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的阴虚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

中医所说的阴虚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第1张

阴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临床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以滋阴为主。若阴虚火旺者,宜养阴清热。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依据。

阴虚严重者可导致亡阴证,症状为:汗热而黏、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此属体液大量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津枯涸的病变,为危重证候,应及时予以滋阴补津。

人的九种体质(体质辨识)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各有偏颇,因此易感疾病也有明显的倾向性,下面就是九种体质的简单介绍。(注:要想了解个人的准确体质,请到专业部门进行体质辨识,切勿对号入座。)

1、气虚质:

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病。

气虚质者的饮食调养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食用。如小米、糯米、扁豆、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刀鱼、黄鱼、比目鱼、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等。由于气虚者多有脾胃虚弱,因此饮食不宜过于滋腻,应选择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的食品,亦宜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

2、阳虚质:

由于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肿胀、泄泻、阳痿。

阳虚质者宜适当多吃一些温阳壮阳的食物,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在冬季阳虚者症状更为显著。常用的补阳的食物可选用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龙虾、对虾、青虾、河虾等)、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这些食物可补五脏,添髓,强壮体质。阳虚质,平时应少生冷粘腻之品,尤其在冬季不要过食寒凉之品。

3、阴虚质:

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平素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

阴虚质者应该多食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常选择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乌贼、龟、鳖、海参、鲍鱼、螃蟹、牛奶、牡蛎、蛤蜊、海蛰、鸭肉、猪皮、豆腐、甘蔗、桃子、银耳、蔬菜、水果等。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皆有滋补机体阴气的功效。也可适当配合补阴药膳有针对性的调养。阴虚火旺之人,应少吃辛辣之品。

4、痰湿质:

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症。

痰湿质之人在饮食上,既要科学合理摄取饮食,又要充分注意饮食禁忌。一般而言,饮食宜清淡,应适当多摄取能够宣肺、健脾、益肾、化湿、通利三焦的食物。常用的食物可选用赤小豆、扁豆、蚕豆、花生、枇杷叶、文蛤、海蛰、胖头鱼、橄榄、萝卜、洋葱、冬瓜、紫菜、荸荠、竹笋等。还可以配合药膳调养体质。体形肥胖的痰湿质人,应少吃肥甘油腻之品。

5、湿热质:

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症。

湿热质之人宜食用清利化湿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体质内热较盛者,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对于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品和饮品宜少食和少饮。

6、瘀血质:

指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并表现出一系列外在征象的体质状态。血瘀体质之人,宜疏通血气,忌固涩收敛。易患出血、症瘕、中风、胸痹等病。

瘀血质者具有血行不畅甚或瘀血内阻之虞,应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黑豆、黄豆、山楂、香菇、茄子、油菜、羊血、芒果、番木瓜、红糖、黄酒、葡萄酒、白酒等。

7、气郁质:

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易患郁症、脏燥、百合病、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症。

气郁质者具有气机郁结而不行的潜在倾向,甚者影响肝、心、肺、脾等脏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并能促进脾胃运化。应选用具有理气解郁、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大麦、荞麦、高粱、刀豆、蘑菇、豆豉、柑橘、萝卜、洋葱、苦瓜、丝瓜、菊花、玫瑰花等。

8、特禀质:

由于先天性或遗传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体质状态。如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等。该体质对季节气候适应能力差,易患花粉症,易引发宿疾,易药物过敏。

特禀质过敏体质者要避免食用各种致敏食物,减少发作机会。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甘油腻及各种“发物”,如酒、鱼、虾、蟹、辣椒、肥肉、浓茶、咖啡等。

9、平和质:

指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体质特征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发长色黑,性格开朗,胃纳佳,二便正常。对四时寒暑及地理环境适应能力强,患病少。

平和质的人各种饮食调理都可以,但要注意不可过头,把本来好的体质给调理偏颇了。

肾气不足证-肾气不固

临床表现是:肾虚中重在下元不固。面白神疲,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等。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或胎动不安。舌淡苔白,脉沉弱。其证候分析为:肾气不固乃肾气亏虚所致。肾藏元阴元阳,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脏腑机能活动之本,肾气虚则机能活动减退,故见听力减退诸症。肾虚精关不固,故滑精早泄;带脉失固,而见胎动不安等症。舌淡苔白,脉沉弱乃为肾气虚衰之象。

