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1 文言文通假字
常用通假字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问。
《陈太丘与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
《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副词,通“只”。《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望岳》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
《行路难》 九年级上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
《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
《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
《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 1、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常用通假字例表通假字与本字 例句 出处 “坐”通“座” 先自度其坐,而置之其左 《郑人买履》 “反”同“返” 反归去之。
《郑人买履》 “阙”同“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山峡》 “伏”通“服” 人皆伏其精练 《梦溪笔谈-梦天寺木塔》 “负”通“伏” 于是燕王负斧质,之阙下谢罪 《汉书-文三壬传》 “说”通“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止”通“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强”通“僵” 昂首观之,项之为强 《幼时记趣》 “邱”通“丘” 以土砾凸着为邱 《幼时记趣》 “女”同“汝” 悔女知之乎? 《论语》 “陇”通“垄” 小麦覆陇黄 《观刈麦》 “为”同“谓”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帖”通“贴”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火”通“伙” 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 “熙”通“嬉” 圣人非所与熙人,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曾”通“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望岳》 “祗”通“只”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食”通“饲”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见”通“现” 刀美不外见 《马说》 “邪”通“耶” 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板”通“版” 活板 《活板》 “已”通“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活板。
2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20个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闲情记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tú)《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4、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5、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6、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3 在文言文中,所有的通假字整理通假字一网打尽——最新最全高考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 同"座"; 座位。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9五万兵难卒合(卒: 通"猝", 仓猝。
形容词。)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年末)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 同"暮"; 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 通"浊" 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15忳郁邑余挓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16伏清白以死直兮。(伏,通“服”,保持) 17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19椎床便大怒。(椎,通“捶”,捶打)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 通"锤", 兵器。名词。
第二个椎: 通"锤",用铁锤20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 21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22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24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吾灵尚依旁汝也。
"旁: 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25契阔谈燕。
(燕,通“宴” 饮宴、玩乐)燕: 通"宴"; 安逸,安闲。形容词。
燕坐于华堂之上。2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已: 同"以" 。
"从此已去,勿复如是!"已: 同"矣", 了。语气助词。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难已 ”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27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8夫晋,何厌之有。“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通“餍”,满足。)
29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30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31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 通"智",,聪明,智慧。
名词。3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欺凌。) 33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以,通“已“,已经。) 34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辞决而行" (决,通“诀”诀别。)35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 36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奉,同“捧”) 37 "图穷而匕首见。
" "信义安所见乎?" "风吹草低见牛羊。"见: 同"现" 暴露,呈现,露出来。
动词。"路转溪头忽见。
"见: 同"现": 出现。动词。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 同现"; 现在。副词。
38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
3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形容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 "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振: 通"震"; 震动。
动词。""大命将泛,其之振救。
"振: 同"赈"; 救济。动词。
40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同"旋"; 回转、掉转,动词4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咨: 同"谘"; 询问。动词。
