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枣在小学语文哪几

一颗枣在小学语文哪几,第1张

题主是否想询问”《一颗枣》在小学语文哪册“?三年级下册。《一颗枣》以枣为线索,出自三年级下册,描写一个华人要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一颗枣》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枣,别称枣子,大枣、刺枣,贯枣,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稀灌木。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这句话出自《大小儿歌》,具体解释如下:

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一个大,一个小。—头黄牛一只猫。

量词用法:

1、重叠使用:

量词的重叠:除了计量名量词外,不少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名量词:个个/件件/张张。动量词:次次/趟趟/回回。

量词重叠还有一种形式是“一+AA”如“一个个”“一件件”“一趟趟”,这种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有和上面的重叠形式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2、数词形容词量词:数词+形容词+量词

数词和量词通常直接组合起来,共同在数量上修饰名词。但在汉语中有时数词和量词中间插入一个形容词,形成“数词+形容词+量词”这种形式。例如:他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这种结构的表达作用主要是对量的大小的强调,含有一定的夸张意味。

1、一颗枣、一个杏子。

2、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一棵树、一棵白杨、一棵草、一棵松、一株水稻、一株麦子。

3、表示水果的量词:个、根,一粒葡萄、一根香蕉、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柿子、一个梨、一个李子、一粒葡萄、一根香蕉。

写作背景:在时局动荡的民国,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等多方势力的强力统治,先进青年的激流勇退,以及思想界的分化,让鲁迅难免陷入彷徨、苦闷,所以他必须重燃斗志,写下更犀利的文字去抨击它们。

了解完了这些,我们再回头来看“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奥妙所在。

一、从象征含义上:枣树代表着抗争者!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做抗争者并不容易,所以愿意做的人不多。但是,始终有无私奉献的大无畏者敢于站出来!

“一株是枣树”,他站出来了,虽渺小却坚定;“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又站出来一个,这股渺小的力量约聚越大。然而鲁迅的话语尽了,但其寓意还在延伸,那就是:还有第三株,它仍旧是枣树!

鲁迅这样循序渐进地叙写,将抗争者那种前赴后继的气势渲染了出来:第一个倒了,第二个又顶了上来。鲁迅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战斗虽苦,但勇于去战斗的人绝对不会缺失!

二、从写作手法上:充满艺术性,营造氛围。

从主谓宾定状补的句式来看,这句话其实已经很难再浓缩了,非常凝练。

假如鲁迅这样来写:“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两株都是枣树。”那么艺术性就会大大降低,且起不到强调的作用,鲁迅强调的就是这些敢于奉献的人。

另一方面,鲁迅将这句话放在开篇,引领全文,而且是独立成段落,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为了强调“枣树”的特殊意义。另外,枣树是一棵一棵的介绍,以及独立成段的结构,都营造了一种孤寂悲凉的感觉。

三、从情感上:体现了鲁迅的迷茫与彷徨

从现实出发,坐在窗前的鲁迅望向窗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枣树,鲁迅继续移动目光,又看见了另一棵枣树,其余再无其他。

可是鲁迅希望看到的是其他树站出来,就像枣树一样无畏,但是没有,这也体现了鲁迅的迷茫与彷徨。

重识一颗枣 韩胜7月14日上午,在农十四师四十七团六连职_T胡如付的枣园里,塔里木大学植科院院长郑德明和他的助手正指导该团农业技术员和承包户喷洒石硫合剂,为提早防治红枣黑斑病作准备。

近年来,农十四师和塔里木大学实行产学研合作,为农十四师种植红枣的团场职工进行红枣种植、病虫害防治、红枣储藏保鲜加工等方面的指导,精心打造农业产业化科技平台。

胡如付告诉笔者:“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去年我的58亩红枣收入30多万元,还在团部买了房子和小汽车……”目前,在四十七团,像胡如付这样靠科技种枣致富的职工已有1000多人。

“2002年,团场号召大家种红枣,我也抢着报了名。前四年,由于自己没有经验,种植和管理技术都比较落后,没赚什么钱。自2008年开始,我的58亩红枣园变成了钱罐子。原因就是我实施了科学种枣,对挂果枣树采取了树体整形、拉枝等一系列措施。”说起团场推广的红枣管理技术,胡如付满脸喜悦。

为进一步提高红枣质量和产量,2008年,四十七团大力推广了“树开心、枝拉平、精细管、肥平衡、无公害、质先行”提质增效管理技术,建立了二连、四连、六连等6个标准园示范点,示范面积1万余亩。

实施新技术管理后的枣树由于树体变低、旁枝减少、光照充足、营养供应相对集中,红枣结得多,结得好。去年,该团红枣产值超3000万元,红枣的产量和质量都创了该团历史最高和最好水平。

“与前几年相比,一颗红枣的价格也由不足05元,涨到了现在的2元。这与‘昆仑山和田玉枣’的品牌价值和科技运用是分不开的,科学种枣让我尝到了真正的甜头!”胡如付乐呵呵地说。

(作者单位:农十四师四十七团)

重识一个番茄 李新玲

“小郭,看你家番茄的长势,今年你又是咱们连的番茄状元了。”7月13日。农二师二二三团六连几个种植番茄的职工,在郭立三的番茄地头上唠着种植经。去年,郭立三种植的番茄单产达到856吨,60亩地净赚了7万多元。

郭立三今年30来岁,是二二三团六连的普通职工。2006年,他从甘肃老家来到六连承包土地。番茄种了五六年,年年拿钱,大家都说他运气好,而他明白,他的致富全是因为育苗移栽技术的运用。

