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要转专业,转什么专业比较好

大学生为什么要转专业,转什么专业比较好,第1张

高考后,有些学生被心仪的专业录取,而另一些被调到不喜欢的专业中。许多大学生因想进入自己喜欢的学校而被迫接受“调剂”。

许多学生不喜欢、甚至不了解自己学习的专业,如果有转专业的想法,则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首先,必须弄清楚自己想要转到什么专

业,必须确定您的真正兴趣所在,考虑当前的专业与理想专业学习能力;其次,有足够的

知识来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仔细思考和准备才能转变专业而不是盲目选择,以自己喜欢为第一前提。其次,了解大学对转专业的要求,这是许多学生在本科期间不成功转学的原因,学校有很大的限制。然后这些学生将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选择喜欢或发展的专业。可以联系希望就读的新专业的学长学姐或老师,了解转学所需的前提条件和该专业的就读体验。

至于转什么专业好,“择你所爱,不问冷热”或许是最好的答案,遵从自己的内心吧。

1、转危为安[ zhuǎn wēi wéi ān ]

2、前俯后仰[qián fǔ hòu yǎng]

1、转危为安

解释: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造句:

1、多亏救援队及时赶到,遇险的孩子们才转危为安。

2、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受伤的美国人转危为安。

3、大夫们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终于使病人转危为安了。

4、飞机失事损失惨重,幸存者经医生们的极力抢救,现已转危为安了。

5、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这名危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

2:前俯后仰

解释: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造句:

1、一通无厘头式的开场白,便把全场观众逗得前俯后仰。

2、她们不由得前俯后仰地大笑起来,彼此靠着肩膀才没有倒下去。

3、然而对于他这强烈的反应,严春却是大笑起来,笑得前俯后仰,仿佛是在看一出好笑的戏曲一般。

4、阿飞的这番话,再次让那些搜索队的兵痞子们笑的前俯后仰的,一个个捂着肚子,放肆的嘲笑着。

5、英国的旅行家们叙述这个可笑的意大利风俗时,总是使他们的朋友们笑得前俯后仰。

地球同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样,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自转轴在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几百年前,人们就提出了很多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摆”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转,但是,地球为什么会绕轴自转?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呢?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令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粗略看来,旋转是宇宙间诸天体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与太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现代天文学理论认为,太阳系是由所谓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气体云,50亿年前受某种扰动影响,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缩。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终于达到可以引发热核反应的程度,而演变成了太阳。在太阳周围的残余气体则逐渐形成一个旋转的盘状气体层,经过收缩、碰撞、捕获、积聚等过程,在气体层中逐步聚集成固体颗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后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阳系天体。 我们知道,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那么物体的旋转状况又用什么来衡量呢?一种办法就是用“角动量”。对于一个绕定点转动的物体而言,它的角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该物体与定点的距离。物理学上有一条很重要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说,一个转动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他在旋转过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来的时候(质心与定点的距离变小),他的旋转速度就会加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这一定律在地球自转速度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原来就带有角动量,在形成太阳和行星系统之后,它的角动量不会损失,但必然发生重新分布,各个星体在漫长的积聚物质的过程中分别从原始星云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动量。由于角动量守恒,各行星在收缩过程中转速也将越来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获得的角动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统的相互绕转和地球的自转中,这就是地球自转的由来,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还需要科学家们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就是说,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运动——尤其指旋转,自始至终伴随着地球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后再在某种原因下开始自转或公转的。 太阳系的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自转,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自转,所有或者说绝大多数天体的公转也都是右手定则。为什么呢?太阳系的前身是一团密云,受某种力量驱使,使它彼此相吸,这个吸积过程,使密度稀的逐渐变大,这就加速吸积过程。原始太阳星云中的质点最初处在混饨状,横冲直闯,逐渐把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一方面,向心吸积聚变为太阳,另外,就使得这团气体逐渐向扁平状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势能变成动能,最终整个转起来了。开始转时,有这么转的,有那么转的,在某一个方向占上风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现在发现的右手定则,也许有其他太阳系是左手定则,但在我们这个太阳系是右手定则。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就是由物质势能最后变成动能所致,最终是地球一方面公转,一方面自转。