肾气不足证-肾不纳气

临床表现是:肾虚尤见呼多吸少,动则尤甚,为本证特点,兼有肺气不足表现。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其证候分析为:肾虚摄纳无权,气不得归元,故见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尤甚;肾虚骨骼失养,故见腰膝酸软;肺肾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机能活动减退,或神疲声音低怯。舌淡苔白,脉沉溺,均为肺肾气虚之证。

(一)肾阴虚

主证: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辩证:肾阳虚证,是肾脏阴液不足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燥湿劫阴之品所臻。肾阴不足,髓减骨弱,骨骼失养,故腰膝酸痛;脑海失充则头晕、耳鸣。心肾为水火相济之脏;肾水亏虚,水火失济则心火偏亢,致心神不宁,而见失眠多梦;相火妄动,则阳强易举,心火不宁,扰动精室,而致遗精;妇女以血为用,阴亏则经血来源不足,所以经量减少,甚至闭经;阴虚则阳亢,虚热迫血可致崩漏。肾阴亏虚,虚热内生,故见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

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云苓,丹皮,知母,龟板等。

(二)肾阳虚

主证: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自汗,阳萎,不孕,舌质淡,苔白,脉沉迟而尺弱。

辩证:此证多由素体虚弱,或年老久病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所致。肾阳虚衰,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晄白,阳气不足,心神无力振奋,故神疲乏力。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腰府及骨骼,则腰膝酸软疼痛;不能温煦肌肤则畏寒肢冷,自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故阳萎,不孕。舌质淡,苔白,脉沉迟而尺弱均属肾阳虚之象。

肾阴虚

主证: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辩证:肾阳虚证,是肾脏阴液不足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燥湿劫阴之品所臻。肾阴不足,髓减骨弱,骨骼失养,故腰膝酸痛;脑海失充则头晕、耳鸣。心肾为水火相济之脏;肾水亏虚,水火失济则心火偏亢,致心神不宁,而见失眠多梦;相火妄动,则阳强易举,心火不宁,扰动精室,而致遗精;妇女以血为用,阴亏则经血来源不足,所以经量减少,甚至闭经;阴虚则阳亢,虚热迫血可致崩漏。肾阴亏虚,虚热内生,故见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

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云苓,丹皮,知母,龟板等。

(二)肾阳虚

主证: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自汗,阳萎,不孕,舌质淡,苔白,脉沉迟而尺弱。

辩证:此证多由素体虚弱,或年老久病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所致。肾阳虚衰,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晄白,阳气不足,心神无力振奋,故神疲乏力。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腰府及骨骼,则腰膝酸软疼痛;不能温煦肌肤则畏寒肢冷,自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故阳萎,不孕。舌质淡,苔白,脉沉迟而尺弱均属肾阳虚之象。

治法:温补肾阳

每一个病,都有错综复杂的症状,要找到它的关键,掌握它的主要方面,必须懂得运用八纲。八纲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辨症的纲领,其中阴阳尤为纲领的纲领。表里、寒热、虚实,实际上是阴阳的演绎,亦称六变,它指示了病变所在的部位,病情的征象和邪正消长的变化。所以根据八纲来观察症候的全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不难得出诊断结论。关于阴阳方面已在第一章叙述,兹再就六变的意义,说明如下:

1表里

表是外,里是内。从人体的内外来说,表是体表,包括皮肤、肌肉等组织;里是指内脏,包括脏、腑和脑等器官。因此病邪侵犯人体所出现的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身疼,四肢酸软,以及有汗、无汗等,症属于体表者均为表症;神昏烦躁,口渴胸闷,呕吐泄泻,腹痛腹胀等,症属于体内者均为里症。

风、寒等六*之邪侵犯人体,首先伤于皮毛、经络,概称表症。因喜怒七情或饮食劳倦所引起的病,多自内生,故概称里症。这是辨别表里的概况。但表邪可以内传进入脏腑,则其所现的症状又为里症了。也有表邪虽已内传而尚未到里,称为半表半里症。表邪内传而表症仍在,称为表里同病。病邪由表入里,便是从外到内,在病为重为逆,例如伤寒病初起,寒热,头项强痛,都是邪在于表的症状;如果发热不退,症见口苦呕恶,或心胸满闷,或小溲短赤等,便知邪有入里的趋势;如见壮热口渴、烦躁谵语,或腹痛便闭,或大便泄泻,则明显地表示邪已入里。相对的,里症也有从里出表,在病为轻为顺,例如麻疹、斑疹,初起身热烦躁,咳嗽胸闷,等到皮肤出现红疹,症情便逐渐松弛了。因此,临症上分辨表里症,更重要的是注意其传变倾向。