育苗移栽技术是近年来兵团实施的一项重大农业技术,二二三团近些年的实践证明,育苗移栽是实现“团场增效、农业增产、职工增收”目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应用育苗移栽技术,可延长农产品加工期,优化作物的品质,还可以提高农作物单产,增强抗灾能力,进而提高职工收入。近些年,二二三团应用育苗移栽技术种植番茄的职工平均纯收入都在25万元以上。

2006年,郭立三承包了30亩番茄,他自学种植技术,并积极参加团、连举办的技术培训班。田管中,他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要领加强管理,尤其是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遇到不懂的就请教技术人员。当年,他种植的番茄就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二二三团开始拓展番茄产品产业链,开发出番茄晒干产品。头脑灵活的郭立三早就作了打算,他选种的番茄品种,不但个头大且匀称,适合晾晒,而且采取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搭配种植,错开了番茄采摘高峰期,缓解了用工紧张的状况,也解决了酱用原料采收不及出现腐烂浪费的难题。郭立三种植的60亩番茄,60%都晒了干,晒干番茄每吨带给他150余元的纯收入,加上交售给酱厂的,粗略计算,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

郭立三告诉笔者:“以前许多需要人工干的活现在都被机械代替了。大棚育苗移栽技术给我壮了胆子,以前一个人最多管30亩地,现在一个人管理60亩地轻轻松松。”

说起未来,郭立三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比起辣椒,现在种植番茄相对稳妥一些,

因为团里有番茄酱厂,还有番茄晾干厂。只要严格按照科学技术措施进行管理,作物产量就有了保证。”

(作者单位:农二师二二三团)

重识一朵棉花 李兵强

7月15日,站在自家棉田里看着桃铃满枝的喜人景象,农五师八十六团十三连职工丁武奎脑海里已经有了一幅银海茫茫的喜人图景。

2011年,丁武奎种植的747亩棉花,籽棉总产达到37吨,当年纯收入76万元。谈起植棉获得高收入的诀窍,丁武奎说,除了自身努力,还得益于团里实施的节水滴灌技术。

1994年,丁武奎从河南省夏邑县来到八十六团十三连,承包了214亩荒地。由于地势不好,种植经验不足,春季浇水,跑冒渗漏情况严重,浇的地旱处旱、涝处涝,到年底亏损挂账2800元。丁武奎没有泄气,他开始学习生产技术,不断积累植棉经验,从亏损挂账到持平增盈,丁武奎走过了很长一段路。

2000年,丁武奎承包种植了747亩的棉花。也是这一年,他在棉田中运用了节水灌溉的技术。到年底,丁武奎种植的棉花,籽棉平均亩产达到了350公斤,比上年平均亩产足足高出了100公斤。光水费每亩节约近200元。

当年,丁武奎植棉收入35万元,一举摆脱了贫困。从2003年起,丁武奎已熟练掌握了节水滴灌技术。他种植的棉花,籽棉平均亩产突破400公斤大关。从那以后,他每年的植棉纯收入都在六七万元以上。

近年来,兵团大量运用如喷灌、膜下滴灌、长势遥感监测、机采棉等科技植棉技术。如今的棉花生产早已插上科技的“翅膀”,产量连年增加,滴灌植棉覆盖面也不断扩大。

2010年,丁武奎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说起这件事情,丁武奎说:“先进的植棉科技改变了我的命运,滴灌植棉解放了我的双手,富裕了我的生活。”

(作者单位:农五师八十六团)

重识一个瓜 杨光秦 景招宏

农十三师淖毛湖农场是远近闻名的哈密瓜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哈密瓜以其特有的香甜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瓜香时节,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

2010年,淖毛湖农场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发展有机,创建精品,以精品品牌统领市场”的经营模式。当年,基地就荣获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磴记证书。“天山娇”牌哈密瓜连续获得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称号。在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农业科技与哈密瓜“邂逅”的结果。

7月15日,淖毛湖农场一连职工朱晓琴忙着给条田里的哈密瓜打权、压蔓。1997年,朱晓琴承包了农场的土地。当时的土地是荒地,芦苇多、盐碱重,虽经过数年改良但效果并不明显。“那些年,产量上不去,质量上不去,收入自然也上不去。”朱晓琴叹息着回忆道,但她对农场“科技兴农”政策深信不疑。

直到2006年,淖毛湖农场建立有机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情况才开始好转。2010年,农场提出建设“有机哈密瓜精品园”。

“有机哈密瓜精品园”对土壤、水源等产地环境有严格要求:为运用园地选择技术,需对园区土壤、水、大气环境实行动态监测;需运用肥料堆制技术,施用有机肥,利用沼液沼渣等新型肥料;需运用种子的引种、生产和处理技术,选择适于土壤、气候、抗病性强的哈密瓜品种。

面对如此高的要求,朱晓琴没有退缩,并在自己的条田进行实验。“园地选择技术”、“肥料堆制技术”、“滴灌自动化系统”等科学技术的推广,让她对种植哈密瓜充满希望。

为了解决水源紧缺难题,朱小琴安装了节水滴灌自动化系统。该滴灌系统通过监测水压力可诊断出滴水、漏水等问题,实现了电脑控制系统自定义组灌模式,完全脱离人工值守。

随着哈密瓜精品园建设的不断深入,淖毛湖农场职工收入逐年提高。仅2011年,职工种植的哈密瓜每亩增收500元,18万亩瓜地就增收900万元。2011年,朱晓琴承包的150亩地实现销售收入近70万元。

(作者单位:农十三师淖毛湖农场)

以上就是关于一颗枣在小学语文哪几全部的内容,包括:一颗枣在小学语文哪几、一个什么一个什么,一个苹果一颗枣、怎样填量词如一枣一杏子 如何填量词如一枣一杏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50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