周进在金石方面的学问,海内人士必能永远地称扬述说,由此可见其为人至于器量、风度,包含了他美好的素质,这里就略而不述了铭文如下:呜呼周进,为人正直不倚权势,美德贤才碑石瓦当,放置庭院所收宝物,图谱所无才并向产,或卷或舒辨识事物,不被人知搜集碑石,遍于世间纷纶图书,维护扶持流传世间,长久不变铭述奇伟,与金石俱夫人杨氏,安徽省至德县人,去世时四十三岁偏房永氏、左氏子理良、镇良,左氏生琨良,永氏生女琬良、琰良。

5 周君墓志铭 赏析

至德周君墓志铭胶县柯昌泗撰文番禺商承祚篆盖桐乡劳健书丹君讳进,字季木,安徽至德县人,系出吴南亭侯瑜,自唐荆州刺史访,始定至德。

曾祖讳光德,清赠光禄大夫。祖悫慎公讳馥,清两广总督。

考讳学海,清光绪壬辰进士,浙江候补道。悫慎公勋庸德业,备载史牒。

显考□诸父咸以文学政事著绩擅名,教子弟各专一艺,当世推为名族。君幼而好古,独精金石之学。

乾嘉以后,金石列在专门,不复附庸□录,名家继踵而起,近世潍县陈簋斋,京卿鉴别收藏最号精博。稍后有黄县丁斡甫、□□私□陈氏。

君才弱冠,已招致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16464两家宾客馆之于家,相与讨询,深得绝旨。所收鼎㚟玺印封泥、陶甓之属、碑刻善本、著述手稿,盈积几案,日不暇给。

下至濡脱朱墨,皆用簋斋之法。古陶昉自陈氏,访得四千品于临淄之墟,一时叹为奇绝。

君合丁氏旧藏,附以新发见者,亦将四千品拓以传世,遐迩推为金石学巨学。君以古石刻旧出分域,不轾移徏,前人收藏所不及。

近始有藏石之风,亦由贩鬻渐多,流转无定,藏之私家,以免散佚不传。其为物发见最稀,重而难致,收藏者少,又不能多得。

惟浭阳端陶斋尚书搜聚繁富,由汉至明,蔚然大观。乃专收石刻,限以汉晋非篆隶之迹,不复系心思与陶斋殊途同归。

会陶斋遗物,杂出市上,君尽展转抉择,贿取若汉杨叔恭碑志,曹真碑诸石,陶斋之菁华,咸萃于君。自是搜罗不已,未十载得石一百五十馀方,后来寖增殆至三百。

东获魏三体石经君奭篇于黄县丁氏,西从长安获汉《朝侯小子碑》。洛阳人发地得晋石尠、石定墓志父子志,节史传所□,君闻即出重金舆至以归。

又得青州居巢刘君墓中石羊六事,安徽汉石,在今日为仅见者。其它有禆学问,不可遽数。

士林引领觊石新获,以餍所闻。昌泗昔序君图录引,韩昌黎古未尝有之言以著,其多人以为非夸诞。

然不喜豪夺巧取。西汉赵王遂刻石,在永年娄山摩崖,晋韩寿石□在洛阳存。

古□有贾竖,自诡能凿山岩赂青隶,君正色斥去,绝不与通。其所购求出于约省衣食之费,且弗计较分寸。

资产为减,简淡自处,不营世务,生事愈绌。居天津二十年间,门集古不交人事,名满天下,时人罕识其而或疑为高资好事者而已。

岁戊辰,移家旧京。当世名流时共谈䜩,睹君之容憔悴若儒。

入其斋□敝陋无华饰。审其词气,自视欿然,不足已以尚人。

至于辨析幽秘,言约旨远,莫不惊异,称为博物君子。居旧京久,声名日著,造门请交者虚衷进纳,终无倦容。

虽疏于世俗,周旋众益,亲附幽居,读书不辍。暇为诗文,韵致冲澹。

尝校定宋儒诸书,矻矻竟夜,知其自勖非仅金石之学。惜乎!中道而陨,不尽其识量也。

丁丑十月朔,遽以疾卒,年四十有五。临终恬然,无异平时,其冥心旷览,不罥世纲,荣悴去来,一委自然。

古人之高致识者所共悲也。遗著《居贞草堂汉晋石影》一卷,《魏石经室古玺印影》八卷,君所手定番禺商承祚以所藏夤器编入《十二家吉全图录》,吴县顾廷龙以所藏陶编入《古陶文善录》,皆行于世。

君娶杨夫人,以丙子秋卒,为营葬宛平西郊之老山家茔,因预为寿藏,年月日子理良等将奉君之柩合厝于兹。以昌泗与君交最深,请为墓铭。

惟君金石之学,海内人士必能称述不坠,想见其人。至于器局风度,含章弗曜载,笔者亦不得而略也。

铭曰:呜呼季木,抱道以居。贞介为质,契于璠玙。

螭盟圭剡,杂置庭除。二百汉晋,图谱所无。

才并向产,或卷或舒。博物之智,闇然若愚。

濡缯楷墨,亦遍寰区。纷纶经籍,是翼是扶。

在久弥著,没而不渝。铭述奇伟,与金石俱。

夫人杨氏,安徽省至德县人,卒年四十有三。侧室永氏、左氏。

子理良、镇良,左出。琨良,永出。

女琬良、琰良,永出。琬良适安徽省桐城县孙浔。

[译文] 至德周君墓志铭胶县柯昌泗撰文。番禺商承祚篆盖。

桐乡劳健书写。周进,字季木,安徽至德县(今东至县)人,祖先为吴南亭侯周瑜。

从唐代荆州刺史周访开始,迁至至德县。曾祖周光德,清代官至光禄大夫。

祖父周馥,清代官至两广总督,谥号“悫慎”。父亲周学海,清光绪壬辰(1892)科进士,官至浙江候补道。

祖父的功勋、德行与功业,载于史册。周进的父亲、伯父、叔父,或以文学见长,或以政务突出,享有盛名,他们教下一代各专一门学问,当代人公认周家是名门望族。

周进自幼喜好古代的事物,尤其精通金石方面的学问。清代乾隆、嘉庆以来,金石之学单独列为一门学问,不再是传统史学的附庸,名家连续不断地出现。

近代潍县的陈介祺(字寿卿,号簋斋),在京城高级官员中,在鉴别、收藏方面,可谓博大精深。稍后有黄县的丁斡甫等名家。

周进刚满二十岁,就在家接待陈、丁两家来访的宾客,相互探讨、请教,深得要领。周进收藏的鼎㚟玺印封泥、陶砖之类,碑刻善本、著述手稿,堆积了满满的一桌子,整天没有空闲。

