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12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景观

地球的12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景观,第1张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其中10极地气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气候(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2)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1、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

2、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4、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5、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6、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暖潮湿且降水分配均匀。

8、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1、极地苔原气候:

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12、极地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13、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全年低温,年气温差较小,日较差大。

14、温带,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

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为温带和寒带,0℃以上,15℃以下为亚热带,15℃以上为热带,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15℃以下。

扩展资料: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与形成原因 :

1、非洲东侧赤道两侧的东非高原——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势高);

2、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向北延伸(几内亚湾暖流影响);

3、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山地迎风坡,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

4、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局限于沿海(安第斯山脉影响);

5、 中美洲东海岸——热带雨林气候(墨西哥湾暖流影响,东北信风迎风坡);

6、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狭长(安第斯山脉、秘鲁寒流影响,离岸风);

7、 南美洲西部赤道两侧——高山气候(安第斯山脉影响);

8、南美洲巴西东部——热带雨林气候(巴西暖流影响,东南信风迎风坡);

9、澳大利亚东岸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山地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分布:赤道附近;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分布: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附近;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气候成因:干季受信风带,湿季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东南亚、中南半岛;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季交替;气候成因:冬(旱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雨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4、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气候特点:冬低温少雨,夏湿热;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分布:回归线~30度附近;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气候成因: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信风是从大陆吹来的干风,且是由高纬吹向低纬,是一个升温的过程,不易形成降水)。

6、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气候特点:冬低温少雨,夏湿热;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地中海气候:

气候分布:30~40度,大陆西岸;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气候成因:副高(干)和盛行西风(湿)交替控制。

8、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分布:40度~60度,大陆西岸;气候特点:终年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冬天高于0度,夏天低于20度);气候成因: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风是从海上吹来的暖湿风)。

9、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35~50度,大陆东岸;气候特点: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0、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分布:温带大陆内部;气候特点:干,冬冷夏热温差大;气候成因:身居大陆内部。

11、极地气候:

气候分布:极圈内;气候特点:终年寒冷干旱;气候成因:纬度高,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候类型

苔原也叫冻原,是生长在寒冷的永久冻土上的生物群落,是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苔原冬季的温度不见得非常寒冷,最低气温比东西伯利亚的针叶林还要高一些,但夏季却寒冷而短促,没有针叶林那样可以使树木生长的温暖湿润的夏季。苔原多处于极圈内的极地东风带内,风速极大,且有明显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苔原降雨量虽然不是很大,但蒸发量极小,气候仍是非常湿润的,植物既要适应湿润的气候,又要忍受由寒冷造成的生理性干旱。苔原到了夏季也只有表层土壤融化,其下就是厚厚的永久冻土,降水被永久冻土阻拦而难以渗入地下,形成大面积积水,使苔原普遍有沼泽化现象,一系列沼泽池塘点缀在苔原之上。

苔原生物对极地的恶劣环境有很多特殊的适应。苔原植物多为多年生的常绿植物,可以充分利用短暂的营养期,而不必费时生长新叶和完成整个生命周期,但短暂的营养期使苔原植物生长非常缓慢。永久冻土组挡了植物向土壤深处扎根,浅的根系也使植物不可能在狂风下向高处生长。苔原植物非常矮小,常匍匐生长或长成垫状,既可以防风又可以保持温度。很多苔原植物有华丽的花朵,并可以在开花期忍受寒冷,花和果实甚至可以忍受被冻结而在解冻后继续发育。苔原环境特殊,动植物的种类则极为稀少,生产力只有热带雨林的1/16,但动物的个体数量可在短时间迅速增长。苔原的夏季是漫长的极昼,食物充足,许多动物特别是以水禽为主的各种鸟类都到苔原来繁殖后代。沼泽池塘养育大量的蚊子,苔原植物养育了大量的北极旅鼠,北极海水中养育了大量的浮游生物进而养育了大量的鱼类。蚊子和旅鼠和鱼类等又成为鸟类和食肉动物的食物。苔原夏季的动物密度非常高,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旦到了寒冷而黑暗的冬季,动物大多迁离苔原到达南方越冬,除鸟类外,大型的北美驯鹿也有迁徙的习性,往返于苔原和泰加林之间。苔原的动物多数没有冬眠的习性,冬季留在北极的动物常将皮毛换成白色,与冬季的积雪浑然一体。在一般人心目中评定一座大山攀登难易,其标准常不在於它的海拔高度,路程远 近,山势,登山者应有的充沛体力,坚忍不移的毅力即齐全的装备。但是高山气候的急剧变化所导致堪对于登山者亦往往可以发生意想不到的阻力。小则扫兴,大则发生山难事件,至於其后果余天及你对它的了解。 高山气候的一般特性: 高山上的气候较平地要显得极端的不稳定,变化急剧。这是因为高山上的气温变化迅速,气温的高低差(曰温差)比较大。约为15020度之间。而平地的曰温差则不超过10度。

