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叫声是什么

牛的叫声是什么,第1张

哞哞。哞,象声词,牛叫的声音,形容牛叫的声音(多叠用),如:半夜三更哞哞叫着要吃草。

牛(拉丁学名:Bovine),属牛族,为牛亚科下的一个族。草食性,部分种类为家畜(包含家牛、黄牛、水牛和牦牛)。体型粗壮,部分公牛头部长有一对角。牛能帮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

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但还保留着下门牙,而且下犬齿也门齿化了,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

扩展资料:

其他动物的叫声

1、咩咩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iē miē,拟声词,形容羊叫的声音。

示例: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第18自然段: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2、汪汪,犬吠声音,狗叫的声音。

示例: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五章:“倘若有生人推开大门,总会惊动一条看家的老黄狗,立刻‘汪汪’地狂叫着。”

3、呱呱,象声词,形容鸭子、青蛙等的响亮的叫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哞

犊指小牛。犝指无角的小牛。牬(bèi)指两岁的牛。犙(sān)指三岁的牛。牭指四岁的牛,也指牛凶狠。犕(bèi)指八岁的牛。

犣(liè)指旄(máo)牛、公牛,旄牛,即今天认识的牦牛。犛(máo)古同“牦”,即牦牛。牥指古代传说中一种牛,能像骆驼一样在沙漠中远行。

乌犍,是一个名词,拼音是wū jiān ,常泛指耕牛。沈牛,亦作“沉牛”,即水牛。

扩展资料

牛的起源:

根据出土的牛颅骨化石和古代遗留的壁画等资料,可以证明普通牛起源于原牛(Bos primie-nius),在新石器时代开始驯化。

原牛的遗骸在西亚、北非和欧洲大陆都有发现。多数学者认为,普通牛最初驯化的地点在中亚,以后扩展到欧洲、中国和亚洲。亚洲是野牛原种的栖息地,迄今仍有许多在原地生活于野生状态中,而在欧洲和北美则除动物园和保护区尚存少数外,野牛已绝迹。

中国黄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许多地方发现,如大同博物馆陈列的原牛头骨,经鉴定已有7万年。安徽省博物馆保存的长约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区更新世晚期地层中发掘到的。此外,在东北的榆树县也发掘到原牛的化石和万年前牛的野生种遗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犍

小牛的叫声为“哞”。

读音:mōu

表达意思:形容牛叫的声音(多叠用);“没有”的合音。

词性:通常在句中用作象声词,修饰主语或宾语。

例句:牛蛙的叫声很深沉并能产生回响,这声音类似于母牛的哞哞声,这就是牛蛙名字的来源。

扩展资料

牛科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但还保留着下门牙,而且下犬齿也门齿化了,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

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为了贮存草料、躲避敌害,它们的胃在进化中形成了4个室:即瘤胃、蜂巢胃、瓣胃和腺胃。

拼 音 mōu

部 首 口 笔 画 9 五 行 水 五 笔 KCRH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象声词,牛叫的声音。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形容牛叫的声音 。

如:半夜三更哞哞叫着要吃草

以上就是关于牛的叫声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牛的叫声是什么、牛有什么别称、小牛声音怎么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40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