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历代大王列表

硫代硫酸钠2023-04-29  22

1、秦非子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嬴姓,赵氏 ,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

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

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2、秦侯

秦侯,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西周时期秦国君主。

秦侯之子。

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4、秦仲

秦仲(前845年—前822),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公伯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

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

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

秦仲死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

5、秦庄公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嬴姓,赵氏,名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其),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

6、秦襄公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

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

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

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

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

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7、秦文公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嬴姓,赵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

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

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

8、秦靖公

秦靖公(?―公元前718年),又称秦静公,《史记·秦本纪》作秦竫公,嬴姓秦氏,名已失传。

春秋时期秦国太子。

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9、秦宪公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

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

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

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10、秦出子

秦出子(前708年―前698年),嬴姓,秦氏。

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的幼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年。

11、秦德公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

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

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

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

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

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

前676年,初次设立伏祭,在城邑四门杀狗祭祀,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

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

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12、秦宣公

秦宣公(?—前664年),秦国国君,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

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13、秦成公

秦成公(?―前660年),嬴姓,名载。

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年― 前660年在位,《史记》载成公元年,梁、芮国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

在位三年而卒。

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14、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

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为良将;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

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

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15、秦康公

秦康公(?-前609年),名罃,春秋时期秦国君主。

秦穆公之子,母穆姬是晋文公的姐妹。

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秦康公送晋公子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16、秦共公

秦共公(?—前605年),华夏族,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貑,《左传》名稻,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即位,在位四年(《史记》误作五年),前605年卒。

《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16、秦桓公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汉族,嬴姓,名荣,秦共公之子。

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魏犨有一嬖妾无子,武子刚病时,命其子魏颗将嬖妾嫁之。

武子病危时又命魏颗将嬖妾殉葬。

武子死后,魏颗嫁掉嬖妾,并说:“这是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吩咐。”

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恶战。

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魏颗大胜。

17、秦景公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赵氏,秦桓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

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18、秦哀公

秦哀公,嬴姓,赵氏,名籍,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

前 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

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于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

19、秦夷公

秦夷公,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嬴姓,名不详,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

《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也就是说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20、秦惠公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500年-前491年在位。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夷公之子,秦夷公早死,故秦哀公以夷公子惠公继位。

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这个时期,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

21、秦悼公

秦悼公(?-前477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

秦惠公之子,在位15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

前477年,秦悼公去世,葬于丘里景公西。

秦悼公在位期间在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筑城,死后其子秦厉共公继位。

22、秦厉共公

秦厉共公(?—前443年),嬴姓赵氏。

名剌,《史记·秦本纪》作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秦利龚公,秦悼公之子。

前476年-前443年在位。

前476年派兵攻魏城。

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

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

23、秦躁公

秦躁公(前499年—前429年),秦厉共公之子。

公元前442年即位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

次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24、秦怀公

秦怀公(前499年—前425年),嬴姓,赵氏,名封,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428年—前425年在位。

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长从晋国迎入,是为怀公。

当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鼌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

由于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25、秦灵公

秦灵公(?—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

嬴姓,赵氏,未知其名,一说名肃。

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怀公之孙。

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

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

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

中国历史上在黄帝陵对轩辕黄帝的公祭起于春秋时期,秦灵公时代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其后历朝历代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基本上都保持了较高规格。

26、秦简公

秦简公(?─前400年),名悼子,在位15年。

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叔父。

公元前414年—前400年在位。

前413年,秦简公出师攻魏,败于郑(今陕西华县西南)。

前409年,简公令官吏带剑以防身。

这是秦国革新礼制的一大措施;次年,又允许百姓带剑。

同年,魏伐秦,尽占河西地,筑洛阴、 县两城,秦退守洛水(今陕西境内洛水),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

这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又称秦东长城。

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由此趋向东北越过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经大荔、蒲城、白水等县,北止于白水县黄龙山南麓。

今华阴县城东、蒲城县东南,尚有秦长城遗址。

27、秦出公

秦出公(前388年—前385年),战国初期秦国君主。

秦惠公之子。

《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小主,嬴姓赵氏。

在位2年。

史上又名出子,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杀出子及其母,迎灵公太子公子赢连回国。

自秦厉共公(前477—前443年在位)之后,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28、秦献公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

《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战国时期秦国君主。

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

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

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29、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嬴姓赵氏。

《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

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0、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

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

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31、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身高体壮,天生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32、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秦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早年在燕国做人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

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

最着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

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

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秦昭襄王驾崩一年后,东周国也被其孙秦庄襄王消灭),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五十五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4岁。

33、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赵氏,名柱,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战国时期秦国君主。

正式在位仅3天。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

秦孝文王于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行改元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其子秦庄襄王继位。