周进用的濡脱朱墨是从陈介祺那里学来的,修复古陶的方法是从陈氏那里学来的。他从齐国故城临淄寻求到很多宝物,一时叹为观止。

周进将丁斡甫过去收藏的宝物,附以自己新发现的,综合到一起,拓出来出版,流传后世。此书一面世,引起轰动,一致认为是。

汪启淑

(1728一1800)清代篆刻鉴别家字慎仪,号秀峰,,安徽歙县人官兵部职方

可郎中酷爱印章,自称印癖先生侨寓杭州,家有「开万楼上藏善本书数千种, 搜有周秦至元明印章数万钮与同里丁敬,黄易,金农等极为友善辑有《飞鸿 堂印谱》五集,《汉铜印丛》十二卷等多至二十馀台另有《续印人传》八卷,《水 曹清暇录》,《小粉场日记》等

潘西凤

清代篆刻家字桐冈,号老桐,别号天姥山樵,浙江新昌人,侨居扬州 约创作活动於乾隆(1736一1795)的为王良常弟子与郑燮,等友善精篆刻, 古拙有致并擅刻竹制印章,分贻戚友子封,字小桐,亦善刻竹印

桂馥

(1736-1805) 清代篆刻家,文字训诂学家字末谷,号冬卉,别署渎井复民,

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登进士,宫云南永平县知县藏书甚富,好

考订文学源流篆刻宗秦汉玺印,刀法挺拔,不求时尚,非至好不能得其所刻,

作品流传至少研究语言文字之学,取《说文解字》与古代诸经典文义相参校

著有《缪篆分韵》五卷,《续三十五举》,《说文义证》等

乔林

清代篆刻家字翰园,号西墅,晚号墨庄江苏如皋人善篆隶书篆刻师法许容, 颇负时誉;善刻晶,玉,瓷何等北各臻其妙侧款作行草,间亦刻隶亦工画

子昱,字丹辉,号锦潭篆刻承家学,兼长水墨兰竹

张燕昌

(1738一1814)清代篆刻家字芑堂,号文渔,一作文鱼,别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优贡生,举孝廉方正篆刻拜丁敬为师工篆,隶,能飞白,擅金石

文字考证昼兰得陈古白意著有《金石契》,《飞白书隶》,《石鼓文存》及《芑 堂刻印》

鞠履厚

清代篆刻家字坤皋,又字樵霞,别号一草主人奉贤(今属上海市)人篆刻工

整秀丽,功力极深与其表兄王玉如,均为云间(今上海市松江)篆刻名手著有《坤

皋铁笔》二卷

董洵

(1740-)清代篆刻家字企泉,号小也又号念巢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官通判,弃官后,落拓京师,卖印为生与同时人余集,黄钺,赵秉冲,罗聘等友 善,为罗聘刻印独多所作虽事法秦汉,但结构多变化,无妍媚之态,别有新意 刻款亦潇洒自然善书,工兰竹嘉庆十七年(1812)尚在世著有《小池诗钞》, 《多野斋印说》,《石寿轩印谱》作品欣赏

陈克恕

(1741一1809) 清代篆刻家字体行,号目耕,又号吟香,健清,妙果山人 等,浙江海宁人善篆隶书,篆刻学其篆刻颇为工稳,惜较板滞,缺少变 化,流传作品不多著有《存几希斋印存》四卷,《篆刻针度》八卷,《篆 学示斯》二卷,《篆体经眼》二卷等

蒋仁

(1743一1795)清代篆刻家原名奉,字阶平,后得「蒋仁」古铜印,乃更名,

号山堂,别号吉罗居士,女床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篆刻师法丁敬,参以

已意,於流利中见朴茂,且以颜体行楷刻侧款,别有风致与丁敬,黄易,奚冈

齐名为「西冷八家」之一兼善书法作品欣赏

邓石如

(1743一1805)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原名琰,又字顽伯,一件完伯,别号 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精四体书篆书得汉碑篆额及唐李阳冰《三 坟记》等篆字的体势笔意,沈雄朴厚,自成面目,一洗刻板拘谨之风曾书《黄 鹤楼诗轴》,《晚眺峻爽楼诗轴》,《四体书屏》,《沧海日长联》等篆刻得力於书 法,苍劲庄重,流利清新,使当时局限於取法秦汉玺印的风气为之一变,世称「邓 派」,亦称「皖派」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子传密,原名尚玺,字守之, 号少白,亦工篆,议和篆刻,能传家法作品欣赏

巴慰祖

(1744-1793)清代篆刻家字隽堂,晋堂,号予籍,又号子安,莲航等,安徽

歙县人生於乾隆九年,卒於乾隆五十八年富收藏,工书画篆刻初宗程邃,后於书体章法,有所改进,所作构 思精密,用刀挺秀,自具面目尝摹刻《顾氏集古印谱》,将其中部份秦汉印辑 成《四香堂摹印》二卷,精心细作,几可乱真复有《百寿图印谱》一卷

作品欣赏

林德树

清代篆刻家字德树,号雨苍,别号桃花洞口渔人,晚号晴坪老人,福建福州人 篆刻结构工稳,章法安详,侧款作行楷著有《印商》二卷

黄易

(1744-约1802) 清代篆刻家,书昼家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浙江仁和(今

杭州)人篆刻醇厚渊雅,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冷八家之一擅山水,笔墨

清篇,亦写墨悔曾作《看潮图「《溪水清远图》,《李竹懒诗意图》,《墨悔图和《仿元人观瀑图》等传世画还有《悔花图》,《开河舟中诗意扇》等,现藏北京 故宫博物院工隶书,沈著有致;兼喜集金石文字官山东济宁府同知时,广搜 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与丁敬,蒋仁,奚冈齐 名作品欣赏