2寒热

寒的症状为口不作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无风恶寒,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苍白,舌苔白滑,脉迟。热的症状为口渴饮凉,潮热,烦躁,小便短黄,大便闭结,面红目赤,舌苔黄糙,脉数等。这里可以看出病情的表现有寒和热两种不同的现象,辨别寒、热,就是决定用药或温或凉的一个关键。

寒症热症有时不完全是全身症状,如发热是全身的,小溲黄赤可以与发热有关,也有仅属于膀胱有热。所以辨寒症和热症除一般者外,需要进一步分别上下。大概寒在上者,多为吞酸,泛清水,饮食不化,或心胸一片觉冷;热在上者,多为头胀目赤,咽喉肿痛,齿龈胀痛,口干喜凉。寒在下者,多为腹痛喜按,大便溏薄或泄泻,胫寒足冷;热在下者,多为大便困难闭结,小便浑黄,或短涩刺痛。这些症状,有的只见于上,或只见于下,有的上下俱热,或上下俱寒,有的上热下寒,或上寒下热。也有一个肠胃病中,能出现胃热肠寒,或胃寒肠热的现象,必须分析清楚。

3虚实

虚实是指正气和邪气两方面来说的。从人体说,指正气的强弱;从病情说,指邪气的盛衰。但在一般临症上,虚多指正气,实多指邪气,因正气充旺无所谓实,邪气退却无所谓虚,故 《内经》上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症的表现,为神疲乏力,声音低怯,呼吸气短,自汗盗汗,头晕心悸,脉细微弱。实症的表现,为痰多气壅,胸闷腹胀,便闭或溏薄臭秽,脉洪滑大等。凡体壮新病,症多属实,体弱久病,症多属虚。患者体质和病理机转表现为有余、结实、强盛的,称为实症;反之,表现为不足、衰退、松弛的,称为虚症。

辨别虚实是攻邪和补正的根据。病有纯虚纯实者,辨别较易,治疗亦简单;有虚实错杂者,如正强邪实虽重能挽救,正虚邪实虽轻亦危殆。在每一个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邪正消长现象,必须注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多实少、虚少实多等变化情况。例如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脉象浮紧,这是一个表实症;如果发汗后汗出不止,身热骤降,反而畏冷更剧,这是转为虚症的症象;或者恶寒退却,身热增加,口渴引饮,这是转为里症的症象。如果热病而现舌苔干糙,知其津液已虚;或者舌光红绛,知其阴分亦为邪热伤耗,不是单纯退热法所能治疗了。

表里、寒热、虚实,是一种症状的归纳方法,单看一个症状是没有意思的。因为每一个症状都能在两方面出现,譬如表症有怕冷,里症也有怕冷,虚症有怕冷,实症也有怕冷,寒症有怕冷,热症同样有怕冷。究竟属于哪一类型呢?必须结合多种症状来决定。所以把许多症状加以分析,就其性质上的类同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症候群,才能诊断它是表是里,是虚是实,是寒是热。症状是属于表面的,症状里有很多是隐蔽的、虚伪的,称做假象。如以寒热来说,真寒应当脉沉细或迟弱,症见肢冷呕吐,腹痛泄泻,小溲清频,即有发热也不欲去衣被,这是浮热在外而沉寒在内的症象;真热应当脉数有力,滑大而实,症见烦躁喘粗,胸闷口渴,腹胀,大便闭结,小溲短赤,发热不欲盖被。假寒症是外虽寒而内却热,脉呈数象,身上怕冷而不欲衣被,或大便臭秽,或烦渴引饮,这种怕冷,就非寒象,而是热症,此即所谓热极反兼寒化,叫做阳盛格阴;假热症是外虽热而内却寒,脉呈微弱,或为虚数浮大无根,身上发热而神态安静,言语谵妄而声音低微,或似狂妄但禁之即止,或皮肤有假斑而浅红细碎,或喜冷饮而所用不多,或小溲多利,或大便不闭结,这种热象并非真热,而是寒症,即所谓寒极反兼热化,叫做阴盛隔阳。至于虚实方面,极虚也能有实象,便是假实;大实也能有虚象,便是假虚。故张景岳说:“外症似实而脉弱无神者,皆虚症之当补;外症似虚而脉来盛者,皆实症之当攻。虚实之间,最多疑似,不可不辨其真。”这就说明了辨症的目的是在求得病的本质,要掌握真相,必须从多方面观察。

