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是什么,第1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理论上弄清以人为本的确切内涵,对于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以人为本,是指以全部社会成员组成的集合体中的“每一个”个人为本。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正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幸福生活的高度关注,是以所有人的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普通公民,无论性别、年龄和民族有何不同,都应该拥有平等的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政府、社会和他人均不得歧视。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对象。因此,可以说,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这一命题,蕴涵了党在各个不同阶段的最低纲领与党的最高纲领的内在有机的统一。

其次,以人为本是指以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为本。既包括以现实存在的人为本,同时也包括以历史上的人和未来的人为本。一方面,当代人不能仅把自己当作具体、现实的人,而把“老祖宗”当作抽象、虚幻的人,否则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当代人也决不能把子孙后代当作抽象、虚幻的人,否则就会淡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断子孙生路。我们既要在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为后人创造和积累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同时又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重视承接历史。

再次,我们党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来说,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在一个社会环境里,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而极少数人的根本利益则是与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对立的。如果以极少数人的根本利益为本,就必然以牺牲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代价。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的,包括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只有真正把实现、保障和发展人民各方面的需要和权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作为衡量是非得失、成败功过的标准,才能真正体现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根本立场。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们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同时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全面协调,全面,就是要在不断晚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存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自然界不依赖于任何哲学而存在,人类要生存发展就要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但也应认识到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以环境等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

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体现着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指引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进程中始终不忘人民重托、永远为人民谋幸福。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以发展为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归根结底是我们党勇于推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朝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使之成为全党必须坚持的行动指南,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与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第一要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是有机统一的。这要求我们,始终要把人民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更多更好的发展来回应和满足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同党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为根本目的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安排工作进展、评价工作结果,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的包括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也应该由全体人民共享。只有真正把实现、保障和发展人民各方面的需要和权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作为衡量是非得失、成败功过的标准,才能真正体现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根本立场。

经济发展要讲究“效率”,社会发展要讲究“公平”。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地方往往只重视效率,不重视公平。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经济发展而没有社会发展不叫全面发展,同样,只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没有人的发展也不叫全面发展。新发展观突出发展是以人为本,正是抓住了发展的核心和本质。

扩展资料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这是首次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作为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八大任务之一,并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及“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并提出新举措,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以上就是关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是什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26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