奚冈

(1746一1803)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初名钢,字纯章,号铁生,又号萝龛,蝶野子,别署鹤渚生, 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安徽新安(今歙县),寓浙江杭州西湖擅篆刻,宗秦汉,师法丁敬,并有发展,风格清隽,为浙派印人之杰出者与丁敬,黄易,蒋仁齐名,为杭郡四名家;再加陈豫锺,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为西冷八家

亦工诗善书,长於绘事,性孤介, 非其人不予书兼工四体,真书法褚遂良,古隶笔意超逸,高出流辈山水潇洒 清润,得董其昌法老年入李流芳一派花卉有恽寿平气韵,兰竹亦超脱,为浙 中昼家巨擘曾作《溪山素秋图「《蕉竹幽兰图》,《春林归翼图》等轴传世画 还有《蕉林学书图》卷,《题襟馆图》卷,现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著有《冬花庵烬馀稿》作品欣赏

张开福

清代篆刻家字质民,号石匏,晚号太华归云叟,浙江海盐人张燕昌子工画 兰,精篆刻,宗家法家贫,常遨游,所至搜访残阙於荒烟丛棘中,偶有所获, 必手拓以返故其学亦旁及考证金石著有《山樵书外纪》一卷等

胡唐

(1765-)清代篆刻家初名长庚,字子西,别署城东居士,安徽歙县人约生於清乾隆三十年,卒年不详巴慰祖外甥工书法篆刻一如其舅,风格婉约清丽,小行书侧款尤精绝道光六年 (1826)尚在世并无印谱传世,程芝华曾摹刻巴,胡作品成《古蜗篆居印述》巴胡两家,以精严取胜,赵之谦甚为称赞,并且也受了他们的影响作品欣赏

翁大年

(1760一1842)清代篆刻家初名鸿字叔钧,又字叔均,号陶斋,江苏吴江人

精考证,篆刻取法秦汉,结体工致妥贴侧款作小楷,颇有韵致著有《古官印志》 八卷,《古兵符考》八卷,《泥封考》二卷,《陶斋金石考》二卷,《瞿氏印考辨证》 一卷,《旧馆坛碑考》二卷,《陶斋印谱》二卷

陈豫锺

(1762-1806)清代篆刻家字浚仪号秋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於清乾隆二十七年,卒於嘉庆十一年篆刻早年师法 文彭,何震,后学丁敬,工整秀致,侧款尤为清丽为西冷八家之一亦能书昼, 善松竹与陈鸿寿齐名,世称「二陈」著有《求是斋集》,《今古画人传》,《明画姓氏韵编》等,篆刻作品收录於《西泠八家印谱》中作品欣赏

钱善扬

(1765-1807)清代篆刻家字顺父,又作顺甫,又字慎甫,号几山,又号麂山,浙江秀水(今嘉兴)人钱载之孙篆刻取法秦汉,苍茫古朴,在疏

密处理上亦别出心裁,作品流传极少昼善墨竹,得其祖法,亦具奇趣与

同里文鼎同学,极友善著有《几山吟稿》

文鼎

(1766-1852)清代篆刻家,画家字学匡,号后山,别号后翁,浙江秀水(今嘉兴)人颜所居曰「停云旧筑」文宗咸丰元年(1851)徵举孝廉方正,不乱篆刻谨严,章法二亿,得文彭遗言亦精刻竹,所刻扇骨或臂搁,皆自作书昼善山水,松石,师法文徵明,亦秀丽绝俗,曾作《张琴和古松图》,《桐华书屋图》《榴花蒲酒图》,《虬松图》等

传世昼还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作《梅华水榭图》轴,图录於《名人书画》;道光四年(1824)作《梅兰绮石图》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精鉴别,富收藏,曾得汉元延三斗鋗,因颜其室曰「三斗鋗斋」与同

里钱善扬为同学,论书读昼,往还甚密著有《五字不损本诗稿》

陈鸿寿

(1768一1822)清代篆刻家,书昼家,制陶家字子恭号曼生,又号曼公,别号种榆道人,夹谷亭长,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陈士播孙仁宗嘉庆六年(1801)拔贡,官淮安同知篆刻继杭郡四名家丁敬,奚冈,黄易,蒋仁取法秦汉,擅切刀,纵肆爽利,浙中人多宗之,并对后来取法浙派者影响颇深为西冷八人家之一官溧阳县时,曾设计有紫砂壶样十八式,由制陶家杨彭年为之制茶具,经其刻诗词书书壶身刻「阿曼陀室」铭文,风行一既有「曼生壶」之称亦擅竹刻,筛乱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

诗文书昼皆以资胜,以学古受知於阮元,尤嗜摩崖碑版行楷有法臣,八分书简占超逸画山水不著笔,悠然意远,在姚云东(公绶),程孟阳(嘉燧)间,兼工花卉,兰竹,与陈豫锺齐名,世称「二陈」著有《种榆仙馆印谱》,《桑连理馆集》等1935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陈曼生花卉册》影印本作品欣赏

高垲

(1769-1839) 清代篆刻家字子高,号爽泉,浙江杭州人曾为阮元幕客篆刻宗浙派,秀劲有法书法秀丽绝俗,颇见功力,又善小楷曾手写薛氏钟鼎款识并释文考证

瞿中溶

(1769-1842) 清代篆刻家字镜涛,号木夫,又号苌生,晚号木居士,江苏定(今属上海市)人同里钱大昕之婿仁宗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官湖南布政司理问广搜访,富收藏,工书昼,好篆刻,尤精金石考证之学生平勤於著述,故书昼篆刻作品存世较少著有《汉金文篇》,《湖南金石志》,《吴郡金石志》,《集古官印考人《集古虎符鱼符考》,《古玉图录》,《弈载堂文集》,《古泉山馆集》等

