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皇后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孝庄皇后的真实历史是什么,第1张

孝庄皇后,即清初孝庄端康文皇后,她先后辅佐清太宗皇太极(夫君)、清成宗义皇帝多尔衮、清世祖顺治福临(儿子)、清圣祖康熙玄烨(孙子)“四代”帝王,主持了入关、定都、灭明三件大事,对清代的建政、巩固和政治清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皇太极的庄妃

孝庄文皇后并不是她的本名,只是其死后的一个谥号。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说她名叫大玉儿,这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历史上的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宰桑的二女儿,十三岁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当时已三十四岁的皇太极。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登基为帝,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生下了皇九子福临。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离世,由于生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所以引发了清王朝的帝位之争。当时,最有可能竞争皇位的人,是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的大儿子肃亲王豪格。

为什么多尔衮会选庄妃的儿子福临呢?野史言之凿凿地说,那是因为庄妃与多尔衮之间早有私情,庄妃未嫁之前本来是他的恋人。所以他爱情至上,爱屋及乌。我们说这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一个是堂堂的亲王公主,一个是大汗之子,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根本没有随意乱跑的权利。更何况多尔衮在建州女真,孝庄在科尔沁蒙古,两地相隔数百里,两人有没有见过面都还是个问题。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在多尔衮看来,让不到六岁只会玩耍的福临来做皇帝,他虽然不能坐上皇帝之位,却有机会成为掌握皇帝实权的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多尔衮确实是大清国实际的统治者。于是,一个六岁不到的娃娃,就这样当上了大清国皇帝,即顺治皇帝。

顺治朝的皇太后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多尔衮带领清兵入关。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一月,小皇帝福临下诏:封“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这个称号使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多尔衮嫡妻去世,皇太后下嫁所致。此外,认为太后曾下嫁的主要根据还有南明文人张煌言曾经写过的一首诗:“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慈宁宫在紫禁城内隆宗门西,清代为皇太后所居,春官指礼部。太后而曰“婚”,自然是改嫁了。不过有人认为:张煌言写诗时身在南方,又是清王朝的敌人,他的诗文可信度不大。更重要的是我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找到太后下嫁的证据,即使国内的记录被销毁,至少送女到摄政王府来的朝鲜也应有记载,我们却不见朝鲜使节参加太后婚仪的实载。就目前来说,孝庄下嫁没有定论。

顺治七岁入关,深受汉文化影响,而皇太后的政治倾向却是要依靠满蒙八旗。很快,母子俩人成了政敌,导火索就是顺治的婚姻问题。

早在顺治十二岁的时候,多尔衮就为他选定了未婚妻: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孝庄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然而,顺治帝表现得却像是一个逆反心理严重的问题少年,想到这位妻子是由自己恨之入骨的多尔衮所选、是与自己政见相左的太后的侄女,就强烈地反感。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八月,顺治帝不顾大臣反对废皇后为静妃。

顺治帝离弃蒙古后妃不可能不遭到母亲的报复,代替顺治帝遭罪的是董鄂妃。董鄂氏进宫后先被封为贤妃,两个月后升为皇贵妃。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董鄂氏皇贵妃为顺治帝生下了皇四子。就在这时,太后忽然生病,要求所有嫔妃都前去侍候。对于一个正在坐月子的后宫娇弱女子,在寒冬腊月过这样的“月子”,后果是不言而喻的,皇太后的病还没彻底好,董鄂妃的儿子皇四子在活了一百零八天之后也夭折了。董鄂妃从此一病不起。与董鄂妃相对比的是新皇后压根就没有去看过太后,可以想见,这件事很可能就是孝庄皇太后所使的计策。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四个月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日,福临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亲情无存的顺治朝终于结束,孝庄带着她七岁的孙子玄烨进入了康熙朝,成为太皇太后。

康熙朝的太皇太后

如果我们以一位教育家的标准衡量,孝庄对孙子玄烨的教育,显然要比她对儿子福临的培养更为成功。

孝庄很喜欢读书,在她的影响下,玄烨从小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一捧起书本,几乎忘掉一切。当时老师教过的所有书,他全部要读120遍、背120遍。这样读书的结果,就是康熙皇帝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