34、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国君。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

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35、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扩展资料:

秦国文化:

崇拜

和周人不一样的是,嬴秦人的“上帝”崇拜多为泛神泛示, 以上帝为代表的诸神,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鸟类都是他们的祭拜物。

有人以此认为,当时嬴秦的宗教水平只能是处于一个“低层次上”,“世俗性”很强,“综合地反映了秦文化的混合特质,秦族固有的游牧民族多神教和西戎文化是秦文化的基础”,在《汉书·郊祀志》中,把它和东方的齐鲁分为两大宗教体系。

其实在嬴秦这里,所谓的“世俗性”,正是关注自我的表现,这也正是嬴秦宗教崇拜的一大特征,并且处处体现出日常生活情况,和东方诸国体现的“帝王将相”完全不一样。

文献记载中,嬴秦人的多神崇拜还是比较简单的,材料也不是很多,也仅是片言只语。

祭祀

畤祭是嬴秦的一种特殊的祭祀方式,只是由于文献记载不多,前人对于其祭祀过程、祭祀时需要些什么、目的是什么等等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对畤祭研究得不多。

据《史记》司马贞“索隐”:“畤,止也,言神灵之所依止也。

……谓为坛,以祭天也。”明显的,这是嬴秦的一种祭天的仪式,实际上,在周人的祭祀中,也有祭天的仪式,但是很少看到有畤祭的记载。

或者就是没有这种祭祀的仪式。

尚黑

秦国人崇尚黑色。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杂役奴仆全都穿着以黑色为主色系的衣服。

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清一色都是黑色衣服。

就连朝堂的装修风格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金碧辉煌,而是以黑色为主色调。

晋文公(即重耳,前697年-前628年),姬姓,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一、骊姬之乱

晋献公有三个比较优秀的儿子,分别是申生,重耳,夷吾。本来重耳是老大,应该是他来做太子,但是他的母亲是狄戎部落首领的女儿,而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当时齐桓公已经称霸,实力远超狄戎,于是申生凭借他姥爷的实力被立为太子(自古以来比后台啊)。

不过重耳确实是品德优良之人,一点也不记恨此事。他喜欢结交士人,包括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等等,都是在他当公子时就已经结交的。原本这样下去倒也相安无事,说不定重耳会成为“门客三千”的春秋公子。如果真能这样结束,也就没有后来那些事了。

可惜,历史总会用同样的方式戏弄世人。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晋献公更加宠爱妃子骊姬(跟褒姒、妹喜、妲己齐名的红颜祸水啊),于是爱其母便欲立其子,可是申生已经是太子了啊。于是骊姬进献谗言,说了申生不少坏话,晋献公当然信她,于是申生被逼自杀也就很自然了。

然后,骊姬又开始进言诬陷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两人知道此事后,赶紧出逃了(傻子才不跑呢)。两人出逃之后,晋献公非常生气,派兵捉拿。

只是有件事我们都没注意,这时候的重耳,已经42岁了!42岁背井离乡,该是什么感受呢?

二、四处漂泊

1翟国生活。重耳与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人(当然还有介子推)一起逃到了他母亲的母国翟国。翟国对他挺好,赏了两个美女给重耳,但是重耳只要了一个,叫做季隗,另一个给了赵衰。

于是,重耳就有点享受这种生活了,有美女和知己相伴,如此生活下去,也很不错。他一直在翟国生活了十二年(54岁了),还有了两个儿子,原本这样下去,说不定重耳就这样老死了,但是,晋国国内发生的一些事,让重耳难以置身事外。

2 奚齐被刺、夷吾上位

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九月,晋献公去世,公子奚齐继位,骊姬为国母。但是,一直支持申生的晋国大夫里克趁机作乱,刺死奚齐,改立另一个孩子卓子为晋君,但卓子又被刺死,骊姬被活活鞭死,并派狐偃之兄到翟国迎接公子重耳,打算拥立他(46岁了)。

但重耳于心不忍,他说:“违背父亲的命令逃出晋国,父亲逝世后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侍候丧事,我怎么敢回国即位,请大夫还是改立别人吧。”

于是里克又派人到梁国去迎接夷吾,夷吾的谋臣吕省、郤芮认为里克不让晋国国内的公子为国君,反而寻找流亡在外的夷吾,难令人信服,就商量以河西之地换取秦国支持夷吾归晋,并允诺夷吾为君之后以汾阳之邑封予里克。

前650年,夷吾在秦国帮助下即位,史称晋惠公。

3离翟赴齐

夷吾即位后,违背了给秦及里克的约定,晋人认为夷吾言而无信,所以对他都不顺服。

夷吾又想多了,他自己做的不好,又怕国人依附重耳,于是派人追杀重耳,重耳闻讯就与赵衰等人商量,得知齐桓公喜好善行,体恤诸侯。现在管仲、隰朋去世,齐也在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于是,重耳又去了齐国(54岁了)。