孔千秋

清代篆刻家原名广居,号瑶山,作瑶珊,尧山,江苏江阴人约创作活动於乾隆(1736-1795)间因得「孔千秋」汉铜印一枚,遂改名千秋又得奇石一座,峦壑幽邃,有文徵明署刻瑶山二字,因号瑶山通六书,工篆,隶篆刻师秦汉铸印,工整滔劲;摹刻碑帖,尤能传神毕沅《经训堂法帖》,多为其手刻著有《说文疑疑》,《玉台印谱》其子昭孔,孙显三,均以篆刻世其业

徐同柏

(1775一1860或1854) 清代篆刻家原名大桩,字籀庄,又字寿藏,浙江嘉兴人得舅氏张廷济指授精研六书,篆籀,多识古文奇字廷济所用 印,多出其手,得古器,必与之考证著有《从古堂款识学》十六卷,《从古 堂吟稿》等

孙均

(1777~1826) 清代篆刻家字古云,又字诒孙,浙江杭州人篆刻宗陈鸿 寿,有育劲浑朴之趣,善昼花卉,得徐渭,陈道复笔意中年奉母南归, 侨寓吴门(苏州)

屠倬

(1781~1828)清代诗人,画家,篆刻家字孟昭,号琴坞晚号浅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任江苏仪徵县令时,以纺织之具教民,颇得民心道光元年(1821),官至袁州知府善画山水远宗董源,米芾,近师奚冈意境开拓,笔墨苍润,有融浑秀逸之气兼工花卉兰竹,金石篆刻亦具功力篆刻宗陈鸿寿,用单刀刻边款,得自然浑仆之趣传世作品有嘉庆七年作《萧寥溪烟图》轴十七年作《墨竹图》轴,均图於《金石家书画一集》;二十四年作《墨梅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亦工诗,著有《是程堂集》

杨澥

(1781~1850)清代篆刻家原名海,字竹塘,又字竹唐,号龙石,晚号野航,别号石公山人,江苏吴江人,深研金石考据,并善刻竹篆刻早年学浙派,后重秦,汉,力矫妩媚之习,自有特点晚年刻正书,隶书侧款,得汉魏六朝碑刻遗意著有《杨龙石印存》二卷

赵之琛

(1781~1860)清代篆刻家,昼家字次闲,号献父,别号宝月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精心嗜古,遂金石之学,篆刻早年师法陈鸿寿,后以陈豫锺为师,兼取各家之长,以工整挺拔出之,尤以单刀著名为西冷八家之一亦工书善昼,媲美奚冈山水师黄公望,倪钻,以肃疏幽淡为宗花卉笔意潇洒,点色清雅,饶有华邑神趣间作草虫,随意点染,体态毕肖,为写生能手晚年喜昼佛像传世作品有道光十七年(1837)作《南极老人图》轴,图录於《中国名昼宝鉴二十年作《大士图》,图录於《金石家书昼集》;三十年作《悔花幽篁图》 图录於《艺林月刊》第八期著有《补罗迦室印谱》作品欣赏

冯承辉

(1786~1840) 清代篆刻家字少眉,又字少糜,号伯承,别号老糜,眉道人,悔花昼隐,松江(今属上海市)人篆刻取法秦汉,旁及浙院两派,所作能出新意,自成面目工昼人物,花卉,而昼梅有独到处著有《古铁斋印谱》,《印学管见》,《历朝印识》,《题昼小稿》等

王应绶

(1788~1841)清代篆刻家一名日申,号子若,江苏太仓人,王原祁裔孙精篆刻,工篆,隶书,善画山水,并皆佳妙尝应葛廉山之聘,以砚石百馀方,缩摹汉砚刻成《百汉砚碑》,神态毕肖

达受

(1791~1858)清代篆刻家,书昼家僧人字六舟,,别号寒泉,南屏退叟等,浙江海昌(今海宁)人俗姓姚,为白马寺僧;一说本姓陈,名畯善篆刻,尤精摹拓古器,碑帖,阮元誉为「金石僧」工篆,隶书,擅山水,花卉,得青籐老人纵逸之风曾作《群仙祝寿图》;传世昼迹有《墨悔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亦好收藏,精鉴别,曾筑磨砖作镜室及墨王楼以储古物,所藏唐代怀素《小字千

文》真迹,为稀世珍宝因追慕怀素以蕉叶代纸练字而名所居曰「绿天广」,乃自号「小绿天庵僧」与何绍基,戴熙交往甚密曾主持杭州西湖净慈寺,苏州沧浪亭大云庵著有《小绿天庵吟草》,《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山野纪事诗》等

黄学圮

清代篆刻家字孺子,号楚桥,江苏如皋人篆刻工整有法度,大小篆咸能得其生趣嘉庆,道光(1796-1850)间著有《历朝史印》,朱珪,陶澍,石韫玉,梁帝钜为之作序除《历朝史印》十卷外,另著有《楚桥印稿》四卷

程庭鹭

(1796~1858)清代画家,篆刻家字序伯,号蘅乡,红蘅生,梦盦等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早岁问业於陈文述(1771-1843),居苏州多年工诗词骈文,并擅丹青画山水从文徵明入手,笔墨劲秀者居多后得钱杜指授,清苍雅秀,近李流芳篆刻上溯秦汉,有《小松园阁印本》传世作品有咸丰六年(1856)作《为秋谷写山水》轴,图录於《金石家书画集》;同年作《仿王奉常设色》扇面, 图录於《历代名人扇集》著有《练水画徵录》,《篛庵画尘》等

吴熙载

(1799~1870) 清代篆刻家,昼昼来原名廷颺,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方竹丈人,江苏仪徵人工四体书,尤精篆,隶,温婉圆健篆刻学邓石如,并参汉印,於遒凝练中见流畅

曹世模

清代篆刻家字子范,号山彦,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篆刻取法秦汉,谨严古朴,颇有韵致又善刻竹尝摹秦汉官私印为《强勉斋印谱》二卷兄世楷,号芹泉,亦工篆刻及镌竹木

何昆玉

清代篆刻家字伯瑜,广东高要人篆刻师法秦汉,旁及浙派,所作谨严浑厚,时出新意尤擅模拓彝器,尝客山东潍陈介祺家,得见陈氏所藏古物,赏奇析疑,见闻日广,鉴别遂精辑有《吉金斋古铜印谱》六卷