康熙即位后,所办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诛鳌拜”。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事来看孝庄对诛鳌拜所起的作用,即康熙第一次大婚时这位太皇太后为孙子做主选择的最初一批后妃:皇后为四辅臣之首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妃子中既有原为鳌拜一党的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又有号称“佟半朝”家族的女儿佟佳氏、甚至还有出身一般的……但是偏偏鳌拜本人的女儿落了选,孝庄之所以这么做,应该是她为诛鳌拜、分化其党羽所下的第一步棋。

事实上,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当康熙帝最终动用善扑营小布库擒拿鳌拜时,外戚们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留给后人的最后谜题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孝庄皇后临终遗言和后事安排让很多人都不解。孝庄病重时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康熙帝遵嘱,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殿五间拆了,在顺治孝陵旁按照在紫禁城中原样建了“暂安奉殿”。直到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建起陵园,使孝庄正式得以下葬。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

于是,这又成了一个让世人争论不休的题目。很多人认为这正是孝庄曾经下嫁或失身于多尔衮的证明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众说纷纭,而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那位从草原走出来的蒙古公主布木布泰,在度过七十多年的人生之后,成为昭西陵沉默不语的主人了。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为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原因,这种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手中。

为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她是清代皇太后,但不是皇后。皇后是她的姑姑哲哲,早亡。孝庄原是皇太极的妃子,号庄妃,本名布木布太。不是民间传说中的大玉儿。

八旗分为:满洲八旗,汉军旗和蒙古八旗。孝庄皇太后是属于蒙古八旗的。具体有八个颜色区分: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

满洲的姓名不是按照八旗分的,满族有名的姓氏有:爱新觉罗;西林觉罗;伊尔根觉罗;钮古鲁;叶赫那拉;郭罗罗;他他拉;富察

孝庄皇后和大玉儿是一个人,其中大玉儿是影视剧跟野史中的名讳。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妃子,皇太极死后,顺治即位,孝庄皇后才凭母以子贵,得到皇后之位,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孝庄皇后活了75岁,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一、孝庄皇后简介

孝庄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意为“天降贵人”),影视剧小名叫大玉儿,她就是我们熟知的孝庄太后,皇太极的女人,一个美女的女政治家,曾培养、辅佐过两代幼帝顺治和康熙,为康雍乾盛世打下基础。孝庄皇后在皇太极生前只是妃子,皇太极死后,凭着亲儿子顺治继位,才得皇后之位,被封为圣母皇太后。

二、孝庄皇后活了多少岁

孝庄皇后活了75岁,死后被追尊为孝庄文皇后,葬于昭西陵。1613年3月28日,孝庄出生在蒙古草原的科尔沁部,她是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的女儿,孝端文皇后的侄女;1625年嫁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1636年被封为庄妃;1643年,皇太极病死,福临即位,为顺治帝,母以子贵,孝庄被尊为圣母皇太后;1651年康熙即位后,被封尊为太皇太后,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75岁。

孝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他们都是从小跟在孝庄身边长大的,受她影响极大,相信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孝庄皇后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她辅助两代幼主,为康雍乾盛世打下基础,不过在在嫡庶严格分明的制度下,像她这种母以子贵才得封的皇后,地位是低于中宫皇后的,她的神主亦只能安放在她的姑姑孝端文皇后之下。

三、孝庄皇后是谁的老婆

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老婆,不过她并非皇后,而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妃子——庄妃,皇太极生前的皇后是孝端文皇后。皇太极死后,亲儿子顺治即位,孝庄才凭母以子贵,得到皇后之位。据了解,清承明制,新皇帝继位后,将原先的中宫皇后晋封为母后皇太后,将自己的生母晋为圣母皇太后。孝庄就是因为儿子继承大统,才让本来居五宫之末的她,有资格与姑姑孝端文皇后一同并尊为皇太后,地位大大提升,但其地位仍居于母后皇太后之下!