42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颜色,色彩) 43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44列缺霹雳。
(列,通“裂”)45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通“挡”,阻挡,遮拦)46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不) 47曲终收拨当心画。 (画,通“划”)48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通“只”,只是,不过)"系向牛头充炭直。
" "昂其直,居为奇货。"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 通"值"; 价钱,代价。名词。
乐国乐国,爱得我直。直: 通"值"; 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
史进道:“直什么? ” 直: 通"值"; 值得。动词。
4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5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同"嘱"; 嘱托、托付。动词。
51鞣以为轮。(鞣,通“煣”,使——弯曲)52约纵离衡。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合纵,联合抗秦。“衡”通“横”)53 故其畜积足恃。
畜: 通"蓄"; 积聚,储藏。动词。
54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55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56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5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动词58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其级七千有余。" (有,通“又”连词,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有: 同"又"; 更。
副词。 "殆有甚焉。
"有: 同。
4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
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
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
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
“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
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
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
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
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厝:同“措”;放置。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措”;放。
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
“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通“挡”抵挡。
动词“曹军不能抵当。” 当:通“挡”;抵挡。
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当:通“挡”;遮挡。动词。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 党:通“倘”;倘若,偶然。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道:同“导';引导。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
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吊:同“掉”;落。
动词。“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丁宁:同“叮咛”嘱咐。
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队:通“坠;坠落。
动词。“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敚:同“夺”;强取,夺取。动词。
“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堕:通“隳”;毁弃。
动词。“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而:通“尔”;”你的。
代词。“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同“如”象。形容词。
“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
“无他,但手熟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以头抢地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非死则徙尔。”
蕃:通“繁”;多。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
动词。“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 反:同“返”返回,归来。
动词。“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反:同“返”返回。动词。
“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返回。
动词。“盖亦反其本矣。”
反:同“返”;往返,返回。动词。
“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反:同“返”;往返,返回。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
名词。“弘位在三公,奉禄。
5 初中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有多少种类型文言文中的特殊字形一、古今字古今字,是指某个字的某一意项,古今的写法不同比如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应使用“暮”字,表达“日暮”等意思时,却用了“莫”字这是因为,该文写作时,汉字中尚没有“暮”字“莫”字本身原意即今天的“暮”,后来又有了“不要”的含义后世为区分这两个意项,又造了一个“暮”字在“日暮”这个意项上,“莫”和“暮”即为古今字二、异体字异体字,即某个字在某一意项上,有一种以上不同的写法,而这几种写法在该意义上是完全相同的异体字很多在小篆向隶书转化时产生,也有一些后世产生的比如,“花”字,还有一种写法是“芲”,观察这两个字就可以发现,两个字都由“草”、“人”、“匕”三部分组成另外有“峰”与“峯”,“鹅”与“鵞”,“村”与“邨”等,都互为正体和异体三、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某个意项原本有特定写法的字,但古人在写作时没有使用这种写法,而是用了另外一个字代替通假字在古书成文时都已存在使用通假字通常选择音同或音近的字例如,“早”字,古书中经常用“蚤”字代替,此即为通假注意:严格的说,“通假字”仅指上述第三种情况,而前两种均不属于“通假字”对此,初中教材上一般也会予以标明(真正的通假字会写作“某字,通某字”,而其他的则写作“某字,同某字”或“某字,今写作某字”事实上,这三种写法是不同的语文课本自然会严格区分,但我估计可能很多同学甚至老师都忽略了)但在初中甚至高中教学和考试中,一般不要求对这三种情况进行区分,因此都称作“通假字”。