张辛

(1811~1848) 清代篆刻家原名辛有,字受之,浙江海盐人张燕昌从子,张廷济侄,尝为廷济刻印,极受称赏廷济清仪阁中收藏金石艾字甚富,受之得窥珍秘,其艺日进兼善刻竹,苍劲浑朴,别有生趣

吴咨

(1813~1858) 清代篆刻家字圣俞,又字晒予,江苏武进人曾学於李兆洛,工篆,隶书能昼花卉,鱼鸟,得恽寿平神趣尤精篆刻,所见金石文字,秦汉碑版极多,故所作多字印与笔昼繁复之字,处理妥贴舒畅曾寄居江阴陈式金家,为其刻印颇多著有《续三十五举》及《适园印存》二卷,《适园印印》四卷

陈介祺

(1813~1884)清代篆刻家,鉴别家字寿卿,号簠斋,别号海滨病叟,山东潍县(今潍坊)人富收藏,精鉴别工书法,以颜真卿笔意出入钟鼎文字,自成一家生平好占文字,与吴式芬,潘祖荫,吴云,吴大澄等,文字之交甚密因藏有十钟,名其斋曰「十钟山房」又以三代玺及秦汉印万馀方,辑成《十钟山房印举》

胡震

(1817~1862)清代篆刻家字伯恐,不恐,号鼻山,别号胡鼻山人,富春山人,富春大岭长,浙江富阳人对篆,隶之学,造诣均深,尤工隶书所作有乱头粗服,天真自然之致与钱松往还甚密同治元年(1862)卒於沪上

钱松

(1818~1860)清代篆刻家字叔盖,号耐青,铁庐,别号末道士,西郭外史,云居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流寓上海善书法,能山水,花卉精鉴别,工篆刻,为西冷八家之一曾摹汉印二千方,所刻雄浑淳朴,在浙派中别具面目著有《未虚室印谱》,《铁庐印谱》传世昼迹有咸丰七年(1857)作《梅竹图》轴,图录於《名人梅花集》;八年作《仿黄子久山水图》轴,图录於《金石家书昼集》;同年又作《仿白玉蟾梅花图》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欣赏

江尊

(1818~1908) 清代篆刻家字尊生,号西谷,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晚寓吴中工篆刻,为赵之琛弟子,传乃师衣钵戴熙,黄谷原为其作《西谷 图》卷,均名流题咏

孙三锡

清代篆刻家字桂山,又字桂珊,子宠,号怀叔,别号碧壶生,华南逸史,浙江平湖人;一说晚徙海盐;平湖,海盐,明清时均属嘉兴府官陕西蛰厔县丞工书法,学孙过庭善刻竹;篆刻师陈鸿寿,浑朴遒劲,颇有韵致善昼花鸟,为江介门生,亦清丽绝俗

徐三庚

(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诜郭,号井叠,又号袖海,别号金叠山民,似鱼室主,馀粮生,浙江上虞人善篆,隶,常用《吴纪功碑》体势入印,在吴熙载,赵之谦外,能另辟面目刻款运刀熟练,不加修饰,有生辣遒劲之致著有《金叠山民印存》二卷作品欣赏

赵之谦

(1829~1884) 清末篆刻家,书昼家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号悲盦,憨寮,无闷,铁三,梅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文宗咸丰九年(1859)举人历官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等知县博古通今,与文人周白山(字双庚,号四雪,馀姚人)相友善精篆刻,初学浙,院二派,后突破秦汉玺印规范,吸取古钱币,镜铭及碑版等篆字入印,章法讲究,吉劲浑厚,闲静遒丽,别创新格,印侧刻昼像,亦属首创

书法初学颜真卿,兼习南北二派,一度去扬州鬻字,未得时赏,折回后苦心精思,悟彻书画合一之旨,求笔诀於古今人书,得包世臣,张琦的论著,而知钩捺拒送,万毫齐力之法,遂专力於篆隶八分,参以六朝造像,隶书师法邓石如,以魏碑笔势写行书,日臻神妙,创立自己面目擅昼花卉蔬果,笔墨酣畅,水墨交融,设色浓艳,有宽博淳厚之趣,揉合徐渭,原济,李鳝诸家而抒出已意,开清末写意花卉新风

传世作品有《秋葵芭蕉图》轴,《菊花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绣球图》轴,《山茶梅石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著有《二金蝶堂印谱》,《补环字访碑录》,《六朝别字记》等曾总纂《江西通志》1935牢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赵伪叔花卉册》影印本作品欣赏

王石经

(1833~1918) 清代篆刻家字西泉,一字君都,别署甄古斋主,山东潍县人与同里陈介祺交善,得窥其所藏三代器物,玺印,陶,瓦等,因对三代,秦汉文字,极有研究所作篆法运刀,能合古制刻古玺,有三代鼎彝末经剔刷的款识之生辣感治汉印,规炬准绳,宁静平稳,颇有清气,惜呈疲软著有《甄古斋印谱》(又名《西泉印存》)

王尔度

清代篆刻家字顷波,江苏江阴人极膺服邓石如的书法,篆刻,所刻所书均以邓氏为宗,曾摹刻邓印为《古悔阁仿完白山人印誊》二卷

王云

清代篆刻家字石香,号石芗,江苏苏州人篆刻章法工稳,用刀挺劲,时有新意;侧款作行楷及隶书,秀丽有致同里曹秋舫将所藏古器编为《怀米山房吉金图》时,其器形及铭文均由石香手摹於石

胡钁

(1840~1910) 清代篆刻家字匊邻,号老匊,匊,一作菊,别号晚翠亭长,浙江崇德(今桐乡)人生於清道光二十年,卒於宣统二年,享年七十一岁工诗,善书,精刻印刻竹得力於汉玉印,凿印诏版所作白,匠心独运能於疏落中见紧凑,得自然之趣曾摹刻宋拓《圣教序》,《麻姑仙坛记》及《醴泉铭》不失神韵刻竹木一如刻石,不以平底光洁取胜,而著眼传神,故亦以刻竹家著名著有《不波小泊吟草》,《晚翠亭印储》作品欣赏