六变用阴阳来归纳,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实为阳,虚为阴。故有时候也把病态的动静和病情的进退,说成阴症和阳症,或说病在阳和病在阴,所以说阴阳为八纲的纲领。但在临症上常说的真阳虚和真阴虚及亡阳和亡阴,这就不是广义的名词,前人解释真阳、真阴皆属于肾,真阳即真火,真火虚者,右尺必弱,宜大补元阳,不可伤其阴气,忌凉润,恐助阴邪,尤忌辛散,恐伤阴气,只有甘温益火,补阳以配阴;真阴即真水,真水虚者,脉必细数,宜大补真阴,不可伐其阳气,忌辛燥,恐助阳邪,尤忌苦寒,恐伐元阳,只有纯甘壮水,补阴以配阳。至于亡阳和亡阴的辨法,也须仔细观察症象,如汗出身反恶寒,手足凉,肌凉汗冷而味淡微黏,气微,脉浮数而空,此为亡阳;身畏热,手足温,肌热,汗亦热而味咸,气粗,脉洪大无根,此为亡阴。亡阳和亡阴是严重症候,大多在高热熏蒸、发汗过多、或吐泻过度、失血不止等情况下出现,多属危象。

八纲辨症的内容,包括了体表和体内的关系,指出了病症的性质和发展情况。辨症的最后阶段是为了治疗,分辨表里可以定出或汗或下,分辨寒热可以定出或温或凉,分辨虚实可以定出或补或泻。但是汗法有辛温发汗,有辛凉发汗;下法也有凉下、温下,其它温法、凉法、补法、泻法,也都有不同的用法。如何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针,非把表里、寒热、虚实结合不可。比如表症和寒症、实症结合,便是一个表寒实症,就是体表感受寒邪的实症,可以针对着用辛温发汗法;或者里症和寒症、虚症结合,便是一个虚寒里症,就是由于体内阳气衰微而造成的寒症,可以采用温补的方法。诸如此类,表里、寒热、虚实的结合,在临症上有八个基本类型:即表寒实症、表寒虚症、表热实症、表热虚症、里寒实症,里寒虚症,里热实症,里热虚症。在这基础上还能化出八个错杂的类型:即表寒里热症、表热里寒症、表虚里实症、表实里虚症、表里俱寒症、表里俱热症、表里俱虚症、表里俱实症。在里症范围内还有几个复杂类型,即上热下寒症、上寒下热症、上虚下实症、上实下虚症、真寒假热症、真热假寒症、真虚假实症、真实假虚症,以及半表半里症、寒热错杂症、虚中挟实症等。病症的变化尽管多,但不外表里、寒热、虚实已甚明显,所以只要能掌握这八个纲领,便可以弄清楚。

上述变化,有的是常见的,有的比较少见,有的彼此之间没有很大区别,有的虽类似但必须分别。由于辨证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因此不厌繁琐,再作说明,以便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1表寒实症