6 初一下语文全部的通假字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表 通假字表(1-2册) 通假字 本字 读音 例 句 释义 出处 说 悦 yu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愉快 《论语十则》 女 汝 rǔ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你 《论语十则》 知 智 zhì 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聪明 《论语十则》 还 旋 xuán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回转,掉转 《扁鹊见蔡桓公》 汤 烫 tàng 疾在凑理,汤熨之所及也用热水焐 《扁鹊见蔡桓公》 齐 剂 jì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汤药 《扁鹊见蔡桓公》 止 只 zhǐ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是 《狼》 阴 荫 yīn 绿杨阴里白沙堤树阴 《钱塘湖春行》 静 净 jìng 茅檐长扫静无苔干干净净 《书湖阴先生壁》 屏 摒 bǐng (材之敏,倍人也;)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舍去 《为学》 帖 贴 tiē 对镜帖花黄 粘 《木兰诗》 火 伙 hǔo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伴 《木兰诗》 竦 耸 sǒng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高 《观沧海》 争 怎 zěn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怎样 《如梦令》李清照 见 现 xiàn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出现 《西江月》辛弃疾 要 邀 yāo 便要还家 邀请 《桃花源记》 坐 座 zuò 满坐寂然 座位 《口技》 指 直 zhǐ 指通豫南 一直 《愚公移山》 反 返 fǎn 始一反焉 往返,返回 《愚公移山》 惠 慧 huì 甚矣,汝之不惠 聪明 《愚公移山》 亡 无 wú 河曲智叟亡以应 没有 《愚公移山》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乐羊子妻》 亡赖 调皮 wúlài 最喜小儿亡赖 顽皮,淘气 清平乐村居(辛) 厝 措 cuò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放置 《愚公移山》 那 哪 nǎ 问渠那得清如许 怎么 《观书有感》。
一: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二: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一、句子中的通假字和释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假字:反。通“返”,意思是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
通假字:惠。同“慧”,意思是聪明;不惠,指愚蠢。
(3)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假字: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亡,
通假字:厝。通“措”,意思是放置。
二、四句话都出自战国列子的《愚公移山》。
(1)原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白话译文: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白话译文: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白话译文: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白话译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扩展资料:
《愚公移山》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愚公移山》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副词,通“只”。《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望岳》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
1、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集
案: 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 通“疲”; 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 通“班”;“斑”; 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 同“版”; 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蜯: 同“蚌”; 河蚌。 “民食果损蜯蛤。
暴: “同曝” 晒。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 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 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暴: 同“曝”; 晒。动词。 “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
杯: 同“杯”; 酒器。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 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同“背” 背叛,违背。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 通“被”; 顶。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 同“披”; 穿着。动词 “闻妻 言,如被冰雪。”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同金生皆被绮绣,”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 同“睥睨”; 斜着眼看。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 通"避”; 躲避,逃避。动词。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 通“避”; 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 通“僻”; 行为不正。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 通“敝”; 困顿,失败。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敝”; 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 通“敝”; 疲惫,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 同“遍” 遍及,普遍。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 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名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 同“否”; 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 同“否”; 不会。副词。 “王曰:‘不也’。”
不: 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 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
不: 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
材: 同“才”; 才能。名词。 仆材 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材: 同“才”; 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 通“才” 仅,只。副词。 “城中 兵不满千,户裁及万。”
裁: 通“才”; 刚刚。副词。 “手裁 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 同“彩” 彩色,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 同“彩”; 颜色,彩色。名词。 “须臾成五采。”
仓: 同“苍”; 黑色。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 同“脏” 脏腑。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 通“缠” “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 通“倡”; 倡导。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 同“抄”; 抄写。动词。 “适 中手自钞录。”
雠: 同“仇”; 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 同“锄”; 锄头。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 通“黜”; 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