离开翟时,重耳对妻子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就改嫁。”(我想吐槽两句:你都那么老了,还让人等你25年,怎么好意思的?)妻子季隗笑着回答:“等到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柏树都长大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会等着你的。”(果然是真爱)

4辗转至秦

他们先到卫国,卫文公看他落魄便没有好好的招待,他们就离开了卫国。一路上重耳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讨饭,村民看到他那落魄的样子,就给了他一块土让他吃。重耳大怒,赵衰安慰他说:“土,象征土地,他们是表示对您臣服,你应该行礼接受它。”(这解释我给90分)重耳拜谢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去往齐国了。随后便发生了“割股奉君”的故事,见小吏其它文章。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齐姜嫁给重耳,陪送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在齐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后来齐桓公去世,齐国内乱,内忧外患霸权不在。重耳在齐住了五年(59岁了),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慢慢忘记了自己的鸿鹄大志,也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不过他真的是命好,几个妻子都不错。齐国的妻子齐姜劝他离齐,他爱恋娇妻,不愿走,齐姜便与赵衰等人一同把他灌醉,强行带离了齐国。

后来又到了曹国、宋国、郑国,都没有受到如齐国般的礼遇。直到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了他,重耳也十分谦恭,并在宴席上达成了晋对楚退避三舍的约定。在楚国住了几个月,重耳一行到了秦国(前637年,60岁了)。

秦穆公比之前翟国、齐国更加热情,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晋国太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之妻(其实是他的侄媳妇,太子圉本在秦为质,私自跑回晋国去了),但经不住秦人劝他,于是接受了太子圉妻。秦穆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答应尽快送他归晋。

三、归晋即位

晋惠公死后,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晋怀公害怕秦国讨伐,就下令跟随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须按期归晋,逾期者杀死整个家族。晋国大夫栾枝、郤谷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作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穆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晋怀公听说秦军来了就派出军队抵拒,可是大家知道重耳要回来都不愿意抵抗,只有晋惠公的几个旧臣不愿让重耳即位。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61岁了)春,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重耳即将登上大位,狐偃对重耳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有太多的过错,我自己都知道,我请求现在离去吧。”重耳说:“如果我归晋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狐偃明誓。那时介子推也是随从,正在船中,就笑道:“确实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可狐偃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无耻了。我不愿和他同列。”说完就到绵山隐居了。后来晋文公即位后带人来找介子推,但介子推拒绝出山相见,被晋文公一把火烧死子(详见小吏相关文章)。

二月,狐偃与秦晋大夫在郇结盟,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是为晋文公。

四、称霸诸侯

重耳即位后所做的事,其实与齐桓公等霸主的作为相差无几。挑几件重要的说一说。

1 平周王子带之乱

晋文公元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周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狄人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向诸侯求救。

晋文公二年春,秦穆公收到了周天子的求救书信,便屯兵于黄河岸边准备勤王。赵衰敏感地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便劝晋文公说:“争夺霸权最好是拥护周天子,周王室与晋国同为姬姓,如果晋国不抢先护送周天子回京而落在秦国之后,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晋国称霸的资本。”结果,晋军果然抢先护送周襄王回到洛邑,并杀死王子带。周襄王大为感动,把河内、阳樊两地赐给了晋国。

2图霸中原

晋文公四年,楚成王和同盟诸侯包围了宋国,宋国公向晋国求援。晋文公率三军讨伐楚国的同盟曹、卫,救了宋国(围魏救赵的先例啊)。

晋文公五年春,晋国讨伐曹国时向卫国借路,卫国不答应。晋军只好迂回从南渡过黄河攻打曹国,又讨伐卫国。尔后晋文公、齐孝公在敛盂结盟。

卫成公见晋大军压境,晋、齐又结为盟好,请求参加结盟,晋文公不答应。卫成公想与楚国结盟,卫国人又反对,结果卫国赶出卫成公以讨好晋国。楚国救援卫国,因相距太远未能成功,晋军不战而得卫国。

后来秦穆公、齐昭公又心怀异志,与晋国消极合作,晋国面临着单独与楚决战的境地。晋文公用先轸建议,让宋用土地贿赂秦、齐,请两国出面求楚退兵,并告诉楚国这件事,制造秦、齐与楚国的矛盾,一面分曹、卫之地与宋,坚其抗楚决心。楚国不愿放弃曹、卫,齐、秦为得到宋国的土地便不愿与楚国结盟,最后就无可选择的与晋国结成同盟,兵锋直指楚国。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65岁了),晋文公在城濮与楚国决战,因为之前许诺如果晋、楚打仗,晋国要退避三舍。于是晋国按照约定退避三舍,但这实际上是诱敌深入之计,楚国真以为这是晋国君子作风,没想到进入了晋军的包围圈,于是大败,史称城濮之战。因为这一战晋国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所以晋国的名声一下子传了出去,后来晋文公组织践土之盟(类似于齐桓公的葵丘之盟),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重耳在成为晋文公九年(前628年,69岁)去世,后人将他与“齐桓公”并称为“齐桓晋文”。