风寒侵犯体表。主症为恶寒、头痛、体痛,脉象浮紧,发热或未发热。

2表寒虚症

卫气不充。主症为恶风畏寒,易出汗,汗出更冷。

3表热实症

外感温病初起。主症为恶风或不恶风,发热头痛,自汗或无汗。

4表热虚症

即阴虚潮热一类。主症为午后肌热,掌心热,自汗出。

5里寒实症

寒邪直中内脏。主症为腹痛泄泻,严重的四肢逆冷,脉象沉伏。

6里寒虚症

多由脾肾阳虚引起。主症为气怯疲倦,四肢不温,大便不实,脉象微弱,舌质胖嫩而不红润。

7里热实症

外邪化热传里。主症为壮热,口渴烦躁,便闭溲赤,严重的神昏谵语。

8里热虚症

多由肝肾阴虚引起。主症为掌心热,头晕,口渴,心烦不眠。如果出现潮热,参看表热虚症。

9表寒里热症

外感寒邪,内有郁热。主症为寒热无汗、烦躁。又假寒症怕冷、不欲衣被、烦渴引饮,亦属此类。

10表热里寒症

寒积于内,热越于外,其热为假热,其寒为真寒。主症为身热不欲去衣被,畏风,泄泻,小溲清长。

11表虚里实症

多由发汗伤表,邪传于里。主症为汗出恶风,胸痞硬满,噫气,呕恶。

12表实里虚症

内伤之体,再感外邪;或表症误下,虽伤于里,表邪尚未内陷。主症为寒热,身体疼痛,气怯,脉象沉弱。

13表里俱寒症

寒邪伤表,复中于里。主症为寒热,腹痛,泄泻。

14表里俱热症

表邪化热传里,发热不退,反而增剧,参看里热实症。

15表里俱虚症

阴阳两亏。主症为多汗,畏寒,气怯,心悸,脉象结代。

16表里俱实症

外感寒邪,内停痰饮,或有宿食。主症为寒热,咳喘,或嗳腐,腹胀。又寒邪或热邪酿成的表里俱寒或表里俱热症,均属此类。

17上热下寒症

下焦有寒,上焦有热。主症为腹满足冷,口干,胸中烦热。又火不归元,浮越于上,症见足冷面赤,口干咽燥,亦属此类。

18上寒下热症

丹田有热,膈上有寒饮。主症为小溲短赤,痰多,胸中觉冷。

19上虚下实症

浊阴在下,清阳不升。主症为腹满泄泻,头晕目眩。

20上实下虚症

阳虚于下,痰饮阻上。主症为形寒足冷,尿频,咳痰,喘促。

21真寒假热症

参看表热里寒症。

22真热假寒症

参看表寒里热症。

23半表半里症

表邪传里而未成里症。主症为寒热往来,口苦,咽干。

24寒热错杂症

湿热内阻,或内有痰饮,表热内陷。主症为胸闷,口干不欲饮,小溲短黄,或烦热痞满,呕恶。

25虚中挟实症

体虚有邪,或邪恋正气渐衰,均属此类。参看表虚里实、表实里虚、上虚下实、上实下虚等症。

对于任何急性热病,或内伤杂症在其发展过程中,均可用上面这些方法来诊断。在急性热病方面,例如伤寒初起便是表寒实症;若汗出过多而损及阳气,便是表寒虚症;若寒邪化热传里,便是里热实症;苦传入半表半里之间,便是半表半里症;及至体力不支,而有泄泻肢冷,烦躁等症,则为里寒虚症或表热里寒症。又如肾泄 (即五更泄泻)是里寒虚症;肺劳是里热虚症;痰饮咳嗽是上实下虚症。以上是八纲的综合运用,临症时就可根据这些来辨症论治,获得疗效。

衄血nǜ xuè 凡非外伤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症。包括眼衄、耳衄、鼻衄、齿衄、舌衄、肌衄等,以鼻衄(见鼻出血)为多见。

其病因病机不外火与虚:肝火、胃火、风热犯肺,热毒内蕴、肾精亏虚,气血两亏等可导致衄血。一般因感受外邪所致的衄血起病急,病程短,多有外感表证,内伤所致者反之。治疗当根据火之虚实及所病脏腑的不同而采用清热泻火、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益气摄血等治法。

治疗不宜火灸,不宜发汗,用药避免辛、燥、香、窜。衄血不止者,嘱其安卧,勿情志过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予局部冷敷。

扩展资料

预防

平时应注意预防鼻出血的发生, 措施包括:

1、保持房间的安静、清洁, 温度要适宜。室内保持空气清新, 适当开窗通风换气, 温度宜保持在18~20℃。因空气过于干燥可诱发鼻腔出血, 所以空气湿度应≥60%。

2、老人平日活动时动作要慢, 勿用力擤鼻, 对症止咳。

3、饮食要进一些易消化软食, 多吃水果蔬菜, 忌辛辣刺激饮食, 并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

4、老年性鼻出血病人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 应定期防治原发病, 必须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 必须尽快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观察病情变化, 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5、对于儿童鼻出血患者应纠正患儿挖鼻、揉鼻、好奇放置异物等易导致黏膜损伤的不良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衄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鼻出血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肾虚这种疾病,很多人以为肾虚就是指肾功能逐渐降低,身体开始出现虚弱的症状。其实肾虚并不是这么简单,它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它的症状表现有很多,而且发病原因也十分多样化。下面就具体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肾虚。