从: 同“纵”; 合纵,联合抗秦。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 同“纵”; 与“横”相对,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 同“纵”; 与“横相对,地理上的南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 通“焠"; 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一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厝: 同“措”; 放置。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 同“措”; 放。动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 通“挡” 抵挡,抵偿。动词。 “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 通“挡” 抵挡。动词 “曹军不能抵当。”
当: 通“挡”; 抵。动词 :以尔汉而当汉半地,臣请往如楚。。
当: 通“挡”; 抵挡。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当: 通“挡”; 遮挡。动词。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
党: 通“倘”; 倘若,偶然。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道: 同“导’; 引导。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 通“德”; 恩惠。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吊: 同“掉”; 落。动词。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丁宁: 同“叮咛” 嘱咐。动词。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 通“逗”; 即现在的“,”。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 同“渡”; 渡过,越过。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
队: 通“坠; 坠落。动词。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敚: 同"夺; 强取,夺取。动词。 “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堕: 通“隳”; 毁弃。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蛾 同蚁 蚂蚁。名词 土民蛾 聚者万人,。
而: 通“尔”; ”你的。代词。 “吾乃 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而: 通“尔”; 你,你的。代词。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
而: 通“尔”; 你。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 通“尔”; 你的。代词。 “若欲 死而父,即前斗”
而: 同“如” 象。形容词。 “军惊而坏都舍。
尔: 同“耳” 罢了。语气助词。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尔: 同“耳”: 罢了。语气助词。 “无他,但手熟尔。”
尔: 同“耳”: 罢了。语气助词。 “以头抢地尔。”
尔: 同“耳”; 罢了。语气助词。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尔: 同“耳”; 罢了。语气助词。 “非死则徙尔。。
蕃: 通“繁”; 多。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 同“返, 返回。动词。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
反: 同“返” 返回,归来。动词。 “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反: 同“返” 返回。动词。 “人穷则反本。”
反: 同“返”; 返回。动词。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同“返”; 返回。动词。 “盖亦反其本矣。“
反: 同“返”; 往返,返回。动词。 “使子路反见之。”
反: 同“返”; 往返,返回。动词。 “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反: 同“返”; 往返,返回。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 通“俸” 俸禄,薪俸。名词。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 同"捧"; 两手托着。动词。 “而察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奉: 同“棒”; 两手托着。动词。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奉: 同“捧 两手托着。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 同“缻” 盛酒浆的瓦器。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 同“弼”; 辅弼。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 同“甫”, "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
"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盖: 通“盍”, 为什么。疑问代词。 “兴化部是日遂淩出华林部远甚。”
盖: 通“盍”; 何不。兼词。 “盖亦反其本矣。”
盖: 通“盍”; 为什么,疑问代词。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干: 通“岸”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彀: 同“够”。 能够。副词。
彀: 同“够”; 达到。动词。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估: 通“贾”; 商人。名词。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 通“盥”; 洗手。动词。 “媵人持汤沃灌。”
函胡: 同“含糊” 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 同‘何”; 什么。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 通"横” 跟竖、直相对,地理上的东西为“横”。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衡: 通“横” 梗塞,指不顺。动词。 “困于心,衡于虑。”
衡: 通“横” 与纵相对, “外连横而斗诸侯。”
衡: 通“横”; 与竖相对,地理上的东西为横,名词。 “左手倚一衡木
华: 同“花”; 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 “混黄华叶衰。”
画: 同“划” 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驩: 同“欢” 欢聚。动词。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还: 同“环”; 绕。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
还: 同“旋”; 回转、掉转。动词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皇: 通"惶” 恐惧,惊慌。形容词。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皇: 通“惶”; 恐俱,惊慌。形容词。 “赢得仓皇北顾。”
皇: 通“惶”; 恐惧,惊慌。形容词。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皇: 同“凰” 传说中的雌凤。名词。 “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恍: 同“恍” 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 “恍惊起而长嗟。”
麾: 同“挥”; 指挥。动词。 “麾众 拥豪民马前,”
惠: 同“慧”; 聪明。形容词。 “甚矣,汝之不惠。”
