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三国时期的幽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东汉三国时期的幽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第1张

东汉时,辖郡、国十一,县、邑、侯国九十。幽州治所在蓟县,治所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包括的郡国有:代郡,上谷郡,范阳郡,燕国,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

扩展资料:

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陆路交通的枢纽。

隋大业四年(608)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达涿郡;七年,隋炀帝杨广乘龙舟自江都(今江苏扬州)经黄河入永济渠,至涿郡;同年,又动用江淮以南民夫、船只运黎阳(在今河南浚县东南)、洛口(在今河南巩县东北)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

由于永济渠的凿通﹐运河的终点涿郡又成为北方水陆交通的中心。隋唐时,幽州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

唐贞观十八年(644)出兵高句丽,分水陆两路,陆路也以幽州为后方大本营。唐代中期,东北诸族势力强盛,先天二年(713)置幽州节度使于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

天宝元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兵力九万余人,约占全国十节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干元二年(759)史思明自立为燕帝,以范阳为燕京。

广德元年(763)改范阳节度使为幽州节度使,史朝义部下李怀仙降,唐即授为幽州节度使;时平卢已没于北族,惟存平州(今河北卢龙)。平州城内驻有卢龙军,幽州节度使遂兼领卢龙节度使。此后或称幽州,或称幽州卢龙,或只称卢龙。

幽州为安史乱后长期不奉朝命割据一方的河北三镇之一。直至五代后梁干化三年(913)十二月为晋王李存勖所灭,割据达一百五十年之久。天福元年(936),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据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安史之乱前幽州城内有白米行、屠行、油行、五熟行、果子行、炭行、生铁行、磨行、丝帛行等。行是当时经营同类行业的组织,可见当时幽州商业和手工业之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幽州

唐朝时的幽州是现今的宣武区。

唐幽州城唐代幽州的治所,是当时北方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城域大部分在今宣武区域内,幽州之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大约在战国时期。

据《吕氏春秋·有史览》载北方有幽州属燕国之地。汉武帝时,除京城附近7郡外,其他地区划分为13州, 北京地区属幽州。

幽州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北京、河北北部和辽宁一带。东汉时,幽州治所在蓟城,又称幽州城,为蓟城称幽州城之始。隋炀帝大业初年,废州置郡,改幽州为涿郡。

唐武德元年占据涿郡的罗艺奉表归唐,此战略要地为唐所得后,复改涿郡为幽州,更蓟城为幽州城,并为幽州治所。

唐时幽州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每当国势强大时,必以幽州城为经略基地,用以开拓疆土,国势衰微之时,则成为军事防守的要地,国势稳定之时,成为北方的一个贸易中心,促进汉族与北部游牧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扩展资料:

幽州镇位于唐帝国疆域的最北端,治所在今北京市,其辖区因与邻镇争夺,常有变化,但其核心辖地为幽、涿、蓟、瀛、莫、檀、妫、平、营九州之地。

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二市及山西省东北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部。它东邻大海,北接大漠,西靠太行,南为平原,纵横二千余里,是唐朝实力最强大的藩镇之一。

因在平州卢龙县设有卢龙军,节度使由幽州节度使兼任,两镇实为一体,所以幽州节度使也称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或称为卢龙节度使。幽州镇兵将骄悍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与当地社会风气及其政治军事体制有密切关系。

幽州镇地处边陲,位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处。长期以来即为胡汉杂居的地区,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历来民风彪悍好斗,《汉书·地理志》记载幽州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

同时,幽州是安史之乱的策源地,在平乱之后又长期保持独立地位,当地人在安史之乱后多年仍崇拜安史,将二人奉为二圣加以祭祀,对唐朝廷反而没有什么感情,君臣观念十分淡薄。

因此《旧唐书·李全忠传》言:彼幽州者,列九围之一,地方千里而遥,其民刚强,厥田沃壤。远则慕田光、荆卿之义,近则染禄山、思明之风。二百余年,自相崇树,虽朝廷有时命帅,而土人多务逐君。习苦忘非,尾大不掉,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幽州风气如此,所以就算把这些骄兵悍将都杀了,再换一批人来,最后也会变得一样骄悍。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幽州兵将骄悍蛮横,藐视上官,稍不如意,就发动叛乱,让历任节度使都十分头疼。

为此,历任节度使都不得不花费巨大的精力、财力来安抚、讨好这些骄兵悍将。幽州节度使在手下的骄兵悍将面前都要做出没有什么特权的样子。

古代的幽州是现在的河北、北京、天津北部一带。

幽州是中国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隋炀帝罢州置郡,将改幽州为涿郡。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后来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到了唐朝复为幽州,在唐代中期,东北诸族势力强盛,先天二年置幽州节度使于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在安史之乱前,幽州城内的商业、手工业也非常繁盛。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幽州都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和经济战略地位。