五、启示

晋文公,其人重义,喜交友,少有大志,但流亡十九年,再大的志向应该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可他最终成为春秋霸主,有什么原因呢?小吏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有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 。被父兄追杀,不得以辗转流亡;流亡时,一国公子竟至讨饭的地步;讨饭被人拿土块取笑,虽然生气,但也没有恼羞成怒,走向极端;流亡经卫、曹、宋、郑时,都不受人待见,但他都能够欣然接受现实。往往机会就是给这样的人准备的。流亡十九年,他哪怕是做了任何一件出格的事情,都不会走到最后,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归晋上位就更不用想了。虽然长年的流亡也曾让他志向消弭,甚至就想在翟国或者齐国做一个富家翁了此残生,但命运还是把他推到了时代的风口,他的心态一直很好。

二是有一群能力强大的旁助 。①狐偃,是他的小舅,逃亡途中多次献计于重耳,老谋深算的他成功帮重耳夺取霸业。②狐毛(他母亲叫狐姬,一家都与狐有关),重耳的大舅,城濮之战中的主要指挥官。③赵衰,股肱谋士、战略家、政治家,具备高超的道德修养,为人低调也不迂腐,是赵国始祖。④魏犨,又名魏武子,晋国望族,其父曾是晋献公灭国十七,降国三十八的重要功臣,他也是跟随重耳的重要武将。⑤先轸,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元帅头衔的军事家。按照周礼的约束,春秋打仗还是有许多礼节的框架限制着,而这位先轸不管,第一个敢走在时代的前端,提出一百年后孙子的“兵者,诡道也”的军事谋略,取得“城濮之战”和“崤之战”的军功战绩。⑥贾佗,晋国公族,见多识广而谦恭有礼,是随行谋臣。⑦胥臣,重耳的老师,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力劝重耳娶了秦穆公之女怀赢,这在周朝是需要很大勇气才能办得到的一件事。⑧介子推,“割股奉君”者,详见小吏相关文章。⑨颠颉,晋国大夫,是少年时期重耳结交的好友,敢于仗义执言,义气刚烈。

三是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 。晋文公42岁开始流亡,整整十九年,61岁即位为君,通过8年努力称霸中原。69岁去世,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算是高寿了吧!先是被人追杀,后经狄国(翟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19年的坎坷流浪,困难的时候甚至没有饭吃,归国后又连年征战,身为国君必然还要为国事操劳,这样的日子,他能把身体保养的很好,寿终正寝,也算是他成功的秘诀了!

另外,小吏还想说一句,秦晋之好、行将就木、竭泽而渔、号令三军、退避三舍、一战而霸、危如累卵、唇亡齿寒…等等…等等,中华汉语5000个成语中,有关晋国的有1500个,与公子重耳有关的就有500个。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哈!

玉心打败了玄晖,救下来了狄戎,然后玉心死了,结果幽都王出现 了,现场所有人全灭成了十三月出生的祭品,除了玄晖和玩家,玄晖变成了东皇太一,玩家被孤光和玉心留下的弯月水晶救走了……视频>

义渠王翟骊在历史上记载是宣太后的情人,但是电视剧中秦武王嬴荡死后,秦国陷于内战,义渠王拥重兵于秦国边境意欲乘火打劫。

芈月和义渠王在草原上按狄戎习俗结为夫妻,借用义渠王的力量,取得了大秦王位。

芈月和义渠王翟骊成亲,两人都各有心思,在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秦国大乱。

芈月借义渠军力回到秦国,平定了秦国内乱。

而义渠王的野心是让芈月与自己联手得到秦国王位,使得自己的部族发展壮大,得到永久的粮仓。

义渠王翟骊原本是秦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狄戎之王,后与芈月成亲,芈月利用义渠军力回到秦国,平定了秦国内乱,芈月儿子嬴稷登基为王,芈月成为宣太后,为了江山和儿子,他必须除了义渠王翟骊,最后义渠王翟骊被宣太后的侍卫杀死。