四、洪承畴和孝庄的鱼水之欢

说到孝庄皇后,就不得不提一则民间艳闻,我们都知道,皇太极攻打明朝时,曾俘虏明朝大将洪承畴。据说洪承畴是个硬骨头,不论是酷刑,还是皇太极的以礼相待,都没有劝降他;然而英雄难过美人关,洪承畴也是个好美色之人,后来皇太极就利用这个弱点,让一个人去色诱他,那个人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后,当时的庄妃,果然洪承畴就降清了,这导致明朝边境防线崩溃,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虽然听起来肯定是假的,但也有人说是真的,并说这也是皇太极为什么恨大玉儿的原因之一。

姓氏:博尔济吉特氏 名字:布木布泰 民族:蒙古族 所属部落:蒙古科尔沁部 出生时间: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 出嫁时间:天命十年二月 去世时间: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 享年:七十五 葬地:清东陵之昭西陵(孝陵之南) 祖父:贝勒日固齐(断事官)莽古思,被皇太极追封为和硕福亲王 祖母:贝勒札日固齐(断事官)莽古思之妻(莽古思去世后复嫁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清人称其为科尔沁大妃,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福妃。 父亲:贝勒宰桑-布和,后被顺治帝追封为和硕忠亲王。 母亲:贝勒宰桑-布和之妻,名博礼,清人称其为科尔沁次妃,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贤妃。 丈夫: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 姑姑: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丈夫皇太极的嫡妻) 姐姐: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丈夫皇太极最宠爱的女子) 女儿:三个,皇四女雅图,即固伦雍穆公主,嫁弼尔塔哈尔;皇五女阿图,即固伦淑慧公主,先嫁索尔哈,复嫁色布腾;皇七女,即固伦端献公主,嫁喇玛思。  儿子:皇九子福临(顺治帝) 明万历 孝庄文皇后青年像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3月28日)出生。 金天命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嫁皇太极(时为后金大汗之子),为其侧福晋。其姑哲哲为大福晋。 后金天聪初,皇太极即汗位,其姑哲哲被封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但当时没有东宫福晋,所以布木布泰在后宫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其姑哲哲。 天聪三年正月初八日生皇四女雅图。 后金天聪六年二月,巴雅尔戴青之女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嫁皇太极为东侧妃,称东宫福晋。布木布泰在后宫地位降居第三位。 天聪六年二月十二日生皇五女阿图。 天聪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生皇七女。 后金天聪八年八月,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窦土门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嫁皇太极为侧妃 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初七日,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以不遂汗意,被改嫁给大臣叶赫部德勒格尔台吉之子南褚。 后金天聪八年十月,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嫁皇太极,宠冠后宫。 后金天聪九年七月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囊囊大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嫁皇太极。 布木布泰之姐海兰珠、林丹汗遗孀陆续嫁与皇太极,使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下降。 崇德 孝庄文皇后老年便服像[2]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 中宫-清宁宫 皇后,称国君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即孝端文皇后,是孝庄文皇后之姑),居首位。 东宫-关雎宫 宸妃,称东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即敏惠恭和元妃,是孝庄文皇后之姐),居第二位。 西宫-麟趾宫 贵妃,称西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即懿靖大贵妃),居第三位。 次东宫-衍庆宫 淑妃,称东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即康惠淑妃),居第四位。 次西宫-永福宫 庄妃,称西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居第五位。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戌时(16380315)在盛京皇宫的永福宫生皇九子福临。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其子福临即位。 顺治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尊为(圣母)皇太后。 顺治八年二月,世祖亲政,上徽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世祖崩,皇三子玄烨即位为康熙帝,尊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宁静饰演孝庄(20张) 康熙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年七十五。葬孝陵之南,曰昭西陵。谥曰孝庄文皇后;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年代背景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 潘迎紫Aˉmos4° (18张)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祯九年(1636)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定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主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的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生母、谥号简称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皇后(全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出生于蒙古科尔沁,系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皇太极称帝后,孝庄受封为庄妃。她一生培育、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君主,被尊为太皇太后。她一生简朴,不喜奢华,总将自己钱物布施与士兵或灾民,领康熙帝十分敬重。1688年,孝庄逝世,享年75岁,葬昭西陵,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以上就是关于孝庄皇后的真实历史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孝庄皇后的真实历史是什么、孝庄太后一生介绍、孝庄皇后和大玉儿是一个人吗孝庄皇后活了多少岁75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43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