推进转型的源动力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企业不断升级。企业如果不转型,就会在一个低水平上持续徘徊,最终被淘汰。若想做百年企业,必须要不断转型。

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虚拟经营。

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商贸、金融、物流、会展等四个中心建设,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形成工贸互动的良好局面。

扩展资料:

驱动因素

1、赢利新路径

很多电子、汽车和化学行业企业的转型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在市场份额和公司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公司发现其利润回报、股票价值并不令人满意。这些公司,往往选择舍弃低成本产品,而转向新性的、差异化的产品,或是专注于某些快速成长的市场。

2、应对市场变格

伴随着市场的供求逆转,大量外资巨头进入市场或新业务模式的出现,企业不可避免地要加入激烈的成本竞争,同时也必须根据对客户需求的清晰划分来实现产品差异化。在零售业和中介服务行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地球自转为什么突然变快了,是哪些原因导致的?有什么影响?

就在前几天央视播发了一条新闻,说是现在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了,因此时间流逝比过去半个世纪任何时候都快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时间本身并没有加快,正是这样才有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地球自转加快了。

时间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知的结合体。

为什么说时间既是客观存在,又带有主观性质呢?这是因为我们宇宙时空物质是三位一体的,空间是物质的张量与容器,物质是空间存在的依据,时间是物质和空间变化的根据。没有空间,物质就没有容身之地;没有物质,空间就是虚无不存在的;而没有时间,就无法衡量空间的张量和物质的变化。

这个世界的一切物质都在运动变化着,而且是一直向前不可逆转,因此时间也是一往无前永不回头的。这就是客观之间。但人类认识了时间后,为了用时间来描述记录我们的世界,就根据地球自转以及与太阳的公转关系,确定了时间刻度,1年约36525天,1天为24小时,1小时为3600秒。

如果我们宇宙存在地外文明的话,那么它们认知的客观之间是与我们一样的,但采取的主观时间一定不一样。因为它们存在的星球运行肯定会与我们不一样。如果是火星人,围绕着太阳转一圈相当地球686971天,自转一圈约24小时39分35244秒;海王星1年则相当地球1648年,1天约16小时6分36秒。因此,它们一定不会按照我们这样来计时。

客观时间放之宇宙而皆准。

在宇宙任何地方,客观时间流逝是一样的。比如元素的衰变周期,或者说原子的震动频率。铀(U)238的半衰期为45亿年,这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地球人类还是外星文明,只要达到一定的 科技 水平,都能够检测出来,这种时间就是客观的。

地球人按自己主观时间刻度将铀的半衰期定为45亿年,如果有火星文明存在,它们也是以围绕着太阳转一圈算1年的话(当然它们怎么表述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意思),它们表述铀238半衰期就是约239亿年;而海王星文明则表述约3065万年。

人类的“秒”是怎么确定的?

人类现在以原子钟精确计时,时间协调时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就不一一细说了,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原子跃迁频率来确定秒的时间。如用铯-133计时,当向铯-133施加能量时,铯-133电子受到激发就会发生跃迁,并释放出固定频率的电磁波,也就是所谓“共振频率”,人们把铯-133在零磁场中共振9192631770次的时间,定为1秒。

这种原子振动频率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因此也是客观的。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在速度和重力条件下是相对的,不同速度或重力系统中,时间流逝快慢是不一样的。这是不是就影响了时间本质的客观性呢?时空通讯认为,没有。因为不管是人类还是地外文明,在不同的引力场或速度系统中,监测到的时空膨胀效应都应该是一样的。

世界时间精确性已经达到阿秒级。

何谓阿秒?1秒等于1000毫秒,1毫秒等于1000微秒,1微秒等于1000纳秒,1纳秒等于1000皮秒,1皮秒等于1000飞秒,1飞秒等于1000阿秒。因此,1阿秒就是100亿亿分之一秒。现在的世界协调时间误差小于1000亿亿分之一秒,也就是数亿年乃至百亿年才会相差1秒。