百里奚 ,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也有人认为是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之子百里视(字孟明),后成为秦国名将(一说即百里奚本人)。百里视幼年时,他的父亲百里奚外出谋官,他靠母亲的辛勤劳动在虞国过日子。长大后,他不喜欢干活,整天和一些年轻人在一起使枪弄棒,仍然靠着母亲养活。后来随母亲流落到秦国,找见了失散四十多年的已经当了秦国相国的父亲百里奚。秦穆公见武艺高强,拜他做了大夫。

一说即百里奚本人,《左传》无百里奚之名。只有百里(僖十三年)、孟明(僖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文元年)、百里孟明视(僖三十三年)、孟明视(文二年)。可见孟明视是姓百里而名视。僖十三年之百里,据杜注是秦大夫,而《史记》则说是百里奚。三十二年之“召孟明、西乞、白乙伐郑”,文元年之“复使孟明为政”,二年之“犹用孟明,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三年之“遂霸西戎,用孟明也”;皆指百里孟明视。而据赵良言,则相秦者为百里奚,伐郑霸西戎者亦为奚,又谓“奚之相秦,劳不坐乘,暑不张盖”云云,正与孟明视“增修国政重施于民”相同。考秦国在武王置左右丞相以前无二人同时执政之例,尤无以父子同时执政之理,故知百里奚、孟明视即是一人。百里奚未为秦穆公夫人之媵,为媵者是虞大夫井伯而非百里奚。关于此点,古人论之已甚详尽。《困学纪闻》云:“朱文公曰:‘按左氏媵秦穆姬者乃井伯,非百里奚也’。”太原阎若璩云:“按《孟子》言百里奚先去虞,自不至为晋所虏,益知井伯者另一人。且史载穆公四年乙丑迎妇于晋,《左》则僖五年丙寅,以媵秦穆姬,亦差一年。”今案《吕氏春秋·慎人篇》云:“百里奚之未遇也,亡虢而虏晋。”《楚辞·惜往日》云:“闻百里之为虏兮”。《韩非子·说难》云:“百里奚为虏”。据此,则奚被晋虏当可信。《孟子》言先去虞者,当是由虞奔虢,及虢灭,又为晋所虏。至其走宛,则系由晋迳去,而非媵秦后始亡者。 五年(前655),晋献公灭了虞国和虢国,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xī,西),这是由于事先晋献公送给虞君白玉和良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应了。俘获了百里奚之后,用他做秦穆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宛(yuān,渊)地,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他。穆公听说百里奚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奚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楚国就答应了,交出百里奚。在这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穆公解除了对他的禁锢,跟他谈论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您来询问?”穆公说:“虞国国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国了。这不是您的罪过。”穆公坚决询问。谈了三天,穆公非常高兴,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号称五羖(gǔ,谷)大夫。百里奚谦让说:“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jiǎn,简)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没有人知道。我曾外出游学求官,被困在齐国,向铚(zhì,至)地的人讨饭吃,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过了齐国发生政变的那场灾难,于是到了周朝。周王子颓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本领求取禄位,颓想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颓,才没有跟颓一起被杀;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实在是心里喜欢利禄和爵位,就暂时留下了。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这次因虞君亡国而遭擒的灾难: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于是穆公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

九年(前651),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地诸侯会盟。晋献公去世。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他的臣子里克杀了奚齐。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死了卓子和荀息。夷吾派人请秦国帮他回晋国。穆公答应了,派百里奚率兵去护送夷吾。夷吾对秦国人说:“我如果真能登位,愿意割让晋国的河西八座城给秦国。”等到他回到晋国登上了君位,却派丕郑去向秦国道歉,违背了诺言,不肯给秦国河西八座城,并且杀了里克。丕郑听说此事,十分害怕,就跟秦穆公商议说:“晋国人不想要夷吾为君,实际上想立重耳为君。现在夷吾违背诺言而且杀了里克,都是吕甥、郤(xì,细)芮的主意。希望您用重利赶快把吕甥、郤芮叫到秦国来,如果吕、郤两人来了,那么再送重耳回国就方便了。”穆公答应了他,就派人跟丕郑一起回晋国去叫吕甥、郤芮。吕、郤等人怀疑丕郑有诈谋,就报告夷吾,杀死了丕郑。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奔到秦国,劝穆公说:“晋国君主无道,百姓不亲附他,可以讨伐他了。”穆公说:“百姓如果不认为合适,不拥护晋君,他们为什么能杀掉他们的大臣呢?既然能杀死他们的大臣,这正是由于晋国上下还是协调的。”穆公不公开听从丕豹的计谋,但在暗中却重用他。十二年(前648),齐国管仲、隰朋去世。晋国大旱,派人来秦国请求援助粮食。丕豹劝说穆公不要给,要穆公趁着晋国荒歉去攻打它。穆公去问公孙支,公孙支说:“荒歉与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不能不给。”又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么罪?”穆公采纳百里奚、公孙支的意见,最后还是给晋国粮食了。水路用船,陆路用车给晋国运去粮食,从雍都出发,源源不断地直到绛(jiàng,降)城。

