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梅兰芳代表作2023-04-29  24

董仲舒最先提出了束缚中国劳动人民两千多年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显然是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学说的发展。其目的是要把所有阶级统治秩序化、合理化。“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更是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试图让劳动人民心甘情愿地为地主阶级服务,备受压迫而毫无知觉。他还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是天意,而要实现大一统,首先是思想上的统一,于是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都要罢黜。皇帝受命于天,王侯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所有这些都是天的意志。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提出的“三纲五常”实际上也是实现“大一统”的思想工具。

西汉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家董仲舒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中提出三纲五常这一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条封建道德原则,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个封建道德教条“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智”为判别是非之心“信”系忠诚守信这些都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最早源于先秦时期,董仲舒加以改造而成“王道之三纲”五常则是由董仲郐在孔孟宣扬的仁、义、礼、智基础上,再加上“信”而成的,即“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

三纲最早提出的是西汉董仲舒。“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这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由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在《春秋繁露》中提及,将其作为维护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的三纲是什么

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中,“父为子纲”是基础,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顺从,即使父亲做错事了,也要遵从“父子相隐,直在其中”的教诲。“君为臣纲”列在首位,要求的是臣子对君主的绝对忠诚与全心全意。而“夫为妻纲”就是在家庭中对父权和男权的强化,要求女子的德行要符合规范。

在董仲舒的观点中,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中存在着天定的的主从关系,只有维持“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的标准,封建社会才能得到稳固。

以上就是关于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三纲最早是谁提出来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241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