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吾年十九,值梁家丧乱,其间与白刃为伍者,亦常数辈〔二〕;幸承余福,得至于今。古人云:“五十不为夭〔三〕。”吾已六十余,故心坦然,不以残年为念。先有风气之疾〔四〕,常疑奄然〔五〕,聊书素怀,以为汝诫。

〔一〕器案:终制,谓送终之制,犹今言遗嘱。后汉书宋均传:“送终逾制。”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云云。”又常林传注引魏略:“沐并作终制。”晋书石苞传:“豫为终制。”金楼子有终制篇。黄叔琳曰:“古多厚葬,故杨王孙之论,班史传之,魏、晋间人效其义,多载之于史,要非中道也。况近世物力日艰,人子之情日减,若复以薄葬为训,将举而委之于壑矣。然此篇从遭乱不得厚葬其亲,说到己身不当有加于先,犹恻然动仁人孝子之感也。”纪昀曰:“昆圃先生之说甚是。然厚葬可也,厚歛不可也,二事大有分别,混而一之,则反生拗戾矣。先生亦未免草草也。”

〔二〕辈犹言人次。史记秦始皇本纪:“高使人请子婴数辈。”用法与此相同。

〔三〕赵曦明曰:“蜀志先主传注: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齐王太后病者,臣意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湿然风气也。脉法曰:‘沈之而大坚,浮之而大紧者,病主在肾。’肾切之而相反也,脉大而臊。大者,膀胱气也。臊者,中有热而溺赤。”

〔五〕奄然,即下文奄忽之意。文选马季长长笛赋:“奄忽灭没。”李善注:“方言:‘奄,遽也。’”

先君先夫人皆未还建邺旧山〔一〕,旅葬江陵东郭。承圣末,已启求扬都〔二〕,欲营迁厝〔三〕。蒙诏赐银百两,已于扬州小郊北地烧砖〔四〕,便值本朝

〔五〕沦没,流离如此,数十年间,绝于还望。今虽混一〔六〕,家道〔七〕罄穷,何由办此奉营〔八〕资费?且扬都污毁,无复孑遗〔九〕,还被下湿〔一0〕,未为得计。自咎自责,贯心刻髓〔一一〕。计吾兄弟,不当仕进;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一二〕他乡,无复资荫〔一三〕;使汝等沈沦厮役〔一四〕,以为先世之耻;故腼冒〔一五〕人间,不敢坠失〔一六〕。兼以北方政教严切,全无隐退者故也。

〔一〕卢文弨曰:“之推九世祖含随晋元帝东渡,故建邺乃其故土也。本传观我生赋:‘经长干以掩抑,展白下以流连。’自注:‘靖侯以下七世坟茔皆在白下。’”器案:旧山,犹今言故乡。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吕延济注:“谓枉曲船帆,来过旧居。”又初发石首城诗:“故山日已远,风波岂还时。”张铣注:“故山,谓所居旧山也。”全唐诗周贺卷秋思:“旧山余业在,杳隔洞庭波。”原注:“‘旧山’一作‘故乡’。”

〔二〕宋本有“已”字,续家训及各本俱无,今从宋本。

〔三〕器案:厝又作措,柩暂置也。迁厝,即迁葬。文选寡妇赋:“又将迁神而安措。”李周翰注:“迁神安措,谓迁柩归葬也。”

〔四〕抱经堂本“砖”作“砖”,宋本、续家训及各本都作“砖”,今从之,下同。

〔五〕徐鲲曰:“顾炎武云:‘古人谓所事之国为本朝,魏文钦降吴表,言“世受魏恩,不能扶翼本朝,抱愧俛仰,靡所自厝。”又如吴亡之后,而蔡洪与刺史周俊书言吴朝举贤良是也。之推仕历齐、周及隋,而犹称梁为本朝;盖臣子之辞,无可移易,而当时上下亦不以为嫌者矣。’见日知录十三卷。”

〔六〕赵曦明曰:“通鉴:‘隋文帝开皇七年灭梁,废其主萧琮为莒公。八年冬十月,以晋王广为淮南行省尚书令行军元帅,帅师伐陈,九年正月,获其主叔宝,陈国平。’”器案:晋书恭纪:“混一六合。”隋书炀纪:“车书混一。”混一,谓混同一统也。

〔七〕胡式钰窦存四:“家资曰家道。陆士衡百年歌:‘子孙昌盛家道丰。’颜氏家训云云,与易‘夫夫妇妇而家道正’不同。”

〔八〕奉营,谓奉祀营葬。

〔九〕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传:“孑然遗失也。”正义:“释训云:‘孑然,孤独之貌。’言靡有孑遗,谓无有孑然得遗漏。”案:隋书地理志下:“丹阳郡,自东晋已后,置郡曰扬州,平陈,诏并平荡耕垦,更于石头城置蒋州。”

〔一0〕古人多言江南卑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两言“长沙卑湿”,又淮南衡山列传:“南方卑湿。”又货殖列传:“江南卑湿。”陈书萧�传:“愍时赋:‘南方卑而叹屈,长沙湿而悲贾。’”下湿,犹卑湿也。

〔一一〕续家训“髓”作“体”。潜夫论交际篇:“精诚相射,贯心达髓。”此用其文。

〔一二〕后汉书袁术传:“天子播越。”李贤注:“播,迁也;越,逸也;言失所居。”

〔一三〕周书苏绰传:“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通鉴一一一胡三省注:“资谓门地成资。”

〔一四〕卢文弨曰:“何休注公羊宣十二年传:‘艾草为防者曰厮,汲水浆者曰役。’”

〔一五〕卢文弨曰:“腼,土典切,面丑也。”器案:徐陵与王吴郡书:“孤子无心腼冒,苟■光阴,风疾弥留,示有余息。”杜甫去矣行:“野人旷荡无腼颜。”