郑国有个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穆公去问蹇叔、百里奚,两个人回答说:“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说,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不能袭击郑国。”穆公说:“你们不懂得,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出兵,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军队出发的那天,百里奚、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缪公听说了,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部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部队如果失败,一定是在肴山的险要处。”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以后说:“秦军不懂礼仪,不打败仗还等什么!”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出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的牛,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的三位将军一起商量说:“ 我们要去袭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了,去也袭击不成了。”于是灭掉滑邑。滑邑是晋国的边境城邑。这时候,晋文公死了还没有安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刚刚丧父,趁我办丧事的时候攻破我国的滑邑。”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军作战,发兵在肴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晋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返回都城。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他替秦国三位被俘的将军求情说:“穆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们回国,好让我国国君能亲自痛痛快快地煮掉他们。”晋君答应了,放秦军三位将军归国。三位将军回国后,穆公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寡人因为没有听从百里奚、蹇叔的话,以致让你们三位受了屈辱,你们三位有什么罪呢?你们要拿出全部心力洗雪这个耻辱,不要松懈。”于是恢复了三个人原来的官职俸禄,更加厚待他们。三十六年(前624),穆公更加厚待孟明视等人,派他们率兵进攻晋国,渡过黄河就焚毁了船只,以示决死战斗,结果把晋国打得大败,夺取了王官和鄗(jiāo,郊)地,为肴山战役报了仇。晋国军队都据城防守,不敢出战。于是穆公就从茅津渡过黄河,为崤山战役牺牲的将士筑坟,给他们发丧,痛哭三天。向秦军发誓说:“喂,将士们!你们听着,不要吵嚷,我向你们发誓。我要告诉你们,古人办事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所以不会有什么过错。”穆公反复思考自己不采纳蹇叔、百里奚的计谋而造成的过失,因此发出这样的誓言,让后代记住自己的过失。君子们听说这件事,都为之落泪,说:“啊!秦穆公待人真周到,终于得到了孟明视等人胜利的喜庆。” 羊皮换相

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加上虞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旷世奇才,于是就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

在百里奚出游那天,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杜氏一大清早起来,宰杀了唯一的一只下蛋母鸡,劈了门闩炖母鸡,煮小米饭,给丈夫饯行。百里奚从南阳出游求仕后,历经宋国、齐国等国家,因为朝堂里无人,都没有得到录用。在齐国,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讨,继续求仕生涯。在齐国郅地,他遇见了蹇叔,两人一番高谈阔论,就结为知己。此后,在蹇叔的举荐下,到虞国当了个大夫。但虞国国君是个爱财如命的国君,在收了晋国的垂棘(垂棘地方产的宝玉)和宝马等财物以后,就答应借道路给晋国,让晋国途径虞国去征讨自己的邻国虢国,也是虞国的同姓兼同盟国。百里奚对虞国国君述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闭口不再劝谏,并对同僚宫之奇说:“对蠢人直言相劝,无异于把珍宝丢弃在路上。” 果然,晋国灭虢国后,把矛头指向虞国。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俘虏了虞国君及其大夫百里奚。由于他拒绝在晋国做官,被晋国充作奴隶(媵人),在穆姬嫁给秦穆公时候,陪嫁到秦国。百里奚在去秦国的途中,逃回到楚国。

楚国国君楚成王听说百里奚善于养牛,就让百里奚为自己养牛。刚当上秦国国君的秦穆公,名字叫任好,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国君,听说了百里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赎回百里奚。秦穆公的谋臣公子絷说:“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才让百里奚养牛。若用重金赎他。那不就等于告诉人家百里奚是千载难遇的人才吗?”秦穆公问:“那我该怎么样才能得到百里奚?”公子絷说:“可以贵物贱买,用一个奴隶的市价,也就是五张黑公羊皮来换百里奚。那样楚成王就一定不会怀疑了。”

当百里奚被押回秦国后,秦穆公亲自接见了百里奚。百里奚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国君垂询!”穆公说:“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掳,并不是你的过错。”秦穆公亲自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并与他商谈,讨教国家大事。两人一谈就是三天,言无不合。穆公十分高兴,要拜其为上大夫(上卿),委以国政,实际上就是把秦国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百里奚。百里奚坚决辞让不受,并推荐自己的好友蹇叔当上卿。最后,秦穆公就让他用很重礼,将蹇叔请来秦国,让他和蹇叔一道做秦国的上大夫。因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来的奴隶,故世人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