惛:: 通“昏”; 昏乱糊涂。形容词。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混: 同“浑” 水不筒,污浊,形容词。 举世沼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溷: 同“混”、“浑” 混浊。形容词。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溷: 同“混”、“浑”; 厕所。名词。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火: 同“伙”; 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 “出门看火伴”。
火: 同“伙”; 一伙。数量词。古代军队 “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疾: “嫉”, ,嫉妒,憎恨。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 同嫉; 嫉妒,憎恨。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棘: 同“戟”; 兵器。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籍: 通“藉”; 垫。动词。 “籍柔覆温之躯。”
纪: 通“记”; 记载。动词。 “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贾: 通“价”; 钱。名词。 “如有营,予佐尔贾。”
简: 同“拣” 选,择。动词。 “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
简: 同“拣”; 挑选,选拔。动词。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同“拣”; 挑选。动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 同“现” 暴露,露出来。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见: 同“现” 呈现,露出来。 “信义安所见乎”
见: 同“现” 呈现,露出来。动词。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 同“现”: 出现。动词。 “路转溪头忽见。”
见: 同“现”; 呈现,露出来。动词。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 同“现”; 呈现,露出来。动词。 “才美不外见。”
见: 同“现”; 出现,露出来。动词。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见: 同现”; 现在。副词。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缰: 同“强”; 强大。形容词。 “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疆: 通“强”; 强壮。形容词。 “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糨: 同“浆”; 用米汤汁浸渍。。动词。
介: 同“芥”; 小草。名词。 “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缙: 通“搢”; 插。动词。 “缙绅、大 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缙: 同“搢” 插。动词。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菁: 通“精”; 精华,糟碎。形容词。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景 同“影”; 影子。名词。 “影从云合,而见一人,”
景: 同。影”; 影子。名词 “荡荡空中景”。
景: 同“影”; 影子。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迥: 同“回”; 辣转。动词。 “迥忆后街之屋。”
鸠: 同“纠”; 集合。动词。 “豪民 于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
沮: 通“阻” 阻止,阻挡。动词。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句: 同“勾”; 勾取。动词。 “虽小数,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具 通“俱”; 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 通"俱" 全,都。副词。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具: 通“俱” 都,全,引申为详细。副词。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具: 通“俱”; 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 通“俱”; 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 “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具: 通“俱”; 全,皆。副词。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 通“俱”; 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具: 同“俱” 都,全,副词。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距 同“拒” 抗拒。动问。 “或走, 或闭门旅距。。
距: 同“拒”; 把守。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
决: 通“诀” 诀别,离别。动词。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 通“诀”; 离别。动词。 “辞决而行”。
掘: 同“倔” ,顽强,固执。形容词。 “掘强沙塞之间,
抗: 通“亢”; 高。形容词。 “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亏: 同“诡” 差异,不适应。动词 “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雷: 通“擂鼓”; 敲击。动词。 “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儽: 通“累”; 堆矗,积累。动词。 “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
累: 通“摞”; 捆绑犯人的大绳子例句中作。捆绑。讲,与“臣”一起指。俘虏。”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累累: 通“垒垒”; 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 通“罹”; 遭遇。动词。 “离骚’者,犹离忧也。
栗: 同“栗”; 发抖。动词。 栗深林今惊层颠。”
栗: 同“栗”; 发抖。动词。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
帘: 同“奁” 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名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列: 通“裂”; 分裂。动词。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脟: 同“脔” 切成块状的肉。名词。 切成块状的肉。名词。
廪廪: 通“懔懔”; 危惧的样子。形容 “而直为此廪廪也。”
陵: 通“凌”; 凌侮。动词。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陵: 通“凌”; 凌侮。动词。 “几为 巡骄傲 所陵迫死。
流离: 同“淋漓”; 霑湿的样子。形容词。 “两股间脓血流离。”
陇: 同“垄”; 高地。名词。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录: 同“碌”; 平凡,乎庸。形容词。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戮: 通“勠” 并力,尽力。动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臝: 同“裸”; 裸体。名词。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茆: 同“茅”; 茅草。名词。 “覆之以茆。”
没: 同“殁”; 死。动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每: 同“们”; 词尾,表人的复数。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甿: 同“氓 “耕田的人。名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俛: ;同“俯”; ,低头,表示服从。动词。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缪: 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陌: 通“百”; 量词。 “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
