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的润滑性能和润滑油比吗

石墨的润滑性能和润滑油比吗,第1张

没有可比性

看什么设备,润滑油效果要好因为它具有密封、清洗、润滑等特点。石墨有耐高温消耗少等特点石墨粉的特点;抗机械挤压性、抗热震性、附着性、耐高温性、耐腐蚀性、自润滑性能等。油的流动性比石墨粉要好,要使它们的特点互补,要按照使用场合、温度等工况条件来确定。

石墨烯润滑油是开始研发并生产,是润滑油的升级换代产品,将彻底颠覆现有润滑油市场格局! 石墨烯机油,用于润滑发动机,降低摩擦系数、增强发动机功率,防锈防蚀、减少积碳、减少油泥、降低噪音、降冲击振动、减少磨损、冷启动性好、热传导快、维保减少,保护发动机,尾气有害气体排放减少,废油易降解,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面向汽车,机车,电动车,摩托车,工程机械设备,矿山机械设备,各种生产用机械设备等用户推广使用。减少摩擦,增强动力,延长设备寿命,减少维保量,减少总用油量,减少环境污染,造福人类!

物理性质:石墨质地柔软易削,石墨还有润滑性书写方便;至于高考为什么要用2B铅笔的话,是利用它的导电性。

化学性质:因为石墨是由C原素组成,而C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用石墨铅笔记录文件可以保存时间长。

石墨由于其特殊结构,而具有如下特殊性质:

1) 耐高温性:石墨的熔点为3850±50℃,沸点为4250℃,即使经超高温电弧灼烧,重量的损失很小,热膨胀系数也很小。石墨强度随温度提高而加强,在2000℃时,石墨强度提高一倍。

2) 导电、导热性: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一百倍。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甚至在极高的温度下,石墨成绝热体。石墨能够导电是因为石墨中每个碳原子与其他碳原子只形成3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仍然保留1个自由电子来传输电荷。

3)润滑性:石墨的润滑性能取决于石墨鳞片的大小,鳞片越大,摩擦系数越小,润滑性能越好。

4)化学稳定性:石墨在常温下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耐酸、耐碱和耐有机溶剂的腐蚀。

5)可塑性:石墨的韧性好,可碾成很薄的薄片。

6)抗热震性:石墨在常温下使用时能经受住温度的剧烈变化而不致破坏,温度突变时,石墨的体积变化不大,不会产生裂纹。

扩展资料:

石墨在工业上运用极广,几乎每个行业都会用到。工业上多用的是人造石墨,也就是特种石墨。按其成型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等静压石墨。也就是很多人叫的三高石墨,但是并不是三高就是等静压。

2.模压石墨

3.挤压石墨,多为电极材料。

其中按石墨的颗粒度分,也可分为:细节构石墨、中粗石墨(一般的颗粒度在08mm左右)、还有就是电极石墨(2-4mm)。

石墨电极的优势:

(1)加工速度更快:通常情况下,石墨的机械加工速度能比铜快2~5倍;而放电加工速度比铜快2~3倍材料更不容易变形:在薄筋电极的加工上优势明显;铜的软化点在1000度左右,容易因受热而产生变形;石墨的升华温度为3650度;热膨胀系数仅有铜的1/30。

(2)重量更轻:石墨的密度只有铜的1/5,大型电极进行放电加工时,能有效降低机床(EDM)的负担;更适合于在大型模具上的应用。

(3)放电消耗更小;由于火花油中也含有C原子,在放电加工时,高温导致火花油中的C原子被分解出来,转而在石墨电极的表面形成保护膜,补偿了石墨电极的损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石墨

石墨烯润滑油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但是石墨烯润滑油到底是什么,真有相传的功能那么强大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石墨烯这个材料。

石墨烯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的材料,具有超薄、强度大、优良导电性等特点。那么石墨烯润滑油的优点也正是因为石墨烯这种材料的特性。

石墨烯润滑油在使用后会在发动机的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油膜,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发动机的效果,简单说,石墨烯润滑油就是加了抗磨剂的机油。

我们都有听说过,甚至用过很多添加剂,也是因为各种添加剂,才让润滑油达到了更好的效果。有一种叫做摩擦缓和剂的添加剂,他的作用其实类似于抗磨剂。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可以用摩擦缓和剂,为什么还要添加抗磨剂呢?要是一瓶摩擦缓和剂就可以帮我们把发动机保护得很好,那我们就把发动机的材料看太次了。

大家对于石墨烯润滑油不大能接受的原因无非就是不相信能有这么好的效果,那么大家也没必要太纠结于这一点,也不用太过于神话石墨烯润滑油。简单来说,就是保来斯石墨烯润滑油相比于普通润滑油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发动机。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给到大家帮助。

以上就是关于石墨的润滑性能和润滑油比吗全部的内容,包括:石墨的润滑性能和润滑油比吗、想了解一下,石墨烯润滑油怎么样、石墨可做铅笔芯用了石墨的什么性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78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