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鼎鼎大名的锦衣卫15万人为什么没有上战场

明朝灭亡时,鼎鼎大名的锦衣卫15万人为什么没有上战场,第1张

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不仅废除了宰相制度,而且他还一手创建了锦衣卫,这也许就是最早的皇家特务机构吧。这锦衣卫在大明朝几经发展,到了明朝末期,居然有15万人之多,俨然就是支军队。李自成打到京城的时候,崇祯帝不是没有让锦衣卫上阵杀敌,可是锦衣卫上了战场后,大多都选择投降或是自谋出路了,只有少数锦衣卫拼死保卫大明江山。锦衣卫虽然有15万人,但是还是抵挡不住李自成的大顺军,最后大明亡国了。

要说战斗力的话,锦衣卫的战斗力其实不差。当时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时候,选用之人都是武艺高强的人并严格训练他们,所以锦衣卫里面的人都是些强兵。而且明朝的君王都看重特务机构,给锦衣卫配置的武器与设备都是最精良的,所以锦衣卫在明朝几乎是大臣与平明都害怕的机构。

当然大明朝也不是只有锦衣卫这一个特务机构,原本朱元璋弄出个锦衣卫是为了加强皇权,监视群臣的,不过他的子孙后代觉得一个特务机构怎么可以呢?便又弄出东厂和西厂两个特务机构。其实这也没什么,但是东厂与西厂是太监统领的特务机构,所以在明朝中后期锦衣卫便被两厂特务机构打压,差点就从明朝的历史中消失了。

明朝中后期的锦衣卫也被大宦官们统领,所以那时的锦衣卫早已没有对君王的忠心了。再加上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宦官当权,锦衣卫里面的人大多也都是些溜须拍马之人,所以明朝灭亡时15万人的锦衣卫逃得逃,投降的投降,很多人都没有上战场。

想必大家都喜爱看古装电视剧,相比于清朝的宫廷剧,明朝的古装电视剧也别具一番特色,就比如三司会审,我们从电视剧中常常听到一旦朝廷涉及到大事,就会三司会审,那么三司会审是怎么由来的?又代表着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三司会审制度

三司会审是明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三司"是中国古代三个主要的中央司法机关,源于战国时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后世也称三法司。三司会审制度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制度,一般审理的案件非常重要,涉及到国家主权、重大刑事案件等等,这也体现了当时古代朝廷政权的高度集中。

二、三司会审详细内容

三司会审制度从明代时制定,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如果遇到特大案件,则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使进行"圆审";皇帝亲自交办的案件,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说起锦衣卫,我们大家一定并不陌生,明朝的锦衣卫时期,分为东厂与西厂,是皇帝的重要探子,有先斩后奏的权利。三法司严格遵照皇帝的旨意来审判案件,皇帝最终有裁判权。

三、三司会审的意义

在“三司会审”中,对一些重大的案件首先由大理寺提请会审或者皇帝直接下旨,会审之前由锦衣卫负责押送案犯,并进行调查取证,如果遇到非常难办的案件,就会报告给皇帝,由皇帝直接下令裁决。皇帝会根据案件事实,第一亲自断定裁决,第二,会审结果重新审判。第三,在三司会审的案件上进行修改。三司会审制度可以说避免了单一部门权利的过度集中,有利于案件的公平,避免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虽说宦官阶级乱国,不是始于明朝,但确实历史上有严重宦官干政,也是在汉与唐两个朝代,在时间上与明朝相距较远。再加上明朝统治者有心扶持宦官阶级,所以明清两代宦官阶级会差距如此之大。

明帝国统治者的态度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弄了个特务机构锦衣卫来监视百官与宗亲,其实就是因为朱元璋对官僚阶级没有好感度,所以才会弄出这么个特务机构。之后的明朝帝王,更是开发了东厂和西厂两大特务机构,也是为了在特务机构中,平衡势力,达到帝王牢牢将皇权握在手中,掌控全局的作用。最初的锦衣卫可不是太监掌管,可后来由太监掌控的东厂与西厂更加得到明帝王的信任,最终锦衣卫也沦为太监的手中之物。

其实明朝太监能够有这么大的权力,主要是因为明帝王有心扶持。朱棣时期就有著名的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也的确用他的智慧为明帝国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而且郑和虽说权力不小,但没有干涉国政,更别说祸乱朝堂。也就是说明朝初期因为郑和出众的能力与十足的忠心,让明帝国的统治者对太监好感度颇高。后来明宣宗在内宫中设立学堂,专门教授聪明的小内侍文化,并且授予心腹太监批阅奏章的权力。宦官阶级就成为明帝王最信任的团体,没有之一。

以史为鉴的清朝

清朝之所以可以入住中原,成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实也有捡漏的成分在内。如果不是明帝国内部党争夺不断,宦官阶级与士族大夫们都斗不可开交,没有人关心民生,不然也不会内部频频爆发民变,最后让李自成的农民军给灭了明帝国。而清朝正是趁着李自成没有站稳脚跟,策反了吴三桂,浩浩荡荡进入山海关,成功取代明帝国。所以清朝是见证了明帝国的陨灭,甚至说清朝就是明帝国灭亡的外患原因。

因此清朝建国之后,就汲取明朝灭国的原因,制定出宦官不可干政的金科玉律。清朝的宦官不仅不能识字有文化,而且严格限制宦官走出紫禁城,更是限制宦官担任前朝官职,等于说清朝从最初就堵死了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虽然慈禧早期宠幸的安德海曾经打破过对宦官限制的祖令,但很快安德海就被同治帝给处死,清朝最有希望乱政的宦官就这样死于祖令。清朝三百年间,几乎所有的宦官都被这条祖令严格限制,所以清朝的宦官才没有像明朝那样干涉朝政。

粘杆处就是雍正皇帝的耳目,是直接隶属于雍正的情报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刺客机构,专门为雍正皇帝处理见不得光的事情,他相当于朱元璋的锦衣卫,明朝中后期的东西两厂,论其实质就是一个特务机关。

粘杆处初设于雍正潜邸之时,当时九龙夺嫡,各方势力在隔空较量,雍正为了准确的了解到各个皇子的实力,于是在自己的家奴和江湖上中挑选武艺高强和精灵的人成立了粘杆处,一方面是用来打探消息,另一方面就是做梁上君子,为雍正消灭异己。

雍正时期的李卫就是出自粘杆处,李卫虽然大字不识几个,武艺也并不高强,但是他是雍正的家奴出生,忠心可嘉,而且李卫为人精明,善于与人打交道,于是雍正就举荐他出任江宁织造,可所以也可以说粘杆处是雍正培养人才的地方。

历代帝王手中都有一支神秘部队,他们成立初期是为了帮助自己主人夺得皇位,在成事后主要工作就是巡视大江南北,让皇帝了解各地官员状况,以免大臣之间相互勾结串通,蒙蔽自己,粘杆处成立对雍正起了不小的作用,是他的得力助手。‘

但是粘杆处后期大力帮助皇帝清洗异己,制造了不少的惨案,一直持续到乾隆时期,依旧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直到嘉庆皇帝登基后,粘杆处因受到和珅案的牵连,粘杆处被废除,这个存在了七十余年的特务机关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以上就是关于明朝灭亡时,鼎鼎大名的锦衣卫15万人为什么没有上战场全部的内容,包括:明朝灭亡时,鼎鼎大名的锦衣卫15万人为什么没有上战场、明代的三司会审指的是什么呢、明朝太监和清朝太监相比,两者差距为何会如此之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44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