现在的世界协调时就是根据原子振动频率为秒长确定的计时单位,本身与地球自转没有什么关系,但当与平均太阳时相差达到09秒时,就会根据地球自转是减慢了还是加快了,就会调整正或负1个闰秒,也就是在原来的时间上加1秒或减一秒,这样就能保证时间与地球季节的协调一致。

不同原子被激发的电磁波频率是固定不变的,不管是在地球上还是在任何其他宇宙环境都是一样的,因此这种频率是客观的,这样人类的1秒就是根据客观时间制定的,不会变化的。但电磁波频率本身没有一个整数,都是取一个近似值,这样就会有误差存在。

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原子钟,如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NPL-CsF2原子钟,138亿年才会正负误差1秒,而现在澳大利亚科学家正在研制的钍-229原子核钟,将把误差1秒时间延长到1400亿年,也就是如果用这种钟计时,从宇宙诞生到现在138亿年误差不会超过1/10秒。

因此,客观时间永远不会加快和减慢。

所以,央视说的时间变快了实在是一个误区,客观时间是永远也不会加快或减慢的。但地球自转并不是绝对均匀的,会有微小的快慢变化,央视只是把这种变化说成是时间发生了变化。正是1秒还是1秒,才能够衡量到地球转动的快慢。

那么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到底加快了多少呢?据科学家监测表明,1天也就快了不到1毫秒。1毫秒是多少呢?也就是1000分之一秒。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圈,也就是一个昼夜本来需要86400秒,现在少了千分之一秒,就是只有86399999秒了。

据中国授时中心科学家们发布的消息,地球在2020年自转加速了,最为明显的是2020年7月19日,这一天比24小时短了14602毫秒,创了半个世纪以来加快的最高记录。但这种加速并不是每天都平均的,授时中心科学家预测,在2021年,地球自旋加速会让每天缩短005毫秒,这样1年就要缩短182625毫秒,也就是约0018秒。

地球自转整体趋势是变慢的。

地球从诞生以来,转速就一直在缓慢地变慢。45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时,转动速度比现在快多了,只约6小时就自转一圈,1年要转1千多圈,也就是有1千多天。那时地球距离太阳比现在近很多,月球距地球也比现在近很多。

6亿年前,地球自转一圈每天约22小时,现在则为24小时,我们可以大约算出,地球自转平均每年变慢0012毫秒。因此这个变化看起来很缓慢,但如果按照这种趋势下去,未来10亿年,地球每转一圈将减慢12000秒,也就是每天要延长约333小时,这样每个昼夜就有2733个小时了;到了50亿年后太阳毁灭时,地球自转一天将延长60000秒,每个昼夜就有3667小时了。

那么地球自转为什么会越来越慢呢?

导致地球变慢的原因比较复杂,最主要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形成的引潮力导致。所谓引潮力就是由于引力加在天体表面位置的力度不一样,导致天体变形,尤其是流体变形得厉害,就会有让天体相互锁定的趋势。所谓引潮力锁定,就是天体公转和自转完全一致了,看起来两个天体就永远只有一面相互对着。

一般来说,大天体会更早地锁定小天体,比如月球就被地球潮汐锁定了,因此月球就总有一面向着地球,看起来就没有了自转。实际上月球自转和公转一致了,围绕着地球转一圈,自己也转一圈,这样看起来就没转。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也有不断让地球自转变慢,最终锁定的趋势。尤其是月球距离地球较近,因此对地球引潮力更大,每天海洋的涨潮落潮就主要是月球引力导致的。一些科学数据监测认为,地球的自转速度现在每个世纪约减缓000164秒。根据这种趋势计算,一直到太阳系毁灭,地球都不会被潮汐锁定,而且还早着呢。

