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质有何区别

画质有何区别,第1张

画质就是画面质量,包括清晰度、锐度、镜头畸变、色散度、解析度、色域范围、色彩纯度(色彩艳度)、色彩平衡等几方面的指标。

像素是指基本原色素及其灰度的基本编码。

像素是构成数码影像的基本单元,通常以像素每英寸PPI(pixels per inch)为单位来表示影像分辨率的大小。

像素是衡量画质的指标之一,即每英寸像素个数越多,影像表现就越细腻,影像的品质也就越高。

举个我们容易理解的例子:

我们的面孔会有很多的毛细孔,毛细孔粗,看上去皮肤就粗糙。

毛细孔细,看上去皮肤就细腻。

这里毛细孔就相当于像素。

高画质的照片必然有高像素作基础但是高像素不等于有高画质

低像素数量究竟可用不可用,对“画质”有没有影响,这完全是“相对”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结论,因此也无所谓对错。单只从这句话本身出发去讨论,各自列举对自己有利的例子,是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属于典型的各说各话。

虽然如此,还是有必要分析一下这个“相对”的问题背后的道理,这样也更便于理解那些混乱的争论。以下为了明确,简单定义“画质”就是对还原场景的真实程度。同时在比较时,若不特别指明,则假设感光芯片总面积相同。

第一个“相对”的因素,取决于拍摄对象的复杂程度(信息量)以及拍摄或欣赏的需求。

像素数量大原则上得到的信息量多,由于拜尔结构(马赛克)的感光芯片需要依靠相邻像素计算颜色,因此色彩还原也会改善,但这到底会不会影响“画质”,却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在某些情况下,低像素当然是可用的。举个极端的例子,你去拍一张纯白、纯平、纯净的白纸,那只要一个像素就够了,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像素数量或者像素密度都绝对不会影响最终输出的结果,不管你用什么输出,输出多大的尺寸,像素数量不影响“画质”是绝对正确的。反之,另一个极端,你去拍高反差标板上高密度的线条,不同像素数量的结果将截然不同,这时,像素数量不影响“画质”就是绝对错误的。

实际拍摄的场景介于两个极端之间,拍高光模特跟大范围风光信息量就完全不同。同时,由于镜头、空气通透程度、构图、拍摄方式和参数、审美取向、个人好恶等等等等主客观因素,对信息量的影响和需求也不同。有些人喜欢模特每根头发、每个麻点都清楚,有些人喜欢一张粉嫩的鸡蛋脸,有些人追求远处每根树枝都要枝叶清晰,有些人追求水墨写意的朦胧感,甚至还有人对运动物体用慢速快门拍摄。在这种情况下,围绕“可用”不“可用”、“影响”不“影响”的争论,如果都只抓住自己摸到的那片大象,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结果。

第二个因素取决于输出技术的进步程度,这是一个“相对”时间的问题。

拿显示器来说,举个极端点的例子,N年前只有640×480分辨率时,100万像素跟1000万像素的相机,出来的照片放全屏,可能确实区别不太大(会有区别,参见下一点),到1920×1080的显示器,还会没区别吗?到将来有了1000万像素的显示器(前几天我有帖子算过,iPhone4现在用的屏幕做到16寸就差不多1000万象素了,当然不一定会很快就有这样的产品),还会没区别吗?如果你买相机的时候,听了别人宣传说,反正显示器只有30万像素,100万像素的相机够用了,到N年后1000万像素显示器出来了,你的照片全成了没法看的渣,你会后悔吗?

印刷或者打印情况也是如此。现在定的所谓300DPI的标准,只是现有印刷技术限制下的产物,N年前手摇油印机的年代,也许30DPI就够印海报了,以后更精细的油墨和印刷设备出来了,也许600DPI都不够,到时候你会后悔吗?后悔也没法重拍了。(PS:此论点对追求水墨意境的艺术家不适用,请勿对号入座)

第三个因素是场景和图像处理算法的不同,这也是一个“相对”的问题。

如果低像素和高像素的都进行缩图,输出到固定像素的,某些场景、某些算法下可能区别不大,某些场景、某些算法下区别就可能很大。

举个例子会更清楚些。比如同样场景下,有一个1000万像素的照片,有一个2000万像素的照片,都缩小到500万,哪个更好?答案是---不一定。假设你用最简单的缩图算法,1000万像素的每2个像素抽第一个,2000万的每4个像素抽第一个,出来的结果说不定1000万的还要更好一些,但如果你找专业人士单独针对你的图专门设计算法缩图,出来的结果2000万的绝对要好很多。你如果使用某种商业软件缩图,那结果就要看场景和算法,一般来说2000万的应该会好一些,但某些场景下也许区别不太大。