莫: 同“暮”; 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 同“暮”; 日落时,引申为“末”。 “莫春者,春服既成,”
畮: 同“亩” 土地面积单位。量词。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
内: 同“纳” 接纳,接受。动词。 “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
内: 同“纳” 接纳。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
内: 同“纳”, 放人。动词。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那: 同“挪”; 抽。动词。 “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枏: 同“楠” 楠木。名词。 “江南出枏、梓 、姜、桂、
呐: 同“讷”; 说话迟钝或口吃,的句中的 “只听得差拨口里
孽: 同“孽”; 灾害,罪恶。名词。 “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
女: 同“汝”; 人称代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殴: 通“驱” 驱逐。动词。 “今殴民而归之农。”
畔: 通“叛”; 背叛,离开。动词。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 同“叛”; 背叛。动词。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旁: 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 “吾灵尚依旁汝也。“
矉: 同“颦”; 皱眉头。动词。 “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齐: 同“剂”; 量词,例句中为名词。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蕲: 同“祈”; 求。动词。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契 同“锲” 刻,动词 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襁: 同“襁"; 婴儿的被子,如现在的包袱。名词。 “则人物归亡,襁至而辐凑。”
躈: 同“噭” 一说是肛门。名词。 牛羊蹄躈各以千计。”
禽: 通“擒” 捕捉。动词。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禽: 通“擒”; 捕捉。动词。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诎: 同“屈”; 弯曲。动词。 “诎右臂支船。”
取: 通“娶”; 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去: 同“弆”; 藏。动词。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却: 同“却”, 退。 “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
郤: 同“隙”; 空隙。名词。 “依乎天理,批大却
阙: 通“缺”; 缺点。名词。 “必能 裨补阙漏”
輮: 通“揉”; 使……弯曲。动词。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蒻: 同“箬”, 箬竹。名词。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善: 通“缮”; 修治,拭擦。动词。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沈: 同“沉”: 程度深。副词。 “沈醉不知归路。”
沈: 同“沉”; 形容暮霭的程度深。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生: 同“性” 资质,禀赋。名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声: 通“伸”; 陈述,说明。动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识: 通“志”, 标志,记号。名词 “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识: 通“志”; 记住。动词。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识: 通“志”; 记住。动词。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食: 同“饲”; 喂。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矢: 同“屎”; 粪便。名词。 “然与
式: 通“拭”; 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名词 兵车不式。
逝: 通“誓”; 发誓。动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受: 同“授” 给,与。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孰: 同“熟”; 煮熟了的。形容词。 “宰夫顾熊蟠不孰,杀之,”
孰: 同“熟”; 仔细。形容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 同“说 高兴,愉快。形容词。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说: 同“悦; 高兴。形容词。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说: 同“悦”; 愉快。高兴。形容词。 “而民说之,”
说: 同“悦”; 愉快。形容词。 “秦王不说。”
竦: 同“耸”; 高。形容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太: 通“大” 大部分。形容词。 “死者太半。”
汤: 同“烫”: 用热水焐。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田: 同“畋” 打猎。动词。 “今王田猎于此。”
帖: 同“贴”; 用标签标出。动词。 “不用,则以纸帖之。”
帖: 同“贴”; 粘附。动词。 “对镜帖花黄。”
庭: 同“廷”; 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涂: 同“途”, 道路。名词。 “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涂: 同“途”; 道路。名词。 道路。名词。
土: 同“仕” 作官。动词。 重争土豪,非下也,权重也。”
橐: 通“托”; 托付,委托。动词。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顽: 同“玩”; 开玩笑。动词。 “我又不同你顽。”
亡: 同“无” 不,副词 “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亡: 同“无” 不。副词。 “亡何国变,宁南死。。
亡: 同“无” 没有。副词。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亡: 同“无”, 没有。副词。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 同“无”; 不。副词。 “回望女
亡: 同“无”; 不。副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同“无”; 没有。副词。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罔: 同“网”; 罗网。名词。。例句中作动词,即张开罗网掳捉。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惟: 通“唯” 应答声。象声词。 “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先生乐游。”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陈言之务去。”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有门前镜湖水。”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惟: 通“唯”; 只,只有。助词。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文: 同“纹” 纹理。名词。 “其中多斑文小鱼。”
文: 同“纹”; 纹路,纹理。名词。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无: 通“毋”; 不要。副词。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无: 通“毋”; 不要。副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希 同“稀” 稀疏,少,罕见。形容词。 有志乎古者希矣。”