〔一六〕本书止足篇:“吾近为黄门郎,已可收退,当时羁旅,惧罹谤讟,思为此计,仅未暇尔。”与此所言,皆为腼冒人间自解耳。

今年老疾侵〔一〕,傥然奄忽,岂求备礼乎?一日放臂,沐浴而已,不劳复魄〔二〕,殓以常衣〔三〕。先夫人弃背〔四〕之时,属世荒馑,家涂空迫〔五〕,兄弟幼弱,棺器率薄,藏内无砖〔六〕。吾当松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随,床上唯施七星板〔七〕;至如蜡弩牙、玉豚、锡人之属〔八〕,并须停省,粮罂明器〔九〕,故不得营,碑志旒旐〔一0〕,弥在言外。载以鳖甲车〔一一〕,衬土而下〔一二〕,平地无坟

〔一三〕;若惧拜扫不知兆域〔一四〕,当筑一堵低墙于左右前后,随为私记耳〔一五〕。灵筵勿设枕几〔一六〕,朔望祥禫〔一七〕,唯下白粥清水干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亲友来餟酹者,一皆拒之。汝曹若违吾心,有加先妣,则陷父不孝,在汝安乎?其内典功德〔一八〕,随力所至,勿刳竭生资〔一九〕,使冻馁也。四时祭祀,周、孔所教,欲人勿死其亲〔二0〕,不忘孝道也。求诸内典,则无益焉。杀生为之,翻增罪累〔二一〕。若报罔极之德〔二二〕,霜露之悲〔二三〕,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二四〕。

〔一〕续家训无“侵”字。

〔二〕赵曦明曰:“仪礼士丧礼:‘复者一人。’注:‘复者,有司招魂复魄也。’”器案:礼记丧大记注:“复,招魂复魄也,……气绝则哭,哭而复,复不苏,可以为死事。”牟子理惑篇:“人临死,其家上屋呼之。死已复呼谁?或曰,呼其魂魄。”太平广记三二0引幽明录:“蔡谟在厅事上坐,忽闻邻左复魄声,乃出庭前望,正见新死之家,有一老妪,上着黄罗半袖,下着缥裙,飘然升天;闻一唤声,辄回顾,三唤三顾,徘徊良久,声既绝,亦不复见。问丧家,云亡者衣服如此。”复魄本为生者不忍其死,故叫呼以冀其复苏,好事者乃造为故事以说之,亦迷信之一端耳。

〔三〕殓,同歛,衣尸曰小歛,以尸入棺曰大歛,见仪礼士丧礼及礼记丧大记。

〔四〕王羲之书:“周嫂弃背,切割心情。”文选寡妇赋:“良人忽以捐背。”李周翰注:“良人忽弃捐我而逝矣。”捐背犹弃背也。

〔五〕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旅兹殊俗远,竟以屡空迫。”用“空迫”字本此。

〔六〕后汉书赵岐传:“先自为寿藏。”注:“寿藏,谓冢圹也;称寿者,取其久远之意也,犹如寿宫、寿器之类。”新唐书姚崇传:“自作寿藏于万安山南原,……署兆曰寂居穴,坟曰复真堂,中剟土为床曰化台,而刻石告后世。”

〔七〕七星板,古代棺中所用垫尸之板。通典八五大歛引大唐元陵仪注:“加七星板于梓宫内,其合施于板下者,并先置之,乃加席褥于板上。”则七星板之制,上自封建帝王,下至庶民百姓,皆得用之。宋诩宋氏家仪部三:“治棺不用太宽,而作虚檐高足,内外漆灰裨布,内朱外黑,中炒糯米焦灰,研细铺三寸厚,隔以绵纸,纸上以七星板,板上以卧褥,褥中以灯草,此皆附于身者。”明彭演重刻申阁老校正朱文公家礼正衡四:“七星板,用板一片,其长广棺中可容者,凿为七孔。”姚范援鹑堂笔记四八:“今人棺内有七星板,此见颜氏家训终制篇。又左昭二十五年:‘宋元公曰:“惟见匾柎,所以借干者,请无及先君。”’注:‘匾柎,棺中笭床也。干,骸骨也。’”曹斯栋贩贩八:“棺中借干者为七星板,蔡补轩谓即左传匾柎。愚案:匾柎,棺中笭床也,颜氏家训云云,则匾柎又似借以安版之物。然案释名:‘荐物者曰笭,湿漏之水,突然从下过也。’即指为匾柎亦可。”

〔八〕续家训“豚”作“肫”,借“■”字。刘盼遂曰:“上虞罗氏所藏古明器,有小弩机张长二寸,中有中士二字;玉豚五枚,铅人二枚(古者锡铅通言不别),上有朱书。”又曰:“日本于大正十四年春,发掘乐浪郡古坟,得玉豚一枚,在死者左胁边指轮之旁,长三寸五分,广七分,高八分八厘。尾端有孔二,盖以丝绳贯之,缠绕于死者腕上,防其脱离而然。朝鲜平壤覆审法院保存玉豚一对,一长四寸,广八分,高九分三厘;一长三寸九分,广七寸,高九分。各刻四足,屈伏地下,作平卧形。眼耳口鼻,仅可分辨。故吴清卿古玉图考虽收有玉豚数枚,而皆误以为周礼虎节之琥,而推及于汉之金虎符。盖以其形本�胡,不易明辨;使非乐浪发见于死者■下,吾人至今仍未敢肯定其为玉豚,盖可知也。日人关野贞诸氏定此玉豚于丧制为握,并引刘熙释名释丧制云:‘握,以物着尸手中使握之也。’(以上节译日本乐浪时代的遗迹。)”器案:异苑二:“弘农杨子阳闻土中有声,掘得玉■,长可尺许。”幽明录:“余杭人沈纵家素贫,与父同入山,得玉胁。”则玉豚于南北朝时已纷纷出人间矣。

〔九〕卢文弨曰:“礼记杂记上:‘载粻,有子曰:“非礼也。”’注:‘粻,米粮也,言死者不食粮也。’又曰:‘瓮甒筲衡实,见闲而后折入。’注:‘此谓葬时藏物也。衡当为桁,所以庪瓮甒之属。’檀弓上:‘孔子曰:“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琴瑟张而不平,竽笙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簨■: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又下篇:‘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