肾虚这个词的概念较为广泛,肾虚、肾亏是中医专业术语。肾虚表现并不仅仅影响"肾",男性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均会受累,而肾亏则是肾虚、肾气虚的俗称。人体生命活动及生理运动之原动力,肾虚则五脏六腑皆虚,五脏六腑虚弱又可致肾之更虚。肾内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主藏精,主骨生髓,古人称肾为先天之本,为生命之根。如果劳倦*欲过度,久病伤精,则会出现肾虚表现。一般出现滑精早泄,阳痿不举、腰脊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或四肢不温,或动则气喘、头昏耳鸣、少寐健忘、遗精,舌质红少苔等症状。

但是肾虚不一定阳痿,也不一定是早泄,肾虚却可有阳痿早泄等性功能减退的症候。然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早泄也好,阳痿也好,均是肾虚表现,壮阳药、进补就成了自认肾虚患者的首选。没有明确病情的情况下,自己盲目吃药或者进补都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肾虚这种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现如今,很多人在患了肾虚以后都会尝试服用各种类型的补肾药品,专家表示,在没有确诊是否属于肾虚的时候,随意使用保健品会给肾脏造成伤害,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使用。

关于肾阴虚:

肾阴虚,是肾脏阴液不足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用现代说法来说,就是:肾阴虚-供给中枢神经、泌尿生殖系统的营养物质不足;通常情况下,阴虚用六味地黄丸。

临床表现:腰膝酸疼,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肾虚的药物治疗应用滋阴补肾的药物。此类药物多是甘寒药,如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西洋参等。补肾阴虚的常用方剂如下:

六味地黄丸

由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丹皮等组成。主要治疗肾阴亏损所致的眩晕,阴虚潮热,虚火牙痛,小儿发育不良等病症。

左归丸

主要有熟地黄,山药,鹿角胶,龟板胶,枸杞子等组成,主要治疗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盗汗,神疲口燥等病症。

肾虚的辅助治疗主要指运动。肾虚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坚持运动进行辅助治疗。在进行运动的时候,关节,筋等组织也可进行运动,关节,筋由肝所支配,中医中有“肝肾同源”之说。适当运动可以达到养筋健骨,舒筋活络,血脉通畅、健肾强身之效,增强自身抵抗力。肾虚患者可以进行散步、慢跑、瑜珈、打网球、打太极等运动方式,要坚持进行,持之以恒。

下面是关于湿热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板蓝根炖猪腱 材料:板蓝根8克、猪腱60克、姜1片、蜜枣半粒。

做法:清洗猪腱(即猪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板蓝根片,然后把所有

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保温至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提点:猪腱肉质嫩滑,经过炖煮以后稍带肉质纤维,颇有咬头,蘸点豉油来吃是不少男士的至爱。

评点:汤色深沉,中药味道也比较浓,怕喝中药的人可能相当抗拒,但喝了以后喉咙很舒服。

◆土茯苓炖水蛇

材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红枣两粒、姜1片。

做法:水蛇当刂好切段,洗干净,飞水(用热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后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提点:买时要区分“水蛇”和“泥蛇”,泥蛇皮色较黑。它们外貌非常相似,但炖汤效果有很大区别,水蛇汤色清澈鲜甜。炖汤水蛇最好选几两重的小蛇,更易出味。

评点:汤水较滋补,蛇肉鲜甜,味道比很多炖汤要饱和。

◆鸡骨草炖猪横脷

材料:鸡骨草5克、猪横鶪80克,姜1片、蜜枣半粒。

做法:先把鸡骨草、猪横脷清洗干净,然后把全部材料一起放进炖盅内,猛火炖够3小时,待炖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提点:鸡骨草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冲洗掉鸡骨草上的泥沙和杂质。

评点:汤清甘甜,倒没有一点中药味,是广东传统的清热去湿汤水,据说可以清肝火、健肠胃。

◆鲜桑叶炖猪腱

材料:鲜桑叶5克、猪腱肉60克、蜜枣半粒、姜1片。

做法:清洗猪腱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鲜桑叶,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提点:3-5月鲜桑叶最多,大家不要错过了。嫩叶可煮吃,炖汤的话,老叶也无妨。

希望能帮助到你,祝你健康,快乐。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所说的阴虚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医所说的阴虚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九种体质 各有什么特点、医学上的肾气不足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19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