希: 同“稀”; 稀少。形容词。 “鼓瑟希,铿尔。”
熙:“ “嬉”,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即: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初中常用通假字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副词,通“只”。《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望岳》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
1、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常用通假字例表
通假字与本字 | 例句 | 出处 |
“坐”通“座” | 先自度其坐,而置之其左 | 《郑人买履》 |
“反”同“返” | 反归去之。 | 《郑人买履》 |
“阙”同“缺”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山峡》 |
“伏”通“服” | 人皆伏其精练 | 《梦溪笔谈-梦天寺木塔》 |
“负”通“伏” | 于是燕王负斧质,之阙下谢罪 | 《汉书-文三壬传》 |
“说”通“悦”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 |
“止”通“只” |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狼》 |
“强”通“僵” | 昂首观之,项之为强 | 《幼时记趣》 |
“邱”通“丘” | 以土砾凸着为邱 | 《幼时记趣》 |
“女”同“汝” | 悔女知之乎? | 《论语》 |
“陇”通“垄” | 小麦覆陇黄 | 《观刈麦》 |
“为”同“谓” | 孰为汝多知乎? | 《两小儿辩日》 |
“帖”通“贴” | 对镜帖花黄 | 《木兰诗》 |
“火”通“伙” | 出门看火伴 | 《木兰诗》 |
“熙”通“嬉” | 圣人非所与熙人,寡人反取病焉 | 《晏子使楚》 |
“曾”通“层”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望岳》 |
“祗”通“只” |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马说》 |
“食”通“饲”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马说》 |
“见”通“现” | 刀美不外见 | 《马说》 |
“邪”通“耶” | 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 | 《马说》 |
“板”通“版” | 活板 | 《活板》 |
“已”通“以” |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活板》 |
“诎”通“屈” |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核舟记》 |
“衡”通“横” | 左手倚一衡木 | 《核舟记》 |
“简”通“拣” |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 《核舟记》 |
“攀”通“扳” | 右手攀右趾 | 《核舟记》 |
“裁”通“才” | 裁如星点 | 《山市》 |
“支”通“肢”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送东阳马生序》 |
“被”通“披”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送东阳马生序》 |
“夷”通“怡” | 言和而色夷 | 《送东阳马生序》 |
“尔”通“耳” | 非死则徙尔 | 《捕蛇者说》 |
“畔”通“叛”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唱”通“倡” |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陈涉世家》 |
“以”通“已” | 固以怪之矣 | 《陈涉世家》 |
“指”通“旨” | 卜者知其指意 | 《陈涉世家》 |
“转”通“啭” | 蝉则千转无穷,猿则百叫无绝 | 《与朱元思书》 |
“属”通“嘱”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岳阳楼记》 |
“具”通“俱” | 百废具兴 | 《岳阳楼记》 |
“辟”通“避” | 患有所不辟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 |
“得”通“德”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孟子-鱼我所欲也》 |
“惠”通“慧 | 甚矣,汝之不惠 | 《愚公移山》 |
“亡”通“无”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愚公移山》 |
“已”通“矣” | 无能为也已 | 《烛之武退秦师》 |
“共”通“供” |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烛之武退秦师》 |
“知”通“智” | 失其所与,不知 | 《烛之武退秦师》 |
“句”通“勾” | 句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 《勾践灭吴》 |
“帅”通“率” |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 《勾践灭吴》 |
“取”通“娶” | 令壮者无取老妇 | 《勾践灭吴》 |
“免”通“娩” |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 《勾践灭吴》 |
“政”通“征” |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 《勾践灭吴》 |
“摩厉”通“磨砺” | 而摩厉亡于义 | 《勾践灭吴》 |
“有”通“又” | 衣水犀之甲亿有三千 | 《勾践灭吴》 |
“孰”同“熟” | 徐公来,孰视之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耆”通“嗜” | 日三四里,少益耆食 | 《触龙说赵太后》 |
“反”同“返” | 必勿使反 | 《触龙说赵太后》 |
“希”同“稀” | 鼔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莫”同“暮” | 莫春者,春服既成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无”通“毋”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颁”同“斑”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涂”同“途”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寡人之于国也》 |
“生”通“性”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劝学》 |
“辩”同“辨” | 两涘诸崖之间,不辩牛马 | 《秋水》 |
“从”通“纵” |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过秦论》 |
“景”同“影” | 赢粮而景从 | 《过秦论》 |
“距”通“拒” | 距关 | 《鸿门宴》 |
“内”通“纳” | 毋内诸侯 | 《鸿门宴》 |
“要”同“邀” | 张良出,要项伯 | 《鸿门宴》 |
“倍”通“背”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鸿门宴》 |
“蚤”通“早”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鸿门宴》 |
“趣”通“趋” | 趣舍万殊 | 《兰亭集序》 |
“由”通“犹” |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 《兰亭集序》 |
“而”通“尔” | 早缫而绪 | 《种树郭橐驼传》 |
“振”通“震” | 振之以威怒 | 《谏太宗十思疏》 |
“俨”通“严” | 俨骖騑于上路 | 《滕王阁序》 |
“销”通“消” |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滕王阁序》 |
“机”通“几” |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 《滕王阁序》 |
“受”通“授”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师说》 |
“不”通“否” | 或师焉,或否焉 | 《师说》 |
“厌”通“餍” | 暴秦之欲无厌 | 《六国论》 |
“当”通“倘” |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六国论》 |
“父”通“甫” |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游褒禅山记》 |
“函胡”同“含糊” |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石钟山记》 |
“莫”同“暮” | 至莫夜月明 | 《石钟山记》 |