〔一0〕卢文弨曰:“释名:‘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施其辘轳,以绳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案:志墓起于后世,盖纳于圹中,使后人误发掘者从而掩之耳。然能如此者百不一二,今金石文字中所载诸志铭甚多,未闻有复掩于故土者,则亦无益之举而已。旒旐,古之明旌也,旒则旐之垂者。世说排调篇:‘桓南郡与殷荆州共作了语,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又案:释名‘无故’之言,犹云物故耳。”器案:御览五八九引释名,无“无”字。

〔一一〕卢文弨曰:“周礼遂师:‘共丘笼及蜃车之役。’注:‘四轮迫地而行,有似于蜃,因取名焉。’礼记杂记上:‘其輤有裧。’注:‘輤,载柩将殡之车饰也。裧谓鳖甲边缘,缁布裳帷,围棺者也。’又云:‘载以輲车。’注:‘輲读为辁,或作槫,周礼有蜃车,蜃辁声相近,其制同乎辁,崇盖半乘车之轮。’正义:‘以其蜃类盖迫地而地,其轮宜卑。’”器案:太平广记四五六引列异记:“夜有乘鳖盖车从数千骑来,自称伯敬,候少千。”鳖盖车即鳖甲车。

〔一二〕续家训“衬”作“儭”。

〔一三〕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谓殷时也。土之高者曰坟。”

〔一四〕兆域,坟墓之界域。周礼春官:“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又见上条注。

〔一五〕续家训及各本俱无“耳”字,宋本有,今从之。庾信五张寺经藏碑:“秦景遥传,竺兰私记。”则“私记”亦六朝人习用语。

〔一六〕灵筵,供亡灵之几筵,后人又谓之灵床,或曰仪床。五灯会元十三洪州同安院威禅师:“室内无灵床,浑家不着孝。”唐诗鼓吹四曹唐哭陷边许兵马使:“更无一物在仪床。”元郝天挺注:“仪床,供灵之几筵也。”

〔一七〕卢文弨曰:“案:礼记祭义有朔月月半之文,即后世所谓朔望也。又闲传:‘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

〔一八〕胜鬟经室窟:“恶尽言功,善满言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曰功德。”

〔一九〕生资,犹今言生活数据。元结舂陵行:“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通鉴二三八胡三省注:“财物田园,人资以生,谓之资产。”与生资义同。

〔二0〕器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又襄公二十一年:“栾祁曰:‘死吾父而专于国,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国语晋语:“荀息曰:‘死吾君而杀其孤。’”吕氏春秋悔过篇:“先轸曰:‘不吊吾丧,不忧吾丧,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诸死字用法相同,俱谓人一死便忘得一乾二净也。

〔二一〕本书归心篇:“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祸殃。”

〔二二〕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郑笺:“昊天乎,我心无极!”

〔二三〕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注:“非其寒之谓,谓凄怆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也。”

〔二四〕宋本原注:“一本无‘七月半盂兰盆’六字,却作‘及尽忠信不辱其亲所望于汝也’。”案:续家训及各本与一本合。赵曦明曰:“案:颜笃信佛理,固宜有此言。今诸本删去六字,必后人以其言太陋,而因易以他语耳。然文义殊不贯。”卢文弨曰:“盂兰盆经:‘目莲见其亡母生饿鬼中,即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莲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所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僧,皆为施主,祝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莲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目莲白佛:“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佛言:“大善。”’故后人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蜡剪彩,摸花叶之形,极工妙之巧。”郝懿行曰:“案:颜氏以薄葬饬终,近于达矣;乃不遵周、孔所教,而笃信内典功德不忘,至于盂兰斋供,谆谆属望后人,可谓通人之蔽者也。”器案:岁时广记三0引韩琦家祭式云:“近俗七月十五日有盂兰斋者,盖出释氏之教,孝子之心,不忍违众而忘亲,今定为斋享。”案:不忍违众而忘亲之说,最足说明封建士大夫佞佛之心理,颜氏之以此望于子弟,正复尔尔。

孔子之葬亲也,云:“古者,墓而不坟。丘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一〕。”于是封之崇四尺

〔二〕。然则君子应世行道,亦有不守坟墓之时,况为事际〔三〕所逼也!吾今羁旅,身若浮云,〔四〕竟未知何乡是吾葬地;唯当气绝便埋之耳。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堙没也。

〔一〕卢文弨曰:“识音志。”

〔二〕卢文弨曰:“已上礼记檀弓上文。”

〔三〕器案:事际,谓多事之际,犹言多事之秋。晋书杨佺期传:“时人以其晚过江,婚宦失类,每排抑之。恒慷慨切齿,因事际以逞其事。”齐书王宴传:“高祖虽以事际须宴,而心相疑斥。”义俱同,朱本作“事势”,不知妄改。

〔四〕论语述而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此则用为飘忽不定之意。

在扩点啊!!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父伯,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均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祀,人皆安之。以祖母丧去官,客授颍川。

后为谒者。会武陵蛮反,围武威将军刘尚,诏使均乘传发江夏奔命三千人往救之。既至而尚已没。会伏波将军马援至,诏因令均监军,与诸将俱进,贼拒厄不得前。及马援卒于师,军士多温湿疾病,死者太半。均虑军遂不反,乃与诸将议曰:“今道远士病,不可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诸将皆伏地莫敢应。均曰:“夫忠臣出竟,有可以安国家,专之可也。”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守沅陵长,命种奉诏书入虏营,告以恩信,因勒兵随其后。蛮夷震怖,即共斩其大帅而降,于是入贼营,散其众,遣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均未至,先自劾矫制之罪。光武嘉其功,迎赐以金帛,令过家上冢。其后每有四方异议,数访问焉。

迁上蔡令。时府下记,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属县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度江。中元元年,山阳、楚、沛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以为公妪,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客授颍川。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收郎缚格之。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小黄门在傍,入具以闻。帝善其不挠,即令贳郎,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诏除子条为太子舍人。均自扶舆诣阙谢恩,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召入视其疾,令两驺扶之。均拜谢曰:“天罚有罪,所苦浸笃,不复奉望帷幄!”因流涕而辞。帝甚伤之,召条扶侍均出,赐钱三十万。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至于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族子意。

以上就是关于《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5)全部的内容,包括:《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5)、“藏”字共几画第十三画是什么、《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 列传第四十九(2)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667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