相堂听琴

百里奚在秦国当了上大夫(丞相)以后,始终保持着爱民思想,他勤勉政事,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深得秦国人民的信赖。对内,则提倡教化,开启民智,也就是精神文明,按照周朝的官制和朝仪,百里奚改变了秦国落后的国体;对外,搞好与邻国的关系,不兴战事,使秦国短期内大治。

有一次,百里奚的相府觥筹交错,宾主笑语频频,非常热闹。百里奚交待歌舞者奏乐演唱举办堂会,来款待客人。在相府内一个洗衣服的女佣听到乐器声后,主动要求为上大夫百里奚演奏一曲,百里奚欣然表示同意。那老妇人走到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地援琴抚弦,自弹自唱道: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时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覆以柴,舂黄黎。

搤伏鸡。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贵捐我为。

听着这委婉幽怨,耐人寻味,字字真切的歌声,百里奚大为惊讶,就上前去询问,方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的结发妻子杜氏千里寻夫来到了眼前。百里奚妻杜氏自丈夫离别之后,几十年杳无音讯。家境贫困,又逢上灾荒年景,就带上儿子外出逃荒。杜氏讨饭到秦国,打听到百里奚已经在秦国当了大夫。为了能接近百里奚,她设法到百里奚府中当了洗衣的佣人。

相堂之上相认后,夫妻两人抱头痛哭起来。秦国人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很为百里奚的品质所感动。秦穆公还派人送来了许多财宝馈赠,以示祝贺。从此,百里奚位高不忘旧情,相堂认妻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是《风俗通》里记载了的一个感人故事。

筚路蓝缕

在百里奚辅佐治理下,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而作为秦晋之好的友邦晋国却经历了几次大的国内动荡。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献公的妃子郦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不久就被大臣里克杀死。国君也没有了继承者。晋献公病逝后,晋国的嗣位成为保持大周时局稳定的大问题。百里奚在搞好自己的国内政治前提下,带兵护送公子(王子)夷吾归国继位,称为晋惠公。夷吾荒*无道,还对外无信义。不兑现将河西八城割给秦国的许诺,秦晋两国关系出现裂痕。

公元前648年,晋国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百里奚说:“福祸各有轮替,再说,秦国借粮给晋国,也不是给夷吾一人,而是为了晋国的黎民。”于是,秦穆公同意通过水道运了大量粟米给晋。这次人道主义的义举,征服了晋国的人心,史称“泛舟之役”。

到了公元前646年,秦国也发生饥荒,晋国却不仅不给秦国粮食救灾,反而出兵攻秦。第二年,秦晋两国在韩原展开决战,经过数日激烈较量,双方死伤惨重,秦军最终胜利,并生俘晋惠公。为了给秦国发展争取好的外部环境,百里奚主张不杀晋惠公,保持秦晋友好关系。在穆姬以死相威胁的情况下,秦穆公同意放晋惠公归国。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死后。百里奚又辅佐秦穆公设法从楚国把晋国公子(王子)重耳接到秦国,并将重耳送回国,驱逐晋惠公的儿子子圉(晋怀公),立重耳为君,史称晋文公。

在百里奚辅佐秦穆公争霸的过程中,还经历了周王室之乱。公元前636年,周的京都洛阳发生战乱,周襄王避难到竹川(河南襄县附近)。百里奚劝秦穆公把周襄王接到秦国,乘机称霸。由于秦穆公担心夹在中间的晋国阻拦,半途而废,拱手让给了晋文公。

晋文公称霸以后,百里奚继续着手修复秦晋之间的友好关系,开始共同征伐附近与楚国结盟的小国曹国、卫国和郑国。公元前632年,秦晋军队在城濮打败了进犯中原的楚国军队,使楚国领兵的最高军政长官令尹子玉自杀。秦国成为继晋国以后,北方最具实力的强国。

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死。秦穆公急于称霸中原,命百里奚之子孟明视(即百里视)带兵征讨郑国。百里奚和蹇叔都不同意远征郑国,但大夫郑甘却附和秦穆公,支持东征。在秦穆公的一再逼迫下,孟明视带兵东进。到了距郑国还有八十公里的滑国(河南偃师东南),遇到郑国一位商人弦高正赶着一批牛群去洛阳贩卖。这个弦高立即伪装成郑国的使臣,把牛群赶到秦兵营地,自称奉郑国国君之命,前来犒军。途中发现郑国已经有准备,为防万一,孟明视就临机改变计划。灭滑国以后,孟明视命令迅速班师归国。

不料,在归国途中的崤山惨剧发生了。崤山山脉主峰一千八百五十米,峰下群山开裂一线,悬崖绝壁,世称“崤山峡谷”,只有一条仅容一辆战车的小道,傍着万丈深渊,盘旋曲折。秦军中了晋国的埋伏,三百乘战车和数千兵士,悉数战死。孟明视与西乞术和白乞丙都被晋国俘虏。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即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听到孟明视等人被俘虏的消息,就对襄公说:“这三人挑拨我们两国国君的关系,我父亲早对三人恨入骨髓。不如放他们回国,让父亲去将他们煮死!”晋襄公同意后,就放了三人。