1、幽州是现在的北京。

2、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幽州,古代行政区划,以幽州突骑闻名古史。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案《禹贡》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东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

幽州是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隋唐时,幽州东夷都护府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

扩展资料:

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陆路交通的枢纽。隋大业四年(608)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达涿郡,七年,隋炀帝杨广乘龙舟自江都(今江苏扬州)经黄河入永济渠至涿郡,同年又动用江淮以南民夫船只运黎阳(在今河南浚县东南)。

洛口(在今河南巩县东北)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由于永济渠的凿通运河的终点涿郡又成为北方水陆交通的中心。隋唐时幽州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幽州

幽州在现在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幽州是古代的行政区划,其名称来源自《春秋元命包》:“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在隋唐时期,幽州是北方的军事重镇,也是交通中心和商业来往中心,其核心区域历朝历代都在北京市一带。

幽州是现在的哪里

幽州自古为形胜之地,古九州之一,咋西汉时期为十三刺史部之一,区域辽阔,向北抵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西起河北万全县、逐鹿县,东有辽宁大部、吉林一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大部。

幽州在隋唐时期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当时的军事重镇,曾设幽州节度使进行管理,也是原河北平原北段陆路交通枢纽,又因为交通便利,这里交易贸易往来兴盛,商业发展欣欣向荣,带动各行各业发展。

幽州的起源与消失

幽州起源于先秦时期,消失于宋辽时期。天福元年,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也就是辽国,次年辽升幽州为幽都府,后辽太宗以幽州城为基础兴建土木,将其定位南京幽都府,自此幽州行政区划消失。

唐幽州城的东城垣在今北京宣武区烂缦胡同与法源寺之间的南北一线,西城垣在白云观西土城台至小红庙村之南北一线,南城垣在今北京宣武区姚家井以北的里人街东西一线,北城垣原在白云观西土城台至老墙根一线,后改至土城台至头发胡同一线。

唐幽州城的北城垣可能曾有改动。咸亨元年(675年)时北城垣在白云观西土城台至老墙根,成一西北至东南的斜线,故在二龙路教育部院内发现的仵氏墓志称在幽州城东北五里。至迟在贞元六年(790年),幽州城北城垣已改为白云观西土城台至头发胡同一线。

故在西安门发现的贞元十五年(799年)卞氏墓志和在西四羊肉胡同发现的贞元六年(790年)任氏墓志,亦称在幽州城东北五里或北五里。这次改筑,北城垣的西端没有变化,只是东端向北移动,东西取直,原来北城垣的东段就作为老墙而遗留在幽州城中。

扩展资料

今北京宣武区下斜街东有老墙根胡同,为东西走向。三十年代时,此处尚有古城遗址。张江裁《燕京访古录》云:“宣武门外老墙根有半截废城一段,长一丈八尺,高九尺。城砖坚固,石基如新,平嵌一石……上刻隶书‘通天’二大横字,左刻‘辽开泰元年’五字,右刻‘北门’二字,均隶书。考此处为辽时内城东北隅也。”震钧《天咫偶闻》则推测这里是辽南京的北垣。

其实,将老墙根作为辽南京通天门遗址,肯定是后世好事者的伪作。这从“城砖坚固,石基如新”的描述和对门额的描述中都可看出明显的伪造痕迹。但是,老墙根虽非辽南京通天门,其是一处古城址却真实无疑。今老墙根胡同仍地势突出,街南地势明显低下,显示出其历史上曾是城垣基址的遗貌。从老墙根向北推42里(约合唐58里),正是西城区二龙路一带,与仵钦墓志记载基本相符。

幽州是北京,上京是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1、涿郡、幽都府、燕京、大都,隋唐时,蓟城为北方军事重镇。随改幽州涿郡,治蓟城。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亦称燕京,作为陪都。

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号中都。公元1272年蒙古忽必烈改号大都。明朝改大都为北平府,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称北京。

2、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郊,林东镇东南,是中国古代契丹政权辽王朝开国皇都上京的遗址。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为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辽上京作为辽之都城历经200余年,至元代辽上京逐渐废弃,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草原都城之一,遗存有皇城残墙、雕花柱础及大量珍贵的文物。

扩展资料

保护措施

1961年3月4日,辽上京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辽上京遗址被列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

2002年,内蒙古人民政府颁布《辽上京保护规则》。

2003年,辽上京博物馆开工建设。

2018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关于对辽上京遗址西城墙外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内文物字(2018)12号)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在辽上京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西城墙外环境整治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幽都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辽上京遗址

以上就是关于东汉三国时期的幽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全部的内容,包括:东汉三国时期的幽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评书杨家将中辽国驻地“幽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幽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古时的幽州是现在的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00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