地球自转变慢只是总趋势,中途会有波动和变化。

因为影响地球自转的因素很多,其中就有地球内部结构的变化,如地球重心变低就会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加快。这有点像冰山芭蕾演员的表演,当演员在冰上做旋转动作时,手足展开旋转就会比较慢,而手足收缩抱成团,旋转就会骤然加快,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这就是所谓角动量守恒。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既定质量的物体动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缩小转动的速度就会更快。地球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心一直在渐渐变冷,地核就会收缩,导致地幔沉降,重心就会下移;这些活动会引起地震,一些大地震更加剧了重心的变化,这是地球自转加快的原因之一。比如2011年日本9级大地震,科学家们就监测到地球自转加快了18微秒。

还有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使地球表面质量分布发生变化,这也是引起地球自转加快的一个原因。但一般认为这种加快只是在不断变慢的总趋势中一个插曲,最终的自转变慢趋势还是不变的。

因此,有人担忧地球自转会越来越快,最后把人都甩出去,最终地球会分崩离析而毁灭。这种想法毫无根据,且没有必要。

地球自转加快或减慢的时间会错乱了吗?

说了这么多,都说明时间本身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地球自转,根据没有变化的时间衡量,才能够知道地球自转比过去快了。那么这种每天快或慢的变化,要不要调整时间呢?日积月累,未来1天岂不越来越对不上标准时间了?

别担心,科学家早就有保证时间不错乱的工具,就是“闰秒”。

就像闰年闰月一样,为了把时间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整齐,科学家们也确定了一个“闰秒”,就是根据地球自转减慢和加快,每天时间都会变得多或者少那么一点点,日积月累就可能改变一天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就“闰”一下,就把时间又对准了。

这个“闰”丝毫也没有改变客观时间的规律,原子共振频率确定出来的“秒”依然是精准的,只是当地球每年积累误差达到09秒时,就将时间增加或者减少1秒,这样就把过去欠缺或超过的时间调校回来,1年就还是1年。

比如现在对照50年前的时间,已经快了05秒,如果按照2021年地球自转每天平均要快005毫秒的话,1年就要快1825毫秒,一直按这个趋势,除去已经快了05秒计算,达到09秒误差还需要约22年。因此如果一直这样快下去,也还要在22年后才会调整1闰秒,以使计时和地球自转及与太阳关系相符。

闰秒已经调整多次了。

自从人类有了精确计时工具后,截止到现在,已经进行了27次闰秒调整,均为正闰秒,就是向后拨1秒,这就是说,地球自转都是越来越慢的趋势。当累计减慢09秒时,在半年或年终最后一天时,让最后1分钟成为61秒。

距今最后一次闰秒调整是在2016年12月31日,格林威治时间在这个时刻,将23点59分后59秒跳到0点,调整为60秒跳0点,这样这一天就增加了1秒。而北京处于东八时区,调整时间在2017年1月1日,7点59分59秒后面加1秒。这种调整叫“正闰秒”调整,这就是所谓世界协调时。

那么地球自转变快会来一次负闰秒调整吗?

这得看地球自转加快最后累计时间会不会减少到达09秒这个界限。从地球一直自转变慢的趋势来看,这种变快的现象一般只是偶然的,不持续的。

如果这种现象中断,地球又开始自转变慢了,这种负闰秒的调整就没有必要了。不管是正闰秒调整还是负闰秒调整,都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不能随意变动,要全球同步行动。因为现在 社会 已经对时间有非常精密的要求,1秒钟时差就会导致整个 社会 发生混乱,甚至巨大的灾害。

比如炒股、发射宇宙飞船、导航定位系统等等,1秒之差都会导致谬之千里的错误。只要我们尊重科学,按照客观规律认识时间问题,精准地做好调整,地球自转这点快慢对人类 社会 生活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大家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好了。

这就是时空通讯对闹得沸沸扬扬作为“时间变快”的看法,不知各位是否同意,欢迎讨论并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意见。如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支持。

地球自转为什么突然变快了,是哪些原因导致的?有什么影响?