“赀”同“资” | 敛赀财以送其行 | 《五人墓碑记》 |
“曷”通“何” | 亦曷故哉? | 《五人墓碑记》 |
“采”同“彩” | 须臾成五采 | 《登泰山记》 |
“圜”通“圆” |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 《登泰山记》 |
“匪”通“非” | 匪来贸丝 | 《卫风·氓》 |
“于”通“吁”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卫风·氓》 |
“说”通“脱” |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卫风·氓》 |
“泮”通“畔”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卫风·氓》 |
“归”通“馈” | 自牧归荑,询美且异 | 《邶风·静女》 |
“错”通“措” | 湎规矩而改错 | 《离骚》 |
“离”通“罹” | 进不入以离忧兮 | 《离骚》 |
“道”通“导” | 来吾道夫先路也 | 《离骚》 |
“帘”通“奁” |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 《孔雀东南飞》 |
“纫”通“韧” | 蒲苇纫如丝 | 《孔雀东南飞》 |
“垂”通“陲” | 扬声沙漠垂 | 《白马篇》 |
“狡”通“娇” | 狡捷过猿猱 | 《白马篇》 |
“中”通“衷” | 不得中顾私 | 《白马篇》 |
“尊”通“樽” | 一尊还酹江月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闵”通“悯”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陈情表》 |
“零丁”通“伶仃” |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陈情表》 |
“蓐”通“褥” | 常在床蓐 | 《陈情表》 |
“羞”通“馐” |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 《祭十二朗文》 |
“世”通“逝 | 皆不幸早世 | 《祭十二朗文》 |
“敛”通“殓” | 敛不凭其棺 | 《祭十二朗文》 |
“冯”通“凭”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赤壁赋》 |
“纽”通“扭” |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 《窦娥冤》 |
“突”通“涂” |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 《窦娥冤》 |
“那”通“哪” | 那有这等话说 | 《窦娥冤》 |
“每”通“们” |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 《窦娥冤》 |
“却”通“恰” | 却告了相思回避 | 《长亭送别》 |
“阁”通“搁” | 阁泪汪汪不赶垂 | 《长亭送别》 |
“绰”通“戳” | 这招风嘴把香头来绰疤 | 《闺垫》 |
“冥”通“溟”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逍遥游》 |
“知”通“智”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 《逍遥游》 |
“辩”通“辨” | 此小大之辩也 | 《逍遥游》 |
“而”通“耐” |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 《逍遥游》 |
“辩”通“变”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 《逍遥游》 |
“阖”通“合” | 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 《虎丘记》 |
“直”通“值” | 昂其直,居为奇货 | 《促织》 |
“裁”通“才” | 手裁举,则又趋忽而跃 | 《促织》 |
“翼”通“翌” |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 《促织》 |
“飨”通“享” | 飨德怀恩 | 《促织》 |
“沽”通“酤” | 径须沽取对君酌 | 《将进酒》 |
“耶”通“爷” | 耶娘妻子走相送 | 《兵车行》 |
“刑”通“型” | 刑于寡妻 | 《齐桓晋文之事》 |
“盖”通“盍 | 盖亦反其本也 | 《齐桓晋文之事》 |
“田”通“畋” | 今王田猎于此 | 《庄暴见孟子》 |
“由”通“犹” | 民归之,由水之归下也 | 《孟子见梁襄王》 |
“施”通“迤” |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 《孟子离娄下》 |
“剔”通“剃” |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 《报任安书》 |
“枪”通“抢” | 见狱吏则头枪地 | 《报任安书》 |
“罔”通“网” | 及罪至罔加 | 《报任安书》 |
“摩”通“磨”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报任安书》 |
“底”通“抵” | 大底圣贤发愤直之所为作也 | 《报任安书》 |
“失”通“佚 |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 《报任安书》 |
“责”通“债” | 则仆偿前辱之责 | 《报任安书》 |
“不”通“否” |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庭”通“廷” | 拜送书于庭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案”通“按” | 召有司案图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缪”通“穆”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指”通“旨”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屈原列传》 |
“濯”通“浊” |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屈原列传》 |
“质”通“贽” | 厚币委质事楚 | 《屈原列传》 |
“决”通“块” | 辞决而行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乡”通“向” | 北乡自刭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没”通“冒” | 没死以闻 | 《触龙说赵太后》 |
“县”通“悬” |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 《伐檀》 |
“干”通“岸” | 置之河之干兮 | 《伐檀》 |
“屈”通“缺” |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 《论积贮疏》 |
“齐”通“剂” |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 《扁鹊见蔡桓公》 |
“信”通“伸” | 孤不度德量力,信大义于天下 | 《隆中对》 |
“还”通“旋” | 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 《扁鹊见蔡桓公》 |
“见”通“现” | 横河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与朱元思书》 |
“识”通“志” |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 《记王忠肃公翱事》 |
“炎”通“焰” |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赤壁之战》 |
“衡”通“横” | 有勇力者聚徒而蘅击 | 《论积贮疏》 |
“录”通“碌” |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毛遂自荐》 |
“还”通“环” | 秦王还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荆轲刺秦王》 |
“振”通“震” |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荆轲刺秦王》 |
“阳”通“佯” | 皆阳应曰:“诺” | 《记王忠肃公翱事》 |
“陵”通“凌” |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 《〈指南录〉后序》 |
“灌”通“盥” | 媵人持汤沃灌 | 《送东阳马生序》 |
“逝”通“誓” |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硕鼠》 |
以上就是关于《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通假字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通假字有哪些、语文文言文的通假字、愚公移山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我只要一词多义 好了有另外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