气温低、气压低。自海平面起,每升高1000公尺,温度则下降大约6度。因此, 虽在度热达摄氏30度,高达4000公尺的高山,如玉山,却只有摄氏10度左右。 至於气压则反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在标准状况下,每升高100公尺,气 压降低10毫巴。为750毫巴时,4000公尺高山顶约460毫巴。而低气压的现象对 人体所造成的影响则是 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症状,也就是高山病的表徵。 多露、多风。由於高山上的气候在一曰之间的变化多端,无论是在夏季或冬季, 经常雾涌至而将整作山陷入一白茫茫的世界里。将四周的能见度突然间降低, 使人易於迷季里遭遇大雾,原已低的温度,再加上雾所带来的潮湿空气,使暴 露在外的表皮易於。高山上又何以多风呢?那是因为高山上地形起伏相差悬殊, 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热及由於热力分配不平均,所以经常产生空气流动的现象。 又因为高山上对空气流动阻力较风大而多。

冬季降霜雪,夏季多热雷雨。降雨之际多冰雹。高山上的夏季热雷雨多在午后 3-6时的现象适量多,突来骤去的阵雨。 以下根据以往的气象资料来说明高山气候在台湾是如何的按春、夏、秋、冬四季:

春季∶包括三、四、五月。由於台湾属海洋性气候,加以地处亚热带,大致来

说,自三月至五月乃是由[春寒料峭]的初春,进入[一片翠绿]的初夏。高山上的

曰温差比一、二月份略减,温度开始随着三、四、五各月的消逝而逐渐上升。

一般而言,从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为止是东北季风的多期,和西南季风梅雨期

的转变期,各地无论高山或平地皆普遍多绵绵的春雨。此时以三、四月山区的

雾仍居多。

秋季:包括九、十、十一月。随着夏季的消逝进入九月天之后,全省各地除了

东北角进入雨季之外,越往南走,不论山地或平原,都已渐渐转向[晴多少雨]。

假如没有台风,各地山地阵雨也将减少减弱。气温方面,除了偶一有之的[秋老

虎]之外,也已经逐渐进入了登山旅游的季节了。此季玉山的平均雨量在各月为

九月420公厘,十月100公厘,十一月101公厘。玉山秋季平均温度约为4度至67

度;绝对最高温为19度,绝对最低温约7度。至於本季的降雨曰数约为14天。平

均初霜期亦在本季的十月中间开始,玉山的雪期亦可能开始在本期末月。本季

的九月雾曰约在20天左右。[秋高气爽]是登高的最好季节,遭雨的可能亦笔下记

略减。叭须注意的不外乎气候的寒冷。台北最热的时候与玉山最冷曾相差40度。

如想在此时一登它,御寒的衣服能够不多带一些吗?

冬季:包括十二、一、二月。冬季在高山上意味着白皑皑的雪,天地一色。此表

现的最突出的,在北部山地是东北季风带来的冬雨,湿且寒;随着纬度的降低,

在南台湾则是干冷。但相对的它所要求於登山者的登山装备也较其他季节为多,

爱好雪与山的朋友,在出门前先装备好自己吧

纬度高,极低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上升而成云致雨。

极地苔原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量稀少

极地冰原气候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夏季凉爽短暂,降水量稀少

寒带苔原带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边缘地带,南半球几乎没有分布。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并且经常有暴风雪。夏季短促、凉爽,最暖月的平均气温不超过10℃,热量不大,只有接近地表约一米深的土层解冻,再深一些就是永久冻土层。地面积水不易渗透到地下,常在低洼处形成湖泊和沼泽。普遍生长着苔藓和地衣,有的地方生长着矮小灌木,乔木仅在河谷地区才能见到。动物种类很少,驯鹿是苔原带特有的动物,它们以苔藓、地衣等为主要食物。夏天有大量候鸟,象天鹅、野鸭等飞来筑巢繁殖。在陡峭海岸的许多地方,往往聚集很多鸟类,形成繁荣的“鸟”类乐园。

以上就是关于地球的12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景观全部的内容,包括:地球的12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景观、地球上有多少气候类型、地理中有哪些气候都有什么特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51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