秦穆公很后悔自己执意征伐郑国的决策,就穿了素服,哭着出城到郊外迎接孟明视等人,说:“我不听从蹇叔的话,使你们三人受耻,你们有什么错?你们要专心谋划报仇雪耻,不可懈怠!”此后,秦穆公没有采纳郑甘等人要杀孟明视等人的建议,而是恢复了三人的官职,继续让孟明视执掌秦国所有军政权利。

以后,百里视以复仇为名,继续秦穆公的东进战略。公元前626年,孟明视带着复仇之师再次与晋军大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秦国军队因实力不敌晋国军队,而失败。秦穆公丝毫没有怪罪的意思,继续支持孟明视。百里奚反思过去秦国失败的教训,对国内政治再行改革,实行增修国政,重施于民的政策,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史称:“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公元前624年,孟明视再次率秦军渡过黄河进入晋国,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终于大败晋国,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地。晋国君臣经过较量以后,认识到秦国已经不可战胜,就嘱咐所有地方的晋军紧闭城门不出城迎战。秦军又从茅津渡过黄河,辗转来到黄河南岸的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上,秦穆公哭祭战死的将士,发表了有名的《秦誓》,大意是说:秦军将士们,请不要喧哗,作为国君要听得进老人的劝谏……。崤山之败,责任全在任好一人,贪功受蒙蔽,以致于兵败崤山。我大秦阵亡将士,你们鲜血洗亮了寡人双目,安息吧!如果有这样为人臣者,他谦恭忠贞,胸怀宽大,见到贤明睿知的人,就乐于向上举荐,恪尽职守却从不自夸。那如此的臣子即使没有超人之能,也要比夸夸其谈的人好上多少倍。让如此可靠的臣子来庇护我大秦子孙黎民,那还有什么不能放心的。只要我秦国能任贤用能,提防奸狞之辈,那秦国就一定强国有望,霸业可成!……。秦军埋葬尸骨,祭祀阵亡将士的亡灵,然后班师归国。

威服狄戎

经历两次较量,百里奚认识到,秦国东进的道路已经被晋国牢牢地扼死,即审时度势,建议秦穆公避实击虚,实行向西发展策略。

正在此时,秦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狄戎国的注意。狄戎国谋臣繇余从绵诸国来秦国进行考察。当时,在今陕甘宁一带,生活着大大小小几十个戎狄部落和小国,如陇山以西有昆戎、绵诸、翟,泾北有义渠、乌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陆浑之戎。他们生产落后,茹毛饮血,披发衣皮,各有部落首领,各自为政。但是狄戎人十分强悍,骑马射箭个个都是好手,并常常突袭秦的边地,抢掠粮食、牲畜,掳夺子女,威胁秦国。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在今甘肃天水市东)、义渠(在今甘肃宁县北)和大荔(今陕西大荔东)。其中,绵诸有王,住地与秦疆土相接。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就派繇余出使秦国。

秦穆公为了威服狄戎国,达到扩大势力,进而称霸天下的战略目标。就隆重接待繇余,向他展示秦国壮丽的宫室和丰裕的积储,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势。为收服繇余,百里奚让内史廖出谋划策。内史廖说,绵诸王在西戎闭塞,没听过歌乐,送去十二个漂亮的女乐,一定能使他迷惑。果然,秦国送去十二个漂亮的女乐以后,绵诸王听着美妙的秦国音乐,看着那动人的舞蹈,大享眼耳之福,终日饮酒*乐,不理国事。等到绵诸国内政事一塌糊涂,百里奚这才让繇余回国。繇余劝谏戎王受到拒绝,两人关系恶化。在秦人的规劝下,繇余终于归向秦国。秦穆公以宾客之礼接待繇余,和他讨论统一西方戎族的策略。公元前623年,繇余引路,百里奚带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几十个戎狄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巴国也来朝拜,史称“秦穆公称霸西戎”。听到秦国征服狄戎的消息,消除了骚扰周的心头之患,周襄王高兴异常,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表示祝贺。

百里奚入秦,为秦国带去了周先进的文化、政治和耕作技术,使秦国由一个偏僻的小国一举成为可与晋国、楚国争高低的强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春秋五霸,为以后秦国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关于大秦帝国历代大王列表全部的内容,包括:大秦帝国历代大王列表、“春秋五霸”之流亡十九年终成霸主的晋文公、天下3玉心变成孤光之后发生了什么啊,狄戎有没有死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7725.html

最新回复(0)