科学家研究显示,从2020年年中以来,地球的自转速度已经达到近50年最快速度。一天不足24小时。很有可能2021年是 历史 上过的最快的一年。快了多少呢?初步计算2021年全年可能会比以往快上1/5秒。这个时长对我们来说是没有什么感觉,毕竟它是分布在一年四季的365天里面的。

我们都知道地球从诞生起就一直保持着公转与自转的规律,它就像是一颗永远不会停下来的陀螺,一直不停的转动。也正因为地球这种旋转规律,地球上的我们才会经历昼夜交替。不过有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人类,地球像陀螺一样的旋转着,那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在让它旋转呢?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呢?

我们都知道太阳系是46亿年前,一个原始星云诞生而来的。不过这个原始星云并不是非常均匀的,而是不规则的质量分布,有的大有的却很小。宇宙的引力与物质的质量成正比,所以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质量小的就会围绕质量多的地方旋转。由此诞生出太阳、行星及其他天体,而它们也一直保持着最初的角动量,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知道了地球为什么自转,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地球的转速逐渐加速了呢?其实仔细想想就会明白这个道理,比如一个滑冰的运动员需要通过收紧双臂才能加速自己的旋转。宇宙中的地球会遇到各种气体及尘埃、岩石,当这些东西逐渐向地球中心进去时,地球的自转速度便会随着这一过程逐渐加速。

地球自转的现象会一直持续吗?地球会不会有停止自转的那一天?其实运动中的物体,如果没有能量变动的情况,便会一直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而地球自身那么大的体积,想要改变它的运动方式,也就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地球会不会停止自转,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了。

影响地球自转速度持续加快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水力发电也会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因为地球的河流绝大多数都是流向赤道方向的。如果在高纬度地区大量的修建水坝,就会导致原来应该远离自转轴的水质量,大量的囤积在了更加靠近自转轴的地方。那么地球的转动惯量就会降低,从而自转就会加速。虽然这种影响力是比较小,但它毕竟是有影响的。

如果地球人类自转速度持续不断的增加,会对地球人类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很多人说自己会被甩出地球,恭喜你,你讲的有一定道理。其实如果你有学过初中地理你就会知道,其实我们人每时每刻都在跟着地球以非常快的速度自转。如果你生活在北半球,你的移动速度约等于750英里/每小时。而越接近赤道这个速度会越快,可以达到1000英里/每小时,妥妥的超音速。

而如果地球自转速度持续不断的加速到约等于现在17倍时,巨大速度所产生的离心力,将会让你成功的摆脱地球的引力,成为一颗彗星。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人类所发射的所有在外太空的卫星,也将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增加,而变得系统紊乱。我们人类有可能会回到五六十年前的通讯时代。

但在那之前呢?你的体重会因为离心力的增加而下降。所以赶快称一称你今天有没有比昨天轻一点。

再者,赤道附近的陆地的海平面会上升,这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增加,会将南北两极的水吸向赤道附近,自转速度每增长1英里/每小时,海平面就会上涨几英寸。所以很多人问日本会不会由此被淹没啊?而澳大利亚和印度更有可能聚集?那么最后一点,就是各种台风和飓风会因为自转速度的增加而变得更加的猛烈,不过说了那么多,大家不用担心啊,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呢是时而加速时而减速。不过我们要注意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别再让两极冰川继续融化了。

前景可怕!

我认为:人们无限度地开采地球内的地下资源、必然引起地球体积变小!一个体积变小的球体、在宇宙中、由同等相互引力的情况下,地球这个球体自转、必然比以前加快!为了保护人类唯一生存的栖居住,今后如何防止地球体积缩小?是摆在全人类的重大的难题!呼吁:地质科学家们,赶快研究出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关于大学生为什么要转专业,转什么专业比较好全部的内容,包括:大学生为什么要转专业,转什么专业比较好、“转什么为什么”,“什么俯什么仰”成语是什么、地球为什么要自转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31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