考虑到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图像处理算法也是在不断进步,原则上来说,原始照片里信息量越大的,处理余地也越大。从这点来说,即使是缩小到一个固定大小,像素数量也会影响最终看到的“画质”。

第四个因素是单个像素信号质量(噪声水平)的影响。

一般来说,单个像素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信噪比,降低单个像素的噪声水平。这个噪声水平并不仅仅只是照片上可见的噪点,它会影响每个像素还原实际场景的准确性。但是,最终的“画质”(还原准确性)差距并不只取决于单个像素的噪声水平,还取决于信号强度(通光量,最终到达感光器件的光线,由场景亮度与光圈大小、曝光时间决定)。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象素上进来的光线是100,噪声水平是2,那么输出的结果将随机为100-102。另一个象素面积较小的相机,有可能噪声水平是5,输出结果将随机为100-105,“画质”差距并不大。如果进来的光线是5,那画质差距就将极为明显。(ISO放大是对象素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它会连这种噪声一起放大,所以ISO放大不会改善噪声对“画质”的影响,甚至可能有所恶化。)

从上面可以看出,单个像素的信号质量将直接影响“画质”。但是,如果进来的光线足够,那么单个像素面积小的相机,有可能也能在中、高光区域保持足够的信噪比,使得输出结果与像素面积大的相机看上去差别不大,肉眼可能都无法分辨。当然,暗部区域肯定噪声严重,但在一般照片中,对暗部细节的要求一般不高,这就有利于对暗部进行软件降噪,最终处理结果,考虑到输出设备以及人眼的误差范围,可能在照片整体程度上噪声对“画质”的影响差距很小。

不过,这个信号质量的差别能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对于小DC或者拍照手机来说,其单个像素的面积基本上比DSLR小几十倍上百倍甚至更多,信噪比差距极大,即使光线足够,其输出的信号质量也明显劣于DSLR,那是任何后期处理无法挽救的。这时,再多的像素数量,由于单个像素信号质量太差,也无法挽救

总体来说,在同样尺寸的感光芯片上,缩小像素面积,增加像素数量,能够提高细节分辨能力,配合技术进步和算法的改进,在一般场景上将会有更好的“画质”,但对较暗场景下的画质会有一定损失。

我的理解是,目前感光芯片的设计还没有必胜招数,各种相机都是针对一定市场需求平衡下的产物,各有使用范围。由于实际技术和应用的复杂性,挑选相机想从理论上推论出哪个相机更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还是根据自己需求,参考各类实际拍摄的评测,从实用角度出发更好些。

视频模糊看不清怎么办

视频画质实际上随著拍摄与撷取的方式以及储存方式而变化。例如数位电视(DTV)是最近被发展出来的格式,具有比之前的标准更高的画质,正在成为各国的电视广播新标准。

电脑能显示电视信号,能显示基于**标准的视频文件和流媒体,和快到暮年的电视系统相比,很多人都会选择电脑作为观看视频的载体。

但有很多朋友反应经常会遇到视频模糊的烦恼。下面,本文将介绍如何将模糊视频轻松变清晰。

工具:万能视频修复软件

1、打开软件后,把要修复的视频文件添加进去。

2、先将需要编辑的视频“导入”,或选择“文件夹管理器”游览查找电脑中的文件。

视频模糊看不清怎么办 模糊视频轻松变清晰

3、点击一下导入的视频文件,可在右上方播放视频。点击打开在界面右下方的“编辑”选项(开始是隐藏起来的),然后再按需选择编辑“标题”、“修正”、“微调”。下图所示为“修正”部分。

4、在优化和效果中,按情况选择反交错、锐化、自动白平衡、补光、稳定、平滑、自动对比度、黑白、棕褐色、鲜艳色彩、发光、颗粒、复古等。

点击预览窗口下面的“比较”,可看出明显效果。

5、弹出保存选项窗口,如下图所示,可以选择输出分辨率,格式,文件名,保存路径等。然后点击“保存”。

视频模糊看不清怎么办 模糊视频轻松变清晰

6、软件自动导出视频文件。提示,保存完成!找指定路径中就能找到视频文件了。

以上就是关于画质有何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画质有何区别、画质和像素是什么关系、怎么让画质变清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08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